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刺激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和推动产业创新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健全,我国的民营企业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其生产业绩增幅回落,盈利空间被逐步压缩等现象不可忽视。民营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所暴露出的融资困难,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内控制度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发展。针对以上问题展开分析后,本文提出了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健全核算体系等建议,希望能够对民营企业资金管理的优化有所助益,帮助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长足稳健的发展。关键词 民营企业,资金管理,内部控制
目 录
1 引言 5
2 民营企业资金管理概述 5
2.1 民营企业的界定 5
2.2 资金管理的内容 5
3 民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6
3.1 民营企业资金来源不足 6
3.2 投资决策不科学,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8
3.3 企业财会人员素质不高,账务处理不规范 9
3.4 缺乏健全的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10
4 优化民营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 ......................................... 10
4.1 拓展融资渠道,提高融资能力 10
4.2 优化配置资金 12
4.3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13
4.4 加强资金的内部控制 14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1 引言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我国能够取得现在的经济成就,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功不可没。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经济力量的后备军,民营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就业岗位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民营企业生产业绩增幅回降,盈利空间逐步被压缩的现象值得思考。事实上,我国民营企业本身还存在许多不足,尚未达到成熟稳定的发展状态。在融资、生产、税收、招工以及服务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难题。另外,民营企业产业结构单一,利润低薄,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人员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内控制度执行不力。以上问题致使了我国民营企业在良性发展的道路上如履薄冰,甚至连基本的生存也无法保证,同时也延缓了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步伐。民营企业要想持续经营,靠的绝不是损益表上的高额利润。而是必须保持良好而又充足的货币资金流量,树立以“现金为王”的企业资金管理核心理念,立足于自身,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做好有效合理的资金管理工作。因此,挖掘民营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其成因并寻找相应的对策这一任务就显得尤为现实而紧迫。
2 民营企业资金管理概述
资金就相当于血液,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一旦遇到资金匮乏、周转缓慢等情况,民营企业的发展必然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因此,加强民营企业的资金管理,要做的就不仅仅是算账、记账、统计和汇总这一系列基础的账面工作。还必须将其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贯彻到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
2.1 民营企业的界定
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都可以称为民营企业。在“公司法”中,以资本组织形式为划分依据,企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又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等。对照以上民营企业内涵的界定可以认为,剔除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类型的其他企业中只要不掺有国有资本成分,均可纳入民营企业的行列。
2.2 资金管理的内容
资金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计划、控制、监督以及考核企业的资金来源以及使用情况,也可以划分为资金筹集管理、资金运用管理以及资金回收管理等。其核心目标是保证资金流动的均衡性和有效性。而资金均衡流动的实现有益于企业的长久生存和稳健发展。因此,当企业资金流出时,一定要确保有足够的资金流入与之相匹配。否则就很有可能会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的现象,致使民营企业经济效益受损,甚至面临破产。同时,企业资金流入后,扣除能够支撑企业日常经营所需的最低“存量资金”,可以及时投资剩余资金,达到资金增值的效果。资金管理的具体内容大概如下:
a)资金筹集管理。为了满足用于基本建设、生产经营及长期发展的资金需求,民营企业通常会采取两条融资渠道。一种是兼有自主性和低成本性以及抗风险性等特点的内源融资。它能够将管理者所拥有的自由资金、公司开设后的风险投资以及累积资金在内的企业积累转化为投资,主要包括;另一种是外源融资,即将从主体以外吸纳的资金高效转化为公司本身的运营资金,具有灵活性、大量性和集中性等特点。在经济日益市场化、信用化的过程中,外源融资将以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形式成为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方式。其中,直接融资是指通过向租赁公司办理融资租赁或者以发行股票、债券的形式向社会公开募集、融入资金。而间接融资通常是指以银行、信用等金融机构为中介的融资,主要表现为办理短期或中长期借款等。
b)资金运用管理。在日常的生产运营中,民营企业会根据自身需要在财务部门下设立资金结算中心,专门负责资金的结算、调配、监管等等。这样一来既可以提高内部各单位资金收支及账户的管理效率,将公司的存量资金用好和盘活。也可以将企业资金的规模效益发挥到极致,规范各单位资金结算行为。另外,民营企业管理及财务人员也会通过缩短流动资金和营运资金的循环周期,以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及营运收益。
3 民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3.1 民营企业资金来源不足
足量资金的运作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基础条件,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实际上,民营企业大多是靠自身的积累以及筹资建立发展起来的,内源性融资所占比重相对较高。然而,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单纯的内源性融资已经无法满足其发展需求。据《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NO.6》披露的资料显示,银行贷款作为民营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形式,在民营企业外源融资中所占比重为73%,而有价证券仅为2%。虽然随着多元化经济时代的到来,民营企业的地位不断提升,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支持力度也有所加强,多家小额信贷组织和村镇银行纷纷推出了一系列信贷产品,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民营企业的业务所需。然而,由于民营企业的融资特点无法与现行的银行为主导的融资体系相匹配。使得民营企业达不到银行信贷管理的要求,不符合贷款条件,被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拒之门外。而导致这一现象的追根究底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a)民营企业实力较弱,自身存在许多不足。首先,与资金充足,实力雄厚的国企或外企类大中型企业相比,我国民营企业营运资金的原始积累不足且来源单一。一旦后劲不足,很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抗风险能力较差。其次,民营企业的经营能力也不强。大部分民营企业都具有产业结构单一,生产经营方式较为粗放,产品价值低廉,生产经营具有不稳定性和风险性甚至倒闭率高的缺陷。此外,民营企业规模较小,尚未达到一定的标准,因而缺乏信用担保对象,能够提供给银行的抵押质押物数量较少且价值不高。以上都是银行出于资金风险角度考虑而不予贷款给民营企业的原因。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79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