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公司股份回购动机研究(附件)
摘要:作为资本市场上强力的金融工具,股份回购在西方资本市场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西方学者已经建立起了有关股份回购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在我国,股份回购的应用起步较晚,但是经历了制度的颁布与政策的优化,我国上市公司纷纷试水股份回购,但是我国资本市场对于股份回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本文选取了2005年至2015年中发生股份回购的638例公司股份回购公告进行了整理与总结,归纳出它们进行回购的动机并进行分析。本文将详细阐述这11年内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的具体动机以及与西方的动机进行简单的对比。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国外文献综述2
(二)国内文献综述3
(三)文献评述 3
三、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发展历程4
(一)起步阶段 4
(二)发展阶段 4
(三)完善阶段 4
四、中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动机的实证分析 4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动机的分析 4
1.向市场传递公司股价被低估的信号 5
2.提高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5
3.解决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问题5
4.配合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6
5.促进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6
6.其他回购动机6
(二)关于股份回购动机的两个对比 7
1.我国上市公司2005年与2006年股份回购动机7
2.中外股份回购动机对比8
五、结论与建议 8
致谢9
参考文献9
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动机研究
引言
引言
股份回购是一种运用自有资金或者举债购回上市公司发行在外股票的资本运作方式。当某一股份有限公司实行回购后,该公司股票的每股收益、资本结构和股权结构都会受到回购效应的影响而发生改变。20世纪70年代,股份回购第一次出现在了美国资本市场中。当时,许多公司为了防止被恶意并购,纷纷进入资本市场,通过回购来维持自身控制权。之后,逐渐在英德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日等国家得到应用,更多公司运用股份回购来解决自身实际问题。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与完善,股份回购作为一个有力的金融工具,更多企业开始尝试通过这一手段来进行资本运作与收益分配。关于股份回购的动机,国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建立起了许多理论性假设。这些假说是根据以美国的制度环境以及资本市场为基础而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而我国的制度环境、法律环境以及资本市场的特征与美国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假说在国内的资本市场可能是无效的。
近几年,我国资本市场上股份回购的数量剧增,而之前国内学者研究的重点主要是理论方面以及某一公司进行股份回购的具体分析,很少有对大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的,本文对2005年至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公开发布的股份回购公告进行研究分析,由此归纳得出我国股份回购动机的情况。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20世纪60年代以来,股份回购在西方资本市场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西方学术界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西方学者们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完善的理论体系,下文将对外国学者们对股份回购动机的假说进行阐述与分析。
1、避税假说
最早开始研究股份回购动机的是Bierman和Wess(1996),他们得出股份回购使得公司价值增加的动机是且仅是避税的结论。Vermaelen(1981)证明股份回购的动机并不只有税差假说。Dann(1983)通过对公开市场回购的具体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发现不管是在股份回购前还是在股份回购完成之后宣布,两者所引起的股价的变动并没有明显差别,因此推翻了避税假说对股份回购动机的解释。
2、财富转移假说
以将财富在投资者之间与股东之间进行转移这一假说作为前提,Masulis(1980)提出观点,当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遭到冲击而必须进行清算的情况下,公司使用多余的现金进行回购时,债权人所能得到的现金流量将会降低,实现了财富的转移。David Downs(1980)在随后的评论里指出其假设条件太多且不具有说服力。Dann(1981)经过实证研究也推翻了财富转移假说。
3、信号传递假说
Dann(1980)和Vermaelen(1981)认为管理者判定股票价格被低估,上市公司为了传递其发展前景良好的讯息而实施股份回购。Wansley等(1989)在对众多公司管理层进行问卷调查后,得出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是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的第二大原因。Comment和Jarrell(1991)认为,上市公司不同的股份回购方式传递信号的能力不同。Dittmar(2000)发现当一家公司意识到自身股票价值被低估,就会回购流通在外的股票。
4、自由现金流量假说
Jensen(1986)认为代理成本会因为公司现金流过量而增加,通过回购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Fenn,Liang(1997)及 Nohel,Tarhen(1998)都指出,利用股份回购可以减少自由现金流量所产生的代理成本。Stephens 和 Weisbach(1998)表明当公司自由现金流量增加时,股份回购的可能性也就增加了。Dittmar(2000)认为,上市公司进行回购大多是解决可维持公司正常运转外的资金富余问题。
5、财务杠杆假说
Masulis(1980)证明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可以产生积极的财务杠杆效应,回购后可以使得公司价值和股东利益都得到提升。Pugh,Jahera(1990)通过实证分析得出股份回购带来的超额回报与资产负债率成正相关,能够优化资本结构。Dittmar(2000)研究表明,当公司的负债比率与最优负债比率相比越低时,公司股份回购意愿更强烈。
6、股票期权假说
