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谨慎性原则的应用问题探讨

谨慎性原则即稳健性原则,它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在众多会计核算方法中采用对所有者权益影响最小的方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市场环境在充满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挑战,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便更重视这类不确定性相关的会计信息,他们敦促企业及时披露其经营活动中会遇到的风险与损失,于是谨慎性原则应运而生。但对任何事物我们都应辩证看待,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也存在局限。本文将通过简单的概念介绍让读者对谨慎性原则有个大体的了解,再进一步挖掘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及财务分析中的运用,重点探讨其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可行的建议。关键词 谨慎性原则,问题,建议目 录
1 引言 1
2 谨慎性原则的涵义及意义 1
2.1 谨慎性原则的定义 1
2.2 谨慎性原则的本质 2
2.3 谨慎性原则的意义 2
3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 3
3.1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3
3.2 谨慎性原则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8
4 谨慎性原则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9
4.1 谨慎性原则的内部问题9
4.2 谨慎性原则的外部问题11
5 谨慎性原则应用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12
5.1 针对内部问题的对策 12
5.2 针对外部问题的对策13
结论15
致谢16
参考文献17
图1 我国八大资产减值准备3
表1 体现谨慎性原则的指标范例9
1 引言
会计的谨慎性原则是企业在进行交易或其他活动中采取的一种会计原则。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出现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因素。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也更加关注企业风险方面的信息,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迫在眉睫。谨慎性原则产生的基础就是这种不确定,它既包括企业本身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未知情况而导致的经营成果的不定,还囊括了会计核算上的不确定性。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其实际操作中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一方面,作为会计基本假设,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这三者本身就是理想化的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出现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因素。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也更加关注企业风险方面的信息,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迫在眉睫。谨慎性原则产生的基础就是这种不确定,它既包括企业本身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未知情况而导致的经营成果的不定,还囊括了会计核算上的不确定性。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其实际操作中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一方面,作为会计基本假设,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这三者本身就是理想化的假设。另一方面,当会计人员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必然会用到会计估计,需要他们依据自己的职业判断做出假定。谨慎性原则应运而生,可以避免会计人员在处理实务过程中因主观性太强而引起的失误。
虽然谨慎性原则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巨大,但它在运用过程中也存在缺陷。第一,关于使用谨慎性原则的度很难把握,我国目前还没有在会计法律法规中给出一个有关谨慎性原则使用的具体准则,这就很容易导致会计人员滥用或者不使用该原则,使企业能够人为的调节利润,从而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被粉饰的数据所迷惑,进而侵犯他们的权益。第二,谨慎性原则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要求企业充分计算其潜在的损失和费用,忽视所有可能会获得的收益,这样的做法明显会导致对资产和收益的核算偏低,使企业的经营成果没法客观反映。
因此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少谨慎性原则的局限性,才能使会计信息更具客观性,从而使企业有效的规避风险,创造更大的企业利润。那么,如何使用好谨慎性原则便成为一个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
2 谨慎性原则的涵义及意义
2.1 谨慎性原则的定义
谨慎性原则亦称稳健性原则,我国会计准则中对谨慎性原则的定义为: “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1]。”换句话说,就是要会计人员充分考虑到企业经营会面临的风险,将未来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全都计入核算;针对企业预期会获得的资产和收益时,最好不做任何会计处理。谨慎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在企业面临各种不确定性 和风险时做出合理恰当的措施,从而让企业的管理者获取到真实可靠地会计信息,让他们做出的决策助力企业健康成长。
2.2 谨慎性原则的本质
谨慎性原则的本质就是资本维持,即只有在资本得到维护或成本得到弥补以后,才能确认收益[2]。该准则要求会计人员在面对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时,预估企业所会面临的所有风险,使之避免较大的损失;另一方面,对可能获得的收入保持冷静与谨慎,不提前确认。当有多种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可以挑选时,会计人员就应该按照谨慎性原则的规定,选择那种不会虚假增加企业会计利润,也不会夸大所有者权益的方法。
2.3 谨慎性原则的意义
2.3.1 谨慎性原则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我国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并完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也逐渐变多,经营风险也逐年加大,企业要想掌握市场竞争主动权,就必须遵循谨慎性原则,充分考虑到所有可能的风险和损失,尽量多计损失和费用,降低经营风险,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者拔得头筹,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相反,不遵循谨慎性原则,就会使会计人员对资产和收益抱有乐观的态度,从而会出现企业看上去盈利很多实则亏损的情况,误导决策者做出不利于企业发展的错误决定,给企业造成巨大伤害。
2.3.2 谨慎性原则有利于保护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利益
追溯到19世纪,业主及经理们对自己的企业总是持乐观态度,并有可能将这种乐观的态度反应在财务报表中。谨慎性原则可以削减企业决策者反映在报表中的乐观情绪,起到保护会计信息使用人的权益 [3]。
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让投资者们更关心企业能否在盈利的状态下持续生存下去,企业的资产价值能否维持不变并且有上涨的空间。在通货膨胀时,遵循谨慎性原则来计提折旧,可以避免虚增企业获利的情况,反映企业真实可靠的经营情况,让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企业的经营现状有更清楚的认知,从而保护他们的权益。
3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
3.1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因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存在不确定性,外部环境也变幻莫测,所以会计人员应该严格谨慎性原则,充分考虑企业所会面临的风险,充分预计企业经营活动中会发生的 损失,为决策者提供准确而可靠的会计信息,辅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决断,从而降低企业遭受打击的可能性,使企业能够获得持久的发展,在企业间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保护好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为充分发挥谨慎性原则的长处,尽量避免它的短处,有必要对谨慎性原则的使用做出严格规定。
3.1.1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明确规定资产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不能被确认,或者不能用原来的账面价值来确认:第一种为资产预计无法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第二种为资产预计为企业创造的效益低于其自身账面价值。如果发生这两种情况的任意一种,但企业仍然确认了资产,那么后果就是账面上虚假增加的资产,从而导致不实的利润。我们通常把资产减值定义为资产的账面价值比它的可收回金额超出很多。为了能及时了解资产的减值情况,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每年都要进行减值测试,测试范围包括资产负债表中所列举出的所有资产。测试完毕后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45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