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内控制度的构建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种监督预警机制与制度体系,建立的目的是为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行政事业单位与普通的企业不同,不以营利为目的,因与自身利益关联不大,其通过自身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来提高管理水平的愿望不高。举办行政事业单位的主体是主要是国家机关,资金来源是主要是国家资金。有关收入的分类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的来源和性质,本文将从内控制度方面探索构建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内控制度的方法,讨论如何构建好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内控制度,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增加收入管理的透明度,限制权利的滥用。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内控制度
目录
1 引言 1
2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内控制度的概述 1
2.1 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的概述 1
2.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概述 2
3 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内控存在的风险点 4
3.1 收入入账不及时 4
3.2 收入确认不及时 5
3.3 票据管理缺乏规范性 5
3.4 收入与合同缺乏对应性 5
3.5 不相容岗位存在兼职现象 5
3.6 收入的核实与监管缺乏力度 6
4 防范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内控风险的措施 6
4.1 贯彻落实相关制度 6
4.2 严格管理资金收入 6
4.3 规范票据使用情况 6
4.4 不相容职务分离 7
4.5 重视催收赊销账款 7
4.6 做好合同保管工作 7
4.7 把好监督关 7
5 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内控制度的设计——以C市中医院为例 8
5.1 医院收入内控现状 8
5.2 医院收入内控存在的问题 9
5.3 对医院收入内控的改进建议 10
结 论 13
致 谢 14
参 考 文 献 15
1 引言
近些年来,行政事业单位各种问题频频发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公信力,也对社会资源造成了浪费,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结构优化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优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化成为今后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方向。伴随有关制度的不断修改、健全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行为变得越来越规范,收入资金和收费票据的管理也显得越来越科学合理,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和加强监管的问题,比如说收入中存在的违规摊派、违规收费、不按法律法规规定收取行政性经费等行为。所以对事业单位当前的收入内控制度进行系统研究,并找出其中的问题提出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2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内控制度的概述
2.1 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的概述
2.1.1 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的含义
关于收入的定义一般有两种理论:
流入量理论认为所有经济活动产生的资产流入都是收入,包括经营活动取得的营业收入和非经营活动取得的其他收入,也包括本单位所取得的收入和其他单位交来的收入。由此定义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被称为广义的收入。
而在流转过程理论看来,收入是业务活动产生的资产流入,它把经济活动分为生产性经营活动和非生产性经营活动,且将前者产生的资金流入定义为溢余,将本单位的经济活动产生的资产流入定义为收入,将非本单位的经济活动产生的资产流入,如投资收益,定义为利得。由此定义的收入为狭义的收入。
在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管理总则中,将收入定义为单位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具体包括以下五层含义:一,因为开展业务活动和其他活动取得;二,依照相关法规取得;三,通过各种渠道、不同方式取得;四,是非偿还性资金;五,具有自主支配性。
2.1.2 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的分类
种类
举例
预算资金收入
经费补助/拨款、基建拨款等
非税资金收入
行政事业性收费、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捐赠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
其他资金收入
通过市场取得,非政府职能的经营、服务性收入及其他不属于预算资金、非税资金收入的部分
事业单位收入
上级/财政补助收入、拨入专款、经营收入、事业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和其他收入等
2.1.3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的特点
(一)取得来源具有特殊性
行政事业单位包括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它们一般从事的是一些社会管理的工作,主要业务活动集中在非生产领域,通常并不生产物质上的产品。正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这种非生产性,因此它们主要依靠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或单位获得补助收入,但有时也会通过提供部分服务和进行生产经营获得相关收入,称为事业收入或经营收入。
(二)取得行为具有依法性
尽管行政事业单位是相对于企业而言的,多作为国家机构的分支,但其取得各项收入依然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甚至因为自身的特殊性而要求更为严格和规范。比如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就是专门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制定的。
(三)取得方式具有多样性
跟以往相对单一的收入方式相比,现在的行政事业单位随着自身内部体制的改革,取得收入的手段不再局限于“老三项”——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和附属单位上缴收入,而是渐渐步入市场,利用自身优势提供服务和产品取得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等,形式多样。
(四)本身具有非偿还性
行政事业单位根据自身需要安排活动,而且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偿还取得的各项收入。但如有例外需要偿还的话,则应作为“负债”处理。
2.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概述
