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新旧比较分析

目 录
1 引言1
2 职工薪酬体系1
3 新旧职工薪酬准则的比较2
3.1 职工薪酬内容上的差异2
3.2 职工薪酬核算方法上的差异3
3.3 职工薪酬信息披露的差异8
4 职工薪酬准则变化的影响9
4.1 职工薪酬准则变化给企业带来的影响9
4.2 职工薪酬准则变化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影响11
5 新职工薪酬薪酬准则在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建议12
5.1 新职工薪酬薪酬准则在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12
5.2 对职工薪酬准则发展的建议12
结论14
参考文献15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发展日新月异,职工薪酬管理制度已经从工资制度变为企业薪酬制度。从政府推进企业薪酬制度的变革逐步转变成宏观政策、企业环境和市场压力综合影响的形式。
财政部在2006年2月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重新规定了职工薪酬的有关会计处理,使原会计制度变得更加合理完善,企业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变得更加具有规范性,同时,有利于加强企业职工薪酬相关信息的披露,促进企业职工的权益得到有效地维护。
为了使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日益变得更加完善,财务报表列报的质量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能够有效提高,并且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则的内容和发展方向也能趋于一致,我国财政部在2011年6月组建项目组修订职工薪酬准则,从多个方面探究职工薪酬体系的最新发展趋势。2012年9月,我国财政部着手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并且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应付职工薪酬(修订)(征求意见稿)》。财政部对征求意见稿获得的有效意见进行参考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取其精华,并于2014年1月印发了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该准则从2014年7月1日开始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在我国境外已经上市的企业早于规定时间提前开始对该准则的执行,旧版关准则同时废止,这次修订的职工薪酬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发展方向逐渐趋同。①
2 职工薪酬体系
薪酬体系及其效果问题在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实践的过程中一直被看成一个难以克服的研究点,同样,它也是企业管理理论研究过程中的一个较为热门的方向。研究薪酬体系效果的过程中需引入“整体报酬”这个概念,并且,除了薪酬以外,研究过程中其他的非货币形式的激励因素也应被纳入思考和研究的范围之内。②
我国出台的一些与职工薪酬有关的法律推动了企业职工薪酬体系的建设发展,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也逐步完善,这不仅对企业职工的的积极性有促进作用,同时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提高也是有益的,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职工薪酬体系缺乏系统性,相关法律法规的不配套也导致企业和员工在职工薪酬体系建设以及核算方面存在疑惑,进而引发一系列问题,在综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我国的职工薪酬体系建设以及核算工作进行了系统化研究,以期提供一个指导作用。③
3 新旧职工薪酬准则的比较
职工薪酬准则在修订后与旧准则在内容和结构上都有很大的差别,旧准则的职工薪酬准则中包涵了总则、确认和计量、披露一共3章8条;而修订后的准则中包涵总则、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其他长期职工福利、披露、衔接规定、附则一共8章32条。下面将对修订后的准则产生的具体变化之处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④
3.1 职工薪酬内容上的差异
3.1.1 扩展职工的范围
新准则对于职工的概念有了非常明确的界定,职工薪酬的范围扩展到了全部用工。职工具体囊括了向企业提供各种服务的各类工作人员,其中全职、兼职以及其他用工等薪酬都纳入职工薪酬。特别是对于争议激烈的劳务派遣有关问题,新准则作出明确界定,新准则中指出“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未由其正式任命,但向企业所提供服务与职工所提供服务类似的人员,也属于职工的范畴,包括通过企业与劳务中介公司签订用工合同而向企业提供服务的人员。”这项修订借取了国际会计准则中关于雇员的定义,使我国的职工薪酬准则与国际发展步伐趋于一致。⑤
3.1.2 增加薪酬的内涵
职工薪酬的定义为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企业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受赡养人、已故员工遗属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属于职工薪酬。⑥
在旧准则中没有提出短期薪酬的概念,但是,有很多和短期薪酬有关的条文零散的出现在指南以及讲解之中。新准则在第二章中对短期薪酬的会计处理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其中,在原指南和讲解中与短期带薪缺勤、短期利润分享计划相关的一些会计核算方面的规定现已被写在了职工薪酬准则的正文之内。而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这些由企业缴纳的费用,在其根本上来说是职工获得的离职后福利,这些归于设定提存计划,所以,在新准则中这部分的相关信息被纳入了离职后福利之中。
修订了“辞退福利”。辞退福利的确认和计量在新准则被进一步规范化,在新准则中列出:在不能单方面撤回辞退福利(因解除劳动关系或者裁员建议所提供的)的时间点,与企业确认涉及支付辞退福利的重组相关成本或者费用的时间点,以两个时间点孰早的原则,来确认辞退福利产生的职工薪酬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这个新修订的规定从内容上来看比原准则显得更加严格,而且这样也将更加有效的规避了企业利用辞退福利对报表利润进行粉饰的情况发生。
增设了“离职后福利”,新准则给离职后福利明确的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离职后福利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在职工退休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福利。从上述可以看出正是因为职工服务提供给有关企业,这些企业才需要担负起在职工退休的时候或者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之后应该企业支付给他们劳务报酬的义务,所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退休福利被包含在离职后福利中,另外,企业承诺支付给已经退休的职工的养老金和其他退休后福利、职工离职后医疗保障及人寿保险等都包括在其范畴中。⑦
增设了“其他长期职工薪酬”。目前由企业以多种形式给职工支付薪酬,而“短期薪酬”、“辞退福利”、“离职后福利”的划分规则已经不能囊括会计实务中可能出现的多样化职工薪酬支付方式,所以,“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增设的是很有必要的,这将有效涵盖实务中存在可能性的其他支付职工薪酬的方式,对职工薪酬相关会计处理的完善工作起到积极地作用。新准则指出,若其他长期职工福利满足设定提存计划要求的,按照设定提存计划的相关规定做会计处理;反之则按照设定收益计划的相关规定,确认和计量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净负债或者净资产进行会计处理。同时,新准则新增长期残疾福利相关会计处理,根据长期福利水平与职工提供福利期间长短相关性确认和计量应付长期残疾福利的有关义务。⑧
首先,计算这个企业期末总的义务而后摊销。企业对连续工作三十年的职工设定受益计划,并且估计未来将要支付121万元。这是企业的设定受益计划的方案,折现率10%,按照受益公式在受益公式可以得出2013年年末B企业总的义务现值是100万元,2014年B企业总的义务现值是110万元,2015年年企业总的义务现值是121万元。
5.1.2 职工薪酬核算的处理方法和社保法中社会统筹的缴费基数确认不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67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