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高管身份特征对盈余质量影响研究
2公司高管作为公司重要的人力资本,他们的背景特征会影响其战略选择与行为决策,因而盈余质量的高低直接受到高管的影响。本文选用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2010年至2014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使用修正的Jones模型作为回归模型,通过文献综述法和理论分析得到合理的研究假设,再通过实证模型来检验公司高管的四类身份特征性别、年龄、学历、任期,对盈余质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平均年龄和平均任期对盈余质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管平均学历和男性比例对盈余质量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目录
引言
引言
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至今,公司发展越来越规范化现代化,而其规范化现代化的典型特征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作为公司重要人力资本的高层经理人团队,并不是公司的所有人,但却是决定公司未来发展与公司业绩状况的主要负责人,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公司高管会从自身的利益去进行行为决策。根据Ham brick 和 Mason(1984)提出高阶阶梯理论(Top Management team),个人的人口特征变量会影响个人的主观价值取向和风险偏好的。公司高级管理者身份特征更是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业绩,而盈余信息是衡量公司现在与未来经营状况的一种重要信息,因而公司高管能够直接影响到盈余质量。所以,研究公司高管的身份特征与盈余质量的关系是有意义的。
本文选用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2010年至2014年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使用修正的Jones模型作为估量盈余管理的模型,在经过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等基础上提出合理假设,再通过实证方法来研究分析公司高管身份特征对盈余质量影响。
一、 文献综述
自Ham brick 和 Mason(1984)提出高阶阶梯理论(Top Management team)以来,公司高管作为研究对象正式进入研究视野。在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之后,高管团队的特征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得到广泛的共识。而将高管的背景特征与盈余质量结合起来研究的文献并不算多,且大多研究的是从高管的性别、年龄、学历、任期这四个方面。
(一)高管性别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
在国外的研究中,Krishnan and Parsons(2008)在其的研究中发现美国上市500强公司女性高管对盈余质量有显著的影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响。但是在国内研究中,张会丽(2010)用盈余反应系数作为估量标准,研究的样本年度选取1998~2006 年的数据,却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女性高管并未对盈余质量带来显著影响。同样,吕晓亮(2016)用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ABSDA)作为估量标准,研究的样本选取沪市A股制造业20082013年数据,未发现高管性别对盈余质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另一方面,在万宇洵,肖秀芬(2012)用盈余反应系数作为估量标准,研究的样本选取沪市A股企业20072011年数据,研究发现男性比例与盈余质量存在不十分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另外同样用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ABSDA)作为估量标准,研究的样本选取深沪两市A股制造业20122014年的数据,王贞贞(2013)研究却得出高管男性比例对盈余质量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二)高管年龄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
在国外的研究中,Vroom等(1971)和 Hambrick等(1984)研究发现年龄较大的管理者对风险更为厌恶,在决策时倾向于保守的策略,Prendergast等(1996)研究认为年轻的管理者为了展示自身能力,容易在企业决策中表现出过度自信。
在国内的研究之中,万宇洵,肖秀芬(2012)研究发现高管年龄对盈余质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样,吕晓亮(2016)和王贞贞(2013)研究发现高管年龄对盈余质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另外,王超(2013)用修正的Jones模型估计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ABSDA)作为估量标准,研究的样本选取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72011年数据得出高管年龄对盈余质量存在显著的正面影响。
(三)高管学历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
在国内的研究中,万宇洵,肖秀芬(2012)研究发现高管学历对盈余质量显著的正面影响。王超(2013)研究发现高管学历对盈余质量不显著的正向影响;吕晓亮(2016)研究发现高管学历对盈余质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王贞贞(2013)研究发现高管学历对盈余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另外,胡奕明,唐松莲(2008)用4种可代理变量来衡量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研究发现如果独立董事之中拥有财务知识或者财务工作经验的人数越多,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同样,BiaoXie(2003)研究发现公司高管之中拥有财务知识或者财务工作经验的人数越多,公司的盈余质量越高。
(四)高管任期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
在国内研究之中,吕晓亮(2016)研究发现高管任期对盈余质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万宇洵,肖秀芬(2012)研究上市公司高管任期可能因为数据测量不准的原因,与盈余质量的关系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同样王超(2013)研究发现高管任期对盈余质量存在不显著的负向影响以及王贞贞(2013)研究发现高管任期与盈余质量的关系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五)高管其他身份特征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
在其他方面的研究之中,许静静(2011)用异常应计、会计稳健性以及盈余反映系数(ERC)作为估量标准,研究的样本选取20042007年没有发生变化的家族企业数据,发现有本家族成员出任高管的家族企业盈余质量更高,说明了家族企业有必要进行分类研究的观点。
另外有关于高管团队规模,赵盼(2012)研究未发现高管团队规模对盈余质量产生显著影响,而且在研究对比国有数据组与非国有数据组发现,国有非国有没有显著性区别。而王超(2013)却发现高管团队规模对盈余管理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即规模较大的高管团队,公司的盈余质量更高。
(六)文献评述
