情境视角下的企业业绩评价研究专业
摘 要摘 要社会竞争日益加剧,这就导致企业面临更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意味着会有更大的机遇。传统的企业业绩评价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所以急需一个新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出现。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的背景,综合了对国内、国外评价方法的成果研究,对国外研究方法加以研究,通过对平衡计分卡以及EVA系统这两大基本理论的分析比较,提出了从利益相关者视角、社会责任视角以及环境责任视角来研究我国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并且运用具体案例加以具体分析,更形象的说明了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和提高企业竞争力角度来看,构建新型业绩评价体系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从而能够让那个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关键词: 企业业绩;环境责任;社会责任Keywords: corporate performance ;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 social responsibility目 录
0 引言 1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国外研究现状 2
1.2.2国内研究现状 4
1.3企业业绩研究方法 5
2 企业业绩评价系统基本理论 6
2.1企业业绩评价定义、目的和意义 6
2.2 平衡计分卡财务评价系统 7
2.3 EVA财务评价系统 8
2.4国有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 8
3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业绩评价研究 9
4 社会、环境责任视角下企业业绩评价研究 10
5 案例分析 13
5.1 基于生命周期的战略利益相关者的企业业绩评价研究案列 13
5.2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业绩评价研究案列 15
5.3基于环境责任的企业业绩评价研究案列 17
5.3.1评价指标的建立 17
5.3.2评价指标分析过程 17
结 论 19
致 谢 20
参考文献 21
情境视角下的企业业绩评价研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13
5.2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业绩评价研究案列 15
5.3基于环境责任的企业业绩评价研究案列 17
5.3.1评价指标的建立 17
5.3.2评价指标分析过程 17
结 论 19
致 谢 20
参考文献 21
情境视角下的企业业绩评价研究
0 引言
企业管理的不断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的见证产物,虽然企业管理在日新月异的进程中不断完善与合理,但是从20世纪以来,美国的杜邦公司运用投资报酬率来进行评价指标,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就一直业绩研究者的视线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也应该跟上步伐,围绕着评价指标的不断深入,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优劣势的讨论,我们现有的业绩评价体系仍然存在这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候理论研究者和实践管理者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分别从不同的视角下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研究,那么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如何结合前人的思想理念来构建国内企业的业绩评价研究体系,一方面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能够在企业业绩提高的同时对社会环境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这就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导致了社会经济竞争日益激烈,从而越来越多的企业就会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更大的挑战。目前,每个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例如:多种多样的变量,参差复杂的体制机制,繁杂冗长的结构层次。所以合理有效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对一个企业的成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业绩评价对于企业资源的合理优化和配置有重要影响。显然,现有企业的高要求与传统的企业业绩评价方法已经不能相互适应,一个全新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出现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简单来说,企业业绩评价就是一种以特定的指标,按照某一程序研究分析来衡量企业盈亏情况的工具,用来检验企业经营者对于开始时设定的利润目标的完成情况[1]。业绩评价系统能平衡企业存在的多种矛盾,比如利润成长和成本控制之间的矛盾,期望价值在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市场机会和社会注意力之间的矛盾,不同鼓励政策之间的矛盾等。同时,连续不断的企业业绩评价可以更清晰的反映出企业的发展情况,准确把握住企业目前的总体发展趋势,能让企业对于自身以及对方的市场价值都有全面了解,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面临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此外,科学有效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能够正确引导企业的经营方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业的经营管理的现状,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同时也能够为各部门管理者对企业实施间接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制定新的经济政策和对企业员工进行奖惩机制等一系列企业管理方法提供依据。
相关研究表明,一个完整有效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能发挥许多重要的正面作用,比如使公司目标与员工目标相一致;为员工和企业管理层提供更多的有关事业目标的交流机会;更好的评价员工是否达到了自己预先设置的目标;为管理层确定合理的奖惩机制提供很多帮助;根据不同员工的具体情况确定未来的发展计划以及最终的任命和晋升方案。所以说合理的企业业绩评价系统确实能对实现企业目标和提高员工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大概在1890年的时候,先进的理念让许多国外的学者开始对企业业绩评价体系进行研究[2]。1891年,被世人称之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美国人泰勒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这应该算是较早的成形理论了。1911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工业革命导致了市场的竞争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早期的会计核算方法与评价制度与快速增长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能相互适应了,这时美国人harry提出并建立了早期的成本制度,这一制度包含了合理标准成本、监控标准成本的执行情况和结果差异一度成了当时人们最重要的企业业绩评价手段,首次实现了用成本来管理企业的目的,这是国外学者企业业绩评价的研究雏形。
紧接着,在1919年,美国著名的杜邦公司总经理布朗也不甘示弱,在之前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财务分析体系,人们称之为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这个体系在当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成为当时企业财务业绩评价的重要指标。
在1932年,英国管理学家Rose有了更深一步的研究,他把目标转向企业不同部门的业绩评价,采用了当时极为少见的访谈方式[16]。同一年,美国管理咨询大师詹姆斯.麦西也提出了新的想法,他觉得仅仅在某一阶段多企业业绩进行评价是没有代表性的,只有周期性地进行评价分析,才能对企业外部环境因素有充分全面的了解,并且在分析的过程中结合企业内部优势才能更好的确定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再对企业进行管理,包括对企业的管理发展战略、当前的财政状况,各种内外因素等指标进行评价。这种方法在当时还是非常先进的,它增加了企业外部评价因素,但是仍存在相当大的缺陷。
