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研究专业(附件)
摘 要摘 要信用政策作为企业实施信用管理的工具和手段,对于加强企业信用管理,降低经营风险,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有着重要意义。在市场经济逐步繁荣的背景下,企业信用管理作为财务系统的一个下属分支逐步引起了管理者的重视,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水平也成了衡量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标准之一。本文以鸿天集团的实践经验为例,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企业在信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的地方,以期为提高我国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提供有益的建议,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立足之地。关键词信用政策;信用管理;制定;实施
目 录
0 引言 1
1 信用政策概述 1
1.1 信用及其分类 1
1.2 信用销售 2
1.3 信用风险 2
1.4 信用管理 3
1.5 信用政策 3
2 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 4
2.1企业信用政策制定的依据 4
2.1.1信息不对称理论及其应用 4
2.1.2博弈论及其应用 5
2.2企业信用政策制定的原则 6
2.2.1成本效益 6
2.2.2稳定性 6
2.2.3灵活性 6
2.2.4系统配合 7
2.2.5谨慎性 7
3 企业信用政策的实施方法 7
3.1 设立信用管理部门 7
3.2 建立科学的信用评级制度 8
3.3 对客户制定合理的信用额度 8
3.4 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9
4鸿天集团信用政策案例分析 9
4.1鸿天集团信用管理目标 10
4.2鸿天集团信用管理职能定位 10
4.3鸿天集团全程信用管理模型 11
4.4鸿天集团信用政策实施 12
结 论 14
致 谢 15
参考文献 16
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研究
0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联系愈加紧密,市场经济逐步繁荣,企业面临的竞争空前激烈。在这一背景下,为了更为高效地完成盈利目标,企业不得不从研发、生产、销售、财务、人资等各个方面 < script async src = "https://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js/adsbygoogle.js?client=ca-pub-6529562764548102" crossorigin = "anonymous" > script > < !--手机630 + 85-- > < ins class="adsbygoogle" style="display:inline-block;width:630px;height:85px" data-ad-client="ca-pub-6529562764548102" data-ad-slot="6284556726">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目 录
0 引言 1
1 信用政策概述 1
1.1 信用及其分类 1
1.2 信用销售 2
1.3 信用风险 2
1.4 信用管理 3
1.5 信用政策 3
2 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 4
2.1企业信用政策制定的依据 4
2.1.1信息不对称理论及其应用 4
2.1.2博弈论及其应用 5
2.2企业信用政策制定的原则 6
2.2.1成本效益 6
2.2.2稳定性 6
2.2.3灵活性 6
2.2.4系统配合 7
2.2.5谨慎性 7
3 企业信用政策的实施方法 7
3.1 设立信用管理部门 7
3.2 建立科学的信用评级制度 8
3.3 对客户制定合理的信用额度 8
3.4 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9
4鸿天集团信用政策案例分析 9
4.1鸿天集团信用管理目标 10
4.2鸿天集团信用管理职能定位 10
4.3鸿天集团全程信用管理模型 11
4.4鸿天集团信用政策实施 12
结 论 14
致 谢 15
参考文献 16
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研究
0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联系愈加紧密,市场经济逐步繁荣,企业面临的竞争空前激烈。在这一背景下,为了更为高效地完成盈利目标,企业不得不从研发、生产、销售、财务、人资等各个方面 < script async src = "https://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js/adsbygoogle.js?client=ca-pub-6529562764548102" crossorigin = "anonymous" > script > < !--手机630 + 85-- > < ins class="adsbygoogle" style="display:inline-block;width:630px;height:85px" data-ad-client="ca-pub-6529562764548102" data-ad-slot="6284556726">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寻求进步,而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在整个经营链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欧美交易市场中,信用交易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赊销与赊购一定程度上使企业占领了大规模交易的先机。而在国内,信用交易理论尚不成熟,信用管理的实践也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平均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企业商品交易水平的发展,各行业都应加强企业信用政策的研究与规范。
1 信用政策概述
1.1 信用及其分类
传统信用主要指的是道德层面的守信、诚信,讲求的是为人处世的行为约束,其中也隐含着等价交换、公平交易的经济规范。现代信用在继承了传统信用诚实守信的道德范畴的基础上,衍生出交换、履约、偿还的经济范畴 [1] 。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信用逐渐成为了买卖双方交易的基础,并被赋予了法律的含义,成为了规范市场交易行为的有力助手。
一般来说,由于信用关系发生的主体不同,现代信用主要分为国家信用、银行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四种形式[2]。
(1)国家信用。国家信用指的是国家作为债务人,通过发行国债等手段向国内外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手段。国家信用目的和用途单一,信用度在几种信用方式中最高,对于国民经济的调节有重要意义。
(2)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指的是银行以及各类金融机构通过货币形式向社会各界包括银行、企业和个人提供的间接信用。银行信用具有接受性广、信用发生较为集中和可控的特点,在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企业信用。企业信用包括企业自身信用和客户商业信用,本文研究的,主要是客户商业信用。商业信用具有盈利性、期限短、信用分散、规模和数量有限等特点。企业信用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4)个人信用。个人信用指的是经营者或银行以及各类金融机构向社会消费者提供的信用。个人信用对于扩大需求、促进商品流通、刺激经济增长有着独特作用,但也有着风险和利率“双高”的特点。
1.2 信用销售
信用销售的含义是卖方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过程中,以信用为基础向买方提供的一定期限内可延期付款的销售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赊销[3]。信用销售以客户遵守交易承诺并能在约定期限到期之前归还货款这一假设为前提,即信用是赊销的基础。
信用销售这一机制的良好运行需要满足四个因素,即买方需求市场、卖方销售供给、合理回报下的商家或商业银行资本支持和强制购货方履约付款的合法机制[4]。信用销售不仅可以降低企业库存,减少交易成本,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还能建立良好的购销关系,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信用销售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各行各业的重视。
1.3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信用交易的一方到期不能履约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包括供应商风险和客户风险[5]。由于信用销售主要以信用评级作为条件,一般来说没有担保和抵押,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较易出现失信现象,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损失。
信用风险的存在由多方因素造成。一方面,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状况、社会信用体系健全程度、贸易纠纷、客户的偿债能力等外部因素会给企业带来信用风险;另一方面,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客户信用及变动状况的评估与调整、企业内部人员的管理与控制、信用政策的制定与选择、应收账款的全程管理监控以及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程度等内部因素也给企业的信用销售带来了的一定困难。
1.4 信用管理
信用管理既包括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又包括各个经济主体在进行信用管理时所应用的具体手段和方法。本文所涉及的信用管理主要是后者,即微观信用管理,又称为企业信用管理。
企业信用管理也分广义和狭义。广义上的企业信用管理是指企业提供买方信用额度或者获得卖方信用额度而进行的管理行为。企业通过各项管理措施,将赊销、赊购、担保、投资等行为进一步优化,以获得更多的收益。狭义的信用管理是指企业确定信用交易中给予另一方的信用额度、信用期限等的决策活动,具体包括客户的资信调查、信用评估、信用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授信、应收账款的管理与催收等[6]。信用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收益和降低风险,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