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公司盈利能力对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
股利政策一直是理论界及实务界研讨的问题,现金股利又是股利分配的主要方式,对现金股利的行为研究非常重要,特别是自米勒和莫迪利安尼1961年提出股利与企业价值无关理论以来,学术界不断对他们的理论提出挑战。学者对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集中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和股东意愿方面,其中在公司内部因素颇多,多采用实证研究,多选取一些可量化的指标上,如盈利能力、资本成本等。本文从国内外学者研究状况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政策影响因素研究进行分析与展望。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 引言 1
二、 相关阐述和文献综述 2
(一)国外研究现状 2
(二)国内研究现状 2
三、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现状分析 4
(一)股利分配政策的特点 4
(二) 沪深股市市场整体情况 5
(三)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总况 5
四、研究设计 6
(一)研究假设 6
(二)变量选择 6
(三)模型设计 6
(四)样本选择 6
(五)描述性统计 6
(六)多元回归分析 7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8
(一)实验设计总结 8
(二)对策与建议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对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
引言
引言
股利分配政策是上市公司对盈利进行分配或留存用于再投资的决策问题,在公司经营的合理性。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一方面可以为企业规模扩张提供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吸引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实现公司价值即股东财富最大化。因此,上市公司非常重视股利分配政策的制定,通常会在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后,对各种不同的股利分配政策进行比较,最终选择一种符合本公司特点与需要的股利分配政策予以实施。
股利分配政策的发布也会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既然股利分配政策与公司价值有很强的相关性,那么其中必然传递着某些价值信息。“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公司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利分配政策不仅是一种分配方案,同时还是一种有效的信号传递工具。股利分配政策的变化往往是公司经营状况发生变化的信号,这些信号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市场影响。资本市场的效率性越强,这种传递方式越有效、成本越低。因为,投资者相信,作为内部人的管理层拥有公司目前最真实全面的经营发展信息,他们会通过发放股利向投资者证明其经营能力 .投资者由于具有不同的股利偏好特性,会选择在适合自己股利偏好的上市公司群落周围积聚。因此,公司可能通过设计和修改股利分配政策、在股利分配政策中包含更丰富的信息来吸引投资者。
国外成熟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一般可以分为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财产股利、负债股利四种方式,其中现金股利方式运用最普遍。在中国股票市场上,公司常见的股利分配方式一般有三种:派发现金股利、送红股、公积金转增股。再考虑到上述几种方式混合使用,全部股利分配政策可分为八种:不分配、派现、送红、转增、派现加送红、派现加转增、送红加转增、派现加送红加转增。
本文的研究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详细阐述股利分配政策的研究背景及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第二部分为主体,包括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第三部分结尾总结内容以及提出一些启示性的建议。
二、 相关阐述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现金股利政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最早进行研究的是Lintner( 1956) ,他研究了目标股利支付率和上期股利支付率对于股利变动的影响,分析得出公司倾向于确定一个稳定长期的股利支付率,在这基础上根据对未来的盈利情况的预期进行调整。
Fama & Babiak(1968)对许多股利模型进行验证,认为,林特勒的现金股利模型是解释和预测效果最好的模型之一。在股利变动作为因变量,目标股利支付率、上期股利支付率作为解释变量的基础上,他们作了修正,删除了林特那模型中的常数项,加入了前一期的盈余作为变量,证明可以提高模型的解释和预测力。
Mhmoud ( 1999) 研究了公司规模对于股利变动的影响,发现规模越大的公司,支付的股利越多。
LaPorta等人(2000)将代理理论与股东权益保护结合起来分析股利政策,认为在不同国家,代理问题的严重性是不同的,部分原因是这些国家的股东所受法律保护程度不同。
在股东保护较差的国家,公司的所有权更加集中;在股东保护较好的国家,股利支付率较高,资本市场的价值更高且范围更大。
Dd Anegelo (2002) 分析了公司的盈余状况对股利政策的影响,发现影响股利发放的主要因素是公司亏损情况。
Bhide(2006) 根据交易成本理论的观点分析现金股利政策,认为公司发放现金股利降低了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同时将现金留存在公司可以减少从市场上筹集资金,从而降低发行成本。