Jolls(1996)提出,上市公司通过股份回购的方式分配现金来预防持有的股票期权贬值。Weisbenner(2000)提出管理层持有的股票期权的价值与公司回购股票的数额成正相关。Kahle(2002)研究了管理层期权对股份回购的影响,结果表明薪酬制度的改变引起了管理层激励员工的支付政策的变化。
(二)国内文献综述
我国的股份回购起步较晚,国内学者关于动机的研究比西方国家较晚,参考文献较少,西方学者关于股份回购的假说中,一部分与我国的回购动机是相吻合的,但是鉴于特殊的制度环境、法律环境以及资本市场,所以我国的动机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国外文献综述2
(二)国内文献综述3
(三)文献评述 3
三、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发展历程4
(一)起步阶段 4
(二)发展阶段 4
(三)完善阶段 4
四、中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动机的实证分析 4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动机的分析 4
1.向市场传递公司股价被低估的信号 5
2.提高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5
3.解决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问题5
4.配合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6
5.促进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6
6.其他回购动机6
(二)关于股份回购动机的两个对比 7
1.我国上市公司2005年与2006年股份回购动机7
2.中外股份回购动机对比8
五、结论与建议 8
致谢9
参考文献9
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动机研究
引言
引言
股份回购是一种运用自有资金或者举债购回上市公司发行在外股票的资本运作方式。当某一股份有限公司实行回购后,该公司股票的每股收益、资本结构和股权结构都会受到回购效应的影响而发生改变。20世纪70年代,股份回购第一次出现在了美国资本市场中。当时,许多公司为了防止被恶意并购,纷纷进入资本市场,通过回购来维持自身控制权。之后,逐渐在英德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日等国家得到应用,更多公司运用股份回购来解决自身实际问题。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与完善,股份回购作为一个有力的金融工具,更多企业开始尝试通过这一手段来进行资本运作与收益分配。关于股份回购的动机,国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建立起了许多理论性假设。这些假说是根据以美国的制度环境以及资本市场为基础而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而我国的制度环境、法律环境以及资本市场的特征与美国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假说在国内的资本市场可能是无效的。
近几年,我国资本市场上股份回购的数量剧增,而之前国内学者研究的重点主要是理论方面以及某一公司进行股份回购的具体分析,很少有对大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的,本文对2005年至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公开发布的股份回购公告进行研究分析,由此归纳得出我国股份回购动机的情况。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20世纪60年代以来,股份回购在西方资本市场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西方学术界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西方学者们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完善的理论体系,下文将对外国学者们对股份回购动机的假说进行阐述与分析。
1、避税假说
最早开始研究股份回购动机的是Bierman和Wess(1996),他们得出股份回购使得公司价值增加的动机是且仅是避税的结论。Vermaelen(1981)证明股份回购的动机并不只有税差假说。Dann(1983)通过对公开市场回购的具体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发现不管是在股份回购前还是在股份回购完成之后宣布,两者所引起的股价的变动并没有明显差别,因此推翻了避税假说对股份回购动机的解释。
2、财富转移假说
以将财富在投资者之间与股东之间进行转移这一假说作为前提,Masulis(1980)提出观点,当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遭到冲击而必须进行清算的情况下,公司使用多余的现金进行回购时,债权人所能得到的现金流量将会降低,实现了财富的转移。David Downs(1980)在随后的评论里指出其假设条件太多且不具有说服力。Dann(1981)经过实证研究也推翻了财富转移假说。
3、信号传递假说
Dann(1980)和Vermaelen(1981)认为管理者判定股票价格被低估,上市公司为了传递其发展前景良好的讯息而实施股份回购。Wansley等(1989)在对众多公司管理层进行问卷调查后,得出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是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的第二大原因。Comment和Jarrell(1991)认为,上市公司不同的股份回购方式传递信号的能力不同。Dittmar(2000)发现当一家公司意识到自身股票价值被低估,就会回购流通在外的股票。
4、自由现金流量假说
Jensen(1986)认为代理成本会因为公司现金流过量而增加,通过回购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Fenn,Liang(1997)及 Nohel,Tarhen(1998)都指出,利用股份回购可以减少自由现金流量所产生的代理成本。Stephens 和 Weisbach(1998)表明当公司自由现金流量增加时,股份回购的可能性也就增加了。Dittmar(2000)认为,上市公司进行回购大多是解决可维持公司正常运转外的资金富余问题。
5、财务杠杆假说
Masulis(1980)证明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可以产生积极的财务杠杆效应,回购后可以使得公司价值和股东利益都得到提升。Pugh,Jahera(1990)通过实证分析得出股份回购带来的超额回报与资产负债率成正相关,能够优化资本结构。Dittmar(2000)研究表明,当公司的负债比率与最优负债比率相比越低时,公司股份回购意愿更强烈。
6、股票期权假说
Jolls(1996)提出,上市公司通过股份回购的方式分配现金来预防持有的股票期权贬值。Weisbenner(2000)提出管理层持有的股票期权的价值与公司回购股票的数额成正相关。Kahle(2002)研究了管理层期权对股份回购的影响,结果表明薪酬制度的改变引起了管理层激励员工的支付政策的变化。
(二)国内文献综述
我国的股份回购起步较晚,国内学者关于动机的研究比西方国家较晚,参考文献较少,西方学者关于股份回购的假说中,一部分与我国的回购动机是相吻合的,但是鉴于特殊的制度环境、法律环境以及资本市场,所以我国的动机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