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工薪酬准则的解读及应用展望
2014年,我国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准则更加完善、科学、严谨,符合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水平和行业发展状况。新职工薪酬准则紧紧追随时代的步伐,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9 号——雇员福利》的持续趋同,给我国带来了不小的变化。首先,本文通过研读新职工薪酬准则的详细内容,对比新旧职工薪酬准则的内容,找出新职工薪酬准则的突破点。然后,分别从国家、企业和职工这三方面研究新职工薪酬准则带来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内容找出新职工薪酬准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空(空2行)关键词 新职工薪酬准则,变化,问题,应对措施
目 录
1 引言 1
2 新职工薪酬准则的主要变化 1
2.1 拓展了职工的范围 1
2.2 完善了职工薪酬的内容 1
2.3 新增了离职后福利内容 2
2.4 充实了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 2
3 新职工薪酬准则带来的影响 3
3.1 新职工薪酬准则对国家的影响 3
3.2 新职工薪酬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3
3.3 新职工薪酬准则对职工的影响 6
4 新职工薪酬准则存在的问题 7
4.1 部分定义解释不明确 7
4.2 职工薪酬类别划分不严谨 7
4.3 职工薪酬范围界定不合理 8
4.4 非货币性福利会计处理存在缺陷 8
5 完善新职工薪酬准则的措施 9
5.1 详细解释准则中部分定义 9
5.2 科学划分职工薪酬的类别 10
5.3 合理界定职工薪酬的范围 10
5.4 充实非货币性福利的会计处理 10
结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1 引言
2006年,我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用于解决企业职工薪酬核算问题。但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劳动者对自身的权益保障越来越重视,旧职工薪酬准则在执行过程中出现许多不适用的情况[1]。而且,各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上的往来更是不断增多,为了与2011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修订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9 号——雇员福利》持续接轨,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财政部亟需对旧职工薪酬准则进行修订。
2014年7月1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同时废止原准则。新职工薪酬准则解决了许多旧职工薪酬准则中历史遗留问题,极大地丰富了职工薪酬的内容,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减少了企业与职工之间的摩擦,变得更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2 新职工薪酬准则的主要变化
2.1 拓展了职工的范围
在新职工薪酬准则颁布之前,那些为企业提供服务或者经由企业正式任命,但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并不在职工的定义范围内。即使他们与企业职工做着相同的工作,他们也不能像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一样拥有同等权益。新职工薪酬准则拓展了职工的范围,规定只要劳动者提供的劳务与企业职工所提供的劳务相似的,就属于职工的范畴,即使没有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这部分劳动者也能得到很好的权益保障。在劳务派遣问题上,由于劳动者只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了劳动合同,而和用工单位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新职工薪酬准则颁布之前,用工单位甚至可以以未与劳务派遣人员订立劳动合同为由,推卸责任,最终损害的必定是劳动者的权益。新职工薪酬准则职工范围的扩大,保护了那些游离于旧职工薪酬准则规定的职工范围之外的劳动者,从而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2]。
2.2 完善了职工薪酬的内容
旧职工薪酬准则只有三章共八条,而新职工薪酬准则单从内容的量上就有巨大改变,有八章三十二条,并且每一章内容都有详细的解释说明,一改旧准则笼统、模糊的阐述,让企业能有理可依。在主体上,新职工薪酬准则将职工薪酬分为四大类: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3]。在福利方面,新职工薪酬准则指出,企业向员工配偶、子女、受赡养人、已故员工遗嘱及其他受益人等人提供的福利也属于员工福利范畴,这样一来员工的福利就更加丰富了,人工成本也增加了。新职工薪酬准则还做了一些调整,将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调整到离职后福利当中。不仅如此,新职工薪酬准则还将旧职工薪酬准则解说中的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归纳到正文中,并对其进行了详尽的解释说明。新职工薪酬准则相对于旧职工薪酬准则变得更加完整、系统,内容更加丰富,适用于更多的企业。
2.3 新增了离职后福利内容
离职后福利是新职工薪酬准则的新增内容,包括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设定提存计划是指企业向基金(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交固定的提存金,而当发生通货膨胀、利率提高等投资风险,基金没有能力向企业职工支付相应的职工福利时,企业没有义务再进行进一步支付了[2]。如此看来,设定提存计划的主体是企业以外的第三方,企业的义务就只是向第三方支付一定资金。实际上,这就将风险转移到了企业职工身上,职工权益就得不到很好的保障。离职后福利中另一个计划就是设定受益计划,它弥补了设定提存计划中企业向第三方支付一定资金后不再承担支付义务的缺陷。设定受益计划是指企业在职工退休或者劳动合同无效后向其支付固定的金额,只要企业在持续盈利,就有义务向职工支付固定的金额。这就帮助企业职工规避了投资风险和精算风险,因为这些风险实际上将由企业承担。这样,对职工更具吸引力,而企业也能灵活投资,不影响资本流动。
2.4 充实了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
每个人在公司都有可能面临被辞退的风险,为了有效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新职工薪酬准则进一步充实了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辞退福利的确认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劳动合同没有解除的情况下职工被公司辞退,公司将向职工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金,另一种是当公司发生财政困难,需要裁剪人员时,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剪而给予职工的经济补偿。这两种情况的会计处理方式不同,对于第一种情况,由于是企业单方面辞退了职工,并不是职工自愿解除劳动关系,企业应该将支付的补偿金计入预计负债中;对于第二种情况,由于自愿接受裁剪的员工数量不确定,企业应该先预计裁剪员工数量,再根据计算得出的补偿金来确认预计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同时,企业还
