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视角下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2 会计信息质量概述 1
2.1 会计信息的涵义 1
2.2 会计信息的作用 1
3 内部控制概述 3
3.1 内部控制基本内涵 3
3.2 内部控制基本要素 4
4 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分析 6
4.1 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 6
4.2 内部控制要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分析 6
5 从内部控制角度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8
5.1 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8
5.2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10
5.3 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作用11
5.4 建立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12
5.5 完善企业内部监督12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1 引言
近年来,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日益稳健,世界各国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越发凸显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会计信息是广大的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进行宏观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然而当下我国部分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实状况造成了投资者投资利益的损害,扰乱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从而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在此背景下,国内外众多学者,经济学家从内部控制这一角度出发,探究内部控制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必然联系,内部控制的完善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企业的可持续有效发展不光要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和优秀的企业绩效,更加要求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这一观点已经被广大的投资者所意识到。本文基于国内外学者的长期研究,从内部控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视角探究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为企业利益相关者制定决策提供一个参考。
2 会计信息质量概述
2.1 会计信息的涵义
依照国家会计制度规章的统一规定,会计主体向信息使用者,比如企业管理者,投资方或债权人等提供的标准语言文字信息,即会计信息。它并非是简单的会计数据,而是经过处理和加工的,也就是对会计数据的具体解释。会计信息是由两类信息组成:财务信息和经济业务信息。
经济业务数据的处理是会计部门最常见的工作任务,也是最基本责任。在财务状况或事件过程中发生的任何变化都是经济业务。经济活动包括对外服务,对内服务和转账业务。经济业务的每一次出现,会计部门都必须要填写原始凭证。从原始凭证的填制到企业财务报表的生成,也是经济业务开展的过程。这个过程除了产生财务报表之外,还会生成其他一系列的财务报告、经济分析信息等。财务信息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信息,如获得有关资金的资料、使用费用分摊、确定财务业绩的分配等[1]。
2.2 会计信息的作用
大到国家整体经济运行,小到企业内部运营成果,会计信息在宏观和微观层面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靠公正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保障企业有效实施内部管理活动,有助于确保健康有效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不受损失。
2.2.1 在微观经济层面发挥的作用
a)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科学决策
会计人员如果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能如实反馈企业当前的经济业务情况,那么对于企业日后财务状况的预算,评价过去经济业绩,提前做出投资决策等活动都具有推进作用。反之,失真的会计信息则会导致错误决策,给企业造成利益损失。
b)强化经济责任,反馈执行情况
会计信息更深层次的反馈出财产经营管理者受托经济责任的执行情况。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本质上是投资者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商业利益之间的基本关系,它是企业的生命之源,投资者投资方向和决策的依据,财务管理者受托经济责任的必然要求。投资者通过了解企业经营管理层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能在最快时间内及时作出可行的决策与方案。
c)优化企业利润,寻求长远发展
企业一切经济活动和业务的最终落脚点就是追求价值最优化、利益最大化,寻求长远发展。而这些又都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在现代企业治理中,内部管理的实现依靠的是会计信息的参与,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实现企业的最终经济目标也离不开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不仅向企业经营管理者反映过去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经济业务活动,而且还实时监督企业经济活动是否合理合法,充分行使其监控,管理的权利。
d)维护个人利益,保障企业权益
会计信息为维护投资者的个人利益,企业的合法利益提供帮助。例如,由于坏账准备金制度,存货计价法,固定资产折旧法等会计方法的使用,投资者的商业和经济利益在此过程中得以保护,以便企业的发展和后续生存是有保障的。
2.2.2 在宏观经济层面发挥的作用
a)推动市场经济运作
会计信息对整个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也产生影响,只有发布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才能为国家制定经济政策,把控经济方向,明晰会计信息的社会效益出力。反之,失真的会计信息则无法推动市场经济机制长效运行,更会影响宏观决策,导致秩序混乱。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赖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完善。