2.2.1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 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最初属于管理领域的概念,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迁,具体情况如下表:
时间
阶段
特点
20世纪40年代以前
内部牵制阶段
组织内部通过充分沟通来减少组织出错的概率,提高组织效率
20世纪40—80年代
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内部控制开始细分,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大类
20世纪80—90年代
目录
1 引言 1
2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内控制度的概述 1
2.1 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的概述 1
2.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概述 2
3 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内控存在的风险点 4
3.1 收入入账不及时 4
3.2 收入确认不及时 5
3.3 票据管理缺乏规范性 5
3.4 收入与合同缺乏对应性 5
3.5 不相容岗位存在兼职现象 5
3.6 收入的核实与监管缺乏力度 6
4 防范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内控风险的措施 6
4.1 贯彻落实相关制度 6
4.2 严格管理资金收入 6
4.3 规范票据使用情况 6
4.4 不相容职务分离 7
4.5 重视催收赊销账款 7
4.6 做好合同保管工作 7
4.7 把好监督关 7
5 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内控制度的设计——以C市中医院为例 8
5.1 医院收入内控现状 8
5.2 医院收入内控存在的问题 9
5.3 对医院收入内控的改进建议 10
结 论 13
致 谢 14
参 考 文 献 15
1 引言
近些年来,行政事业单位各种问题频频发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公信力,也对社会资源造成了浪费,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结构优化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优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化成为今后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方向。伴随有关制度的不断修改、健全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行为变得越来越规范,收入资金和收费票据的管理也显得越来越科学合理,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和加强监管的问题,比如说收入中存在的违规摊派、违规收费、不按法律法规规定收取行政性经费等行为。所以对事业单位当前的收入内控制度进行系统研究,并找出其中的问题提出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2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内控制度的概述
2.1 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的概述
2.1.1 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的含义
关于收入的定义一般有两种理论:
流入量理论认为所有经济活动产生的资产流入都是收入,包括经营活动取得的营业收入和非经营活动取得的其他收入,也包括本单位所取得的收入和其他单位交来的收入。由此定义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被称为广义的收入。
而在流转过程理论看来,收入是业务活动产生的资产流入,它把经济活动分为生产性经营活动和非生产性经营活动,且将前者产生的资金流入定义为溢余,将本单位的经济活动产生的资产流入定义为收入,将非本单位的经济活动产生的资产流入,如投资收益,定义为利得。由此定义的收入为狭义的收入。
在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管理总则中,将收入定义为单位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具体包括以下五层含义:一,因为开展业务活动和其他活动取得;二,依照相关法规取得;三,通过各种渠道、不同方式取得;四,是非偿还性资金;五,具有自主支配性。
2.1.2 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的分类
种类
举例
预算资金收入
经费补助/拨款、基建拨款等
非税资金收入
行政事业性收费、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捐赠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
其他资金收入
通过市场取得,非政府职能的经营、服务性收入及其他不属于预算资金、非税资金收入的部分
事业单位收入
上级/财政补助收入、拨入专款、经营收入、事业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和其他收入等
2.1.3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的特点
(一)取得来源具有特殊性
行政事业单位包括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它们一般从事的是一些社会管理的工作,主要业务活动集中在非生产领域,通常并不生产物质上的产品。正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这种非生产性,因此它们主要依靠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或单位获得补助收入,但有时也会通过提供部分服务和进行生产经营获得相关收入,称为事业收入或经营收入。
(二)取得行为具有依法性
尽管行政事业单位是相对于企业而言的,多作为国家机构的分支,但其取得各项收入依然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甚至因为自身的特殊性而要求更为严格和规范。比如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就是专门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制定的。
(三)取得方式具有多样性
跟以往相对单一的收入方式相比,现在的行政事业单位随着自身内部体制的改革,取得收入的手段不再局限于“老三项”——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和附属单位上缴收入,而是渐渐步入市场,利用自身优势提供服务和产品取得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等,形式多样。
(四)本身具有非偿还性
行政事业单位根据自身需要安排活动,而且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偿还取得的各项收入。但如有例外需要偿还的话,则应作为“负债”处理。
2.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概述
2.2.1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 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最初属于管理领域的概念,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迁,具体情况如下表:
时间
阶段
特点
20世纪40年代以前
内部牵制阶段
组织内部通过充分沟通来减少组织出错的概率,提高组织效率
20世纪40—80年代
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内部控制开始细分,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大类
20世纪80—90年代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