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生态用地分类与评价研究以为
摘要:生态用地主要指带有生态服务的土地,能够很好的改善城市周围的生态环境,并且对于周围生态区域的均衡发展有重要作用。苏州作为我国东南区域重要的城市之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城市的扩张性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良性循环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城市的扩张必然伴随着大量土地成为建设用地,导致生态用地的缩减。本文在生态用地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苏州生态用地构成及变化情况,利用价值评估方法,讨论了生态用地各类型结构变化所导致的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及其两者间的关联性。本研究能够为推动我国东南区域工业城市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意见,特别是对于苏州等相关城市生态用地布局规划的发展策略的制定和政策的实行提供依据。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绪论 1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二、研究区概况 4
1.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4
2.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征 4
3.土地利用变化特征 4
三、苏州区域生态用地评价 5
(一)苏州市生态用地分类 5
(二)苏州市生态用地分类评价 6
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 6
2.评估系数的确定 6
3.苏州市年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结果 7
(三)生态用地结构变化与生态服务价值相关性分析 8
四、结论 8
1.对生态用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 8
2.对生态系统价值系数加深研究 8
3.对于不同类型城市的生态用地分情况处理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区域生态用地分类与评价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土地资源管理 蒋雨亦
引言
一、绪论
1.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进步,当达到了一定的文明高度后,便催生了城市的产生,当前城市是人类进行生产、生活,实现生产和发展的活动基地、也是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当前对我国而言城市化的趋势已是不可避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的,切不可逆转,我国已经逐步进入到了城镇化的高速发展阶段。在我国2015年的城市报告之中指出了截止到2015年年底,全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等已经实现了将近50%的城镇化水平,具体数值为46.59%。城镇化人口总数已经达到了6亿多人。同时伴随着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到城市之中,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从而一些极具生态功能的土地如湿地、园林等用地逐步缩减,其生态功能受到了很大影响,逐步发展成为了城市建设用地,从而这种城市建设用地需求的不断增加,和生态用地数量的有限性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城市的急剧扩张大量占有了生态用地,尤其是城市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地区,生态用地的侵占问题更为严重,而城市的生态系统本来就相对比较脆弱,这种生态用地的不断缩减更加加剧了生态系统的恶化程度,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如湿地的大量失去、绿地的不断退化以及水资源的污染和断区、废弃物的堆积、林地覆盖面积的减少、雾霾问题、以及产生的热岛效应等问题,这些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而不是单独某个城市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普遍性,这些问题也日益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对于如何实现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当前政府、社会的重要关注点之一[2]。面对如此的发展形势,生态城市的建设高潮开始涌现,许多地方政府致力于实现城市、环境的良好发展。然而在初始阶段对于生态城市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只是简单的认为是加大城市的绿化面积,对于其真正的内涵没有实现充分、深入的理解,从而没有清楚的认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强调政治绩效,注重城市表面的美化工程而对于其内在的服务功能没有清楚的认识,从而出现林地、水体等生态结构的生态服务特性没有充分实现,在整个系统的贡献比率还比较低。而一些对生态贡献值影响较小的如草坪这种景观却是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这种比例的不合适,对整个生态系统的整体效应发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导致需要付出高成本以实现生态环境的维护,也形成了对资金的浪费。
