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缺陷以及改进措施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缺陷以及改进措施[20200105141734]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收益表债务法的基础上,对差异的处理更符合资产和负债的定义。另外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能够提供更多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 因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侧重于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 不仅包括时间性差异 ,而且还包括非时间性差异,内容更为广泛。如我国资本市场不断繁荣,企业重组、并购和股份制改造大量涌现,资产重估业务必将日益增多,这必将引起许多非时间性 的暂时性差异的发生。而且资产负债表将递延所得税资产 与递延所得税负债 分门别类处理与披露,使其提供的会计信息 更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因此,无论从理论上的合理性还是从实践上的实用性来看,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都具有优越性。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利润表债务法
目 录
1 引言1
2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相关基础理论1
2.1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1
2.2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利润表债务法的比较3
2.3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取代利润表债务法的必然性3
3利润表债务法向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嬗变对企业的影响8
3.1 对企业财务报表构成项目产生的影响8
3.2减少了企业税后利润的波动实施9
3.3 限制了所得税会计方法的选择,遏制了企业利润操纵空间9
4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应用中的不足9
4.1我国的会计环境和理念相对于新准则来说显得较为滞后10
4.2 我国对所得税会计核算和相关的征管环节的管理还不够完善10
4.3 增加企业的成本和所得税会计核算的难度10
4.4 会计人员的专业处理能力和业务素质要求高11
5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改进措施11
5.1拓宽管理视野,促进公允价值的市场存在11
5.2规范会计核算流程和信息披露12
5.3采用双轨核算机制,扩大适用范围12
5.4 实现理论先导,促进理财专业化水平12
结 论14
致 谢15
参考文献16
1 引言
核算所得税会计是根据财政部发布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这一条令,而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关于所得税的处理也基本上按照上述文件的规定。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与原来的相比不论是理论方面还是方法上都有了重大的变化,明确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会计,使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可以为企业提供完整的信息,同时这一规定的实施充分体现了与国际惯例趋同的原则。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理想与现实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的会计准则还是有一定缺陷,虽然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比利润表债务法更公允、客观的反应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的确认、计量情况,但在现实生活中中还是存在许多缺陷,面对这一个个难题,针对性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2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相关基本理论
2.1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
2.1.1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定义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实际上就是从产生暂时性差异开始,先分析为什么会导致暂时性差异的发生,以及该差异产生后对期末资产负债表的重要影响。其特点是:一旦税率或者是税基 发生变化时,一定得按照预期税率来对“递延所得税负债 ”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的账户余额 进行相应改变。换句话说,也就是必须先根据资产负债表上个月末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负债),计算出利润表 中当期所得税费用问题。计算公式表示如下: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会计学中两个研究重点是:一个是利润确定;另一个是资产计价。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一般都根据某个时点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数字来计算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和其他方面产生的结果。企业当期产生的损益 通过前后两期所有者权益净额之差反映。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过程当中,会源源不断地取得营业收入 ,为更好核算企业利润,必须要设置一些收入费用类账户 ,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账簿 的总结性记录,将企业当期产生的日常收支以及发生相应的营业成本、费用加总起来,相互比较,以此来确定企业在某一段时间内的经营活动是盈是亏,由此,就可以计算出企业当期的利润总额。资产和利润的确定分别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结果,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确定利润可以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也可以用利润表债务法。虽然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但计算出来的结果应当一样。
2.1.2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产生
通常而言,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有时候是相冲突的。会计准则是企业为能够公允、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情况而出具的财务报告。而税法最主要还是税的问题,强调公正与效率,能够使得社会资源合理配置。要计算所得税应该上缴多少时,要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来作为征收的依据,在另一方面,在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问题上则必须按照会计准则来。因为处理问题采用方法不同,那会计准则与税法就会产生相应的差异,所以所得税会计就由此产生了。而要弄懂所得税会计,必须正确地认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应不应该确认所得税会计的影响。由于根据税法计算出来的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准则计算出来的会计收益在处理上方法不同,因此必然就会产生相应的差异,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有两种: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前面一种不确认所得税的会计影响,后面一种则加以确认。在分析比较会计准则与税法两者之间的不同点时,我们可以试这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两个角度来分析解决问题,这从而说明了在所得税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问题上也是不一样,所以就可以把纳税影响会计法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利润表为基础的纳税影响会计法;另一种是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的纳税影响会计法。其中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的纳税影响会计法又称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二是从哪个方面来反映出所得税的会计影响。因为我们在分析会计准则与税法之间产生的差异时.分别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和利润表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这就说明了关于所得税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讨论角度也不相同,纳税影响会计法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的纳税影响会计法称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2.1.3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是资本不变观和资产负债观。
