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成本法与标准成本法在企业应用对比研究
为了更好地应对现如今发展渐渐激烈的市场环境,企业应当对原来的成本管理作出一定的修改,并且将各种成本管理方法作比较,选择可以适应越来越严格的成本管理需求的成本管理的方法。目标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是相对科学的管理方法,两种方法均来自外国,后来,我国也将这两种方法引入了企业中进行成本管理。本文不仅阐述这两种方法的含义、特色、模式和利弊,并且对其比较和分析,提出这两种方法哪一种被应用的更为广泛。同时通过对我国不同企业成本管理实际情况的案例研究和分析,从而得出对我国不同行业的改进和完善成本管理方法有意义的结论。关键词:目标成本;标准成本;融合和对比Keywords:target costing;standard costing;Integration and contrast目 录
0引言 1
1 绪论 2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
1.2 研究成本控制综述 2
1.2.1 按照成本形成的步骤 2
1.2.2 按照产生成本的情况 3
1.3 研究方法、内容和路线 3
2 目标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的分析 3
2.1 目标成本法的背景以及发展 3
2.1.1 目标成本法的背景 3
2.1.2 目标成本法的发展 3
2.2 标准成本法的背景及其发展 4
2.2.1 标准成本法的背景 4
2.2.2 标准成本法的发展 4
3 目标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的对比 5
3.1 目标成本法的计算方法和标准成本法的计算方法 6
3.1.1 目标成本法 6
3.1.2 标准成本法 7
4 目标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的案例分析 8
4.1 目标成本法:FT公司为例 8
4.1.1 FT公司简介 8
4.1.2 FT公司目标成本法的实施程序 8
4.1.3 FT公司案例小结 11
4.2 标准成本法:以A公司为例 13
4.2.1 A公司简介 13
4.2.2 A公司标准成本管理的应用 13
4.2.3 A公司案例小结 1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1 目标成本法:FT公司为例 8
4.1.1 FT公司简介 8
4.1.2 FT公司目标成本法的实施程序 8
4.1.3 FT公司案例小结 11
4.2 标准成本法:以A公司为例 13
4.2.1 A公司简介 13
4.2.2 A公司标准成本管理的应用 13
4.2.3 A公司案例小结 17
4.3 两个案例的分析总结 17
5 目标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对比研究 17
5.1 成本控制的目的和途径不同 18
5.2 成本管理对长短期的关注不同 18
5.3 成本控制的过程不同 18
5.4 成本核算的过程 18
5.5 成本管理范围的不同 19
结论 20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目标成本法与标准成本法在企业应用对比研究
0引言
目标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是一种成本管理系统,对其的应用对比研究是为了对比这两种方法在企业的应用中实现的利润。当前,市场环境的竞争愈演愈烈,生存与发展对企业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难题。每个企业力争做到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而目标成本管理是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以目标利润确定和产品收入为前提,用刚开始制定的目标成本来控制生产费用。标准成本法是通过制定出标准成本,并把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有效的结合形成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这种方法首先计算出标准成本,并且将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比较,从而获得成本的差异,找出出现成本差异的原因,制定方案来解决成本差异,节约费用,渐渐达到标准成本的水平,加强成本控制。研究这两种成本管理的方法,能更多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增加企业的获利能力有很大的意义。
1990年初期,在《会计控制法》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成本控制这一理念。美国著名学者泰罗也在其划时代的专著《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提出科学管理理论,明确提出以计件工资制和标准化工作原理来控制工人生产效率的成本管理方法。标准成本制度是指先制定出标准成本,通过比较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来显示成本差异,并分析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从而来加强成本控制。标准成本法最初是在20世纪初应用于美国,起初是因为泰勒制的实施,为了配合其更好的发展而引用到会计中来,之后便成为了成本会计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了增强企业本身的市场竞争能力,以事后核算为主的成本管理会计系统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所以二十世纪初期国外很多学者组建了成本会计协会,开始专注研究标准成本管理方法,形成了成本管理会计研究的一股热潮。在企业的成本管理和控制中,标准成本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西方很多发达国家都普遍使用这种管理方法。很多专家觉得对于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和具有短产品生命周期的企业来说,目标成本法是一个关键的成本管理系统。于是有专家学者总结出当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强势的供给力量和采取产品差异战略的对手时,更适合目标成本法,同时也更容易获得利益。国内对目标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的研究大部分是在国外的理论基础上进行解释的,都对目标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成本的控制已经成为了企业研究的首要问题。只有在成本得到很好地控制的情况下,企业才能在获得可观的利润的同时,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力。而目前国内外对成本应用较为频繁的就是目标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这两种成本控制的方法。而从1990年初期,国内外对于这两种方法的研究也也有很多,也从多角度分析了目标成本法和标准成本在企业的应用的利与弊。
1.2 研究成本控制综述
所谓成本控制就是企业以预先开始制定的成本利润为基础,结合企业的发展情况,在生产前、中、后三个阶段确定企业的生产过程、生产所用的材料以及生产经营机制进行管理和控制,将这些阶段可能出现的无效的成本损耗降到最低。成本控制可按两种形式分:成本的形成和成本产生的分类。
1.2.1 按照成本形成的步骤
按照成本形成的步骤可以分为生产前成本控制、成产过程成本控制和销售售后过程控制。
(1)生产前成本控制:生产前的成本控制主要是在设计阶段。这一阶段成本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总成本,也决定了产品成本控制的整个实施过程的质量。但在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中并没有注意到这点。
