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上市公司融资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近年来体育产业对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影响越来越明显,而体育产业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对整个体育产业发展及内部的良性竞争有着促进和借鉴作用。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体育产业以及融资问题学术研究层出不穷,基于此,本文以企业融资为理论基础,选择沪深两市A股体育上市公司2013-2015三年的财务数据,运用DEA-Tobit二阶段效率分析模型,建立我国体育产业上市公司的融资效率评价体系,并对我国体育产业融资效率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测评和分析,研究发现近3年我国体育产业上市公司的整体融资效率仍然处在较低的水平,所选样本企业综合技术效率水平较低,无论是纯技术效率还是规模效率都有提升空间,我国大部分体育产业上市公司对资源利用能力以及整个行业对融入的资本资源配置能力还有待提高;同时企业的融资方式、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对我国体育产业上市公司融资效率影响显著。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一)融资结构研究 2
(二)融资效率研究 2
1、融资效率定义 2
2、融资效率影响因素 3
3、融资效率评价方法 3
三、体育产业融资效率理论分析 4
(一)体育产业及融资效率界定 4
(二)体育产业发展及融资现状 4
四、体育产业上市公司融资效率评价实证研究 4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4
(二)研究模型 5
1、DEABCC模型 5
2、DEA模型投入产出指标构建 5
(三)描述性统计 6
(四)融资效率测评及分析 6
1、全局分析 6
2、融资效率测算结果分析 7
3、融资效率规模报酬分析 7
五、体育产业上市公司融资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8
(一)融资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8
(二)研究假设 8
(三)研究模型 9
(四)模型回归及结果分析 9
六、研究结论 10
致谢 10
参考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文献 10
附录 12
我国体育产业上市公司融资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引言
引言
随着 2014年 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及2016年5月《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文件的出台,作为一个新兴朝阳产业,我国体育产业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了越来越明显的影响作用,体育产业上市公司,作为体育产业的代表,反映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变化方向,同时其融资行为等也对整个体育产业发展及内部的良性竞争有着促进和借鉴作用。然而,我国体育产业当前的发展程度与欧美国家相比依然差距较大,融资问题依然困扰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目前国内企业融资市场正不断发展,学术界对融资问题的相关研究也在不断增加,但是着眼于体育产业融资现状的分析很少,尤其从微观的角度,以体育企业相关数据为基础,对体育产业内的企业进行融资效率分析的实证研究更为鲜有。
因此,为了更好的认识体育产业融资问题,强化我国体育产业上市公司的融资效率研究,本文在国家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背景下,结合我国体育产业公司的具体情况和企业融资问题的相关理论,选择沪深两市A股体育产业上市公司20132015三年的财务数据,利用DEATobit二阶段效率分析模型,建立我国体育产业上市公司的融资效率评价体系,并对我国体育产业融资效率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测评和分析,以期为我国体育产业融资问题提供有效的经验证据。
二、 文献综述
(一)企业融资理论的研究
西方关于企业融资理论的相关研究较早,研究成果丰富,理论框架完善。其中当属经济学家Modigliani & Miller(1958)共同提出的MM理论最为著名。该理论认为,在不存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理想条件下,资本结构的变化不会使企业价值和资本成本发生变动;随后该模型在1963年和1976年又经过两次修正,但模型结论一致,都认为企业负债程度越高对企业更有利。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MM理论为基石,逐渐有学者开始将信息不对称市场理论运用于对企业融资问题的理论研究,这当中优序融资理论是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考虑交易成本的一种融资理论,其代表人物Myers & Majluf (1984)认为,企业首先会更偏好內源融资的方式来融通资本,而选择外源融资时更倾向借款的方式;而控制权理论是从融资契约的不完全性出发,考虑的是资本结构对公司控制权分配的影响,其代表人物Aghion & Bolton(1992),认为融资方式的差异会影响控制权在股东、债权人之的分配,他们还认为因为约束机制的存在,企业负债的增长更利于企业治理。M.Kouki & H.B Said(2011)在企业融资理论的基础上,以244家法国上市公司为样本企业,以样本企业19972007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企业可以通过调整公司规模、盈利能力和非债务税盾等来调整债务比率,通过成本与收益间的权衡机制决定最优税率。
相较于国外,国内对融资问题的研究较晚,且主要是利用国外完善的融资理论对国内企业适用性进行检验。其中,张昌彩(1998)通过研究国内企业在融资方式选择中的企业融资问题,发现股权结构的畸形和证券市场的滞后与低效导致了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低效,强调在当前市场条件下,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可以提高债权融资比例,从而优化融资结构;陈锦旗(2006)选取20002004年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变截距模型考察公司盈利能力、资产结构、资产规模等因素如何影响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发现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等对融资方式影响显著,并且国内上市企业是更加偏好股权融资的。李叶、闫福(2012)以56家中小科技企业为样本,对其财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科技企业在融资结构的财务选择上比较保守,更倾向于股权融资和商业信用的方式。
