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安置模式研究

摘要: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模式是目前管理宅基地低效闲置利用的措施之一,也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门问题。近年来,我国各省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退出模式机制,各地方的模式实践表明,宅基地置换成为缓解土地、资金压力,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各地涌现出的宅基地置换的典型模式进行梳理和分析,对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模式存在问题进行阐述,提出一些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和因地制宜的退出模式的相关建议。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3一、研究意义与目标3
(一)研究意义3
(二)研究目标4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4
(一)研究内容4
(二)研究方法4
三、各省的宅基地退出模式比较分析5
(一)我国的农村宅基地现状5
1.农村宅基地退出的相关内涵5(1)宅基地的基本定义 5(2)宅基地退出5
(3)宅基地退出补偿5 2.我国的宅基地现状5
(1)农村宅基地是稀缺的资源5(2)宅基地管理现状6
(二)对各省的宅基地退出模式进行比较和分析 6
1.天津“宅基地换房”模式 7
(1)“宅基地换房”模式的背景 7
(2)“宅基地换房”模式的成效7
2.重庆“地票”模式 8
(1)“地票”模式的背景8
(2)重庆市的改革成果9
3.上海“宅基地置换”模式11
(1)“宅基地置换”模式的背景11
(2)“宅基地置换”模式成效11
4.嘉兴“两分两换”模式13
(1)“两分两换”模式的背景13
(2)“两分两换”模式的成效13四、结果分析 14
(一)农村宅基地退出模式的评价分析14
1.以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模式14
(1)作用15(2)存在的问题15
2.以宅基地置换货币模式15
(1)作用 15
(2)存在的问题15
(二)农村宅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基地退出补偿的建议15
1.农村的城市化发展程度必须与经济发展程度保持一致 15
2.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好规划工作15
3.运用市场保障机制,保障群众的根本利益15
4.赋予农民更多的发展条件,增长农民收入15
(三)结论16致谢作用16
参考文献16
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安置模式研究
引言
引言
一、研究意义与目标
研究意义
当前,我国的农村宅基地普遍存在规模大、规划不合理的现象,各地区解决这一问题,在中央组织部署下,开始了建立宅基地退出机制的探索。这些模式各有利弊,对这些模式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有利于扬长避短,为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经验积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和完善农村宅基地退出和补偿机制的意义重大:一方面可以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有效缓解土地供需矛盾,破解耕地占补平衡难题;另一方面,有利于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依法维护农民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别配权”,“提高农人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切实保障和维护农民的记住权益和土地权益。
本课题旨在科学界定农村宅基地退出与补偿机制所涉及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农村宅基地退出与补偿安置的模式进行研究,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方面产生了较高的学术价值。可为构建农村宅基地退出与补偿机制提供新的制度建设思路。
研究目标
此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利用我国各省市积极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探索和实践,鼓励有条件的农民放弃农村宅基地到城镇居住,为旧宅基地复垦整理和新增户宅基地划拨创作前提。以合理的经济补偿来刺激宅基地退出的发展。通过统一的规划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来进行旧村改造,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宅基地退出收益分配必需统筹兼顾,农村宅基地的特殊性使得退出收益如何分配成为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必须兼顾多方面利益、考虑多重因素。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1.我国农村宅基地的现状
通过搜集我国宅基地现状的资料,对宅基地面积对比的情况、成本因素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合理的定量分析,对我国宅基地现状问题做出了直观的判断。
2.以上海、浙江、天津等为例,对宅基地补偿模式进行比较
以各省的补偿模式内容、方法、特点等方面比较,对补偿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各地有特色的模式给其他省市提供了经验,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也为农村宅基地退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3.农村宅基地退出模式的不足分析
目前我国农村宅基地退出模式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例如补偿标准的合理情况、村庄规划不到位、监管责任不明确等问题,宅基地退出模式的实现还需要更多的政策组织与经济社会支持系统。
4.农村宅基地退出与补偿的政策建议
本课题是以宅基地退出模式为核心问题,对此进行了合理的分析我国宅基地退出模式在退出机制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此视角下对农村宅基地退出模式提出针对性的合理化建议。
(二)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任何理论研究都是在大量阅读与借鉴前人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开展的,因此,要成功完成课题研究,就必须进行深入的文献研究准备工作,认真阅读各种相关文献,从中吸取有益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2.归纳法
通过对所搜集的各学者对关于宅基地退出与补偿的相关研究的研读,对各学者观点进行归纳,从而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全方位的参考。
3.比较研究法
现实中,比较研究几乎成为认识事物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搜集各地区的典型模式,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为我国其他地区特色模式提供完善的借鉴。
三、各省的宅基地退出模式比较分析
(一)我国的农村宅基地现状
1.农村宅基地退出的相关内涵
(1)宅基地的基本定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对宅基地的解释:“宅基地是我国公民个人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所有的用于造房屋并有居住使用权的土地”。根据国外土地手册对“农村居民点的定义,农村居民点用地是指乡镇管辖范围内(除了建制镇政府所在建成区以外)的所有村庄、集镇用地,包括农民居住区的住房用地、附房用地以及晒场、庭院、宅房绿地、围墙等用地,也包括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用地”。不难界定,农村宅基地属于农村建设用地的基本范畴,是农民向所在村集体组织申请的用于建造住宅的土地,是住宅基地所占的土地【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21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