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政策对高管投资决策的影响以三一重工为例

在现代企业中,由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导致的代理问题会影响高管的投资决策,使高管人员投资过度或投资不足。股权激励政策作为解决代理问题的一种长期激励方式,必然影响到高管人员的行为,进而对投资决策产生影响。完善的股权激励制度能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是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使得经营者在谋求公司和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但由于股权激励在我国起步较晚,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如何使股权激励制度更加完善,还有很多值得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分析股权激励制度如何影响高管的投资决策,并提出了一些完善股权激励制度的对策性建议,希望能够给上市公司和相关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迪。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第1章 绪论2
1.1研究背景 2
1.2研究意义2
1.3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2
1.4研究方法3
第2章 文献回顾4
2.1上市公司高管投资决策的相关研究4
2.2股权激励动机的相关研究4
2.2.1股权激励的理论依据4
2.2.2股权激励的影响因素5
2.3股权激励对高管投资决策的影响6
2.4文献评述6
第3章 股权激励制度背景8
第4章 案例概况9
4.1案例公司简介9
4.2三一重工股权激励实施背景9
4.2.1机械制造行业竞争加剧9
4.2.2高层希望共享财富9
4.3三一重工股权激励计划概述9
4.4股权激励计划的市场反应分析10
4.4.1研究设计10
4.4.2结果分析11
第5章 股权激励与高管投资决策分析12
5.1股权激励计划对高管投资形式的影响12
5.1.1三一重工投资形式的变化12
5.1.2股权激励与投资形式变化的分析12
5.1.3投资形式变化带来的思考12
5.2股权激励计划对高管投资规模的影响1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5.2.1长期资产投资增长率13
5.2.2投资支出资产比14
5.3股权激励计划对高管投资效率的影响15
第6章 结论和建议17
6.1结论17
6.2建议17
致谢18
参考文献19
股权激励政策对高管投资决策的影响——以三一重工为例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股权激励不仅能够调动高管的工作积极性,使高管为公司的长远发展谋划,并且还将有利于上市公司卓有成效的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我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逐渐引入股权激励,自此国内各界就从未停止过对股权激励这种有利于上市公司长期发展的激励形式的研究。但一直以来,国内外学者对高管股权激励的研究多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研究重点主要为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试图通过考察高管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来衡量高管与股东利益的一致性问题。事实上,对高管实施股权激励首先会对高管的行为产生影响,高管投资决策的改变会进一步影响公司的业绩,而现有的众多研究大多直接越过了对高管行为的研究,几乎都关注于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没有重视到股权激励对高管,尤其是高管投资决策的影响这一点。因此,基于这一点考虑,从高管行为的视角,深入系统的研究股权激励对高管投资决策的影响十分必要。
1.2研究意义
本文以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对股权激励和高管投资决策间的关联性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丰富股权激励的内容,也为进一步完善我国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经验证据。三一重工作为一家跻身中国五百强的大型民营企业,在2012年宣布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本文将深入思考其股权激励计划对同类公司的借鉴意义,有助于上市公司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股权激励方案,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1.3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本文以三一重工为例,分析股权激励如何影响民营上市公司的高管投资决策。三一重工作为国内机械制造业的巨头,在行业内较早实施了股权激励制度,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思考股权激励制度对同类型公司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以下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回顾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二部分介绍案例概况,包括我国民营企业股权激励发展历程和三一重工股权激励探索和市场反应;
第三部分具体分析三一重工股权激与高管投资决策的影响;
最后是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政策建议,针对当前三一重工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作者的建议,最后对股权激励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总结本文的一些得出的一些建议。
本文的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框架图
1.4研究方法
本文将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企业的投资规模、投资效率和投资形式分析股权激励的影响。投资规模方面,本文从两个方面考察三一重工投资规模的变化,即长期资产投资增长率和投资支出资产比。投资效率方面,本文选取经济增加值EVA作为衡量企业经济价值创造的指标,并以此为基础考察EVA回报率作为衡量投资效率的指标。投资形式方面,主要从企业项目投资及海外并购两方面着手。通过这三方面的分析,希望发现股权激励对高管行为的影响及股权激励计划中对高管投资决策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解决三一重工在股权激励计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第2章 文献回顾
2.1上市公司高管投资决策的相关研究
关于上市公司高管投资决策的研究主要从两方面展开:过度投资以及投资不足。
在Jensen提出高管存在的过度投资行为倾向后,国外的许多学者也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Stulz(1990)以股权极度分散的企业为研究对象,发现高管有倾向于投资负的净现值项目,这有利于高管掌握企业更多的资源,从而获得更多的特权消费。 Jensen (1993)的研究表明很多美国大公司存在因过度投资而导致的企业价值降低的现象。而Conyon和Murphy(2000)还发现了高管的报酬和企业规模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更可以证实高管加大投资力度、扩大企业规模以增加个人收益的过度投资行为。
与投资过度相反的一种观点认为代理问题通常带来高管投资不足的行为。Myers 和 Majluf (1984)的研究认为,由于股东和高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公司发行的融资证券存在被低估的可能,进而使得融资成本提高。高管为减少证券发行会相应减少一些投资机会甚至放弃某些净现值为正的项目,产生投资不足。Lambert(1986)的研究表明,高管的每一项投资决策都需要搜集整合大量的信息,但是企业股东对此过程并不了解,高管利用这一漏洞产生“偷懒”行为只选择相对“安全”的投资项目,而对于净现值为正但需要搜集大量信息的投资项目则选择放弃,由此产生投资不足。Aggarwal (2006)通过建立激励与投资关系模型,发现54%的高管有投资的私人成本,而41%的公司经理具有投资的私人利益。因此,投资更多情况下增加会高管的私人成本,当私人成本较高时一些投资项目就会被放弃;实证结果表明企业是投资不足的。另外,Smith和Watts(1982)在研究中提到高管短视问题,认为临近退休的高管会倾向与放弃研发支出和投资机会,避免当期利润降低。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11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