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动机与经济效果分析

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动机与经济效果分析[20200112195354]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上市公司;金融机构;融资约束;现金储备水平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文献综述 2
1.2.1 国外研究成果 2
1.2.2 国内研究成果 3
第二章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4
2.1 理论分析 4
2.2 研究假设 5
第三章 研究设计 6
3.1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6
3.2 模型建立和变量选取 7
3.2.1 模型建立 7
3.2.2 变量选取 7
3.3 实证分析 9
3.3.1 描述性统计 9
3.3.2 相关性分析 10
3.3.3 回归分析 12
第四章 总结 14
参考文献 16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和股票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相互之间展开的证券投资活动、上市公司参股其他金融机构等股权投资活动逐渐增多,这种上市公司之间的证券投资行为及参股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活动对其业绩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重要。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上半年末,共有602家上市公司参股银行业与证券公司等七大类金融机构,其中投资的股权期末账面总额为2356.23亿元,同比增长23.80%。上市公司持股的金融机构主要集中于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七大类金融机构,其中银行是绝大部分上市公司选择的重点投资对象。在融资渠道日渐多元化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从2011年年初开始有了明显升温。到了2011年的中期,投资金融机构银行业的上市公司只有226家,但是仅仅一年之后,2012年的中期持股金融机构银行业的上市公司数量就已经上升到了355家,截止2014年上半年末,这一数字再次被刷新,变为406家。上市公司持股的这些金融机构一旦上市,将为这些投资的上市公司带来非常可观的投资收益与回报,即使其中的一部分金融机构短期内不能上市,上市公司也能够享受到金融机构的分红,以及所带来的实惠与福利。从期末的账面价值看,在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中,上港集团对上海银行的持股期末账面金额是最高的,期末的账面价值高达41亿元,持股比例达到了6.37%。
上市公司获取外部资金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这些拥有大量资源的金融机构 ,通过持股的方式与这些金融机构建立起长期且稳定的关系,可以缓解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问题,可以降低上市公司的现金储备水平。因此,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选择持有金融机构的股权。本文希望通过研究,寻找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的真实动机,以及分析这种持股金融机构的模式会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与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从而了解持股金融机构会给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带来怎样的实质性经济效果。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成果
国外对于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的研究肯定了金融机构的投资者在监督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和提高上市公司业绩方面的作用(例如Ferreira与Matos,2008; Elyasian与Jia,2010)。这些文献主要侧重于研究作为金融机构的投资者的治理作用,尤其是这些投资者在市场不健全和外部控制权的情况下的作用。比如Morck和Nakamura(1999)通过对日本的银行制度的研究发现,Edward和Nibler(2000)通过对德国银行体制的研究发现,当被投资的公司处于财务困难的时期,银行的股东对解决代理问题有显著的作用;但是在公司正常运营的时候,作用是有限的(Allen,2001)。从而得出了上市公司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保持密切的关系(包括持股的形式)可以为上市公司的发展提供所需要的资金的结论,并且这种密切的关系可以改善上市公司的融资环境,缓解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问题。
国外学者对持股金融机构与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不仅能够起到改善其融资环境的作用,还能够起到降低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的作用。研究发现在现金流风险作用下,为了能够抓住更加有效的未来投资机会,存在融资约束的这些公司会在当期通过减少投资来达到节省内源资金以增加现金储备的作用。
除此之外,国外对于银行与上市公司的研究也在某种程度上为以上的这些问题的回答提供了思路,因为银行是金融机构的代表性企业,与银行保持紧密的联系可以在上市公司需要资金时,及时地解决其资金问题。Charumlind(2006)研究发现,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保持“商业联系”能够使上市公司更加容易从银行和金融机构获得长期贷款,而且产生相对较少的抵押。这些使用较多长期贷款的上市公司,就可以减少对于短期贷款的依赖。Luetal(2006)采用持股银行股权的比例表征银企关系,发现银企关系越强,企业持有现金就越少。从而进一步证明了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对其日常经营活动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1.2.2 国内研究成果
国内的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持股金融机构能够为上市公司带来很多益处,例如娄伟(2002)对1998-2000年上市公司基金投资的持股比例对上市公司业绩(托宾Q)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及肖星和王琨(2005)对投资基金能否促进上市公司的业绩也进行了分析。发现持股金融机构有利于使得融资约束较高的上市公司降低其现金储备水平,可以在上市公司有需要时为其提供便利的资金支持,从而提升上市公司的业绩。持股上市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缓解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问题上影响不明显,对于改善融资约束较大的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状况的影响也并不显著。而持股非上市的银行类金融机构在缓解上市公司融资约束中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融资约束存在较大问题的上市公司,持股非上市银行类金融机构在改善现金持有水平上的作用则更加明显。穆林娟和张红(2008)分析了2001-2005年间,前十位中持股金融机构的上市公司, 发现持有金融机构的股权在提升公司的业绩与改善公司治理情况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王雪荣和董威(2009)对2007年沪市A股中的243个样本进行了研究,发现企业绩效和上市公司股东的持股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另外研究还发现,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非国有企业在先天上存在融资缺陷的问题,因此持股金融机构对现金储备水平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中表现的更加明显。
国内的学者通过调研发现用上市公司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年限以及上市公司在该金融机构的贷款比重等数据进行关系衡量,发现关系深度越强,其贷款利率反而越高,而使用上市公司在金融机构开办的其他业务数量来衡量的相互之间的广度关系时,发现广度越强,上市公司的贷款利率反而会越低。目前中国的金融机构的发展十分迅猛,伴随着银行业、保险业等金融行业之间的相互投资与入股,我国金融业混合经营的趋势逐渐清晰,金融控股集团已经初步的形成(如平安集团、中信集团),银行业与其他金融机构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这些保险机构、证券公司以及各种财务公司拥有着大量的资金,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向这些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借贷从而解决了难以从银行获取资金的问题。陈栋等人发现对保险公司进行参股能够抵消部分货币政策的变更对上市公司现金持有的持股金融机构的融资约束问题与上市公司现金储备水平产生的不利影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40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