b)促进行业内部决策
会计信息是国家和企业外部利害关系人决策的依据。投资者、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离不开财务会计信息;政府部门发挥指导性职能和进行宏观调控时离不开会计信息;税务机关计征各项税款离不开财税信息;各行业各部门都要根据本行业内的会计信息来掌控全局,协调政策调控,统一安排,确保行业内的有序发展。
c)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间的贸易交流和发展越来越紧密,会计信息的沟通与传递也越来越多的融入到经贸合作中,所以国际间的会计信息交流日益重要,成为国际经济往来的基础。事实上,各个国家使用的会计制度法规及准则不一定完全相同,但是诸多的国际经济组织和各国家都在努力协调国际通用的会计理论构架和技术原则。实践证明,也正是国际会计信息工作的协作开展,国家间的经济合作才得以实现,日益蓬勃发展。
3 内部控制概述
3.1 内部控制的基本内涵
1992年9月,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以下简称“COSO委员会”)发布了著名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在1994年对其进行了部分修订。该报告最大的贡献在于整合了之前的各种内部控制的定义和概念,该报告中对于内部控制的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2]。从COSO报告于1992年发布以来,内部控制这一概念就被世界上众多的经济组织,监管机构,单位所采纳通用,也是到目前为止最为大家所认可的权威标准,可以说该报告的出现在内部控制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我国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并非一日成功,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间,我国的内部控制法规建设经历了不同的阶段,走过了新兴经济体独有的内部控制法规建设历程[3]。 1996年,财政部发布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其中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内部管理制度、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准等各方面做出要求和规范,算是我国早期的企业内部控制。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该原则对金融机构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也是针对内部控制出台的第一个行政规定。2001年至2004年先后出台了《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试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货币资金(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试行)》、《内部会计控制—工程项目(试行)》等[4]。这些规定的出台建立和完善了内部控制体系的基本框架与要求。2008年,国家财政部连同审计署、保监会、证监会等5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其中结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国内外内控制度发展的广泛经验,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规范体系,意味着是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发展迈上新高度。
1 引言 1
2 会计信息质量概述 1
2.1 会计信息的涵义 1
2.2 会计信息的作用 1
3 内部控制概述 3
3.1 内部控制基本内涵 3
3.2 内部控制基本要素 4
4 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分析 6
4.1 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 6
4.2 内部控制要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分析 6
5 从内部控制角度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8
5.1 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8
5.2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10
5.3 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作用11
5.4 建立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12
5.5 完善企业内部监督12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1 引言
近年来,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日益稳健,世界各国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越发凸显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会计信息是广大的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进行宏观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然而当下我国部分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实状况造成了投资者投资利益的损害,扰乱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从而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在此背景下,国内外众多学者,经济学家从内部控制这一角度出发,探究内部控制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必然联系,内部控制的完善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企业的可持续有效发展不光要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和优秀的企业绩效,更加要求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这一观点已经被广大的投资者所意识到。本文基于国内外学者的长期研究,从内部控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视角探究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为企业利益相关者制定决策提供一个参考。
2 会计信息质量概述
2.1 会计信息的涵义
依照国家会计制度规章的统一规定,会计主体向信息使用者,比如企业管理者,投资方或债权人等提供的标准语言文字信息,即会计信息。它并非是简单的会计数据,而是经过处理和加工的,也就是对会计数据的具体解释。会计信息是由两类信息组成:财务信息和经济业务信息。
