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准则研究制定路径探讨
在这个迅速发展的社会,有效的经济信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效的经济信息依赖于高效的会计信息,而会计信息是否能为经济发展提供便利又取决于会计准则是否有效,为了适应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地推动会计准则的制订和会计制度的改革。虽然我国正在努力积极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但是在会计准则制定方面我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因此,对我国会计准则研究制定路径的探讨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文献调查法和归纳分析法对会计准则的产生、制定因素、影响因素以及国际化趋同进行探讨分析,试图找到一种适合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路径。关键词 会计准则,制定,影响因素,国际化
目 录
1 引言 1
2 会计准则制定中相关概念 1
2.1 会计准则和会计原则 1
2.2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2
3 会计准则的产生与发展 2
3.1 会计准则的产生及原因 2
3.2 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过程 2
4 中国会计准则制定的相关问题分析 4
4.1 会计准则的制定主体 4
4.2 会计准则的制定基础 7
4.3 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 9
4.4 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因素 11
5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11
5.1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原因 11
5.2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优点 12
5.3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存在的问题 12
5.4 完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建议 13
5.5 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思考 13
结 论 15
致 谢 16
参 考 文 献 17
1 引言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017年也是我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想要稳中求进的经济发展就离不开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而想要稳定的经济环境就需要一个完善的经济制度。在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同时也碰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由于经济在不断地发展,会计准则的制定不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会计准则的不匹配引起了国人的关注和讨论,尤其是在2001年美国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发了安然事件之后,由于之前我国都是模仿引用西方国家的会计准则,当我们发现自己所信奉的准则其实存在着很大的漏洞时,我们便需要正视自己国家的会计准则。
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对决策者而言至关重要,而提供准确无误的会计信息则需要依靠一套完善的会计准则。本文首先分析了与会计准则相关的概念,其次对其制定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最后探讨了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道路。试图在归纳总结以前会计准则的基础上也能对今后制定会计准则有指导作用。
2 会计准则制定中相关概念
2.1 会计准则和会计原则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处理的经济事务越来越多,当人们不能再简单的依靠以前的处理习惯去处理经济事务时,会计准则就此而产生了。会计准则主要就是用来处理各项特定的会计事务,它明确给出了各种条条框框,给出各种需要遵守的准则,这会使得处理出来的结果尽量的公允平等,也能将不同主体,不同时期的会计处理结果进行比较,从这一程度上来说会计准则是在进行会计工作时的指导思想。会计原则是会计准则的一个理论性框架,是在日常会计事务处理中所遵守的原则,所以会计原则属于理论的范畴。从一方面来看,会计准则和会计原则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只有会计原则这个框架正确才能制定出正确的会计准则,而从另一方面来看,会计准则和会计原则是有区别的,从会计原则和会计准则本身的属性来看,会计原则是一个理论性的框架,它主要用来阐明会计的目的,而会计准则是具有指导性的,主要就是指导会计事务的处理过程。关于会计原则和会计准则的适用性,会计原则的适用性较广,而会计准则则更加的全面具体,对于每一个会计事务都有不同的会计准则进行处理。
2.2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简单来说可以用“规则”两个字概括,它是我们在进行日常经济事务处理时,比如在账簿中进行记录、归纳、总结时所要遵守的规则。在进行会计工作时,无论是会计准则还是会计制度对我们的工作都是具有指导作用的,当然它们之间也是有区别的,从他们的侧重点来看,会计准则关注的比较全面细致,比如一些会计要素的计量和确认,它关注的是处理会计事务的过程,而会计制度主要侧重的是规范会计报表,它的目的是使最终的结果更加通俗易懂。所以,会计准则侧重于记录过程,会计制度侧重于最终的决策结果。其次,它们修改程序的难易也是不一样的,会计准则是比较具体的,主要针对某一具体的会计事物,所以对会计准则进行修改是比较简单的,而会计制度主要是规范最后的结果,这就导致就算经济业务的变化很微小,会计制度也需要全部修改,所以会计制度的修改是比较繁重的。
3 会计准则的产生与发展
3.1 会计准则的产生及原因
其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中国和外国都没有成文的会计准则,但由于各行各业都涉及会计,他们会依靠自己的经验和习惯去处理会计事务,这种方式产生的会计结果有很大的区别,不能进行比较和分析,而会计准则就是尽量消除甚至消灭这种差异。会计准则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会计准则的核心作用是“规范”[1]。我们从西方国家的发展过程中看到了会计的重要性以及建设会计制度的必要性。
关于会计准则产生的原因,首先会计准则可以使社会更加公平合理的分配资源[2]。其次从政府职能转变的角度来看,制定会计准则有利于国家转变政府职能,加速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有利于企业组织生产与经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3]。接下来,笔者会分别站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者和投资者三个不同的角度来看,首先是使用者,由于会计准则具有规范的作用,所以使用者可以接收到可靠地会计信息。其次是提供者,会计准则不仅约束了会计信息提供者,而且也限制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因为它们的信息的提供和接受是平等的,因此对双方都是公平的。最后是投资者,会计准则可以使得会计信息更准确更可靠,投资者可以根据获得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作出最有利的判断。
3.2 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过程
万事万物的发展都遵循着从零到一的规律,当然会计准则也不例外。接下来本文将从政府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三个方面进行逐一分析。
3.2.1 政府会计准则的发展
