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业企业中的应用问题研究
目 录
1 引言1
2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念概述1
2.1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1
2.2 作业成本法的理论研究1
3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比较2
3.1 传统成本法的基本概念2
3.2 传统成本法存在的问题3
3.3 作业成本法存在的优势4
4 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4
4.1 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业应用的现状分析5
4.2 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实际案例分析6
4.3 作业成本法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11
5 解决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业企业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对策13
5.1 从作业成本法自身优势出发13
5.2 提高企业员工素质13
5.3 结合企业内部管理情况14
5.4 结合企业外部环境14
结论15致谢16
参考文献17
表17表27
表38
表49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内竞争的加剧,传统的成本管理法在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中正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制造业企业为了更好地融入当今快速发展的市场,需要经过不断的升级与发展,生产类型逐步转变成种类多、批量小的生产形式,在逐步实现生产自动化的企业管理过程中,间接费用的比重一直上升,因而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企业日常成本管理的需求,传统成本管理体制的改革成为企业以后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作业成本法做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被逐渐引入国内,作业成本法很好的解决了传统成本体制中间接费用分配不清的缺点,使一些不可控的间接费用变为可控的间接费用。然而我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现阶段作业成本法的发展还有所欠缺,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只有少部分市场竞争激烈的先进大企业在尝试应用,还不被大家普遍接受。
国内大部分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的时间短,无经验,在实行过程中不免会呈现很多不同的问题,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的科学性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如何让更多企业认识到其存在优势以及如何科学的应用作业成本法成了我国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2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概述
2.1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作业成本法,也叫做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美国人创造的一种核算方法,是一种先进成本管理方法。它是一种以作业为依据,进行成本分配时对各种不同的主要的间接费用采用不同的分配率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是对传统成本法的改革[1]。
2.2 作业成本法的理论研究
2.2.1 国外作业成本法研究现状
到20世纪80年代中叶,出现了开普兰,他提出的作业成本法,打破了但是得形式,人们称它是会计史上一次具有历史性的改革。后人又用一些数据刻画了作业成本法的发展历程,在美国,有一个名为ProQuest管理文献库,收录了从1988年到2004年底得各种管理方面的内容,其中,仅是提到作业成本法这一词语的文献的数量,在短短几年之内就由以前的两三篇达到了488篇[2]。说明人们对作业成本法这一创新性方法的开发越来越多,更多的人愿意去了解其中的精髓。
2003年美国一杂志发表了一篇调查报告,讲述的是国内大型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情况,报告中发现,85家企业中有41家没有采用作业成本法,另外44家分别不同程度地进行应用。这些数据也说明了作业成本法从最初的产生到现在已经由企业愿意实施,表明其慢慢被人们接受,成长十分快速。
2.2.2 国内作业成本法研究现状
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方法,主要是为了提高过去计算方法中制造费用分配的准确性,其对于弥补这种缺陷十分有效。它主要通过产品或服务消耗资源的关系,将各项生产或服务分为各个作业中心,将间接费用按作业中心归集,再凭各作业中心与产品之间的不同关系分别确定分配标准,最终实现将间接费用分配到产品。在我国,对其还没有做更深一步的探讨,相对其他国家,没有设置专业的人员对其进行有规模有组织的研究。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是一种新型的成本核算方法,真正将其运用到管理中的企业也占很小部分,另外想要实施的一些大企业也没有过多的经验可以作为参考。基本上制造企业对于其还处在尝试探索阶段,很多企业管理者和成本核算职员对作业成本法的具体操作过程还比较陌生疏,因此,我国现阶段目前对于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和管理没有明确的方向,可以说是处在一片混乱当中[3]。
3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比较
作业成本法是为了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成本核算方法,采用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把准确无误的信息提供给企业管理者,并且可以揭示出企业内部是什么原因造成产品成本的发生。而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提供给管理者的产品成本,没有包含直接材料人工这些信息,造成企业财务上的无形压力。因此,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作业成本法更适用与当代制造企业。
