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研究

近年来,我国企业在追求其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力求在环保领域承担起其社会责任。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首先对低碳经济下环境绩效审计的概念进行解读,明确了其评价标准,选择了较为适合我国企业进行环境绩效审计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设计了适合该模型的指标体系。之后选取了造纸行业的龙头企业晨鸣集团进行案例分析来对环境绩效审计的评价方法进行展开,详细描述了评价的步骤及其最终评定结果。最后在结论的基础上,得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环境绩效审计问题及提出相应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 .1
Abstract............................................................1
Keywords............................................................1
一、引言............................................................2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3
1、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3
2、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3
3、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方法...........................................3
三、低碳经济下环境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4
四、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5
五、低碳经济下的环境绩效审计评价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模式................................4
六、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方法............................................5
七、案例分析与应用..................................................6
(一)案例简介......................................................7
(二)案例分析与应用................................................8
八、结论............................................................9
致谢...............................................................10
参考文献...........................................................11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研究
引言
引言
审计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监督力量,而环境绩效审计作为环境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也必将成为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企业开展环境绩效审计有利于帮助企业,特别是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认清企业环境绩效现状,使其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促进自身经济与国民经济良性、可持续发展。
我国环境绩效审计起步较晚,且尚未得到普及,而大多数审计方法都存在过度依赖定量指标进行审计评价的问题。事实上,环境生态经济系统存在着多元化和模糊性特点,需要进行评价的指标大部分是定性而非定量指标,并且由于企业类型的不同,评价指标将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变化。这就要求环境绩效审计的方法具备灵活性,能够将定性指标转变为定量指标进行计算和评价。因此笔者选取了模糊综合评价法,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进行赋值,并选择了造纸行业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龙头企业晨鸣集团进行案例分析,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环境绩效审计中还存在的问题。
二、低碳经济下环境绩效审计国内外研究现状
田冠军和高飞[1](2011)陈述了环境绩效审计的发展历程,环境绩效审计诞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并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快速发展。20世纪 90年代以后,我国也开始学习和借鉴西方的经验,逐步开展环境绩效审计。《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以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为目标,维护资源环境安全,发挥审计在促进节能减排措施落实以及在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并着力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资源环境审计模式,2012年初步建立起资源环境审计评价体系。
1、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和亚洲组织(INCOSCI)[2](2001)将环境绩效审计定义为,“是一种对被审计单位履行其职责过程中使用资源的经济、效率和效果(3E)方面的审计。”而我国学者陈希晖和邢祥娟[3](2005)一致认为:环境绩效审计是指审计机关通过检查被审计单位的环境经济活动,依照一定的标准,评价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循环状况和发展潜力的合理性、有效性,并对其效率、效果表示意见的行为。穆继平[4](2007)]则补充提出,在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进行环境绩效审计时,不但要以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境性并重,而且要在原有的绩效审计基础上,增加环境性这个非经济因素,从而更加全面地评价、监督、鉴定被审计单位的相关责任履行情况。
2、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
2001年初,INCOSA印发的《环境审计与常规审计》[5](2002)中重点阐述了环境绩效审计的五项内容:被审计单位环境政策的执行情况、环境管理效率、环境项目的开展效果、政府环境项目的经济效益以及政府或企事业单位其他项目的环境影响。2010 年世界审计组织环境审计工作组第13次会议强调要加强对城镇污水垃圾建设项目的绩效审计。除此之外,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要求一些重污染的企业每年都必须提供其准确的环境绩效审计报告。我国学者王学龙和杨鹏飞[6](2011)以企业价值链为立足点,分析从产品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等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节点的特点,构建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进一步通过加权计算得到企业环境价值链的综合评价分数,从而确定企业的环境绩效。薛富平[7](2012)则运用千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这一具体案例,综合国务院的多份文件,构建出了适合于我国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使用的环境绩效评价指标,通过环境绩效审计程序,来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环境绩效管理情况提出针对性意见。
3、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方法
在国外的研究机构及组织给环境绩效审计研究方法构建了一个框架。美国环保局[11](2004)指出环境审计的目标包括三个方面:考量企业对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守与执行情况,评价企业环境管理活动的绩效水平,以及评估企业所面临的环境风险。此外,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ICA)[12]在1994年发布了《环境绩效报告》,该报告针对不同的行业列示了相应的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以及相应的环境报告方式。这些行业包括:资源、公用事业、大型制造业、小型制造业、零售业、交通业和其他服务业共7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15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