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融资约束的影响a股上公司的经验证据
摘要: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近些年来成为学术研究的热门问题,由于社会各界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本文从融资约束这一视角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选取2012-2013两年的样本数据,采用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缓解企业的外部融资约束,而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越高,企业融资约束越小。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 1
一、引言2
二、文献回顾2
(一)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相关研究2
1.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2
2.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3
(二)融资约束3
1.国外研究3
2.国内研究4
(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融资约束4
1.国外研究4
2.国内研究4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5
(一)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融资约束的理论分析5
1.融资约束的产生原因5
2.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融资约束的影响5
(二)研究假设5
四、研究设计5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5
(二)变量设计5
(三)模型设计6
五、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6
(一)描述性统计6
(二)相关性分析7
(三)多元回归结果7
六、结论8
七、研究局限性及展望9
(一)局限性9
(二)展望9
致谢9
参考文献 10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融资约束的影响——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引言
引言
近些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违背可持续发展的做法使得很多企业的社会形象受到极大打击。为了解决这个日益严重的问题,有关部门采取了相关措施,即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加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规范。而企业作为这个问题中备受关注的一方,管理层也从被动接受指令的态度转为试图找到该举动和获取利益之间的关系平衡点。官方调查社会责任披露数据结果显示:截至到2014年10月31日,官方调查机构共回收报告1526份报告,和2006年的32份相比,增长了50倍。分析1007份报告可以发现,当中有上市公司758家,在报告总数中占75.3%,一跃成为我国报告中的出体部分。当中,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有419家,299家深交所上市公司。
但是真正的问题在于企业披露的质量参差不齐,虽然速度表现为“井喷式”,问题类似于报告过于简单、不规范的信息披露、隐蔽问题等,报告当中披露信息的平衡性、客观性、时效性、以及可读性这些方面都可以有较大的进步空间。是以,对公司社会责任信息问题的研究在时下还是比较须要的。
总结现有研究,以公司价值、企业特征等作为重点的比较多,而本文选择20122013这个期间进行研究,试图通过信息不对称以及信号传递机制这个影响机制找寻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于企业的其他意义。
文献回顾
(一)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相关研究
一直到现在,关于如何明确表示企业社会责任各个国家和地区因其自有的市场环境和政策背景还各持一方。但总体来说,共性认知的领域有公共领域、雇员、能源、环保、和顾客五点,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开始的较晚,但和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有较大共性,社会责任对于企业与其说是种权利不如说是种义务,这是在对股东负责之外要做的事情。一般来说,涉及的领域有商业道德的遵守、劳工权力以及弱势群体的保护、注重环境保护、慈善事业及公益事业的参与等。李正和向锐(2007)站在企业目标这一研究立场上,认为这是其所需负担的增进和维护社会福利的任务,这是在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所要做的,这也是对股东权益最大化这个传统原则的修正以及补充。
而陈文婕(2009)的观点则是企业责任信息披露是一种手段,企业的管理阶层借此来和外界的社会沟通并由此影响他们对企业的看法。企业在向外部传递相关内部责任信息时,大都会提供涉及到类似于员工、社区、环境、消费者这些问题,具体来讲比如说企业的某些活动、企业的公众形象或者企业的目标。虽然定义的划分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但是从一般中可以总结出共性以方便研究,有学者划分为:需求方类、劳动者问题类、自然问题类、常见社会问题类和其它类。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1)国外研究
国外在这个问题的看法有两大点:被动迫力和内在本质。(1)被动迫力来源于两个部分:利益相关者和法律法规或政府政策。首先是源自官方的法规政策带来的迫力Zimmerman(2002)在其调查中阐述:企业因为要满足它所处地的政府相关条例规定不得已做出举措,即向外流通企业的信息。其二的压力来自需要了解企业的价值的人,在利益相关者理论中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有较为强烈得到欲望的人主要是购买企业商品或服务者、社区、劳动力、官方这些利益相关者。而且如果信息需求方的力量较大,那么其需求欲望更强烈,这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越多的内容需要由企业披露。Pattern(1991)认为企业并不是自愿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如若官方没有强制性的要求,那么企业不会在这方面有所作为。(2)公司内在本质。在这一点上主要有公司特征和公司内在的披露社会信息动机这两点。第一公司内在披露动机。Verrecchia(1983)在其调查中总结出,在其他所面临的压力条件差不多的条件下,披露信息会成为一项给企业带来利益的机会,以此来区分自己和其他企业。第二公司特征方面。特征方面主要有所在行业、规模、业绩和公司财务风险等。从企业的内生动力来分析的话,企业会为了股利回报或者企业长期的规划以及对自身的宣传还有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交换这些因素披露信息。Jenkins(2006)在调查美国的公司时得出这样的观察结论,相较于小的企业,大的企业会较为乐于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但在披露的质量上差别不一。重污染行业和其他的一些企业相比,会披露多一点的的有关员工福利及环境保护这些领域的的信息,化工、石油、汽车制造、造纸等也在此行列之内。那在公司的财务风险这方面,理论而言,和利益相关者维系较好关系,势必对企业的持续经营发展有好处,因为公司会在财务方面更有信心,在其他风险问题上也同样抱持积极态度。
