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问题研究
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问题研究[20191230190416]
毕业论文中文摘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中小企业,会计工作,会计核算
目 录
1 引言 1
2 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概述 1
2.1 中小企业的界定 1
2.2 会计规范化的涵义 2
2.3 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的意义 3
3 中小企业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
3.1 会计工作的主体界限模糊 3
3.2 会计工作组织结构不合理,人员分工不明确 4
3.3 会计信息诚信度低 4
3.4 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建账不规范 5
3.5 原始凭证获取不规范 6
3.6 会计监督职能缺失 6
3.7 中小企业的代理记账不规范 7
4 规范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8
4.1 明确会计主体 8
4.2 合理组织结构,明确人员分工 8
4.3 提高会计信息诚信度 9
4.4 加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9
4.5 规范原始凭证管理 10
4.6 依法检查,加强监督 11
4.7 规范代理记账 11
参 考 文 献 15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不断壮大,提高了我国市场经济的竞争力、给我国众多人口增加了就业的机会、方便群众生活和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保障了社会的稳定。截至2013年,根据现行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已经增加到4200多万,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在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经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1%。在高新技术产业中,中小企业也占有很大比重,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很多中小企业只注重其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等这些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会计工作在其经营和管理中所处的重要位置,甚至有的中小型企业的经营者不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甚至还剥夺会计工作人员应有的职权,直接掌控中小企业会计工作运作过程,导致会计工作对法律赋予它的权利和地位在我国的一些中小型企业里得不到实施和保障[1]。
由此可见,解决和改善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问题和现状迫在眉睫。我认为应该从平衡经营者与会计从业人员之间的职能入手,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依法进行会计工作。从根本上提高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程度。
2 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概述
2.1 中小企业的界定
中小企业指的是生产经营的规模比较小,属于中小型的企业。它涵盖了各种所有制和其他各种形式的企业。
不同国家虽然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并不完全相同,但是一般都会从定性和定量这两种角度来对中小企业进行界定。在现阶段,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通常以定量为主的方式来划分大中型企业和中小企业。
从定性的角度来分析,中小企业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1、市场份额小(企业在同类型企业中不处于垄断地位,并且无法进行资本市场融资)。2、自主经营(经营者直接就是管理者)。3、企业家拥有独立所有权(经营者持有50%以上的股权)。由于定性的分析有很强的主观性,因此需要定量分析来辅助划分中小企业。从定量的角度来分析,主要有三方面的指标可以据以考量:1、从业人数。2、资产总额。3、销售额。具体数量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中做了进一步的清晰界定。
行业 指标 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工业企业 从业人数(人) 2000以上 300-2000以下 300以下
销售额(万元) 30000以上 3000-30000以下 3000以下
资产总额(万元) 40000以上 4000-40000以下 4000以下
建筑业企业 从业人数(人) 3000以上 600-2000以下 600以下
销售额(万元) 30000以上 3000-30000以下 3000以下
资产总额(万元) 40000以上 4000-40000以下 4000以下
零售业企业 从业人数(人) 500以上 100-500以下 100以下
销售额(万元) 15000以上 1000-15000以下 1000以下
批发企业 从业人数(人) 200以上 100-200以下 100以下
销售额(万元) 30000以上 3000-30000以下 3000以下
交通运输业企业 从业人数(人) 3000以上 500-3000以下 500以下
销售额(万元) 30000以上 3000-30000以下 3000以下
住宿、餐饮业企业 从业人数(人) 800以上 400-800以下 400以下
销售额(万元) 15000以上 3000-15000以下 3000以下
邮政业企业 从业人数(人) 1000以上 400-1000以下 400以下
销售额(万元) 30000以上 3000-30000以下 3000以下
资料来源:《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
归纳来说,中小企业指的是与所处同类型大企业相比,经营规模、资产规模、人员规模都相对来说比较小的经济单位。
2.2 会计规范化的涵义
会计规范化指的是按照会计相关法规以及流程等来进行日常的会计工作。是对会计人员、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处理具有约束、评价和指导作用的一系列标准的总称。一般包括会计法律规范化、会计技术规范化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化。
法律规范化指的是按照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有关会计工作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日常工作的统称。具体到会计基本工作中包含:依法取得相关原始凭证、依法建账、依法进行会计监督等。
会计技术规范化指的是会计日常工作中与会计专业技术相关的步骤和流程的规范化。以基本核算程序为标准,可以划分为会计凭证规范化、会计账簿规范化和财务会计报表规范化。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化指的是会计工作人员按照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会计工作的标准化。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
2.3 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的意义
会计规范化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的质量。一方面,它有助于增强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获取性、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另一方面,它也有利于企业严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提升总体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完善我国会计规范体系,提高会计理论水平和实务水平。
会计规范化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通过会计规范化,能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和报表的水平,在信息的披露上更具透明性、相关性、可靠性。同时,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披露能使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有着更加具体的了解,提高中小企业在金融机构的信任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解决其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2]。