政府会计准则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政府会计准则的萌芽是在1949年开始的,此后的五年内政府实行的是统一收支的制度。政府会计制度的起步阶段是1953年至1978年,此时政府已经开始慢慢的进行权力下放。政府会计准则的改革探索时期是1978年至1992年,此时政府已经开始实行划分区域。政府会计准则进行全面改革是在1992年至1999年。之后在2015年我国制定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里面明确标出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组成,这个准则也已经在2017年1月1日试行。
目 录
1 引言 1
2 会计准则制定中相关概念 1
2.1 会计准则和会计原则 1
2.2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2
3 会计准则的产生与发展 2
3.1 会计准则的产生及原因 2
3.2 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过程 2
4 中国会计准则制定的相关问题分析 4
4.1 会计准则的制定主体 4
4.2 会计准则的制定基础 7
4.3 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 9
4.4 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因素 11
5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11
5.1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原因 11
5.2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优点 12
5.3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存在的问题 12
5.4 完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建议 13
5.5 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思考 13
结 论 15
致 谢 16
参 考 文 献 17
1 引言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017年也是我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想要稳中求进的经济发展就离不开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而想要稳定的经济环境就需要一个完善的经济制度。在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同时也碰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由于经济在不断地发展,会计准则的制定不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会计准则的不匹配引起了国人的关注和讨论,尤其是在2001年美国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发了安然事件之后,由于之前我国都是模仿引用西方国家的会计准则,当我们发现自己所信奉的准则其实存在着很大的漏洞时,我们便需要正视自己国家的会计准则。
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对决策者而言至关重要,而提供准确无误的会计信息则需要依靠一套完善的会计准则。本文首先分析了与会计准则相关的概念,其次对其制定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最后探讨了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道路。试图在归纳总结以前会计准则的基础上也能对今后制定会计准则有指导作用。
2 会计准则制定中相关概念
2.1 会计准则和会计原则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处理的经济事务越来越多,当人们不能再简单的依靠以前的处理习惯去处理经济事务时,会计准则就此而产生了。会计准则主要就是用来处理各项特定的会计事务,它明确给出了各种条条框框,给出各种需要遵守的准则,这会使得处理出来的结果尽量的公允平等,也能将不同主体,不同时期的会计处理结果进行比较,从这一程度上来说会计准则是在进行会计工作时的指导思想。会计原则是会计准则的一个理论性框架,是在日常会计事务处理中所遵守的原则,所以会计原则属于理论的范畴。从一方面来看,会计准则和会计原则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只有会计原则这个框架正确才能制定出正确的会计准则,而从另一方面来看,会计准则和会计原则是有区别的,从会计原则和会计准则本身的属性来看,会计原则是一个理论性的框架,它主要用来阐明会计的目的,而会计准则是具有指导性的,主要就是指导会计事务的处理过程。关于会计原则和会计准则的适用性,会计原则的适用性较广,而会计准则则更加的全面具体,对于每一个会计事务都有不同的会计准则进行处理。
2.2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简单来说可以用“规则”两个字概括,它是我们在进行日常经济事务处理时,比如在账簿中进行记录、归纳、总结时所要遵守的规则。在进行会计工作时,无论是会计准则还是会计制度对我们的工作都是具有指导作用的,当然它们之间也是有区别的,从他们的侧重点来看,会计准则关注的比较全面细致,比如一些会计要素的计量和确认,它关注的是处理会计事务的过程,而会计制度主要侧重的是规范会计报表,它的目的是使最终的结果更加通俗易懂。所以,会计准则侧重于记录过程,会计制度侧重于最终的决策结果。其次,它们修改程序的难易也是不一样的,会计准则是比较具体的,主要针对某一具体的会计事物,所以对会计准则进行修改是比较简单的,而会计制度主要是规范最后的结果,这就导致就算经济业务的变化很微小,会计制度也需要全部修改,所以会计制度的修改是比较繁重的。
3 会计准则的产生与发展
3.1 会计准则的产生及原因
其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中国和外国都没有成文的会计准则,但由于各行各业都涉及会计,他们会依靠自己的经验和习惯去处理会计事务,这种方式产生的会计结果有很大的区别,不能进行比较和分析,而会计准则就是尽量消除甚至消灭这种差异。会计准则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会计准则的核心作用是“规范”[1]。我们从西方国家的发展过程中看到了会计的重要性以及建设会计制度的必要性。
关于会计准则产生的原因,首先会计准则可以使社会更加公平合理的分配资源[2]。其次从政府职能转变的角度来看,制定会计准则有利于国家转变政府职能,加速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有利于企业组织生产与经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3]。接下来,笔者会分别站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者和投资者三个不同的角度来看,首先是使用者,由于会计准则具有规范的作用,所以使用者可以接收到可靠地会计信息。其次是提供者,会计准则不仅约束了会计信息提供者,而且也限制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因为它们的信息的提供和接受是平等的,因此对双方都是公平的。最后是投资者,会计准则可以使得会计信息更准确更可靠,投资者可以根据获得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作出最有利的判断。
3.2 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过程
万事万物的发展都遵循着从零到一的规律,当然会计准则也不例外。接下来本文将从政府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三个方面进行逐一分析。
3.2.1 政府会计准则的发展
政府会计准则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政府会计准则的萌芽是在1949年开始的,此后的五年内政府实行的是统一收支的制度。政府会计制度的起步阶段是1953年至1978年,此时政府已经开始慢慢的进行权力下放。政府会计准则的改革探索时期是1978年至1992年,此时政府已经开始实行划分区域。政府会计准则进行全面改革是在1992年至1999年。之后在2015年我国制定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里面明确标出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组成,这个准则也已经在2017年1月1日试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