对我国而言,在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发展背景下,城市的规模在不断扩张、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而整体而言我国在相关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力度还不够,还没有取得很显著的成果[3]。因而,在本文中主要是依据工业城市本身的地理特点、城市发展特点等角度出发,来分析其生态空间结构的变化与其服务价值的水平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这种分析角度也是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苏州市,苏州市的自然环境风貌极具特色,又由于其处于我国东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位置,其所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背景等对于其发展都产生了影响,这些对其生态结构的发展、变迁都有很大的影响。从而也日益突出了对生态结构研究的重要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相关方面的研究,并没有形成独立的研究体系也没有将其归为特殊的类别进行研究,国外对于土地的分类主要是在其自然属性的前提基础上进行的,在分期人类对其产生的影响程度进行划分。以德国为例,在进行划分的时候把一些类别进行归总列为单独的类别体系,如将水体、绿地以及一些自然保护用地归属到一个体系之中,通过这种划分我们能够认识到其中已经包含了生态用地的概念。而美国在划分土地类别的时候,则是讲城市用地与其他用地进行区分,一个侧重城区使用,一个侧重以一种自然的状态实现,从而侧重区分人工活动影响的用地以及处于自然发展状态的用地,然而对于城区中的如景观湿地、林地、绿地没有进行全面的考虑,没有考虑这些景观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对城市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没有充分、深入的考虑。欧盟在进行类别划分的时候更是将人类活动影响程度较大的土地类型划分为了单独的表面,对人工湿地等具有的生态服务效应并没有充分的考虑,对那些农业用地的分类也没有形成明确的界定,从而整体上没有清楚的将生态用地和非生态用地区分开来。
因而,从总体分析,国外还没有形成明确的生态用地概念,只是在生态用地的类别划分中体现了生态用地的思想,然而其内涵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严格的定义。
我国国内在相关方面的研究最早的是由董雅文[6]开始的,他对于生态用地提出的观点为:大面积的森林、湿地、以及河流湖泊等水体、以及农业生产用地,还包括如沿海、滩涂等等以及富有生态服务功能的交通廊道等。
在2011年的时候,石元春院士在宁夏进行考察的时候也提出了相关概念,并通过报告的形式实现了对其的定义和总结,张红旗在石元春院士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对西北干旱区的调查研究,对生态用地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整理综述,提出:生态用地应该指的是能够有效的防治土地干旱、同时可以减缓土地荒漠化程度的土地,能够对当前生态环境的恶化进行有效的遏制,能够起到很到的缓冲下偶偶,能够有效的保护区域的生态系统稳定性。
当前生态用地的概念已经被众多学者所使用,然而对其还未形成明确的内涵,对其外延的界定也还不明晰。
我国国内学者对生态用地的概念阐述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并分析。邓小文[9]侧重从考虑生活质量的角度,来分析生态用地,将其定义为,能够很好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能够对人类生活用地起到良好的维持和改善作用,对其中的人工单元、自然因素都能起到稳定推动作用的土地;岳健等[10]学者则主要从土地本身的属性特征以及其利用途径等角度考虑,对生态用地的定义进行了定性描述,指出生态用地应该是不包括农用土地、和建设用地,其他的被人类活动改变、并能够很好的促进区域的平衡发展以及环境保护功能的土地。赵月一等人则从土地能够提供的服务效果进行分析,将农田也划分为生态用地的范畴之中;邓红兵[11]对生态用地的概念实现了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支出生态用地应该是在某一区域内能够为该区域提供生态服务功能的、对当地生态环境有良好改进作用的、能够改善人地关系的,等具有这种性质的土地类型。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绪论 1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二、研究区概况 4
1.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4
2.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征 4
3.土地利用变化特征 4
三、苏州区域生态用地评价 5
(一)苏州市生态用地分类 5
(二)苏州市生态用地分类评价 6
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 6
2.评估系数的确定 6
3.苏州市年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结果 7
(三)生态用地结构变化与生态服务价值相关性分析 8
四、结论 8
1.对生态用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 8
2.对生态系统价值系数加深研究 8
3.对于不同类型城市的生态用地分情况处理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区域生态用地分类与评价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土地资源管理 蒋雨亦
引言
一、绪论
1.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进步,当达到了一定的文明高度后,便催生了城市的产生,当前城市是人类进行生产、生活,实现生产和发展的活动基地、也是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当前对我国而言城市化的趋势已是不可避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的,切不可逆转,我国已经逐步进入到了城镇化的高速发展阶段。在我国2015年的城市报告之中指出了截止到2015年年底,全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等已经实现了将近50%的城镇化水平,具体数值为46.59%。城镇化人口总数已经达到了6亿多人。