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20200112193350]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公司绩效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第2章 文献综述 4
2.1 国外相关研究 4
2.2 国内相关研究 5
第3章 研究设计 7
3.1 研究假设 7
3.2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7
3.3 变量选取 7
3.4 模型构建 8
第4章 实证研究 9
4.1 描述性统计 9
4.2 相关性分析 9
4.3 模型线性回归检验 10
第5章 实证结论与建议 12
5.1 研究结论 12
5.2 研究建议 12
参考文献 14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投资者判断一个企业是否拥有潜在价值,不仅仅只依靠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公司的绩效,同时也开始密切关注公司的内部控信息的披露情况。同时企业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也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下足了功夫,内部控制不再只是公司的管理手段之一,也是企业竞争中的一环。近些年,国内外上市公司均出现了不少具举骇俗的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关的财务丑闻或会计造假。例如,长虹因内部控制不严导致海外应收款庞大,致使公司巨额亏损;中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因内部控制对高管监管不严导致公司巨额亏损;美国的安然因审计造假导致许多投资者血本无归,也使得安然公司成为最大的因审计造假而破产的公司;法国兴业银行因内控失灵致使期货交易员挪用巨额资金购买期货,导致惊天欺诈案。众多案例中不仅造成自己的巨额亏损甚至破产,同时也使得很多投资者跟着遭殃。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投资者蒙受巨额损失,市场上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呼声也居高不下。
为响应市场投资者的需求,政府部门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及配套指引(2010)。以此对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定期出具由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和审计报告。该项规范和指引于2012年在深交所、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若情况良好便在创业板和中小企业版中进一步实施。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为上市做好准备,可根据条例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那么,在沪交所和深交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是怎样理解和执行内控规范和指引的呢?企业的内部控制又有怎样的变化呢?本文将通过2013年在沪市与深市主板上市的江苏省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了解上市公司对该项规定的实施情况,并分析统计这些公司对该项规定实施的实际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分析研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以及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找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对投资者,企业以及监管部门的合理化建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一直被大多数企业所忽视,随着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大多国家已经开始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做出严格要求,公司也正逐渐适应对内部控制的信息进行披露。同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也逐渐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得到投资者青睐的一条途径。全球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尚不成熟,我国在这一问题尤其突出。
就前人研究的结论看来,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主要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及时,披露内容比较笼统不够明确,披露大多流于形式,监管部门对内部控制监管力度不够等。公司往往因要保持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独特优势,对内部控制的披露比较抵制。而投资者却想要全面了解被投资企业的实际情况,这就造成了市场信息的不对称。这就需要监管部门为此做出平衡,尽量保证投资者的应得的利益,以及投资者对其所投资公司的知情权,同时又不会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
在我国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十分少,为此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对公司内部信息披露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为矫正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不当理解,保障投资者权益,保证公司绩效,提高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提出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2.2 研究意义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经济市场的建设,合理保障投资者的权益,指导公司正确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有一定意义。通过实证的方式研究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对我国内部控制研究较少的一种补充,在内部控制研究方面特别是江苏省上市公司方面有一定意义。
(1)对投资者而言,全面、及时、准确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他们所渴求的,通过这些,投资者能更准确判断企业的发展前景,把握自己投资方向,保证自己的投资收益。
(2)对于企业而言,能够及时合理的对内部控制进行披露,不仅有利于检查自身的组织机构,同时也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走在前面,能够很好地与经营绩效低发展前景差的公司区别开来。从而使融资更为容易,让企业发展更为顺利。
(3)对于市场的监管者而言,有利于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的监管,了解市场的实际情况。监管者可以根据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经济市场进行控制,并针对存在的现实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规范。方便监管者对公司内部控制披露的时间、内容、形式的做出一定的要求。使得投资者的权益得到保护。因此,经济市场上对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质量的呼声越来越高。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相关研究
2.1.1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
内部控制信息这一概念是美国学者于20世纪初首次提出。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也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起初大多数企业的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非常抵制,不愿进行披露,后来市场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要求变高。监管部门便出来协调,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做出了硬性要求。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披露好还是不披露好?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诸多学者也就此问题上进行了非常多的考量。起初内部控制披露与否并未引起太多人的关注,直到安然、世通等全球知名企业因财务造假破产倒闭,使得资本市场为之一颤,许多投资者也为此买单,蒙受巨额损失,一时间使得投资者非常迷茫,对投资市场甚为恐惧。美国政府这时便挺身而出,对资本市场进行规范,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速度,于是《萨班斯法案》于2002年颁布,也标志着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从此进入强制披露阶段。国外学者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探讨:
(1)研究审计报告应包含内部控制的具体内容、形式等;
(2)研究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式等;
(3)研究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公司绩效关系等。
2.1.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