1950年,美国管理学家杰克逊.马丁德总结了前人的理论成果,为了进一步完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建立了企业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这个体系是非常具体的。体系由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收益情况、企业对社会的贡献、自身的发展成果、财务管理政策等特定的评价部分组成。该方法比较全面的利用评价指标确定了不同指标对企业业绩的决定作用。
80年代中期,政府开始参与业绩评价体系,美国管理委员会提出了
0 引言 1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国外研究现状 2
1.2.2国内研究现状 4
1.3企业业绩研究方法 5
2 企业业绩评价系统基本理论 6
2.1企业业绩评价定义、目的和意义 6
2.2 平衡计分卡财务评价系统 7
2.3 EVA财务评价系统 8
2.4国有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 8
3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业绩评价研究 9
4 社会、环境责任视角下企业业绩评价研究 10
5 案例分析 13
5.1 基于生命周期的战略利益相关者的企业业绩评价研究案列 13
5.2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业绩评价研究案列 15
5.3基于环境责任的企业业绩评价研究案列 17
5.3.1评价指标的建立 17
5.3.2评价指标分析过程 17
结 论 19
致 谢 20
参考文献 21
情境视角下的企业业绩评价研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13
5.2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业绩评价研究案列 15
5.3基于环境责任的企业业绩评价研究案列 17
5.3.1评价指标的建立 17
5.3.2评价指标分析过程 17
结 论 19
致 谢 20
参考文献 21
情境视角下的企业业绩评价研究
0 引言
企业管理的不断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的见证产物,虽然企业管理在日新月异的进程中不断完善与合理,但是从20世纪以来,美国的杜邦公司运用投资报酬率来进行评价指标,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就一直业绩研究者的视线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也应该跟上步伐,围绕着评价指标的不断深入,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优劣势的讨论,我们现有的业绩评价体系仍然存在这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候理论研究者和实践管理者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分别从不同的视角下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研究,那么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如何结合前人的思想理念来构建国内企业的业绩评价研究体系,一方面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能够在企业业绩提高的同时对社会环境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这就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导致了社会经济竞争日益激烈,从而越来越多的企业就会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更大的挑战。目前,每个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例如:多种多样的变量,参差复杂的体制机制,繁杂冗长的结构层次。所以合理有效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对一个企业的成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业绩评价对于企业资源的合理优化和配置有重要影响。显然,现有企业的高要求与传统的企业业绩评价方法已经不能相互适应,一个全新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出现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简单来说,企业业绩评价就是一种以特定的指标,按照某一程序研究分析来衡量企业盈亏情况的工具,用来检验企业经营者对于开始时设定的利润目标的完成情况[1]。业绩评价系统能平衡企业存在的多种矛盾,比如利润成长和成本控制之间的矛盾,期望价值在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市场机会和社会注意力之间的矛盾,不同鼓励政策之间的矛盾等。同时,连续不断的企业业绩评价可以更清晰的反映出企业的发展情况,准确把握住企业目前的总体发展趋势,能让企业对于自身以及对方的市场价值都有全面了解,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面临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此外,科学有效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能够正确引导企业的经营方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业的经营管理的现状,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同时也能够为各部门管理者对企业实施间接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制定新的经济政策和对企业员工进行奖惩机制等一系列企业管理方法提供依据。
相关研究表明,一个完整有效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能发挥许多重要的正面作用,比如使公司目标与员工目标相一致;为员工和企业管理层提供更多的有关事业目标的交流机会;更好的评价员工是否达到了自己预先设置的目标;为管理层确定合理的奖惩机制提供很多帮助;根据不同员工的具体情况确定未来的发展计划以及最终的任命和晋升方案。所以说合理的企业业绩评价系统确实能对实现企业目标和提高员工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大概在1890年的时候,先进的理念让许多国外的学者开始对企业业绩评价体系进行研究[2]。1891年,被世人称之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美国人泰勒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这应该算是较早的成形理论了。1911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工业革命导致了市场的竞争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早期的会计核算方法与评价制度与快速增长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能相互适应了,这时美国人harry提出并建立了早期的成本制度,这一制度包含了合理标准成本、监控标准成本的执行情况和结果差异一度成了当时人们最重要的企业业绩评价手段,首次实现了用成本来管理企业的目的,这是国外学者企业业绩评价的研究雏形。
紧接着,在1919年,美国著名的杜邦公司总经理布朗也不甘示弱,在之前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财务分析体系,人们称之为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这个体系在当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成为当时企业财务业绩评价的重要指标。
在1932年,英国管理学家Rose有了更深一步的研究,他把目标转向企业不同部门的业绩评价,采用了当时极为少见的访谈方式[16]。同一年,美国管理咨询大师詹姆斯.麦西也提出了新的想法,他觉得仅仅在某一阶段多企业业绩进行评价是没有代表性的,只有周期性地进行评价分析,才能对企业外部环境因素有充分全面的了解,并且在分析的过程中结合企业内部优势才能更好的确定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再对企业进行管理,包括对企业的管理发展战略、当前的财政状况,各种内外因素等指标进行评价。这种方法在当时还是非常先进的,它增加了企业外部评价因素,但是仍存在相当大的缺陷。
1950年,美国管理学家杰克逊.马丁德总结了前人的理论成果,为了进一步完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建立了企业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这个体系是非常具体的。体系由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收益情况、企业对社会的贡献、自身的发展成果、财务管理政策等特定的评价部分组成。该方法比较全面的利用评价指标确定了不同指标对企业业绩的决定作用。
80年代中期,政府开始参与业绩评价体系,美国管理委员会提出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