同时伴随着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到城市之中,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从而一些极具生态功能的土地如湿地、园林等用地逐步缩减,其生态功能受到了很大影响,逐步发展成为了城市建设用地,从而这种城市建设用地需求的不断增加,和生态用地数量的有限性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城市的急剧扩张大量占有了生态用地,尤其是城市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地区,生态用地的侵占问题更为严重,而城市的生态系统本来就相对比较脆弱,这种生态用地的不断缩减更加加剧了生态系统的恶化程度,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如湿地的大量失去、绿地的不断退化以及水资源的污染和断区、废弃物的堆积、林地覆盖面积的减少、雾霾问题、以及产生的热岛效应等问题,这些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而不是单独某个城市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普遍性,这些问题也日益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对于如何实现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当前政府、社会的重要关注点之一[2]。面对如此的发展形势,生态城市的建设高潮开始涌现,许多地方政府致力于实现城市、环境的良好发展。然而在初始阶段对于生态城市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只是简单的认为是加大城市的绿化面积,对于其真正的内涵没有实现充分、深入的理解,从而没有清楚的认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强调政治绩效,注重城市表面的美化工程而对于其内在的服务功能没有清楚的认识,从而出现林地、水体等生态结构的生态服务特性没有充分实现,在整个系统的贡献比率还比较低。而一些对生态贡献值影响较小的如草坪这种景观却是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这种比例的不合适,对整个生态系统的整体效应发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导致需要付出高成本以实现生态环境的维护,也形成了对资金的浪费。
对我国而言,在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发展背景下,城市的规模在不断扩张、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而整体而言我国在相关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力度还不够,还没有取得很显著的成果[3]。因而,在本文中主要是依据工业城市本身的地理特点、城市发展特点等角度出发,来分析其生态空间结构的变化与其服务价值的水平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这种分析角度也是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苏州市,苏州市的自然环境风貌极具特色,又由于其处于我国东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位置,其所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背景等对于其发展都产生了影响,这些对其生态结构的发展、变迁都有很大的影响。从而也日益突出了对生态结构研究的重要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相关方面的研究,并没有形成独立的研究体系也没有将其归为特殊的类别进行研究,国外对于土地的分类主要是在其自然属性的前提基础上进行的,在分期人类对其产生的影响程度进行划分。以德国为例,在进行划分的时候把一些类别进行归总列为单独的类别体系,如将水体、绿地以及一些自然保护用地归属到一个体系之中,通过这种划分我们能够认识到其中已经包含了生态用地的概念。而美国在划分土地类别的时候,则是讲城市用地与其他用地进行区分,一个侧重城区使用,一个侧重以一种自然的状态实现,从而侧重区分人工活动影响的用地以及处于自然发展状态的用地,然而对于城区中的如景观湿地、林地、绿地没有进行全面的考虑,没有考虑这些景观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对城市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没有充分、深入的考虑。欧盟在进行类别划分的时候更是将人类活动影响程度较大的土地类型划分为了单独的表面,对人工湿地等具有的生态服务效应并没有充分的考虑,对那些农业用地的分类也没有形成明确的界定,从而整体上没有清楚的将生态用地和非生态用地区分开来。
因而,从总体分析,国外还没有形成明确的生态用地概念,只是在生态用地的类别划分中体现了生态用地的思想,然而其内涵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严格的定义。
我国国内在相关方面的研究最早的是由董雅文[6]开始的,他对于生态用地提出的观点为:大面积的森林、湿地、以及河流湖泊等水体、以及农业生产用地,还包括如沿海、滩涂等等以及富有生态服务功能的交通廊道等。
在2011年的时候,石元春院士在宁夏进行考察的时候也提出了相关概念,并通过报告的形式实现了对其的定义和总结,张红旗在石元春院士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对西北干旱区的调查研究,对生态用地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整理综述,提出:生态用地应该指的是能够有效的防治土地干旱、同时可以减缓土地荒漠化程度的土地,能够对当前生态环境的恶化进行有效的遏制,能够起到很到的缓冲下偶偶,能够有效的保护区域的生态系统稳定性。
当前生态用地的概念已经被众多学者所使用,然而对其还未形成明确的内涵,对其外延的界定也还不明晰。
我国国内学者对生态用地的概念阐述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并分析。邓小文[9]侧重从考虑生活质量的角度,来分析生态用地,将其定义为,能够很好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能够对人类生活用地起到良好的维持和改善作用,对其中的人工单元、自然因素都能起到稳定推动作用的土地;岳健等[10]学者则主要从土地本身的属性特征以及其利用途径等角度考虑,对生态用地的定义进行了定性描述,指出生态用地应该是不包括农用土地、和建设用地,其他的被人类活动改变、并能够很好的促进区域的平衡发展以及环境保护功能的土地。赵月一等人则从土地能够提供的服务效果进行分析,将农田也划分为生态用地的范畴之中;邓红兵[11]对生态用地的概念实现了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支出生态用地应该是在某一区域内能够为该区域提供生态服务功能的、对当地生态环境有良好改进作用的、能够改善人地关系的,等具有这种性质的土地类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