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公司关联交易与审计风险研究

关联方交易是一直活跃存在的一种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在上市公司的日常交易中渐渐普遍而频繁。在中国,与关联交易的普遍性并存的是滥用关联交易,相当多的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利用非公允关联交易粉饰业绩、操纵利润,严重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出现,给审计领域带来了一个新的难点。关联方关系的界定不清、不正常的关联方交易都使得审计难度加大,同时增加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研究成果,然后对关联交易与审计风险的关系进行研究,最后对关联方交易与审计风险进行实证回归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当年进行的关联方交易程度越高,上市公司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越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也就越高,即关联方交易与审计风险呈正相关关系。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 1
Abstract1
引言1
一、文献综述2
(一)国外研究综述2
1.关于关联交易的研究2
2.关于审计风险的研究2
3.关联交易与审计风险研究2
(一)国内研究综述2
1.关于关联交易的研究3
2.关于审计风险的研究3
3.关联交易与审计风险研究3
二、关联方交易与审计风险的关系研究3
(一)审计风险基本理论3
1.审计风险3
2.审计风险的构成内容4
(二)关联交易审计风险的内涵4
(三)关联交易与审计风险的关系4
三、研究设计4
(一)研究假设4
(二)研究样本的选取与数据来源5
(三)变量定义5
1.被解释变量5
2.解释变量5
3.控制变量5
(四)构建模型6
(五)实证分析6
1.描述性分析6
2.相关性分析6
3.Logit回归分析7
四、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7
致谢8
参考文献8
我国上市公司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联交易与审计风险研究
会计111:吴仕江
引言
引言
关联交易是现代经济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各国的公司经营中中均普遍存在。作为关联各方追求利润的手段,关联交易具有促进企业规模经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等作用,在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并逐渐为各国法律所确认。但是,由于关联方之间特定利益关系的存在,关联交易也容易背离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而妨碍经济的健康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关联交易常常用于节约交易成本和合理避税。在亚洲的一些企业中,关联交易则被用作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转移利润或掩盖亏损。从经济学角度看,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合理的关联交易可以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优化企业的资产结构;另一方面,不合理的关联交易客观上具有不公平性,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会对中小投资者等造成损害。在我国,由于对关联交易的监管制度还不完善,上市公司中出现了许多非公允关联交易的情况,并借此恶意操纵利润,造成严重的后果。
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并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的商业运作程序,而且自身的属性“形式”性质都有显著的独特性,同时引发风险的可能性也有很大,因此,就成了学术界研究的焦点之一。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外研究综述
1.关于关联方交易的研究
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企业关联交易的研究最为成熟,但美国在该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控股股东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隧道行为”动因方面,以及关联方交易为上市公司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等。
Chang和Hong (2000)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集团内部进行关联方交易和管理经验交流有助于提高公司的业绩。但更多的研究认为企业集团的内部交易会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如Shleifer和Wolfenzcm (2002)对控股股东通过关联方交易等行为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的行为进行了理论研究。随着亚洲经济的崛起和关联方交易的普及,Claessens (2002)从九个东亚国家的样本中发现近七成的上市公司都依附于集团公司。相对于单独的公司,这些后台强大的上市子公司更容易从关联方交易这种方式中获取利益,进而影响集团资源的合理配置。
近年来,许多国外学者都选择以中国国内的上市公司数据为关联方交易的研究对象。其中,Wenxia Ge (2010)从中国上市公司的关联方交易披露数据中研究价值的相关性,发现在2000年以前,有向关联方企业销售商品或资产的中国上市公司的盈利相对于那些没有这些交易的公司表现出较低的估值系数,但自从中国新的关联方交易公允价值评估准则开始实施后就没再出现这种情况。Winnie Qian Peng和K.C. John Wei(2011)从中国上市公司获得关联方交易的数据证明了当上市公司没有面临财务压力时,他们的控股股东更倾向于通过关联方交易来挖空上市公司,而市场对这些关联方交易的反应并不是有利的。
2.关于审计风险的研究
1957年出版的《蒙哥马利审计学》第一次将风险与审计程序的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开始探索审计风险控制的措施和审计方法的改进。美国审计准则委员在(1983)正式公布了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将审计风险分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个风险要素。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2003)提出了全新的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X检查风险,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从财务报表整体层次和认定层次两方面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评估结果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控制检查风险,最终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最低水平。
3.关联交易与审计风险研究
关联交易的审计风险研究在国外的发展与研究大多集中在通过规范关联交易的披露来控制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审计风险。早在1982 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就发布了《关联方披露》的相关准则,这不仅作为关联交易及其披露的官方性文件,间接叙述了其审计风险的相关内容,也成为关联方用来防范关联交易审计风险的主要参考标准。由于国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大多比较完善,内部控制度实施有效,所以关联交易的审计风险问题研究多数集中在检查风险的控制上。
(二)国内研究综述
1.关联方交易的研究
汪永兰(2007)总结出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的五种常用手段,其中包括虚构经济业务往来、利用内部转移价格转让或出售资产、以旱涝保收的方式委(受)托经营、利用利息调节财务费用的资金往来以及分摊各种管理费用等来进行盈余管理。冯慧琴(2011)对上市公司借助关联方交易转移利润的手段和危害进行实证研究,讨论了各种有效的审计监管对策。关联交易舞弊的研究通常都对上市公司舞弊的具体类型做了全面的分类,但对于如何切实解决关联方交易存在的问题,还尚未提出具体改进的审计方法和政策建议。
2.关于审计风险的研究
随着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盛行,由其所引起的财务报表舞弊、审计失败等弊端也显露端,会计与审计理论界开始不断深入研究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的驱动因素,进而从根本上降低审计风险,保障资本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其中,王耘农(2005)指出注册会计师必须采取专门的审计程序来识别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和防范上市公司通过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审计风险:吴贵民(2006)认为关联方交易审计所需的证据比独立交易审计更多,而且需要逐项比较才能确定一项关联方交易是否存在问题,这就加大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难度,也使得审计风险上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18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