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对企业财务的影响_以联想并购IBM为例

并购对企业财务的影响_以联想并购IBM为例[20191230185648]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联想,IBM,并购,融资支付,风险管控
目 录
1 引言1
1.1 选题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1
1.3 研究思路 2
2 企业并购及并购财务风险理论2
2.1 企业并购概念2
2.2 企业并购动因及分类3
2.3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概念6
2.4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特征7
2.5 风险及其控制的必要性7
2.6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内容8
3 案例分析: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10
3.1 并购过程 10
3.2 并购动因 12
3.3 融资风险 13
3.4 整合风险 15
3.5 融资风险管控 17
3.6 整合风险管控 19
4 结论 21
5 致谢 23
6 参考文献 24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并购是企业扩张规模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如今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并购俨然已经成为企业重组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机制,作为来源于西方的重组模式,在我国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推进的背景下,并购这种有效的成长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所接受,并且还被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以扩大企业规模,创造更多利润!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目前还没有其他什么办法能够像并购那样迅速地改变企业的价值,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许多以做大做强为目标的企业,都以并购为手段来扩张规模,优化自身组织结构,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以此来取得市场竞争的优势!而伴随着全球化的趋势,并购在企业国家之间的竞争中形成了无法阻挡和逆转的潮流,而这股潮流也自我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深深地影响着我国,而在这期间,也掀起了并购的第五次浪潮!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并购对一个企业和一个国家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过在并购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发现,在我们分享成功经验的同时,同样也有着不可胜数的失败案例时刻提醒着人们:并购也是有风险的,而在并购的全程中,无论哪一方面做不到位,都可能影响着并购结果的成败,面对着这么多失败的案例,我们不禁要反思:在企业并购的全程中,都存在着那些风险?而在这么多存在的风险中,哪一个影响是最大的,哪一个是最小的?而随着并购环境和并购项目性质的不同,各个风险对企业并购的影响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但是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财务风险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财务风险贯穿于并购过程的始终,存在于并购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面对这些,我们不仅反思:有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些财务风险?遇到这些风险又该采取什么措施来防范?本文将针对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合理防范措施,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1.2 研究意义
并购在现实生活中对一个企业的作用和意义是非常巨大的,一方面它可以扩大企业的规模,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使得资源能够得到更有效率的应用,另一方面,并购也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但是通过对国内外并购现状的了解,我们不难看出,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运用中,我们中国和其他国家还是有着不可小觑的差距。
从现状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国外学者的研究中,他们在财务风险的控制上并没有系统化地来研究,很多都是从其中一个方面来进行研究。而在中国,学者们主要从并购交易前的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和并购融资与出资角度来研究并购的财务风险,而在并购后的财务整合风险上还是研究得不深入,当然,这也和我国学者们关注这个风险比较晚有一定关系,起点的高低导致了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是比不过国外。现如今,在充分认识到并购的财务风险之后,我国的学者们在整合并购前后风险的同时,也开始注重实证,但是,在现实中,我国的很多企业在应对并购风险时还是缺乏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对策,因此,不管在实证上,还是在系统化研究上,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总的来说,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了解,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差距,同时,这也启示我们在并购活动中,要正确地把握住并购的动因,实现有效的并购目标,同时,要尽可能得对并购过程中预期的风险加以防范,不管是在企业价值评估上,还是在并购融资与支付风险上,亦或是并购后整合期财务的风险上,都要更加深入的进行研究与总结,并加以有效地防范。
1.3 研究思路
论文首先综述有关企业并购以及并购风险的一般理论,并对并购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概括,这是下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然后根据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结合联想并购IBM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对其中的融资支付风险和整合风险进行重点研究,并提出自己的一些防范意见。
2 企业并购及并购财务风险理论
2.1 企业并购概念
企业并购,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兼并(Merger)与收购( Acquisition)两个方面,在国际上惯用的专业术语为“Merger and Acquisition”,简称M&A,即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它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
兼并(Merger)在Encyclopedia Americana(《大美百科全书》)被界定为:“在法律上,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组织合为一个企业组织,一个厂商继续存在,其他厂商丧失其独立身份。唯有剩下的厂商保留其原有名称和章程,并取得其他厂商的资产,要注意的是,这种企业融合的方法和合并(consolidation)不同,后者是组成一个全新的组织,此时所有参与合并的厂商皆丧失其原来的身份。”
收购(Acquisition)在《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词典》中的定义为:“一家公司购买另一家公司的资产或证券的大部分,其购买行为通常是为了达到重组和经营的目的,购买对象可能是目标公司的一个部门(称为部门收购),或者是目标公司全部或大部分有投票权的普通股(称为合并或部分收购)”。
从以上国内外对企业兼并和收购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兼并和收购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但是两者在本质上是同一的,都是企业整体或部分资产和控制权的转移,因此,实际中我们常将兼并与收购并提,简称并购。不过两者虽然存在着差别,但又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界定了企业产权交易行为,各自有着各自的特点,比如兼并以导致一方或双方丧失法人资格为特征,而收购以用产权交易行为的方式(现金、债券或股票收购)取得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为特征。
2.2 企业并购动因及分类
2.2.1 企业并购的动因
企业并购的动机,总的来说,就是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围绕这一总目标,或者说总的根本动机,还表现为一些其他具体的动机。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勒曾经指出:“一个企业通过兼并其竞争对手的途径成为巨型企业是现代经济史上的一个突出现象,没有一家美国的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方式、某种程度的并购成长起来的。”其实在进入21世纪之后,由于继续高速发展的经济以及资本市场的改革,国内企业并购活动的日渐活跃,对国内企业的发展壮大、提升竞争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学术界对企业并购的动因进行了广泛研究。总结而言,企业并购基本是出于以下动机:
1、扩大企业规模,实现规模经济[3]
所谓规模经济是指由于企业生产和经营规模扩大而引起企业投资和经营成本降低从而获得较多利润的现象。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对资产进行补充和调整,使其达到规模经济效益,降低管理、原料、生产等各个环节的经营成本,同时也可以实现企业的深化生产,或者运用统一的生产流程,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节,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能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63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