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公司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研究

本文围绕IPO公司真实盈余管理与业绩的关系进行探讨。本文以在2009-2014年上市的公司为样本,首先证明IPO过程中存在真实盈余管理且IPO前的真实盈余管理更强;其次本文验证IPO公司真实盈余管理对其业绩具有显著负效应;最后文章进一步分析表明,国有股能有效抑制这种效应。本文的目的在于从真实盈余管理的角度对IPO公司盈余管理和业绩的关系进行研究,同时从监管者和公司两个角度提出加强监管信息披露,完善内部控制等政策建议,以减少IPO公司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引导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文献综述2
(一)国外文献综述2
1.公司IPO过程中盈余管理的存在性2
2.公司IPO真实盈余管理与未来经营业绩的关系2
(二)国内文献综述3
1.公司IPO过程中真实盈余管理的存在性3
2.公司IPO真实盈余管理与未来经营业绩的关系3
(三)小结和评述3
三、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3
(一)公司IPO前真实盈余管理对IPO后业绩的影响3
(二)产权性质、公司真实盈余管理和企业业绩4
四、 研究设计4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4
(二)模型设计和变量选择5
五、 实证分析和结果6
(一)描述性统计6
(二)相关性分析7
(三)多元回归结果8
六、 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9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IPO公司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上市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受到了国内外市场的重视,引起了学术领域的高度关注。
盈余管理主要是通过一些违法手段使公司呈现出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偏离真实情况,导致公司财务数据严重失真。根据Healy和Wahlen对盈余管理的解释,该行为主要是由管理者判断改变财务报告,从而使得投资者对公司利益的理解产生偏差,进而使其利益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受损。上个世纪以来,我国上市公司虚假披露的问题接连暴露,这证明了上市公司存在较为普遍的盈余管理行为。
IPO即一家公家首次公开发行股份。我国的证券市场诞生较西方国家晚,其成长必然与西方存在不少差异。目前多数企业选择以IPO的形式进入资本市场,在这过程中企业盈余管理的现象变得更加明显,其所导致的一系列的问题也就愈发普遍和突出。虽然监管部门每年都会修订新股发行价格确定方法,但我国IPO发行价格主要受到市盈率和每股收益的影响是不变的,由于监管部门限制了市盈率的确定,因此我国IPO公司更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正是因为如此,我国学术界更多讨论的是两点:我国证券一级市场的“三高”现象,即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资金以及二级市场“业绩变脸”和“新股破发”。
IPO公司通常会利用盈余管理等手段来粉饰报表,诱使投资者按虚假的公司信息进行投资,那么公司就能够通过和投资者、监管部门信息不对称的漏洞获得利益,即在公司IPO的情况下,他们很可能因为仅能获得部分信息而付出一个较高的价格,一旦他们逐步掌握了足够的资料,投资者就会降低对股票的预期,股价也自然而然地下降至真实的价格。所以,在理论上,公司IPO时的盈余管理水平与其后期股价下降的水平呈正相关。
实际上,国内外大量的研究结果都表明,IPO公司为满足上市条件或是提高自身股价,会在上市前进行盈余管理。我国证券市场自2009年重启IPO之后,半年之内,有300多家企业挂牌上市,其中高于20%的公司净利润显示负增长,甚至亏损。初步看来,过度的盈余管理会使一些不良资本进入市场,投资者也会受虚假信息的误导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首先,验证公司IPO过程中盈余管理是否存在是首要前提,对此,学术界也存在多种看法。大多数学者均认为上市公司在IPO之后业绩下降明显,这证明了其上市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盈余管理行为,但是有部分学者则认为,由于公司会考虑到IPO之后接受的监管和制度约束增加,IPO公司反而会减少盈余管理。
其次,由于真实盈余管理更加隐蔽,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转向真实盈余管理。同时,目前应计盈余管理的研究也已经较为充分,所以本文着重根据真实盈余管理进行分析。
最后,如果公司在IPO之后的两三年业绩下滑,其对投资者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此时监管部门如何应对这些影响是极为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监管部门需要对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变化的因素有所了解。
因此,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运用真实盈余管理模型丰富了公司IPO中盈余管理的研究,现实意义则是揭示了公司IPO过程中盈余管理的存在性及其对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同时证明在不同约束条件下IPO公司盈余管理对业绩的影响不同,监管部门能够以此为根据加强市场监管,对引导投资者理性看待IPO公司有着积极意义。
文献综述
国外文献综述
公司IPO过程中盈余管理的存在性
多数学者认为公司在IPO过程中存在着盈余管理。Aharony(2010)发现,企业在上市前会通过关联方交易等方法来进行盈余管理。AhmadZaluki等(2011)对马来西亚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也指出,上市公司会在IPO之前进行盈余管理,并且这一现象在经济危机时更为明显。Gerakos等(2013)指出,上市条件更为宽松的公司在上市前进行了采取了更为激进的盈余管理方式调增公司的应计利润。
但是同时也有学者认为公司上市之后受到更多监管,其盈余管理的动机会因此减小。Ball 和Shivakumar(2008)对伦敦交易所的部分IPO公司调查后发现,所调查公司IPO后对于财务信息披露更为谨慎,其盈余指标并未显著夸大,反而变得更保守。同样的,Bill B. Francis等(2012)指出,科技公司IPO会采取保守的盈余管理方式,以降低其诉讼风险。
公司IPO前真实盈余管理与未来经营业绩的关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50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