经济业务数据的处理是会计部门最常见的工作任务,也是最基本责任。在财务状况或事件过程中发生的任何变化都是经济业务。经济活动包括对外服务,对内服务和转账业务。经济业务的每一次出现,会计部门都必须要填写原始凭证。从原始凭证的填制到企业财务报表的生成,也是经济业务开展的过程。这个过程除了产生财务报表之外,还会生成其他一系列的财务报告、经济分析信息等。财务信息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信息,如获得有关资金的资料、使用费用分摊、确定财务业绩的分配等[1]。
2.2 会计信息的作用
大到国家整体经济运行,小到企业内部运营成果,会计信息在宏观和微观层面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靠公正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保障企业有效实施内部管理活动,有助于确保健康有效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不受损失。
2.2.1 在微观经济层面发挥的作用
a)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科学决策
会计人员如果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能如实反馈企业当前的经济业务情况,那么对于企业日后财务状况的预算,评价过去经济业绩,提前做出投资决策等活动都具有推进作用。反之,失真的会计信息则会导致错误决策,给企业造成利益损失。
b)强化经济责任,反馈执行情况
会计信息更深层次的反馈出财产经营管理者受托经济责任的执行情况。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本质上是投资者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商业利益之间的基本关系,它是企业的生命之源,投资者投资方向和决策的依据,财务管理者受托经济责任的必然要求。投资者通过了解企业经营管理层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能在最快时间内及时作出可行的决策与方案。
c)优化企业利润,寻求长远发展
企业一切经济活动和业务的最终落脚点就是追求价值最优化、利益最大化,寻求长远发展。而这些又都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在现代企业治理中,内部管理的实现依靠的是会计信息的参与,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实现企业的最终经济目标也离不开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不仅向企业经营管理者反映过去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经济业务活动,而且还实时监督企业经济活动是否合理合法,充分行使其监控,管理的权利。
d)维护个人利益,保障企业权益
会计信息为维护投资者的个人利益,企业的合法利益提供帮助。例如,由于坏账准备金制度,存货计价法,固定资产折旧法等会计方法的使用,投资者的商业和经济利益在此过程中得以保护,以便企业的发展和后续生存是有保障的。
2.2.2 在宏观经济层面发挥的作用
a)推动市场经济运作
会计信息对整个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也产生影响,只有发布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才能为国家制定经济政策,把控经济方向,明晰会计信息的社会效益出力。反之,失真的会计信息则无法推动市场经济机制长效运行,更会影响宏观决策,导致秩序混乱。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赖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完善。
b)促进行业内部决策
会计信息是国家和企业外部利害关系人决策的依据。投资者、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离不开财务会计信息;政府部门发挥指导性职能和进行宏观调控时离不开会计信息;税务机关计征各项税款离不开财税信息;各行业各部门都要根据本行业内的会计信息来掌控全局,协调政策调控,统一安排,确保行业内的有序发展。
c)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间的贸易交流和发展越来越紧密,会计信息的沟通与传递也越来越多的融入到经贸合作中,所以国际间的会计信息交流日益重要,成为国际经济往来的基础。事实上,各个国家使用的会计制度法规及准则不一定完全相同,但是诸多的国际经济组织和各国家都在努力协调国际通用的会计理论构架和技术原则。实践证明,也正是国际会计信息工作的协作开展,国家间的经济合作才得以实现,日益蓬勃发展。
3 内部控制概述
3.1 内部控制的基本内涵
1992年9月,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以下简称“COSO委员会”)发布了著名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在1994年对其进行了部分修订。该报告最大的贡献在于整合了之前的各种内部控制的定义和概念,该报告中对于内部控制的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2]。从COSO报告于1992年发布以来,内部控制这一概念就被世界上众多的经济组织,监管机构,单位所采纳通用,也是到目前为止最为大家所认可的权威标准,可以说该报告的出现在内部控制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我国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并非一日成功,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间,我国的内部控制法规建设经历了不同的阶段,走过了新兴经济体独有的内部控制法规建设历程[3]。 1996年,财政部发布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其中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内部管理制度、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准等各方面做出要求和规范,算是我国早期的企业内部控制。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该原则对金融机构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也是针对内部控制出台的第一个行政规定。2001年至2004年先后出台了《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试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货币资金(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试行)》、《内部会计控制—工程项目(试行)》等[4]。这些规定的出台建立和完善了内部控制体系的基本框架与要求。2008年,国家财政部连同审计署、保监会、证监会等5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其中结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国内外内控制度发展的广泛经验,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规范体系,意味着是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发展迈上新高度。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