3.1 传统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3.1.1 传统成本法概念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 运用成本分摊的方法,将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所需要的成本费用除去直接材料以及直接人工,这种计算方法就是传统成本法。企业运用传统成本法依据的是有差异的成本计算对象,再将其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归纳集中,这就是传统成本法下进行成本管理的基本计算原理。
3.1.2 传统成本法理论研究
在传统成本法下,间接费用作为主要制造成本,其只包括与生产产品相关的直接、间接费用,而忽略了企业用于管理和生产、销售产品和筹集生产资金所支出的资金,这些资金也就是间接费用[4]。传统成本法核算系统,是一种根据前面的程度推到后一道程序为原理的生产系统。也就是说,从原材料开始进入了第一道生产工序,在其完成后所,所产生的半成品将被继续转入到第二道生产工序中去,这样一直推下去,一直到生产成为最终产品。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成本管理是将在半成品和完工产品作为其工作重心,当这些产品检测出现了问题后,需要及时修改或替换。
传统成本法只关注主要的财务变量,却忽略了一些同样重要的非财务变量的因素的问题,单独的人工工时是目前其分配的主要标准,这一标准容易造成企业管理部门损失可以改善公司内部管理的有利时机。因此,传统成本法只适用于制造费用的数额相对较低、产品构成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3.2 传统成本法存在的问题
3.2.1 产品成本信息不准确
4.1.1 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原材料售价的普遍提高,各类产品的成本随之不断增加,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已经成为企业所重视因素。加上技术改革的不断发生,对成本的计算和控制的影响越来越大,企业要想进行整体预算和有效的绩效评价就需要更加完整有效的财务信息,这对成本的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自动化水平逐渐上升,人工运作日益减少,间接费用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变大,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运用传统法进行分配的准确性,就要求企业必须对作业成本法有所了解,学习将其运用到成本的计算与管理中去。
此外,当今企业环境进入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为起点的全新时期,同时出现了能将供应、生产和财务这些功能有效的集于一体的系统,称之为制造资源计划系统,也就是企业资源计划(ERP),这就要求制造业必需抓紧时机将自己原有的管理方式转变成具有作业成本核算的思想方式[6]。
1 引言1
2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念概述1
2.1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1
2.2 作业成本法的理论研究1
3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比较2
3.1 传统成本法的基本概念2
3.2 传统成本法存在的问题3
3.3 作业成本法存在的优势4
4 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4
4.1 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业应用的现状分析5
4.2 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实际案例分析6
4.3 作业成本法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11
5 解决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业企业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对策13
5.1 从作业成本法自身优势出发13
5.2 提高企业员工素质13
5.3 结合企业内部管理情况14
5.4 结合企业外部环境14
结论15致谢16
参考文献17
表17表27
表38
表49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内竞争的加剧,传统的成本管理法在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中正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制造业企业为了更好地融入当今快速发展的市场,需要经过不断的升级与发展,生产类型逐步转变成种类多、批量小的生产形式,在逐步实现生产自动化的企业管理过程中,间接费用的比重一直上升,因而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企业日常成本管理的需求,传统成本管理体制的改革成为企业以后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作业成本法做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被逐渐引入国内,作业成本法很好的解决了传统成本体制中间接费用分配不清的缺点,使一些不可控的间接费用变为可控的间接费用。然而我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现阶段作业成本法的发展还有所欠缺,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只有少部分市场竞争激烈的先进大企业在尝试应用,还不被大家普遍接受。
国内大部分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的时间短,无经验,在实行过程中不免会呈现很多不同的问题,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的科学性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如何让更多企业认识到其存在优势以及如何科学的应用作业成本法成了我国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2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概述