融资效率研究
国外学术界中融资效率的研究较少,对这一概念关注度也比较低,更多的是对经济学效率问题的探讨。而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体制的不完善,在国外较为成熟的融资理论体系以及国内对融资理论适用性验证研究的基础上,国内学术界对于企业融资效率问题的研究较多。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一)融资结构研究 2
(二)融资效率研究 2
1、融资效率定义 2
2、融资效率影响因素 3
3、融资效率评价方法 3
三、体育产业融资效率理论分析 4
(一)体育产业及融资效率界定 4
(二)体育产业发展及融资现状 4
四、体育产业上市公司融资效率评价实证研究 4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4
(二)研究模型 5
1、DEABCC模型 5
2、DEA模型投入产出指标构建 5
(三)描述性统计 6
(四)融资效率测评及分析 6
1、全局分析 6
2、融资效率测算结果分析 7
3、融资效率规模报酬分析 7
五、体育产业上市公司融资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8
(一)融资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8
(二)研究假设 8
(三)研究模型 9
(四)模型回归及结果分析 9
六、研究结论 10
致谢 10
参考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文献 10
附录 12
我国体育产业上市公司融资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引言
引言
随着 2014年 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及2016年5月《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文件的出台,作为一个新兴朝阳产业,我国体育产业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了越来越明显的影响作用,体育产业上市公司,作为体育产业的代表,反映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变化方向,同时其融资行为等也对整个体育产业发展及内部的良性竞争有着促进和借鉴作用。然而,我国体育产业当前的发展程度与欧美国家相比依然差距较大,融资问题依然困扰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目前国内企业融资市场正不断发展,学术界对融资问题的相关研究也在不断增加,但是着眼于体育产业融资现状的分析很少,尤其从微观的角度,以体育企业相关数据为基础,对体育产业内的企业进行融资效率分析的实证研究更为鲜有。
因此,为了更好的认识体育产业融资问题,强化我国体育产业上市公司的融资效率研究,本文在国家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背景下,结合我国体育产业公司的具体情况和企业融资问题的相关理论,选择沪深两市A股体育产业上市公司20132015三年的财务数据,利用DEATobit二阶段效率分析模型,建立我国体育产业上市公司的融资效率评价体系,并对我国体育产业融资效率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测评和分析,以期为我国体育产业融资问题提供有效的经验证据。
二、 文献综述
(一)企业融资理论的研究
西方关于企业融资理论的相关研究较早,研究成果丰富,理论框架完善。其中当属经济学家Modigliani & Miller(1958)共同提出的MM理论最为著名。该理论认为,在不存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理想条件下,资本结构的变化不会使企业价值和资本成本发生变动;随后该模型在1963年和1976年又经过两次修正,但模型结论一致,都认为企业负债程度越高对企业更有利。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MM理论为基石,逐渐有学者开始将信息不对称市场理论运用于对企业融资问题的理论研究,这当中优序融资理论是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考虑交易成本的一种融资理论,其代表人物Myers & Majluf (1984)认为,企业首先会更偏好內源融资的方式来融通资本,而选择外源融资时更倾向借款的方式;而控制权理论是从融资契约的不完全性出发,考虑的是资本结构对公司控制权分配的影响,其代表人物Aghion & Bolton(1992),认为融资方式的差异会影响控制权在股东、债权人之的分配,他们还认为因为约束机制的存在,企业负债的增长更利于企业治理。M.Kouki & H.B Said(2011)在企业融资理论的基础上,以244家法国上市公司为样本企业,以样本企业19972007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企业可以通过调整公司规模、盈利能力和非债务税盾等来调整债务比率,通过成本与收益间的权衡机制决定最优税率。
相较于国外,国内对融资问题的研究较晚,且主要是利用国外完善的融资理论对国内企业适用性进行检验。其中,张昌彩(1998)通过研究国内企业在融资方式选择中的企业融资问题,发现股权结构的畸形和证券市场的滞后与低效导致了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低效,强调在当前市场条件下,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可以提高债权融资比例,从而优化融资结构;陈锦旗(2006)选取20002004年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变截距模型考察公司盈利能力、资产结构、资产规模等因素如何影响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发现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等对融资方式影响显著,并且国内上市企业是更加偏好股权融资的。李叶、闫福(2012)以56家中小科技企业为样本,对其财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科技企业在融资结构的财务选择上比较保守,更倾向于股权融资和商业信用的方式。
融资效率研究
国外学术界中融资效率的研究较少,对这一概念关注度也比较低,更多的是对经济学效率问题的探讨。而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体制的不完善,在国外较为成熟的融资理论体系以及国内对融资理论适用性验证研究的基础上,国内学术界对于企业融资效率问题的研究较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