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抽样应用问题研究

审计抽样指审计人员对与审计相关的总体100%的经济业务执行审计程序,确保每个抽样单元都有被抽取的可能,给审计人员提供合理的基础推断总体结论的一种方法。经济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使得各行各业大量、超大量的数据信息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使得审计抽样技术在审计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应收账款的函证、存货期末的盘存等领域。审计抽样不仅提升审计效率,还减少了审计费用。本文主要通过典型案例来研究审计抽样在我国审计工作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针对相关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关键词 审计抽样 ,抽样方法,样本规模,审计人员素质目 录
1 引言 1
1.1 选题背景 1
1.2 意义 1
1.3 研究思路 1
1.4 研究方法 1
2 审计抽样概述 2
2.1 审计抽样的含义 2
2.2 审计抽样的种类 2
2.3 审计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 3
3 我国审计抽样应用方面目前的现状 3
4 我国审计抽样存在的问题 4
4.1 对审计抽样的不重视 4
4.2 没有科学规范使用审计抽样技术 6
4.3 审计人员素质偏低 8
5 对审计抽样应用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与解决措施 9
5.1 加大对审计抽样的重视 9
5.2 科学的使用审计抽样技术 10
5.3 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11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审计作为一种监督经济活动的方法,它在我国监督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审计方法也日趋完善。在审计发展的前期阶段,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主要采用全面详查的方法进行审计活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快,经济业务的发生日益频繁,其内容也日益复杂,同时审计单位的规模不断增大,导致企业的业务量逐渐变多,原先的审计方法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审计人员提出了审计抽样技术。审计抽样技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督经济活动的方法,它在我国监督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审计方法也日趋完善。在审计发展的前期阶段,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主要采用全面详查的方法进行审计活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快,经济业务的发生日益频繁,其内容也日益复杂,同时审计单位的规模不断增大,导致企业的业务量逐渐变多,原先的审计方法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审计人员提出了审计抽样技术。审计抽样技术在我国审计业务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比如应收账款函证、存货期末的盘存等方面,但是在具体审计工作运用中出现了相当多的问题,有的甚至导致审计工作的失败,审计抽样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引起了审计人员的广泛关注。
1.2 意义
审计抽样是一种审计方法,它可以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同时降低相应的审计成本,并且可以通过样本特征来推论总体的特征。随着我国大型企业的发展,业务量的剧增,审计人员对企业所有业务进行详查已经不现实了,全盘审计耗时大,效率低的缺点尽显,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审计抽样方法的提出有效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审计抽样在我国的审计事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了审计效率,也减少了相关的审计费用。由于审计抽样技术极大地提升了审计人员的审计速率,同时也大幅度减少了审计费用,因此可以称审计抽样技术的产生是审计方法的一个历史性的突破。科学的使用审计抽样技术,不仅提高审计的效率、降低审计成本还可以防范审计风险的产生。
1.3 研究思路
本文在专家、学者们的理论研究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结合企业审计抽样应用问题的实际情况和一些相关案例,对审计抽样应用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对如何正确使用审计抽样方法,如何提高审计正确性与有效性以及执业人员的素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对策。
1.4 研究方法
本文在审计抽样应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主要采取规范研究的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梳理理论基础,结合审计抽样使用的实际情况,例举国内相关的典型案例,研究分析审计抽样应用的若干问题,运用归纳、总结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2 审计抽样概述
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审计工作逐渐由帐项基础审计向制度基础和风险基础审计转变,审计的重点开始从损益表的真实性向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转变,同时,审计人员开始了解到:抽查总体的样本可以推断总体的趋势特征。20世纪中期,随着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理论知识的发展,现代审计理论知识也趋于完整,审计抽样逐渐由非统计抽样向统计抽样转变,从而产生统计抽样方法及相关的理论体系。我国在审计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一些理论知识还不够完善,主要借鉴西方国家的相关理论,所以现阶段学者们开始重视审计理论的研究,在审计方法上投入了很大的努力。
2.1 审计抽样的含义
审计抽样指审计人员对与审计有关的总体100%的经济业务执行审计程序,确保每个抽样单元都有被抽取的可能,给审计人员提供合理的基础推断总体的结论的一种方法。标准的概念: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从大量的经济业务中抽取有代表性的部分项目来进行审查,透过这些被抽取的项目的稽核结果,用具体的方式来推论总体的经济业务正确与否的一种方法。审计抽样可以帮助审计人员获得和评估与审计对象相关特性的审计证据,以抽样样本的性状推论出抽样总体的特征的结论。审计抽样拥有以下三个特性:(1)对与审计有关的总体100%的经济业务执行审计程序;(2 )每个抽样单元都有被抽取的概率;(3 )运用审计抽样时,审计人员的目标是通过样本的特征来推论总体的特性。
2.2 审计抽样的种类
审计抽样包括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统计抽样通常具备以下两种特点:(1)样本项目的随机性;(2)样本结果的可量化性,比如抽样风险的量化。因此不同时具备以上两个特点的抽样就是非统计抽样,在非统计抽样的种类中,包括任意抽样和判断抽样两种方式。任意抽样法是指审计人员从全部项目中选取样本量,样本量的抽取完全靠审计人员的经验和主观判断,没有标准参照。判断抽样是基于注册会计师对审计对象的了解和个人的职业判断,有目的、有重点的选取一定量的样本进行审查。审计人员应正确运用职业判断,根据要实现的目标有针对性的选择抽样的类型,以达到能够获取有用的审计证据。
2.3 审计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
审计抽样的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根据抽样样本的特性来推断总体的特征时,可能与对整个项目或业务实行全面的审计所得出的结果不同而产生的风险。非抽样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因为与抽样风险无关的因素,它可能会影响审计人人员作出错误结果的风险。
3 我国审计抽样应用方面目前的现状
审计抽样属于审计工作中的一种方法,是审计师出具审计报告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过程中应该使用此方法,然而审计抽样这一技术在我国的相关行业应用的不是很理想,存在许多问题。财政部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中,要加大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抽查力度,并且明确表示加强对CPA年报审计质量以及审计抽样方法应用的检查。在2011年的第十八号《公告》中,监管机构抽查发现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工作中未严格遵循执业准则,在使用审计抽样时,没有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获得的审计证据不充分,导致审计人员通过抽样推论总体结果存在大量的问题,从而出具不实的报告。2015年4月30日,中国注册师协会公布了上市公司2014年的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对外一共出具10983份财务审计报告,在这些报告中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45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