其他国家学者主要从内部控制与公司管理,内部控制与市场效应,内部控制与公司融资成本等三方面进行。通过这三方面可以很好地反应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公司绩效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第2章 文献综述 4
2.1 国外相关研究 4
2.2 国内相关研究 5
第3章 研究设计 7
3.1 研究假设 7
3.2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7
3.3 变量选取 7
3.4 模型构建 8
第4章 实证研究 9
4.1 描述性统计 9
4.2 相关性分析 9
4.3 模型线性回归检验 10
第5章 实证结论与建议 12
5.1 研究结论 12
5.2 研究建议 12
参考文献 14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投资者判断一个企业是否拥有潜在价值,不仅仅只依靠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公司的绩效,同时也开始密切关注公司的内部控信息的披露情况。同时企业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也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下足了功夫,内部控制不再只是公司的管理手段之一,也是企业竞争中的一环。近些年,国内外上市公司均出现了不少具举骇俗的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关的财务丑闻或会计造假。例如,长虹因内部控制不严导致海外应收款庞大,致使公司巨额亏损;中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因内部控制对高管监管不严导致公司巨额亏损;美国的安然因审计造假导致许多投资者血本无归,也使得安然公司成为最大的因审计造假而破产的公司;法国兴业银行因内控失灵致使期货交易员挪用巨额资金购买期货,导致惊天欺诈案。众多案例中不仅造成自己的巨额亏损甚至破产,同时也使得很多投资者跟着遭殃。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投资者蒙受巨额损失,市场上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呼声也居高不下。
为响应市场投资者的需求,政府部门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及配套指引(2010)。以此对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定期出具由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和审计报告。该项规范和指引于2012年在深交所、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若情况良好便在创业板和中小企业版中进一步实施。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为上市做好准备,可根据条例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那么,在沪交所和深交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是怎样理解和执行内控规范和指引的呢?企业的内部控制又有怎样的变化呢?本文将通过2013年在沪市与深市主板上市的江苏省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了解上市公司对该项规定的实施情况,并分析统计这些公司对该项规定实施的实际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分析研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以及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找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对投资者,企业以及监管部门的合理化建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一直被大多数企业所忽视,随着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大多国家已经开始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做出严格要求,公司也正逐渐适应对内部控制的信息进行披露。同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也逐渐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得到投资者青睐的一条途径。全球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尚不成熟,我国在这一问题尤其突出。
就前人研究的结论看来,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主要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及时,披露内容比较笼统不够明确,披露大多流于形式,监管部门对内部控制监管力度不够等。公司往往因要保持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独特优势,对内部控制的披露比较抵制。而投资者却想要全面了解被投资企业的实际情况,这就造成了市场信息的不对称。这就需要监管部门为此做出平衡,尽量保证投资者的应得的利益,以及投资者对其所投资公司的知情权,同时又不会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
在我国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十分少,为此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对公司内部信息披露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为矫正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不当理解,保障投资者权益,保证公司绩效,提高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提出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2.2 研究意义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经济市场的建设,合理保障投资者的权益,指导公司正确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有一定意义。通过实证的方式研究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对我国内部控制研究较少的一种补充,在内部控制研究方面特别是江苏省上市公司方面有一定意义。
(1)对投资者而言,全面、及时、准确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他们所渴求的,通过这些,投资者能更准确判断企业的发展前景,把握自己投资方向,保证自己的投资收益。
(2)对于企业而言,能够及时合理的对内部控制进行披露,不仅有利于检查自身的组织机构,同时也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走在前面,能够很好地与经营绩效低发展前景差的公司区别开来。从而使融资更为容易,让企业发展更为顺利。
(3)对于市场的监管者而言,有利于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的监管,了解市场的实际情况。监管者可以根据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经济市场进行控制,并针对存在的现实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规范。方便监管者对公司内部控制披露的时间、内容、形式的做出一定的要求。使得投资者的权益得到保护。因此,经济市场上对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质量的呼声越来越高。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相关研究
2.1.1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
内部控制信息这一概念是美国学者于20世纪初首次提出。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也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起初大多数企业的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非常抵制,不愿进行披露,后来市场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要求变高。监管部门便出来协调,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做出了硬性要求。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披露好还是不披露好?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诸多学者也就此问题上进行了非常多的考量。起初内部控制披露与否并未引起太多人的关注,直到安然、世通等全球知名企业因财务造假破产倒闭,使得资本市场为之一颤,许多投资者也为此买单,蒙受巨额损失,一时间使得投资者非常迷茫,对投资市场甚为恐惧。美国政府这时便挺身而出,对资本市场进行规范,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速度,于是《萨班斯法案》于2002年颁布,也标志着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从此进入强制披露阶段。国外学者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探讨:
(1)研究审计报告应包含内部控制的具体内容、形式等;
(2)研究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式等;
(3)研究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公司绩效关系等。
2.1.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
其他国家学者主要从内部控制与公司管理,内部控制与市场效应,内部控制与公司融资成本等三方面进行。通过这三方面可以很好地反应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