资本不变观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依据,换句话是指必须在保持原来资本不变或者成本已经得到补偿的情况下,才能确认收益。资本不变观又可以分成财务资本不变和实体资本不变两种观点:财务资本不变认为,资本其实是一种财务现象,后者则认为要保持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但二者最主要的区别,还是体现在一定期间,价格的变化对资产和负债的影响能力。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收益表
关键字: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利润表债务法
目 录
1 引言1
2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相关基础理论1
2.1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1
2.2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利润表债务法的比较3
2.3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取代利润表债务法的必然性3
3利润表债务法向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嬗变对企业的影响8
3.1 对企业财务报表构成项目产生的影响8
3.2减少了企业税后利润的波动实施9
3.3 限制了所得税会计方法的选择,遏制了企业利润操纵空间9
4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应用中的不足9
4.1我国的会计环境和理念相对于新准则来说显得较为滞后10
4.2 我国对所得税会计核算和相关的征管环节的管理还不够完善10
4.3 增加企业的成本和所得税会计核算的难度10
4.4 会计人员的专业处理能力和业务素质要求高11
5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改进措施11
5.1拓宽管理视野,促进公允价值的市场存在11
5.2规范会计核算流程和信息披露12
5.3采用双轨核算机制,扩大适用范围12
5.4 实现理论先导,促进理财专业化水平12
结 论14
致 谢15
参考文献16
1 引言
核算所得税会计是根据财政部发布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这一条令,而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关于所得税的处理也基本上按照上述文件的规定。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与原来的相比不论是理论方面还是方法上都有了重大的变化,明确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会计,使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可以为企业提供完整的信息,同时这一规定的实施充分体现了与国际惯例趋同的原则。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理想与现实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的会计准则还是有一定缺陷,虽然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比利润表债务法更公允、客观的反应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的确认、计量情况,但在现实生活中中还是存在许多缺陷,面对这一个个难题,针对性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2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相关基本理论
2.1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
2.1.1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定义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实际上就是从产生暂时性差异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会计学中两个研究重点是:一个是利润确定;另一个是资产计价。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一般都根据某个时点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数字来计算出企业在生产经营
2.1.2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产生
通常而言,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有时候是相冲突的。会计准则是企业为能够公允、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情况而出具的财务报告。而税法最主要还是税的问题,强调公正与效率,能够使得社会资源合理配置。要计算所得税应该上缴多少时,要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来作为征收的依据,在另一方面,在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问题上则必须按照会计准则来。因为处理问题采用方法不同,那会计准则与税法就会产生相应的差异,所以所得税会计就由此产生了。而要弄懂所得税会计,必须正确地认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应不应该确认所得税会计的影响。由于根据税法计算出来的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准则计算出来的会计收益在处理上方法不同,因此必然就会产生相应的差异,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有两种: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前面一种不确认所得税的会计影响,后面一种则加以确认。在分析比较会计准则与税法两者之间的不同点时,我们可以试这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两个角度来分析解决问题,这从而说明了在所得税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问题上也是不一样,所以就可以把纳税影响会计法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利润表为基础的纳税影响会计法;另一种是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的纳税影响会计法。其中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的纳税影响会计法又称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二是从哪个方面来反映出所得税的会计影响。因为我们在分析会计准则与税法之间产生的差异时.分别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和利润表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这就说明了关于所得税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讨论角度也不相同,纳税影响会计法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的纳税影响会计法称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2.1.3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是资本不变观和资产负债观。
资本不变观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依据,换句话是指必须在保持原来资本不变或者成本已经得到补偿的情况下,才能确认收益。资本不变观又可以分成财务资本不变和实体资本不变两种观点:财务资本不变认为,资本其实是一种财务现象,后者则认为要保持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但二者最主要的区别,还是体现在一定期间,价格的变化对资产和负债的影响能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