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融资偏好与企业价值

上市公司融资偏好与企业价值[20200112193153]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上市公司;融资偏好;企业价值;总资产报酬率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2
1.3 主要概念界定 2
1.3.1 融资 2
1.3.2 融资结构 3
1.3.3 融资偏好 3
1.3.4 企业价值 3
第2章 文献综述 4
2.1 国外理论综述 4
2.1.1 MM 理论 4
2.1.2 权衡理论 4
2.1.3 代理成本理论 4
2.1.4 优序融资理论 5
2.2 国内文献综述 5
第3章 研究设计 7
3.1 研究假设 7
3.2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7
3.3 变量选取与模型建立 8
3.3.1 变量选取 8
3.3.2 模型建立 10
第4章 实证研究 11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11
4.2 相关性分析 12
4.3 回归分析 12
4.3.1 债务融资偏好与企业价值 12
4.3.2 股权融资偏好与企业价值 13
4.3.3 内源融资偏好与企业价值 14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16
5.1 研究结论 16
5.2 研究建议 17
参考文献 18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自1958年Modigliani 和 Miller提出MM理论之后,企业的资本结构及融资偏好等问题就一直被专家和学者们广泛地研究。MM理论描述了这样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在不考虑企业所得税、公司经营风险相同、没有交易成本、也没有信息不对称问题存在等一系列严格的假设条件下,公司的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无关,也就是说企业是否负债、负债水平为多少对企业价值没有影响,不存在一个最优的资本结构。之后的几十年中,许多专家学者在MM理论的基础之上,又将资本结构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从他们的研究成果来看,公司的资本结构非但与企业的市场价值相关,而且还关系密切。公司的资本结构关系到企业的财务状况、税负及代理成本的高低,影响着企业的融资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的价值。
目前为止,人们已在这一领域进行了诸多探索,然而人们对于公司融资偏好与企业价值这一问题的理解仍旧有限,因此,融资偏好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仍然是资本结构领域中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
1.1.2 研究意义
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首先,从理论上讲 ,融资偏好与企业价值关系的研究有助于完善我国的资本结构和融资偏好的相关理论。目前,关于资本结构问题已经有一些相对成熟的理论,但这些理论大多以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为研究背景。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已是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然而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起步晚,并且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中国市场的发展状况不能完全符合西方资本结构理论的描述,中国企业的发展也不能完全以西方资本结构理论为指导。因而以中国资本市场及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我国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其次,从实际意义上讲,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与企业价值间关系进行研究,有助于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融资时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根据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提高企业价值。本文主要是想探析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和企业价值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以及我国上市公司所存在的融资偏好,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本文以我国在沪深股市上市的企业的融资状况为研究背景,以西方资本结构理论为参考,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与企业价值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对实证研究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相关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论文的绪论。在这部分中描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问题的研究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改善。另外,在这部分中还对几个主要概念进行了界定。
第二部分是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这一部分首先阐述了国外的相关融资理论,其次是国内文献综述。
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包括研究假设的提出、样本及变量的选取以及模型的提出。
第四部分是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和企业价值关系的实证分析。本文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近三年的财务数据为研究对象,用Excel等软件对总资产报酬率、债务融资偏好率、股权融资偏好率、内源融资偏好率、企业规模、公司成长性、大股东占总股本比例等数据进行了处理。本文的实证分析工具为 SPSS 20.0软件,对我国上市公司和公司价值的关系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
第五部分为本文的结论及建议。基于对中国企业的上述实证分析的研究结论,提出一些建议。
1.3 主要概念界定
1.3.1 融资
融资从狭义上讲,是指公司进行资金筹集的行为,是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状况、目前的资金状况以及企业对未来发展的预测,向债权人和投资者筹集资金,以供企业生产经营之需的过程。从广义上来讲,就是指资金的融通,可以指资金的筹集,也可以指资金的贷放。本文中的融资仅是从狭义上来讲的,即指资金的筹集。
1.3.2 融资结构
本文中的融资结构即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通过不同方式或渠道筹集得到的资金的结构或比例。
1.3.3 融资偏好
融资偏好是指企业在进行资金筹集行为的过程中,更偏好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融资。本文按资金来源的途径,将企业融资的方式分为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其中,内源融资又包括留存收益和折旧摊销,外源融资则可划分为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
1.3.4 企业价值
企业价值是将企业在未来各期内预计的自由现金流量进行折现之后的现值,其中折现率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企业价值将时间因素考虑在内,体现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同时也考虑到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可以作为衡量企业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指标。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理论综述
2.1.1 MM 理论
MM理论由Modigliani 和 Miller 在1958年提出,MM理论描述了这样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在不考虑企业所得税、公司经营风险相同、没有交易成本、也没有信息不对称问题存在等一系列严格的假设条件下,公司的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无关,也就是说企业是否负债、负债水平为多少对企业价值没有影响,不存在一个最优的资本结构。1963 年,Modigliani 和 Miller将公司所得税因素加入到MM理论中去,认为由于债务融资的成本(利息)是在税前支付,可以产生税盾效应,较股权融资而言,债务融资的成本较低,因而负债水平越高,企业的融资成本越低,企业价值与公司的负债程度成正比,所以当企业全部以债务融资的方式来筹集资金时,即为最优的融资结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37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