目前为止国内外有关高管背景特征与盈余质量之间关系的研究都较为全面,且主要是围绕高层阶梯理论,有关于性别、年龄、学历、任期等四个主要方面。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可以总结的是,公司高管身份特征对盈余质量能够产生影响,特别是高管年龄以及高管学历,较大年龄高管和较高学历的高管能够提高公司盈余质量;有关高管性别方面,提高一定的高管女性比例可以提高公司的盈余质量;有关高管任期方面,高管任期长短并不能显著影响公司的盈余质量,高管任期较短也同样可以实现公司盈余质量的提升。
目录
引言
引言
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至今,公司发展越来越规范化现代化,而其规范化现代化的典型特征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作为公司重要人力资本的高层经理人团队,并不是公司的所有人,但却是决定公司未来发展与公司业绩状况的主要负责人,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公司高管会从自身的利益去进行行为决策。根据Ham brick 和 Mason(1984)提出高阶阶梯理论(Top Management team),个人的人口特征变量会影响个人的主观价值取向和风险偏好的。公司高级管理者身份特征更是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业绩,而盈余信息是衡量公司现在与未来经营状况的一种重要信息,因而公司高管能够直接影响到盈余质量。所以,研究公司高管的身份特征与盈余质量的关系是有意义的。
本文选用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2010年至2014年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使用修正的Jones模型作为估量盈余管理的模型,在经过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等基础上提出合理假设,再通过实证方法来研究分析公司高管身份特征对盈余质量影响。
一、 文献综述
自Ham brick 和 Mason(1984)提出高阶阶梯理论(Top Management team)以来,公司高管作为研究对象正式进入研究视野。在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之后,高管团队的特征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得到广泛的共识。而将高管的背景特征与盈余质量结合起来研究的文献并不算多,且大多研究的是从高管的性别、年龄、学历、任期这四个方面。
(一)高管性别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
在国外的研究中,Krishnan and Parsons(2008)在其的研究中发现美国上市500强公司女性高管对盈余质量有显著的影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响。但是在国内研究中,张会丽(2010)用盈余反应系数作为估量标准,研究的样本年度选取1998~2006 年的数据,却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女性高管并未对盈余质量带来显著影响。同样,吕晓亮(2016)用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ABSDA)作为估量标准,研究的样本选取沪市A股制造业20082013年数据,未发现高管性别对盈余质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另一方面,在万宇洵,肖秀芬(2012)用盈余反应系数作为估量标准,研究的样本选取沪市A股企业20072011年数据,研究发现男性比例与盈余质量存在不十分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另外同样用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ABSDA)作为估量标准,研究的样本选取深沪两市A股制造业20122014年的数据,王贞贞(2013)研究却得出高管男性比例对盈余质量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二)高管年龄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
在国外的研究中,Vroom等(1971)和 Hambrick等(1984)研究发现年龄较大的管理者对风险更为厌恶,在决策时倾向于保守的策略,Prendergast等(1996)研究认为年轻的管理者为了展示自身能力,容易在企业决策中表现出过度自信。
在国内的研究之中,万宇洵,肖秀芬(2012)研究发现高管年龄对盈余质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样,吕晓亮(2016)和王贞贞(2013)研究发现高管年龄对盈余质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另外,王超(2013)用修正的Jones模型估计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ABSDA)作为估量标准,研究的样本选取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72011年数据得出高管年龄对盈余质量存在显著的正面影响。
(三)高管学历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
在国内的研究中,万宇洵,肖秀芬(2012)研究发现高管学历对盈余质量显著的正面影响。王超(2013)研究发现高管学历对盈余质量不显著的正向影响;吕晓亮(2016)研究发现高管学历对盈余质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王贞贞(2013)研究发现高管学历对盈余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另外,胡奕明,唐松莲(2008)用4种可代理变量来衡量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研究发现如果独立董事之中拥有财务知识或者财务工作经验的人数越多,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同样,BiaoXie(2003)研究发现公司高管之中拥有财务知识或者财务工作经验的人数越多,公司的盈余质量越高。
(四)高管任期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
在国内研究之中,吕晓亮(2016)研究发现高管任期对盈余质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万宇洵,肖秀芬(2012)研究上市公司高管任期可能因为数据测量不准的原因,与盈余质量的关系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同样王超(2013)研究发现高管任期对盈余质量存在不显著的负向影响以及王贞贞(2013)研究发现高管任期与盈余质量的关系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五)高管其他身份特征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
在其他方面的研究之中,许静静(2011)用异常应计、会计稳健性以及盈余反映系数(ERC)作为估量标准,研究的样本选取20042007年没有发生变化的家族企业数据,发现有本家族成员出任高管的家族企业盈余质量更高,说明了家族企业有必要进行分类研究的观点。
另外有关于高管团队规模,赵盼(2012)研究未发现高管团队规模对盈余质量产生显著影响,而且在研究对比国有数据组与非国有数据组发现,国有非国有没有显著性区别。而王超(2013)却发现高管团队规模对盈余管理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即规模较大的高管团队,公司的盈余质量更高。
(六)文献评述
目前为止国内外有关高管背景特征与盈余质量之间关系的研究都较为全面,且主要是围绕高层阶梯理论,有关于性别、年龄、学历、任期等四个主要方面。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可以总结的是,公司高管身份特征对盈余质量能够产生影响,特别是高管年龄以及高管学历,较大年龄高管和较高学历的高管能够提高公司盈余质量;有关高管性别方面,提高一定的高管女性比例可以提高公司的盈余质量;有关高管任期方面,高管任期长短并不能显著影响公司的盈余质量,高管任期较短也同样可以实现公司盈余质量的提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