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盈余质量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盈余质量实证研究[20200112194620]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资本结构上市公司盈余质量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1
1.3 资本结构与盈余质量概念界定 2
1.3.1 资本结构的概念及内涵 2
1.3.2 盈余质量的概念及内涵 2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理论及综述 4
2.1 资本结构的研究理论 4
2.2盈余质量的研究综述 5
2.5 资本结构与企业盈余质量相关性的研究综述 6
第3章 研究设计 7
3.1理论分析和提出假设 7
3.2研究样本的选择 8
3.3变量设定 9
3.3.1 被解释变量 9
3.3.2 解释变量 9
3.3.3 控制变量 10
3.4 模型构造与研究方法 10
第4章 实证研究分析 12
4.1 资本结构与盈余质量持续性的模型 12
4.1.1 描述性分析 12
4.1.2 相关性分析 13
4.1.3 回归性分析 13
4.2 资本结构与盈余质量现金保障性的模型 14
4.2.1 描述性分析 15
4.2.2 相关性分析 15
4.2.3 回归性分析 16
4.3 资本结构与盈余质量稳定性的模型 17
4.3.1 描述性分析 17
4.3.2 相关性分析 18
4.3.3 回归性分析 18
第5章 实证结论、评价和建议 20
5.1 实证结论 20
5.2 实证建议 20
5.3 局限性和展望 20
参考文献 22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背景
对一个企业最重要的就是它的资金。资金是企业的新鲜血液,因此,一个健康持续发展的企业最重要的保证就是拥有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资本结构不仅是一个企业衡量融资风险的重要指标,而且影响企业的运营和竞争力。现如今资本市场发展迅猛,迄今止已有多家公司在沪深两市上市,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公司上市。但我国资本市场与国外的相比还是个不太成熟的新兴市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对于企业融资的一般性结论,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内源融资,如果还需要外源融资,要首选举债,最后才考虑发行股票。即便现在普遍认为公司的资本结构应该以债务融资为主,加上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也这样表明,但是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情况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呈现“股权融资偏好”这一独特现象,这表明我国资本结构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和内源融资是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所以现在关键的就是要使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得到优化,而怎么提供给那些需要资本又投资回报率高的企业资本是其最核心的问题。
1.1.2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背景
投资者们要考虑到上市公司向外所提供财务报告中的信息披露包括会计利润等指标来做出理性的投资行为。而国内外大量研究也已经表示公司的盈余质量具有很大的信息含量。但是美国安然事件、世通、施乐等大公司以及我国的蓝田、琼民源等公司出现了重大的财务舞弊事件,这无不给了人们一个很大的警示。这也极大地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投资者的信心。
利用盈余不仅可以反映公司过去的经营业绩,而且还可以通过与其他指标相结合来帮助投资者们预测到企业的发展前景状况,投资者们就是依靠这个来做出他们相应的投资行为。在这个背景下,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研究探讨是非常有必要,非常有实际意义的,同时它也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1.2研究意义
通过理论发现,企业资本结构和盈余质量一直都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但是现在的文章中,将但是在现有文献中,对资本结构和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数量很少,研究模型以及研究方法都不是很成熟。所以,本文想借此来研究其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也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
通过实践证明,企业利益相关者权利义务的集中体现就是资本结构,因为影响到企业的资本成本并且最终影响到企业绩效,还牵扯到企业治理关系和利益分配,所以对于每个企业来说,它的抉择都至关重要。况且,上市公司是企业中的特例,而为了能够使研究样本更具代表性,故本文就选择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给其他非上市公司起到示范的作用。同时根据研究分析出的结论和建议,对我国的资本结构进行优化,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投资者不仅是要通过关注上市公司表面上的盈余数字,更要深入分析其盈余质量,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因此本文将研究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盈余质量的相关性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有实践意义。
1.3资本结构与盈余质量概念界定
1.3.1资本结构
最为大众普遍接受的定义即被看成资产负债表中股东权益和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这种定义的最大优点就在于相关数据可以直接从资产负债表中获取,这就大大降低获得数据的难度,为下文的实证研究提供了便利。
最狭义的资本结构定义是资产负债表中的股东权益,也称作股权结构或者所有权结构。
扩大的狭义的资本结构通常被称之为债务结构,是把资本从股权资本扩大到债券资本,同时详细准确分析债券资本里各个部分间的比例关系。
目前为止最为宽泛的一种观点即为津盖尔斯所认为实物资本(包括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与人力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应包含在资本结构中,因为他认为企业能够得以发展主要依靠的是人力资源。
本文主要研究企业资本结构与盈余质量的关系,而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的长期负债率为0,可能会对我们的实证研究产生影响,因此,本文为了能够更方便获取数据,我们所研究的资本结构属于第一种定义,即公司资产负债表中股东权益与负债的比率关系。
1.3.2盈余质量
艾健明(2001)将盈余质量定义为:“在一致的财务基础上,同时在某一时期内,一家持续经营的企业创造稳定、自由现金流量的能力。”
储一昀和王安武(2000)将盈余质量定义为:“盈余的确认能不能引起现金的流入,也就是说以应计制为基础的盈余能不能引起现金的流入。”
Dechow和Schrand(2004)把以下的三个条件归纳为高质量的盈余所需要的标准:“第一是反映当前企业的经营状态;第二是对企业未来运营情况的良好预测指标;第三是客观地反映出公司的内在价值。”