(2)国内研究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 1
一、引言2
二、文献回顾2
(一)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相关研究2
1.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2
2.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3
(二)融资约束3
1.国外研究3
2.国内研究4
(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融资约束4
1.国外研究4
2.国内研究4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5
(一)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融资约束的理论分析5
1.融资约束的产生原因5
2.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融资约束的影响5
(二)研究假设5
四、研究设计5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5
(二)变量设计5
(三)模型设计6
五、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6
(一)描述性统计6
(二)相关性分析7
(三)多元回归结果7
六、结论8
七、研究局限性及展望9
(一)局限性9
(二)展望9
致谢9
参考文献 10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融资约束的影响——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引言
引言
近些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违背可持续发展的做法使得很多企业的社会形象受到极大打击。为了解决这个日益严重的问题,有关部门采取了相关措施,即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加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规范。而企业作为这个问题中备受关注的一方,管理层也从被动接受指令的态度转为试图找到该举动和获取利益之间的关系平衡点。官方调查社会责任披露数据结果显示:截至到2014年10月31日,官方调查机构共回收报告1526份报告,和2006年的32份相比,增长了50倍。分析1007份报告可以发现,当中有上市公司758家,在报告总数中占75.3%,一跃成为我国报告中的出体部分。当中,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有419家,299家深交所上市公司。
但是真正的问题在于企业披露的质量参差不齐,虽然速度表现为“井喷式”,问题类似于报告过于简单、不规范的信息披露、隐蔽问题等,报告当中披露信息的平衡性、客观性、时效性、以及可读性这些方面都可以有较大的进步空间。是以,对公司社会责任信息问题的研究在时下还是比较须要的。
总结现有研究,以公司价值、企业特征等作为重点的比较多,而本文选择20122013这个期间进行研究,试图通过信息不对称以及信号传递机制这个影响机制找寻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于企业的其他意义。
文献回顾
(一)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相关研究
一直到现在,关于如何明确表示企业社会责任各个国家和地区因其自有的市场环境和政策背景还各持一方。但总体来说,共性认知的领域有公共领域、雇员、能源、环保、和顾客五点,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开始的较晚,但和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有较大共性,社会责任对于企业与其说是种权利不如说是种义务,这是在对股东负责之外要做的事情。一般来说,涉及的领域有商业道德的遵守、劳工权力以及弱势群体的保护、注重环境保护、慈善事业及公益事业的参与等。李正和向锐(2007)站在企业目标这一研究立场上,认为这是其所需负担的增进和维护社会福利的任务,这是在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所要做的,这也是对股东权益最大化这个传统原则的修正以及补充。
而陈文婕(2009)的观点则是企业责任信息披露是一种手段,企业的管理阶层借此来和外界的社会沟通并由此影响他们对企业的看法。企业在向外部传递相关内部责任信息时,大都会提供涉及到类似于员工、社区、环境、消费者这些问题,具体来讲比如说企业的某些活动、企业的公众形象或者企业的目标。虽然定义的划分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但是从一般中可以总结出共性以方便研究,有学者划分为:需求方类、劳动者问题类、自然问题类、常见社会问题类和其它类。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1)国外研究
国外在这个问题的看法有两大点:被动迫力和内在本质。(1)被动迫力来源于两个部分:利益相关者和法律法规或政府政策。首先是源自官方的法规政策带来的迫力Zimmerman(2002)在其调查中阐述:企业因为要满足它所处地的政府相关条例规定不得已做出举措,即向外流通企业的信息。其二的压力来自需要了解企业的价值的人,在利益相关者理论中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有较为强烈得到欲望的人主要是购买企业商品或服务者、社区、劳动力、官方这些利益相关者。而且如果信息需求方的力量较大,那么其需求欲望更强烈,这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越多的内容需要由企业披露。Pattern(1991)认为企业并不是自愿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如若官方没有强制性的要求,那么企业不会在这方面有所作为。(2)公司内在本质。在这一点上主要有公司特征和公司内在的披露社会信息动机这两点。第一公司内在披露动机。Verrecchia(1983)在其调查中总结出,在其他所面临的压力条件差不多的条件下,披露信息会成为一项给企业带来利益的机会,以此来区分自己和其他企业。第二公司特征方面。特征方面主要有所在行业、规模、业绩和公司财务风险等。从企业的内生动力来分析的话,企业会为了股利回报或者企业长期的规划以及对自身的宣传还有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交换这些因素披露信息。Jenkins(2006)在调查美国的公司时得出这样的观察结论,相较于小的企业,大的企业会较为乐于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但在披露的质量上差别不一。重污染行业和其他的一些企业相比,会披露多一点的的有关员工福利及环境保护这些领域的的信息,化工、石油、汽车制造、造纸等也在此行列之内。那在公司的财务风险这方面,理论而言,和利益相关者维系较好关系,势必对企业的持续经营发展有好处,因为公司会在财务方面更有信心,在其他风险问题上也同样抱持积极态度。
(2)国内研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