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20191230195756]
在20世纪70年代初,环境会计作为一个新的会计分支开始为学术界所研究。环境会计是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是一种新的会计理念。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界通过对其积极的研究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和方法,而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才开始涉足于这一领域,二十多年来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水平不高,还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来发展和完善理论。 本文介绍了环境会计的理论基础,阐明了环境会计的相关概念和及其基本内容,通过描述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就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内外部影响因素,并据此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提高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程度的对策,以期该建议能对提高信息披露程度有所帮助,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环境会计,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目 录
1 引言 1
2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分析 1
2.1 环境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1
2.2 环境会计信息的相关概念及基本内容 3
3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6
3.1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6
3.2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7
4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分析 8
4.1 外部影响因素 8
4.2 内部影响因素 10
5 提高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程度的对策 13
5.1 政府提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程度采取的措施 13
5.2 企业做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 14
5.3 学术界应加强对环境会计理论的研究 14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20
表1 环境资产负债表 20
表2 环境收入支出表 21
表3 企业货币化环境成本报表 22
表4 企业非货币化环境成本报表 23
1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里,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繁荣的背后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显然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近年来,雾霾、沙尘暴等恶劣天气的频发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也凸显了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因此,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其他国家在反思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影响的同时开始追求可持续发展。企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所以企业应承担起环境保护和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责任,树立起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标杆。
我国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较西方国家而言要晚,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不管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与内容,还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抑或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制度体系方面,其中理论的发展和完善都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要改善我国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需要依靠企业自身、会计专家学者、政府机构及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企业应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主动承担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责任。政府机构则需要确立完善的环境会计制度和准则并加强环境执法力度以让企业有法可依。会计专家学者应继续探讨深化环境会计理论,提高披露的实用性、规范披露内容与方式,为政府建立准则与制度提供帮助。社会公众应督促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只有依靠多方努力才能尽快完善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成长,推动社会经济的循环、可持续发展。
2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分析
2.1 环境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2.1.1 委托代理理论
1933年,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率先提出了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的建立是以非对称信息博弈论 为基础,其主要研究的委托代理关系 是指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根据一种明示或隐含的契约,指定、雇佣另一些行为主体为其服务,同时授予后者一定的决策权利,并根据后者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对其支付相应的报酬。[1]当时公司所有者和经营者两职合一存在极大弊端,因而学者提出“委托代理理论”。他们倡导经营权和所有权相分离,公司所有者仅保留剩余索取权 而将经营权让渡给专业化管理人才行使,以此来提高公司经营管理的效率。委托人根据委托代理这种契约关系任命或聘用代理人行使相关职能以实现契约所规定的收益。委托人有权利监督和监管代理人在经营活动中的行为。代理人需要履行契约义务达到委托人在契约中约定的预期目标,实现受托资产的增值。当前一般所说的委托代理关系主要是指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即要求代理人在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和决策时,保证委托人不损失经济利益。[1]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美国三位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共同提出了信息不对称理论。外部环境的变化性和不可预知性,加之人的认知、技术水平和分析能力的差距以及收集信息的成本等原因必然导致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2]。该理论认为,在市场交易中,卖方比买方更了解商品的相关信息,而这种信息会对交易产生影响,信息较少的一方若想获得可靠消息必须付出高而不合理的代价。因此,在交易行为中,掌握信息较多一方处于优势地位,而信息较少一方处于劣势地位。
通常情况下,市场中的交易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完全、非平衡且非对称的。在各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在市场中的表现和形式多种多样,基本形式有买卖双方间、买买双方间以及卖卖双方间的信息掌握的差别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买卖双方之间因信息差别而造成的信息不对称。
2.1.3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条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也是一条能够实现人类持久健康发展的道路。走这样的道路,国家、企业和个人都必须调整自己过去的传统的行为,必须认真处理面临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是对传统的经济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修正所确立的一种发展模式。
在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在制订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战略》中最初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1987年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并以此为主题对人类面临的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论述。该报告将其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论包含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是三者相融合的一个有机整体,强调三者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环境会计发展提供了平台,也是环境会计发展的最终目标。
2.1.4 社会责任理论
在传统理论中,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作为最终目标,而与之不同的是,社会责任理论则强调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还需考虑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履行社会责任。这一理论挑战了传统的经营思想。西方学者谢尔顿于1924年最先提出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为股东和自身谋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应该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层面出发,向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义务,如满足不同消费者对丰富和优质产品及服务的需求、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与竞争者展开公平竞争以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关注社区建设、推动社区发展、热衷公益慈善事业、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3]纵观以上,环境责任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之一。企业社会责任从内容上可分为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三个方面,如图2-1。