郑琪和薛爽(2010)则将盈余质量定义为:“盈余质量除了能够反应公司的经济利润,同时也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所在。”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资本结构上市公司盈余质量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1
1.3 资本结构与盈余质量概念界定 2
1.3.1 资本结构的概念及内涵 2
1.3.2 盈余质量的概念及内涵 2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理论及综述 4
2.1 资本结构的研究理论 4
2.2盈余质量的研究综述 5
2.5 资本结构与企业盈余质量相关性的研究综述 6
第3章 研究设计 7
3.1理论分析和提出假设 7
3.2研究样本的选择 8
3.3变量设定 9
3.3.1 被解释变量 9
3.3.2 解释变量 9
3.3.3 控制变量 10
3.4 模型构造与研究方法 10
第4章 实证研究分析 12
4.1 资本结构与盈余质量持续性的模型 12
4.1.1 描述性分析 12
4.1.2 相关性分析 13
4.1.3 回归性分析 13
4.2 资本结构与盈余质量现金保障性的模型 14
4.2.1 描述性分析 15
4.2.2 相关性分析 15
4.2.3 回归性分析 16
4.3 资本结构与盈余质量稳定性的模型 17
4.3.1 描述性分析 17
4.3.2 相关性分析 18
4.3.3 回归性分析 18
第5章 实证结论、评价和建议 20
5.1 实证结论 20
5.2 实证建议 20
5.3 局限性和展望 20
参考文献 22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背景
对一个企业最重要的就是它的资金。资金是企业的新鲜血液,因此,一个健康持续发展的企业最重要的保证就是拥有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资本结构不仅是一个企业衡量融资风险的重要指标,而且影响企业的运营和竞争力。现如今资本市场发展迅猛,迄今止已有多家公司在沪深两市上市,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公司上市。但我国资本市场与国外的相比还是个不太成熟的新兴市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对于企业融资的一般性结论,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内源融资,如果还需要外源融资,要首选举债,最后才考虑发行股票。即便现在普遍认为公司的资本结构应该以债务融资为主,加上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也这样表明,但是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情况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呈现“股权融资偏好”这一独特现象,这表明我国资本结构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和内源融资是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所以现在关键的就是要使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得到优化,而怎么提供给那些需要资本又投资回报率高的企业资本是其最核心的问题。
1.1.2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背景
投资者们要考虑到上市公司向外所提供财务报告中的信息披露包括会计利润等指标来做出理性的投资行为。而国内外大量研究也已经表示公司的盈余质量具有很大的信息含量。但是美国安然事件、世通、施乐等大公司以及我国的蓝田、琼民源等公司出现了重大的财务舞弊事件,这无不给了人们一个很大的警示。这也极大地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投资者的信心。
利用盈余不仅可以反映公司过去的经营业绩,而且还可以通过与其他指标相结合来帮助投资者们预测到企业的发展前景状况,投资者们就是依靠这个来做出他们相应的投资行为。在这个背景下,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研究探讨是非常有必要,非常有实际意义的,同时它也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1.2研究意义
通过理论发现,企业资本结构和盈余质量一直都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但是现在的文章中,将但是在现有文献中,对资本结构和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数量很少,研究模型以及研究方法都不是很成熟。所以,本文想借此来研究其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也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
通过实践证明,企业利益相关者权利义务的集中体现就是资本结构,因为影响到企业的资本成本并且最终影响到企业绩效,还牵扯到企业治理关系和利益分配,所以对于每个企业来说,它的抉择都至关重要。况且,上市公司是企业中的特例,而为了能够使研究样本更具代表性,故本文就选择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给其他非上市公司起到示范的作用。同时根据研究分析出的结论和建议,对我国的资本结构进行优化,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投资者不仅是要通过关注上市公司表面上的盈余数字,更要深入分析其盈余质量,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因此本文将研究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盈余质量的相关性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有实践意义。
1.3资本结构与盈余质量概念界定
1.3.1资本结构
最为大众普遍接受的定义即被看成资产负债表中股东权益和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这种定义的最大优点就在于相关数据可以直接从资产负债表中获取,这就大大降低获得数据的难度,为下文的实证研究提供了便利。
最狭义的资本结构定义是资产负债表中的股东权益,也称作股权结构或者所有权结构。
扩大的狭义的资本结构通常被称之为债务结构,是把资本从股权资本扩大到债券资本,同时详细准确分析债券资本里各个部分间的比例关系。
目前为止最为宽泛的一种观点即为津盖尔斯所认为实物资本(包括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与人力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应包含在资本结构中,因为他认为企业能够得以发展主要依靠的是人力资源。
本文主要研究企业资本结构与盈余质量的关系,而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的长期负债率为0,可能会对我们的实证研究产生影响,因此,本文为了能够更方便获取数据,我们所研究的资本结构属于第一种定义,即公司资产负债表中股东权益与负债的比率关系。
1.3.2盈余质量
艾健明(2001)将盈余质量定义为:“在一致的财务基础上,同时在某一时期内,一家持续经营的企业创造稳定、自由现金流量的能力。”
储一昀和王安武(2000)将盈余质量定义为:“盈余的确认能不能引起现金的流入,也就是说以应计制为基础的盈余能不能引起现金的流入。”
Dechow和Schrand(2004)把以下的三个条件归纳为高质量的盈余所需要的标准:“第一是反映当前企业的经营状态;第二是对企业未来运营情况的良好预测指标;第三是客观地反映出公司的内在价值。”
郑琪和薛爽(2010)则将盈余质量定义为:“盈余质量除了能够反应公司的经济利润,同时也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所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