2.1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作业成本法,也叫做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美国人创造的一种核算方法,是一种先进成本管理方法。它是一种以作业为依据,进行成本分配时对各种不同的主要的间接费用采用不同的分配率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是对传统成本法的改革[1]。
2.2 作业成本法的理论研究
2.2.1 国外作业成本法研究现状
到20世纪80年代中叶,出现了开普兰,他提出的作业成本法,打破了但是得形式,人们称它是会计史上一次具有历史性的改革。后人又用一些数据刻画了作业成本法的发展历程,在美国,有一个名为ProQuest管理文献库,收录了从1988年到2004年底得各种管理方面的内容,其中,仅是提到作业成本法这一词语的文献的数量,在短短几年之内就由以前的两三篇达到了488篇[2]。说明人们对作业成本法这一创新性方法的开发越来越多,更多的人愿意去了解其中的精髓。
2003年美国一杂志发表了一篇调查报告,讲述的是国内大型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情况,报告中发现,85家企业中有41家没有采用作业成本法,另外44家分别不同程度地进行应用。这些数据也说明了作业成本法从最初的产生到现在已经由企业愿意实施,表明其慢慢被人们接受,成长十分快速。
2.2.2 国内作业成本法研究现状
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方法,主要是为了提高过去计算方法中制造费用分配的准确性,其对于弥补这种缺陷十分有效。它主要通过产品或服务消耗资源的关系,将各项生产或服务分为各个作业中心,将间接费用按作业中心归集,再凭各作业中心与产品之间的不同关系分别确定分配标准,最终实现将间接费用分配到产品。在我国,对其还没有做更深一步的探讨,相对其他国家,没有设置专业的人员对其进行有规模有组织的研究。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是一种新型的成本核算方法,真正将其运用到管理中的企业也占很小部分,另外想要实施的一些大企业也没有过多的经验可以作为参考。基本上制造企业对于其还处在尝试探索阶段,很多企业管理者和成本核算职员对作业成本法的具体操作过程还比较陌生疏,因此,我国现阶段目前对于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和管理没有明确的方向,可以说是处在一片混乱当中[3]。
3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比较
作业成本法是为了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成本核算方法,采用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把准确无误的信息提供给企业管理者,并且可以揭示出企业内部是什么原因造成产品成本的发生。而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提供给管理者的产品成本,没有包含直接材料人工这些信息,造成企业财务上的无形压力。因此,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作业成本法更适用与当代制造企业。
3.1 传统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3.1.1 传统成本法概念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 运用成本分摊的方法,将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所需要的成本费用除去直接材料以及直接人工,这种计算方法就是传统成本法。企业运用传统成本法依据的是有差异的成本计算对象,再将其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归纳集中,这就是传统成本法下进行成本管理的基本计算原理。
3.1.2 传统成本法理论研究
在传统成本法下,间接费用作为主要制造成本,其只包括与生产产品相关的直接、间接费用,而忽略了企业用于管理和生产、销售产品和筹集生产资金所支出的资金,这些资金也就是间接费用[4]。传统成本法核算系统,是一种根据前面的程度推到后一道程序为原理的生产系统。也就是说,从原材料开始进入了第一道生产工序,在其完成后所,所产生的半成品将被继续转入到第二道生产工序中去,这样一直推下去,一直到生产成为最终产品。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成本管理是将在半成品和完工产品作为其工作重心,当这些产品检测出现了问题后,需要及时修改或替换。
传统成本法只关注主要的财务变量,却忽略了一些同样重要的非财务变量的因素的问题,单独的人工工时是目前其分配的主要标准,这一标准容易造成企业管理部门损失可以改善公司内部管理的有利时机。因此,传统成本法只适用于制造费用的数额相对较低、产品构成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3.2 传统成本法存在的问题
3.2.1 产品成本信息不准确
4.1.1 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原材料售价的普遍提高,各类产品的成本随之不断增加,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已经成为企业所重视因素。加上技术改革的不断发生,对成本的计算和控制的影响越来越大,企业要想进行整体预算和有效的绩效评价就需要更加完整有效的财务信息,这对成本的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自动化水平逐渐上升,人工运作日益减少,间接费用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变大,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运用传统法进行分配的准确性,就要求企业必须对作业成本法有所了解,学习将其运用到成本的计算与管理中去。
此外,当今企业环境进入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为起点的全新时期,同时出现了能将供应、生产和财务这些功能有效的集于一体的系统,称之为制造资源计划系统,也就是企业资源计划(ERP),这就要求制造业必需抓紧时机将自己原有的管理方式转变成具有作业成本核算的思想方式[6]。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