Higgins ( 2007) 通过建立股利发放模型,检验了公司投资需求与公司的股利支付率之间的关系,发现公司的投资需求越大,股利支付率越低。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上市公司选择现金股利政策的动机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较多, 由于选取的样本和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 结论也不尽相同。
刘星( 1999) 首先在我国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通过对深圳和上海两个证券交易所的10 家上市公司数据进行调查分析,他发现在众多股利政策的综合影响因素中,企业的当前盈利水平重要性最大。
杨淑娥、王勇、白革萍(2000)采用逐步筛选法对1997年A股上市公司纯派现、纯送股和纯转增三种股利分配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现金股利主要受货币资金余额和可供分配的利润两方面因素影响,并为正相关关系;股票股利受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影响,且成正相关关系;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主要与资本公积金存量和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有关,其中与前者成正相关关系,与后者成负相关关系。
吕长江和王克敏(1999)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深沪两市1996~1998年度支付现金股利的全部372家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股东权益比例与股利支付水平成正比;国有股与法人股的控股比例与股票股利的支付额、现金股利的支付水平成反比;业绩不佳的公司倾向于采取长期负债的方式支付股票股利以满足股东的要求。
刘淑莲,胡燕鸿(2003)以上市公司派现能力和投资机会的角度分析现金分红决策的影响因素为切入点,以2002年6月深沪两地上市的1179公司中,按照25%的比例共随机选取了在2000年底以前上市的299家公司作为样本,并剔除该年已经被ST、PT的股票。提出派现能力假设和投资机会假设,选取了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每股经营净现金流量、每股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每股净现金流量、每股红利、股利与经营现金流量比例、股利与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比例、资产负债率、非流通股比例、资产总额12个变量,分析了这些变量与现金分红的相关性,主要采用分类统计和回归分析方法,利用SPSS统计软件和EXCEL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以验证假设,并得出结论:相当一部分公司的现金分红超过其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其分红的现金来源于配股融资;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和决策当期的每股收益和资产规模呈正相关。与资产负债率呈负相关;现金分红也与公司的投资机会有关,相对来说,传统行业的现金分红高于高科技行业。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 引言 1
二、 相关阐述和文献综述 2
(一)国外研究现状 2
(二)国内研究现状 2
三、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现状分析 4
(一)股利分配政策的特点 4
(二) 沪深股市市场整体情况 5
(三)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总况 5
四、研究设计 6
(一)研究假设 6
(二)变量选择 6
(三)模型设计 6
(四)样本选择 6
(五)描述性统计 6
(六)多元回归分析 7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8
(一)实验设计总结 8
(二)对策与建议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对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
引言
引言
股利分配政策是上市公司对盈利进行分配或留存用于再投资的决策问题,在公司经营的合理性。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一方面可以为企业规模扩张提供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吸引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实现公司价值即股东财富最大化。因此,上市公司非常重视股利分配政策的制定,通常会在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后,对各种不同的股利分配政策进行比较,最终选择一种符合本公司特点与需要的股利分配政策予以实施。
股利分配政策的发布也会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既然股利分配政策与公司价值有很强的相关性,那么其中必然传递着某些价值信息。“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公司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利分配政策不仅是一种分配方案,同时还是一种有效的信号传递工具。股利分配政策的变化往往是公司经营状况发生变化的信号,这些信号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市场影响。资本市场的效率性越强,这种传递方式越有效、成本越低。因为,投资者相信,作为内部人的管理层拥有公司目前最真实全面的经营发展信息,他们会通过发放股利向投资者证明其经营能力 .投资者由于具有不同的股利偏好特性,会选择在适合自己股利偏好的上市公司群落周围积聚。因此,公司可能通过设计和修改股利分配政策、在股利分配政策中包含更丰富的信息来吸引投资者。