3 中小企业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会计工作的主体界限模糊
毕业论文中文摘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中小企业,会计工作,会计核算
目 录
1 引言 1
2 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概述 1
2.1 中小企业的界定 1
2.2 会计规范化的涵义 2
2.3 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的意义 3
3 中小企业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
3.1 会计工作的主体界限模糊 3
3.2 会计工作组织结构不合理,人员分工不明确 4
3.3 会计信息诚信度低 4
3.4 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建账不规范 5
3.5 原始凭证获取不规范 6
3.6 会计监督职能缺失 6
3.7 中小企业的代理记账不规范 7
4 规范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8
4.1 明确会计主体 8
4.2 合理组织结构,明确人员分工 8
4.3 提高会计信息诚信度 9
4.4 加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9
4.5 规范原始凭证管理 10
4.6 依法检查,加强监督 11
4.7 规范代理记账 11
参 考 文 献 15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不断壮大,提高了我国市场经济的竞争力、给我国众多人口增加了就业的机会、方便群众生活和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保障了社会的稳定。截至2013年,根据现行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已经增加到4200多万,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在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经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1%。在高新技术产业中,中小企业也占有很大比重,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很多中小企业只注重其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等这些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会计工作在其经营和管理中所处的重要位置,甚至有的中小型企业的经营者不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甚至还剥夺会计工作人员应有的职权,直接掌控中小企业会计工作运作过程,导致会计工作对法律赋予它的权利和地位在我国的一些中小型企业里得不到实施和保障[1]。
由此可见,解决和改善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问题和现状迫在眉睫。我认为应该从平衡经营者与会计从业人员之间的职能入手,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依法进行会计工作。从根本上提高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程度。
2 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概述
2.1 中小企业的界定
中小企业指的是生产经营的规模比较小,属于中小型的企业。它涵盖了各种所有制和其他各种形式的企业。
不同国家虽然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并不完全相同,但是一般都会从定性和定量这两种角度来对中小企业进行界定。在现阶段,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通常以定量为主的方式来划分大中型企业和中小企业。
从定性的角度来分析,中小企业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1、市场份额小(企业在同类型企业中不处于垄断地位,并且无法进行资本市场融资)。2、自主经营(经营者直接就是管理者)。3、企业家拥有独立所有权(经营者持有50%以上的股权)。由于定性的分析有很强的主观性,因此需要定量分析来辅助划分中小企业。从定量的角度来分析,主要有三方面的指标可以据以考量:1、从业人数。2、资产总额。3、销售额。具体数量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中做了进一步的清晰界定。
行业 指标 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工业企业 从业人数(人) 2000以上 300-2000以下 300以下
销售额(万元) 30000以上 3000-30000以下 3000以下
资产总额(万元) 40000以上 4000-40000以下 4000以下
建筑业企业 从业人数(人) 3000以上 600-2000以下 600以下
销售额(万元) 30000以上 3000-30000以下 3000以下
资产总额(万元) 40000以上 4000-40000以下 4000以下
零售业企业 从业人数(人) 500以上 100-500以下 100以下
销售额(万元) 15000以上 1000-15000以下 1000以下
批发企业 从业人数(人) 200以上 100-200以下 100以下
销售额(万元) 30000以上 3000-30000以下 3000以下
交通运输业企业 从业人数(人) 3000以上 500-3000以下 500以下
销售额(万元) 30000以上 3000-30000以下 3000以下
住宿、餐饮业企业 从业人数(人) 800以上 400-800以下 400以下
销售额(万元) 15000以上 3000-15000以下 3000以下
邮政业企业 从业人数(人) 1000以上 400-1000以下 400以下
销售额(万元) 30000以上 3000-30000以下 3000以下
资料来源:《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
归纳来说,中小企业指的是与所处同类型大企业相比,经营规模、资产规模、人员规模都相对来说比较小的经济单位。
2.2 会计规范化的涵义
会计规范化指的是按照会计相关法规以及流程等来进行日常的会计工作。是对会计人员、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处理具有约束、评价和指导作用的一系列标准的总称。一般包括会计法律规范化、会计技术规范化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化。
法律规范化指的是按照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有关会计工作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日常工作的统称。具体到会计基本工作中包含:依法取得相关原始凭证、依法建账、依法进行会计监督等。
会计技术规范化指的是会计日常工作中与会计专业技术相关的步骤和流程的规范化。以基本核算程序为标准,可以划分为会计凭证规范化、会计账簿规范化和财务会计报表规范化。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化指的是会计工作人员按照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会计工作的标准化。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
2.3 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的意义
会计规范化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的质量。一方面,它有助于增强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获取性、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另一方面,它也有利于企业严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提升总体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完善我国会计规范体系,提高会计理论水平和实务水平。
会计规范化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通过会计规范化,能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和报表的水平,在信息的披露上更具透明性、相关性、可靠性。同时,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披露能使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有着更加具体的了解,提高中小企业在金融机构的信任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解决其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2]。
3 中小企业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会计工作的主体界限模糊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