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报表舞弊方式及审计策略

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飞速发展,会计报表作为会计信息的载体,应该真实准确无误的反映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给予投资者信心。但由于会计监管方式落后,会计报表舞弊行为时有发生。若会计报表舞弊泛滥,不仅会使投资者丧失信心,而且会严重损害金融市场的稳定。本文旨在以收付实现制的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使用权责发生制的金融机构上市公司等不同经济团体为例,研究它们在会计报表中的舞弊行为。从人员、财务制度、经济环境等各方面分析原因,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审计策略及建议。关键词 会计报表,舞弊,审计策略
目 录
1 引言1
2 会计报表舞弊理论1
2.1 会计报表舞弊的概念1
2.2 会计报表舞弊的相关理论基础2
3 会计报表舞弊原因4
3.1 会计报表舞弊的外因4
3.2 会计报表舞弊的内因5
4 企业会计报表舞弊手段6
4.1 资产项目舞弊6
4.2 负债项目舞弊7
4.3 收入项目舞弊8
4.4 关联方项目舞弊8
4.5 费用项目舞弊9
5 政府事业单位会计报表舞弊手段9
5.1 政府会计报表舞弊9
5.2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舞弊10
5.3 金融机构会计报表舞弊11
6 会计报表舞弊审计策略11
6.1 提高审计识别能力11
6.2 运用正确的审计技术方法判断12
6.3 重视实际盘查13
7 防止会计报表舞弊的建议13
7.1 加强会计人员自身的教育13
7.2 企业内部制度的完善13
7.3 政府严格监管13
7.4 完善法律法规14
结论15
致谢16
参考文献17
1 引言
财务报表作为向内外部报表使用者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载体,起着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同时对公司本身乃至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作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但与此同时,会计报表舞弊的现象也一直贯穿整个资本发展历史的进程。尤其是自全球化以来,财务报表舞弊现象更是呈指数上升。
国外资本市场有安然、世通、施乐公司财务舞弊案件,国内更是有德隆、万福生科等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造假案。近年来还出现了企业到政府的全方位会计报表造假,獐子岛事件、辉山乳业事件、辽宁经济数据造假事件触目惊心!
这些财务舞弊事件的发生,扰乱了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误导了市场经济中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影响了党和中央对地区发展的战略规划,进而对我国的实体经济造成危害。企业或政府的财务报表舞弊会使得社会资源分配不均,从而导致行业资金流向不合理,违背了市场正常发展的规律,不仅使投资信心受到重创,更对实体经济转型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害。所以,加强对财务报表舞弊的研究,通过对财务报表舞弊的特征、原因、手段方法、审计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市场还处在一个相对不完善的状态,一些监管上的漏洞使得会计报表舞弊的行为趁虚而入,因此在我看来,财务报表舞弊现象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形势依然严峻。经济团体通过虚假的财务报表向外提供虚假信息以达到自身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会计报表舞弊的手段也日新月异。根据我国国情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依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2 会计报表舞弊理论
2.1 会计报表舞弊的概念
全美反舞弊财务报告委员会(Treadway 委员会)对财务报表舞弊的定义是财务报表舞弊“是一种有的或轻率的行为,无论是虚列还是漏报,其结果是导致重大的误导性财务报告”。[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具体准则第1141号一一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认为会计报表舞弊是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或员工通过欺骗手段来获取不正或不合法利益的故意行为[1]。《审计准则公告第82号》中对财务报表舞弊的定义是:为了欺骗财务报表使用者而对财务报表中列示的数字和其余额揭示进行有意识地错报或忽略[2]。
由上可见,目的性和欺骗性是会计报表舞弊的主要特征特征。虽然国内外学者对会计报表舞弊这一课题都有自己的一些见解,但万变不离其宗,他们的本质内涵是相同的。本文以为,所谓会计舞弊就是通过一些违法隐蔽的手段,以获取非法利益为目的,将虚假的会计信息掺杂在会计报表中的行为。
2.2 会计报表舞弊相关理论基础
会计报表舞弊主流理论已经发展出两因素理论、三因素理论、四因素理论和风险因子理论,这些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为研究会计报表的舞弊行为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2.1 冰山理论(两因素论)
受到前人在心理学冰山理论的启发,杰克波罗格纳和罗伯特林德亲斯特共同于1999年提出了著名的冰山理论,即两因素理论。顾名思义,冰山理论把舞弊比喻为海平面上的一座冰山,将海平面上的冰山一角视为第一类因素,将海平面以下更加隐秘庞大危险的部分视为第二类因素。其寓意是明显的,即看得见风险只是会计舞弊风险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风险都是在海平面下无法看见的。这部分在海面以上的风险被定义为第一类因素;而海面下的大部分风险被定义为第二类因素。第一类因素指的是组织及管理问题,更容易被外部投资者洞悉。第二类因素包括管理者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对待舞弊的态度等等,这些因素更容易被掩盖,也更难被外部投资者察觉[3]。该理论强调:在舞弊风险因素中,应该着重第二类行为因素,即人的因素。因此,落实到实际的会计报表审计时,不仅要对海平面以上的结构方面的内容进行审查,而且更应注重海平面下个体的行为因素,以人性的角度去判断潜在的舞弊危险。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97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