目 录
1 引言 1
2 新职工薪酬准则的主要变化 1
2.1 拓展了职工的范围 1
2.2 完善了职工薪酬的内容 1
2.3 新增了离职后福利内容 2
2.4 充实了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 2
3 新职工薪酬准则带来的影响 3
3.1 新职工薪酬准则对国家的影响 3
3.2 新职工薪酬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3
3.3 新职工薪酬准则对职工的影响 6
4 新职工薪酬准则存在的问题 7
4.1 部分定义解释不明确 7
4.2 职工薪酬类别划分不严谨 7
4.3 职工薪酬范围界定不合理 8
4.4 非货币性福利会计处理存在缺陷 8
5 完善新职工薪酬准则的措施 9
5.1 详细解释准则中部分定义 9
5.2 科学划分职工薪酬的类别 10
5.3 合理界定职工薪酬的范围 10
5.4 充实非货币性福利的会计处理 10
结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1 引言
2006年,我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用于解决企业职工薪酬核算问题。但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劳动者对自身的权益保障越来越重视,旧职工薪酬准则在执行过程中出现许多不适用的情况[1]。而且,各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上的往来更是不断增多,为了与2011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修订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9 号——雇员福利》持续接轨,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财政部亟需对旧职工薪酬准则进行修订。
2014年7月1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同时废止原准则。新职工薪酬准则解决了许多旧职工薪酬准则中历史遗留问题,极大地丰富了职工薪酬的内容,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减少了企业与职工之间的摩擦,变得更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2 新职工薪酬准则的主要变化
2.1 拓展了职工的范围
在新职工薪酬准则颁布之前,那些为企业提供服务或者经由企业正式任命,但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并不在职工的定义范围内。即使他们与企业职工做着相同的工作,他们也不能像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一样拥有同等权益。新职工薪酬准则拓展了职工的范围,规定只要劳动者提供的劳务与企业职工所提供的劳务相似的,就属于职工的范畴,即使没有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这部分劳动者也能得到很好的权益保障。在劳务派遣问题上,由于劳动者只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了劳动合同,而和用工单位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新职工薪酬准则颁布之前,用工单位甚至可以以未与劳务派遣人员订立劳动合同为由,推卸责任,最终损害的必定是劳动者的权益。新职工薪酬准则职工范围的扩大,保护了那些游离于旧职工薪酬准则规定的职工范围之外的劳动者,从而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2]。
2.2 完善了职工薪酬的内容
旧职工薪酬准则只有三章共八条,而新职工薪酬准则单从内容的量上就有巨大改变,有八章三十二条,并且每一章内容都有详细的解释说明,一改旧准则笼统、模糊的阐述,让企业能有理可依。在主体上,新职工薪酬准则将职工薪酬分为四大类: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3]。在福利方面,新职工薪酬准则指出,企业向员工配偶、子女、受赡养人、已故员工遗嘱及其他受益人等人提供的福利也属于员工福利范畴,这样一来员工的福利就更加丰富了,人工成本也增加了。新职工薪酬准则还做了一些调整,将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调整到离职后福利当中。不仅如此,新职工薪酬准则还将旧职工薪酬准则解说中的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归纳到正文中,并对其进行了详尽的解释说明。新职工薪酬准则相对于旧职工薪酬准则变得更加完整、系统,内容更加丰富,适用于更多的企业。
2.3 新增了离职后福利内容
离职后福利是新职工薪酬准则的新增内容,包括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设定提存计划是指企业向基金(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交固定的提存金,而当发生通货膨胀、利率提高等投资风险,基金没有能力向企业职工支付相应的职工福利时,企业没有义务再进行进一步支付了[2]。如此看来,设定提存计划的主体是企业以外的第三方,企业的义务就只是向第三方支付一定资金。实际上,这就将风险转移到了企业职工身上,职工权益就得不到很好的保障。离职后福利中另一个计划就是设定受益计划,它弥补了设定提存计划中企业向第三方支付一定资金后不再承担支付义务的缺陷。设定受益计划是指企业在职工退休或者劳动合同无效后向其支付固定的金额,只要企业在持续盈利,就有义务向职工支付固定的金额。这就帮助企业职工规避了投资风险和精算风险,因为这些风险实际上将由企业承担。这样,对职工更具吸引力,而企业也能灵活投资,不影响资本流动。
2.4 充实了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
每个人在公司都有可能面临被辞退的风险,为了有效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新职工薪酬准则进一步充实了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辞退福利的确认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劳动合同没有解除的情况下职工被公司辞退,公司将向职工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金,另一种是当公司发生财政困难,需要裁剪人员时,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剪而给予职工的经济补偿。这两种情况的会计处理方式不同,对于第一种情况,由于是企业单方面辞退了职工,并不是职工自愿解除劳动关系,企业应该将支付的补偿金计入预计负债中;对于第二种情况,由于自愿接受裁剪的员工数量不确定,企业应该先预计裁剪员工数量,再根据计算得出的补偿金来确认预计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同时,企业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