国外成熟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一般可以分为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财产股利、负债股利四种方式,其中现金股利方式运用最普遍。在中国股票市场上,公司常见的股利分配方式一般有三种:派发现金股利、送红股、公积金转增股。再考虑到上述几种方式混合使用,全部股利分配政策可分为八种:不分配、派现、送红、转增、派现加送红、派现加转增、送红加转增、派现加送红加转增。
本文的研究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详细阐述股利分配政策的研究背景及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第二部分为主体,包括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第三部分结尾总结内容以及提出一些启示性的建议。
二、 相关阐述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现金股利政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最早进行研究的是Lintner( 1956) ,他研究了目标股利支付率和上期股利支付率对于股利变动的影响,分析得出公司倾向于确定一个稳定长期的股利支付率,在这基础上根据对未来的盈利情况的预期进行调整。
Fama & Babiak(1968)对许多股利模型进行验证,认为,林特勒的现金股利模型是解释和预测效果最好的模型之一。在股利变动作为因变量,目标股利支付率、上期股利支付率作为解释变量的基础上,他们作了修正,删除了林特那模型中的常数项,加入了前一期的盈余作为变量,证明可以提高模型的解释和预测力。
Mhmoud ( 1999) 研究了公司规模对于股利变动的影响,发现规模越大的公司,支付的股利越多。
LaPorta等人(2000)将代理理论与股东权益保护结合起来分析股利政策,认为在不同国家,代理问题的严重性是不同的,部分原因是这些国家的股东所受法律保护程度不同。
在股东保护较差的国家,公司的所有权更加集中;在股东保护较好的国家,股利支付率较高,资本市场的价值更高且范围更大。
Dd Anegelo (2002) 分析了公司的盈余状况对股利政策的影响,发现影响股利发放的主要因素是公司亏损情况。
Bhide(2006) 根据交易成本理论的观点分析现金股利政策,认为公司发放现金股利降低了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同时将现金留存在公司可以减少从市场上筹集资金,从而降低发行成本。
Higgins ( 2007) 通过建立股利发放模型,检验了公司投资需求与公司的股利支付率之间的关系,发现公司的投资需求越大,股利支付率越低。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上市公司选择现金股利政策的动机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较多, 由于选取的样本和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 结论也不尽相同。
刘星( 1999) 首先在我国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通过对深圳和上海两个证券交易所的10 家上市公司数据进行调查分析,他发现在众多股利政策的综合影响因素中,企业的当前盈利水平重要性最大。
杨淑娥、王勇、白革萍(2000)采用逐步筛选法对1997年A股上市公司纯派现、纯送股和纯转增三种股利分配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现金股利主要受货币资金余额和可供分配的利润两方面因素影响,并为正相关关系;股票股利受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影响,且成正相关关系;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主要与资本公积金存量和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有关,其中与前者成正相关关系,与后者成负相关关系。
吕长江和王克敏(1999)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深沪两市1996~1998年度支付现金股利的全部372家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股东权益比例与股利支付水平成正比;国有股与法人股的控股比例与股票股利的支付额、现金股利的支付水平成反比;业绩不佳的公司倾向于采取长期负债的方式支付股票股利以满足股东的要求。
刘淑莲,胡燕鸿(2003)以上市公司派现能力和投资机会的角度分析现金分红决策的影响因素为切入点,以2002年6月深沪两地上市的1179公司中,按照25%的比例共随机选取了在2000年底以前上市的299家公司作为样本,并剔除该年已经被ST、PT的股票。提出派现能力假设和投资机会假设,选取了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每股经营净现金流量、每股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每股净现金流量、每股红利、股利与经营现金流量比例、股利与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比例、资产负债率、非流通股比例、资产总额12个变量,分析了这些变量与现金分红的相关性,主要采用分类统计和回归分析方法,利用SPSS统计软件和EXCEL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以验证假设,并得出结论:相当一部分公司的现金分红超过其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其分红的现金来源于配股融资;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和决策当期的每股收益和资产规模呈正相关。与资产负债率呈负相关;现金分红也与公司的投资机会有关,相对来说,传统行业的现金分红高于高科技行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