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以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例

1990年开始,一种新型的会计理论开始在西方国家兴起——环境会计理论。这种会计体系主要关注的是企业经营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快就在西方国家盛行开来。但我国对这一理论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中,其确认、计量、报告等环节还未形成系统性的认知,更不用说将其和公司治理联合研究。因此,环境问题的紧迫性、我国和其他国家的研究差距再加上应该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所有这些都在证明完成环境会计与公司治理的理论结合是至关重要的。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2
二、文献综述 2
(一)国外研究现状 2
1.股权结构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 2
2.董事会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 2
3.经理层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 2
4.监事会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 2
(二)国内研究现状 2
1.股权结构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 2
2.董事会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 3
3.经理层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 3
4.监事会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 3
(三)评述 3
三、研究设计 4
(一)研究假设 4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5
(三)变量描述 6
1.被解释变量 6
2.解释变量 7
3.控制变量 7
(四)建立模型 7
四、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7
(一)环境信息披露指数统计 7
(二)描述性统计 9
(三)变量相关性分析 9
(四)Logit分析 10
五、研究结论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2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
——以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例
会计133:王雪绮
引言
引言
西方国家对于公司治理结构、环境信息披露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已经比较成熟,相比之下,我国还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处于初级阶段。我们需要意识到的是提高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水平不仅仅有利于明确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也使得人们对环境信息更加关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就提出了关于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随后在1982年,环保事业正式被纳入我国现代化治理的基本国策之中;九十年代,著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来了,也为我国的环保事业提供了方向。
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一个企业想要长期地、健康地、稳定地发展,就要对环境保护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只有对公司治理结构有着高度的关注度和敏感度 ,才可以从公司内部层面出发, 完善环境信息的披露。因此,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环境信息的披露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上个世纪70年代,比蒙斯(F.A.Beams,1971)和马林(J.T.Marlin,1973)发表的两篇文章——《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的《污染的会计问题》,正式开始了国际环境会计的研究。随后,另两位学者(Jensen,1976;Mecklling,1976)提出了 “公司代理理论”,实现公司经营中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在一定程度上强化部门职权,减少了投机现象,提高了信息披露水平。
1.股权结构与环境信息披露的关系
国外学者对于股权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与两个方面,其一是控股股东拥有公司股权的比例;其二是股权的构成。
一些国外学者(Morck,1988;Haskins,2000;Pavelin,2006;Brammer,2006)发现股权分散的企业更有可能进行环境信息的披露,因为一旦某些股东的控股比例比较高,就会牺牲小股东的权益来满足自己。同时,另一种观点(Ruland,1990;EIGazzar,1998 ;Holderness,2003)认为这二者应该是正相关的,因为控股股东拥有更大的股权就会对公司产生“归属感”,这使得他们会监督环境信息的披露。
2.董事会与环境信息披露的关系
董事会与环境会计的研究集中于董事会规模与独立董事比例两方面。国外主流的理论认为董事会规模与披露的环境信息质量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Fama,1983)。
另外,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女性懂事越多的公司就会有更高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K.K.Rao,2011;Simon,2001;Kar Shun,2001)。
3.经理层与环境信息披露的关系
经理层受雇于董事,他们没有公司的所有权,但是有管理权,经理层的出现标志着委托代理理论的成熟,但近些年来,经理层倾向于用“内部人”的优势,对社会公众只“报喜不报忧”,所以,经理层的薪酬水平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值得关注。
4.监事会与环境信息披露
公司的董事、经理层和普通职工代表组成了公司的监事会,它与董事会是并列机构,而且只对股东大会负责,所以监事会是一个比较有独立性的机构。国外学者(Bonmer,1992;Carce Mo,2001;Lennex,2002)的主要研究成果是,监事会成员越多和职工监事的比例越高,对环境信息披露的水平的监督就越有效。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环境会计起步晚。1992年一篇名为《九十年代西方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的文章在我国突然出现掀起了轩然大波。这篇介绍了西方盛行的环境会计的概念,至此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研究越来越多,这一领域也吸引着很多学者。有些人认为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应当两个部分:环境问题对公司的影响和环境绩效(孟凡利,1999;耿建新,2002;许家林,2004;蔡传里,200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06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