经济责任 社会责任
环境责任
在20世纪70年代初,环境会计作为一个新的会计分支开始为学术界所研究。环境会计是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是一种新的会计理念。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界通过对其积极的研究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和方法,而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才开始涉足于这一领域,二十多年来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水平不高,还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来发展和完善理论。 本文介绍了环境会计的理论基础,阐明了环境会计的相关概念和及其基本内容,通过描述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就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内外部影响因素,并据此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提高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程度的对策,以期该建议能对提高信息披露程度有所帮助,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环境会计,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目 录
1 引言 1
2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分析 1
2.1 环境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1
2.2 环境会计信息的相关概念及基本内容 3
3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6
3.1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6
3.2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7
4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分析 8
4.1 外部影响因素 8
4.2 内部影响因素 10
5 提高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程度的对策 13
5.1 政府提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程度采取的措施 13
5.2 企业做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 14
5.3 学术界应加强对环境会计理论的研究 14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20
表1 环境资产负债表 20
表2 环境收入支出表 21
表3 企业货币化环境成本报表 22
表4 企业非货币化环境成本报表 23
1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里,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繁荣的背后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显然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近年来,雾霾、沙尘暴等恶劣天气的频发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也凸显了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因此,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其他国家在反思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影响的同时开始追求可持续发展。企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所以企业应承担起环境保护和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责任,树立起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标杆。
我国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较西方国家而言要晚,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不管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与内容,还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抑或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制度体系方面,其中理论的发展和完善都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要改善我国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需要依靠企业自身、会计专家学者、政府机构及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企业应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主动承担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责任。政府机构则需要确立完善的环境会计制度和准则并加强环境执法力度以让企业有法可依。会计专家学者应继续探讨深化环境会计理论,提高披露的实用性、规范披露内容与方式,为政府建立准则与制度提供帮助。社会公众应督促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只有依靠多方努力才能尽快完善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成长,推动社会经济的循环、可持续发展。
2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分析
2.1 环境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2.1.1 委托代理理论
1933年,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率先提出了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的建立是以非对称信息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美国三位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共同提出了信息不对称理论。外部环境的变化性和不可预知性,加之人的认知、技术水平和分析能力的差距以及收集信息的成本等原因必然导致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2]。该理论认为,在市场交易中,卖方比买方更了解商品的相关信息,而这种信息会对交易产生影响,信息较少的一方若想获得可靠消息必须付出高而不合理的代价。因此,在交易行为中,掌握信息较多一方处于优势地位,而信息较少一方处于劣势地位。
通常情况下,市场中的交易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完全、非平衡且非对称的。在各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在市场中的表现和形式多种多样,基本形式有买卖双方间、买买双方间以及卖卖双方间的信息掌握的差别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买卖双方之间因信息差别而造成的信息不对称。
2.1.3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条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也是一条能够实现人类持久健康发展的道路。走这样的道路,国家、企业和个人都必须调整自己过去的传统的行为,必须认真处理面临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是对传统的经济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修正所确立的一种发展模式。
在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在制订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战略》中最初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1987年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并以此为主题对人类面临的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论述。该报告将其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论包含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是三者相融合的一个有机整体,强调三者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环境会计发展提供了平台,也是环境会计发展的最终目标。
2.1.4 社会责任理论
在传统理论中,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作为最终目标,而与之不同的是,社会责任理论则强调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还需考虑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履行社会责任。这一理论挑战了传统的经营思想。西方学者谢尔顿于1924年最先提出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为股东和自身谋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应该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层面出发,向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义务,如满足不同消费者对丰富和优质产品及服务的需求、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与竞争者展开公平竞争以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关注社区建设、推动社区发展、热衷公益慈善事业、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3]纵观以上,环境责任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之一。企业社会责任从内容上可分为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三个方面,如图2-1。
经济责任 社会责任
环境责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