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合作模式公共项目跟踪审计研究(附件)【字数:33546】
公私合作模式(简称PPP模式)已成为我国公共项目供给与管理创新的有效模式。PPP模式具有缓解政府财政压力、降低公共产品及服务供应成本、提高供给效率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法律制度不健全、建设环节复杂等风险,因此如何对PPP模式公共项目实施全过程审计监控至关重要。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公共项目PPP模式与跟踪审计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跟踪审计已在政府投资项目领域得到广泛运用,但由于PPP模式与政府投资模式存在本质区别,且PPP模式公共项目审计仍缺乏实践经验积累,也鲜见相关的研究成果,由此可见本论题的研究价值。本研究目的是构建PPP公共项目跟踪审计模式,以期为政府审计部门开展PPP模式公共项目审计提供指导。为此本文在理论研究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及专家咨询等方法,构建了包括审计目标、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和审计内容等四个组成部分的跟踪审计模式,并从利益相关方、风险点与工程管理三个维度,重点论述了PPP模式公共项目各个阶段的审计内容,最后结合镇江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进行了案例分析。验证结果表明该跟踪审计模式,在理论上具有创新性,在实践上具有实用性。关键词公私合作模式;公共项目;跟踪审计
Key Words: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Public projects; Tracking audit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3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2.1 国外研究现状 3
1.2.2 国内研究现状 6
1.2.3 综合评述 10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内容 11
1.3.1 研究思路 11
1.3.2 研究方法 12
1.3.3 研究内容 12
2 PPP公共项目跟踪审计相关理论及理论基础 13
2.1 公私合作模式概述 13
2.1.1 公私合作模式作用分析 13
2.1.2 我国公私合作模式发展历程 14
2.1.3 公私合作模式特点 16
2.1.4 公私合作模式分类 17
2.1.5 公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合作模式风险分析 18
2.2 跟踪审计概述 24
2.2.1 跟踪审计概念 24
2.2.2 跟踪审计特点 24
2.3 理论基础 25
2.3.1 委托代理理论 25
2.3.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5
2.3.3 项目风险管理理论 26
2.3.4 全生命周期理论 26
3 PPP公共项目跟踪审计模式的构建 26
3.1 PPP公共项目跟踪审计概念界定及特点 26
3.1.1 概念界定 26
3.1.2 特点 26
3.2 PPP公共项目跟踪审计必要性 27
3.3 PPP公共项目跟踪审计模式构建 29
3.3.1 审计目标 29
3.3.2 审计主体 30
3.3.3 审计客体 31
3.3.4 审计内容 31
3.4 PPP公共项目跟踪审计模式操作指引 35
4 镇江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案例分析 39
4.1 案例简介 39
4.1.1 项目概况 39
4.1.2 采购阶段简介 40
4.2 审计方案 42
4.2.1 审计内容 43
4.2.2 审计依据 44
4.2.3 审计方法 45
结论 47
致谢 48
参考文献 49
公私合作模式公共项目跟踪审计研究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公共项目是由各级政府或公共部门策划、出资和运作的项目工程,作为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的重要载体,是政府服务职能充分发挥与百姓福利广泛惠及的典型体现。中国城镇化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更是催生了市民大众对于关乎人民切身利益的公共项目建设这一需求的迅猛增长,传统的政府包办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公共项目规模性建设与投资规划发展需要,公私合作模式迎来前所未有发展时机,引入公私合作机制发挥共享收益与共担风险的作用,能够有效把控政府转职能、经济稳增长以及建设惠民生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
目前我国PPP模式已广泛应用于多领域并积极发挥重要作用,无论是国家示范项目还是入库项目,均呈现以下特点:PPP项目需求增强;地区集中度高,主要集中在河南、云南及山东(如图1);行业集中度高,主要集中在市政工程、交通运输、生态建设和环境(如图2);项目落地速度加快,今年3月末落地率达34.5%,比去年同期增长12.8%;在三种回报机制中使用者付费和可行性缺口补助类项目作为主要形式其投资额占比共计达70%(如图3)。
表1 PPP公共项目现状统计表
阶段
示范项目
入库项目
数量(个)
累计投资额(亿元)
数量(个)
累计投资额(亿元)
识别阶段
3
9
7279
6.91
准备阶段
99
2454
2150
3.18
采购阶段
134
2839
1129
1.60
执行阶段
464
11900
1729
2.87
移交阶段
0
0
0
0
合计
700
17202
12287
14.57
/
图1 PPP项目地区分布图
/
图2 PPP项目行业分布图
/
图3 PPP项目三种回报机制投资额占比图
备注:表1、图1、图2、图3资料来源于财政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心。
1.1.2 研究意义