(2)生产过程控制:这一过程的控制是在实施成本控制的主要过程。生产产品的成本的支出也大部分都在这一阶段,所以这一阶段的成本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一阶段控制主要都是针对出现的问题而提出解决方案,所以相对比较被动,在实施过程中不一定能被彻底的贯彻。
(3)销售售后过程控制:这一阶段的控制在目前都做得相对比较薄弱了。有些企业在注重利润的情况下,能做到在这一阶段进行很好地控制成本的企业就相对少了。
1.2.2 按照产生成本的情况
按
0引言 1
1 绪论 2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
1.2 研究成本控制综述 2
1.2.1 按照成本形成的步骤 2
1.2.2 按照产生成本的情况 3
1.3 研究方法、内容和路线 3
2 目标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的分析 3
2.1 目标成本法的背景以及发展 3
2.1.1 目标成本法的背景 3
2.1.2 目标成本法的发展 3
2.2 标准成本法的背景及其发展 4
2.2.1 标准成本法的背景 4
2.2.2 标准成本法的发展 4
3 目标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的对比 5
3.1 目标成本法的计算方法和标准成本法的计算方法 6
3.1.1 目标成本法 6
3.1.2 标准成本法 7
4 目标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的案例分析 8
4.1 目标成本法:FT公司为例 8
4.1.1 FT公司简介 8
4.1.2 FT公司目标成本法的实施程序 8
4.1.3 FT公司案例小结 11
4.2 标准成本法:以A公司为例 13
4.2.1 A公司简介 13
4.2.2 A公司标准成本管理的应用 13
4.2.3 A公司案例小结 1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1 目标成本法:FT公司为例 8
4.1.1 FT公司简介 8
4.1.2 FT公司目标成本法的实施程序 8
4.1.3 FT公司案例小结 11
4.2 标准成本法:以A公司为例 13
4.2.1 A公司简介 13
4.2.2 A公司标准成本管理的应用 13
4.2.3 A公司案例小结 17
4.3 两个案例的分析总结 17
5 目标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对比研究 17
5.1 成本控制的目的和途径不同 18
5.2 成本管理对长短期的关注不同 18
5.3 成本控制的过程不同 18
5.4 成本核算的过程 18
5.5 成本管理范围的不同 19
结论 20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目标成本法与标准成本法在企业应用对比研究
0引言
目标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是一种成本管理系统,对其的应用对比研究是为了对比这两种方法在企业的应用中实现的利润。当前,市场环境的竞争愈演愈烈,生存与发展对企业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难题。每个企业力争做到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而目标成本管理是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以目标利润确定和产品收入为前提,用刚开始制定的目标成本来控制生产费用。标准成本法是通过制定出标准成本,并把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有效的结合形成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这种方法首先计算出标准成本,并且将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比较,从而获得成本的差异,找出出现成本差异的原因,制定方案来解决成本差异,节约费用,渐渐达到标准成本的水平,加强成本控制。研究这两种成本管理的方法,能更多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增加企业的获利能力有很大的意义。
1990年初期,在《会计控制法》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成本控制这一理念。美国著名学者泰罗也在其划时代的专著《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提出科学管理理论,明确提出以计件工资制和标准化工作原理来控制工人生产效率的成本管理方法。标准成本制度是指先制定出标准成本,通过比较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来显示成本差异,并分析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从而来加强成本控制。标准成本法最初是在20世纪初应用于美国,起初是因为泰勒制的实施,为了配合其更好的发展而引用到会计中来,之后便成为了成本会计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了增强企业本身的市场竞争能力,以事后核算为主的成本管理会计系统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所以二十世纪初期国外很多学者组建了成本会计协会,开始专注研究标准成本管理方法,形成了成本管理会计研究的一股热潮。在企业的成本管理和控制中,标准成本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西方很多发达国家都普遍使用这种管理方法。很多专家觉得对于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和具有短产品生命周期的企业来说,目标成本法是一个关键的成本管理系统。于是有专家学者总结出当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强势的供给力量和采取产品差异战略的对手时,更适合目标成本法,同时也更容易获得利益。国内对目标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的研究大部分是在国外的理论基础上进行解释的,都对目标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成本的控制已经成为了企业研究的首要问题。只有在成本得到很好地控制的情况下,企业才能在获得可观的利润的同时,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力。而目前国内外对成本应用较为频繁的就是目标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这两种成本控制的方法。而从1990年初期,国内外对于这两种方法的研究也也有很多,也从多角度分析了目标成本法和标准成本在企业的应用的利与弊。
1.2 研究成本控制综述
所谓成本控制就是企业以预先开始制定的成本利润为基础,结合企业的发展情况,在生产前、中、后三个阶段确定企业的生产过程、生产所用的材料以及生产经营机制进行管理和控制,将这些阶段可能出现的无效的成本损耗降到最低。成本控制可按两种形式分:成本的形成和成本产生的分类。
1.2.1 按照成本形成的步骤
按照成本形成的步骤可以分为生产前成本控制、成产过程成本控制和销售售后过程控制。
(1)生产前成本控制:生产前的成本控制主要是在设计阶段。这一阶段成本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总成本,也决定了产品成本控制的整个实施过程的质量。但在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中并没有注意到这点。
(2)生产过程控制:这一过程的控制是在实施成本控制的主要过程。生产产品的成本的支出也大部分都在这一阶段,所以这一阶段的成本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一阶段控制主要都是针对出现的问题而提出解决方案,所以相对比较被动,在实施过程中不一定能被彻底的贯彻。
(3)销售售后过程控制:这一阶段的控制在目前都做得相对比较薄弱了。有些企业在注重利润的情况下,能做到在这一阶段进行很好地控制成本的企业就相对少了。
1.2.2 按照产生成本的情况
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