1.1.2.1 理论意义
伴随服务型政府观念的逐渐发展,推进公共项目建设已成为我国政府重要工作之一。PPP模式和公共项目对接作为最主流、最优良组合模式,关系百姓民生与社会福祉。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多数仅对PPP模式概念定义、科学内涵、风险管理、特许权经营、立法规制以及合作机制与利益分配等应用现状及公共项目跟踪审计含义、职能、影响因素等内容分别展开探讨,针对PPP公共项目跟踪审计展开研究的理论成果较为稀缺,由此可见专家学者对这一新兴研究领域还鲜有涉猎,实现对PPP公共项目的有效监督和客观评价仍存在现实困境。本文对PPP公共项目跟踪审计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对丰富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Key Words: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Public projects; Tracking audit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3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2.1 国外研究现状 3
1.2.2 国内研究现状 6
1.2.3 综合评述 10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内容 11
1.3.1 研究思路 11
1.3.2 研究方法 12
1.3.3 研究内容 12
2 PPP公共项目跟踪审计相关理论及理论基础 13
2.1 公私合作模式概述 13
2.1.1 公私合作模式作用分析 13
2.1.2 我国公私合作模式发展历程 14
2.1.3 公私合作模式特点 16
2.1.4 公私合作模式分类 17
2.1.5 公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合作模式风险分析 18
2.2 跟踪审计概述 24
2.2.1 跟踪审计概念 24
2.2.2 跟踪审计特点 24
2.3 理论基础 25
2.3.1 委托代理理论 25
2.3.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5
2.3.3 项目风险管理理论 26
2.3.4 全生命周期理论 26
3 PPP公共项目跟踪审计模式的构建 26
3.1 PPP公共项目跟踪审计概念界定及特点 26
3.1.1 概念界定 26
3.1.2 特点 26
3.2 PPP公共项目跟踪审计必要性 27
3.3 PPP公共项目跟踪审计模式构建 29
3.3.1 审计目标 29
3.3.2 审计主体 30
3.3.3 审计客体 31
3.3.4 审计内容 31
3.4 PPP公共项目跟踪审计模式操作指引 35
4 镇江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案例分析 39
4.1 案例简介 39
4.1.1 项目概况 39
4.1.2 采购阶段简介 40
4.2 审计方案 42
4.2.1 审计内容 43
4.2.2 审计依据 44
4.2.3 审计方法 45
结论 47
致谢 48
参考文献 49
公私合作模式公共项目跟踪审计研究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公共项目是由各级政府或公共部门策划、出资和运作的项目工程,作为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的重要载体,是政府服务职能充分发挥与百姓福利广泛惠及的典型体现。中国城镇化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更是催生了市民大众对于关乎人民切身利益的公共项目建设这一需求的迅猛增长,传统的政府包办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公共项目规模性建设与投资规划发展需要,公私合作模式迎来前所未有发展时机,引入公私合作机制发挥共享收益与共担风险的作用,能够有效把控政府转职能、经济稳增长以及建设惠民生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
目前我国PPP模式已广泛应用于多领域并积极发挥重要作用,无论是国家示范项目还是入库项目,均呈现以下特点:PPP项目需求增强;地区集中度高,主要集中在河南、云南及山东(如图1);行业集中度高,主要集中在市政工程、交通运输、生态建设和环境(如图2);项目落地速度加快,今年3月末落地率达34.5%,比去年同期增长12.8%;在三种回报机制中使用者付费和可行性缺口补助类项目作为主要形式其投资额占比共计达70%(如图3)。
表1 PPP公共项目现状统计表
阶段
示范项目
入库项目
数量(个)
累计投资额(亿元)
数量(个)
累计投资额(亿元)
识别阶段
3
9
7279
6.91
准备阶段
99
2454
2150
3.18
采购阶段
134
2839
1129
1.60
执行阶段
464
11900
1729
2.87
移交阶段
0
0
0
0
合计
700
17202
12287
14.57
/
图1 PPP项目地区分布图
/
图2 PPP项目行业分布图
/
图3 PPP项目三种回报机制投资额占比图
备注:表1、图1、图2、图3资料来源于财政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心。
1.1.2 研究意义
1.1.2.1 理论意义
伴随服务型政府观念的逐渐发展,推进公共项目建设已成为我国政府重要工作之一。PPP模式和公共项目对接作为最主流、最优良组合模式,关系百姓民生与社会福祉。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多数仅对PPP模式概念定义、科学内涵、风险管理、特许权经营、立法规制以及合作机制与利益分配等应用现状及公共项目跟踪审计含义、职能、影响因素等内容分别展开探讨,针对PPP公共项目跟踪审计展开研究的理论成果较为稀缺,由此可见专家学者对这一新兴研究领域还鲜有涉猎,实现对PPP公共项目的有效监督和客观评价仍存在现实困境。本文对PPP公共项目跟踪审计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对丰富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