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破产过程中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论企业破产过程中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20200105133118]
破产企业作为企业生命周期特定时期的特定存续形态,占有大量的经济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破产清算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又涉及到债权人、投资者、政府机关、破产清算企业职工等多方相关者的切身利益,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企业破产过程中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保护破产企业利益相关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这既是市场经济的客观必然要求,更是破产企业实践管理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将结合新破产法,以破产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企业破产过程中存在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并进一步提出解决方案,为解决破产清算的问题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破产企业,信息披露,企业清算
目 录
1 引言 1
2 破产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概念 1
2.1 企业破产的基本概述 1
2.2 破产清算的基本概述 2
2.3 破产清算会计理论体系的特殊性 3
2.4 破产清算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 4
3 破产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分析 5
3.1 外部环境引发的问题 5
3.2 内部环境引发的问题 6
4 解决企业破产过程中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对策 7
4.1 协调破产企业会计信息供求双方的矛盾 7
4.2 建立科学的破产清算制度 7
4.3 完善破产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8
4.4 加强破产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控力度 9
4.5 改进破产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10
4.6 提高破产清算相关人员的素质 11
总结 14
致 谢 15
参 考 文 献 16
1 引言
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的激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规则必定会使一些企业退出市场。企业破产,便是这些企业退出市场的有效途径[1]。企业破产清算是很多企业终将面临或者正在面临的问题,其会计问题更是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对于破产企业清算个案来说,虽然其成功与否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是其会计问题毫无疑问是个重要的要素。根据目前一些事例我们可以了解到,有些企业利用破产程序来逃避债务,还有一些破产管理人也会利用企业破产程序牟取私利。不过我们可以通过破产过程中披露的会计信息直观的了解到该企业存在的相关会计问题,相关利益人可以通过这些信息了解企业在清算期间的资金运动以及财务状况,进而监督破产企业与破产管理人的行为,减少此类不良事情的发生。因此,研究企业破产过程中披露的会计信息问题对于企业成功进行清算是很有帮助的。
为了使破产企业更好的开展清算工作,保护相关利益人的权益,我们应该从破产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入手,仔细的对其产生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不仅要保证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还要保证它们的披露质量,这样不仅可以为破产清算企业进一步开展清算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也可以对破产清算实践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2 破产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概念
2.1 企业破产的基本概述
2.1.1 企业破产的定义
企业是指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从事生产、贸易、运输等经济活动的独立单位。而企业破产,是指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无力继续经营,由法院宣告停止营业,进行债权债务清理的状态[2]。
2.1.2 企业破产的特征
企业破产代表着破产企业经营的失败,甚至是企业破产重组的失败。
第一,企业破产是一种偿还债务的特殊手段。若债务人资产不足以抵偿债务,没有办法偿还到期的债务,那么按照法定流程,债务人应当把所有资产分配给债权人来结束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债务企业对应的权利、义务也随之消失,剩下未偿还的债务则无需再偿还。
第二,企业破产的前提是资不抵债。每个国家制定的与破产相关的法律都会把资不抵债作为企业破产的法律依据。从实质上来看,破产是由于企业作为债务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对债权人的利益造成了重大的影响或损害,从而使得债权人企业难以维持生存,从而影响到经济的发展。所以要利用企业破产这个特殊程序来减少进一步的损耗,减少由于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而引发的经济运行的障碍。
第三,企业破产必须要经由法院审理后才能作出破产宣告。企业必须要经过国家的法院审理并判决后才能宣告破产,而破产则意味着企业法人地位的丧失。在法院宣告破产之后,债务人需要向债权人分配债务人的全部财产,使债权人平等受偿与其债权性质、数量相应的债务人财产。这样不仅保护了债权人的利益,也保护了债务人的利益[3]。
2.1.3 企业破产的意义
首先,从债权人角度来看,他们可以通过破产的合法程序来减少在非公平的清偿秩序下可能承受的损失。其次,从破产企业的角度来看,破产程序至少能够起到两种作用:第一,淘汰落后企业。第二,给一些企业提供了起死回生的机会。最后,从社会层面上来看,规范破产程序既能维持正常的债务清偿秩序,削减破产事件产生的消极影响,维护社会安定,又能通过这种优胜劣汰的运行机制,实现资源优化组合,推动经济发展。
2.2 破产清算的基本概述
清算是一种法定的程序,它作为企业破产程序中的重要环节,会对破产企业由于偿还债务而产生的相关问题有着直接的影响,也是企业顺利退出市场的重要机制。
2.2.1 破产清算的概念
破产清算是指宣告股份有限公司破产以后,由清算组接管公司,对破产财产进行清算、评估和处理、分配。清算组由人民法院依据有关法律的规定,组织股东、有关机关及有关专业人士组成[4]。
2.2.2 破产清算的程序
破产清算的过程大体上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成立破产清算组。第二步,清算组接管破产公司。第三步,对债务人企业的破产财产进行分配。第四步,清算程序基本结束,注销登记[5]。
2.3 破产清算会计理论体系的特殊性
2.3.1 会计对象的特殊性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讲的会计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可以以货币展现的基金以及资金运动。然而,由于破产企业在清算期间内不能举办新的经营活动,因此其会计对象就是企业货币资金运动的所有过程。
2.3.2 会计目标的特殊性
常规的会计目标是给企业债权人、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发布的会计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基础信息。而破产会计的目标虽然仍旧是对公司外部发送信息,但信息使用者除上述个人或单位外,还包括管理破产事件的法院。从其提供的内容来看,破产清算会计主要是提供破产清算企业财产处理和债务偿还的会计信息。
2.3.3 会计假设的特殊性
因为企业破产后所处的环境出现了变化,所以导致一部分常规的会计假设不再成立。传统的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而清算会计除了仍然符合货币计量假设外,否定了会计分期假设和持续经营假设,并在会计主体假设方面也与传统的财务会计有所不同。
a)会计主体假设。企业在正常经营的情况下,其本身即是会计主体,然而在破产清算过程中,企业被宣告破产之后代表着其法人资格已经不存在,会计主体的地位也不复存在,清算组则代替企业成为新的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假设。企业在破产过程中,已经没有经营业务,所以持续经营假设就不再成立,取代它的就是终止经营假设。在此基础上,破产清算会计采取了一揽子不同于持续经营假设下的计量基础、处理方式和报告形式。
破产企业作为企业生命周期特定时期的特定存续形态,占有大量的经济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破产清算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又涉及到债权人、投资者、政府机关、破产清算企业职工等多方相关者的切身利益,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企业破产过程中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保护破产企业利益相关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这既是市场经济的客观必然要求,更是破产企业实践管理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将结合新破产法,以破产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企业破产过程中存在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并进一步提出解决方案,为解决破产清算的问题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破产企业,信息披露,企业清算
目 录
1 引言 1
2 破产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概念 1
2.1 企业破产的基本概述 1
2.2 破产清算的基本概述 2
2.3 破产清算会计理论体系的特殊性 3
2.4 破产清算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 4
3 破产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分析 5
3.1 外部环境引发的问题 5
3.2 内部环境引发的问题 6
4 解决企业破产过程中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对策 7
4.1 协调破产企业会计信息供求双方的矛盾 7
4.2 建立科学的破产清算制度 7
4.3 完善破产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8
4.4 加强破产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控力度 9
4.5 改进破产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10
4.6 提高破产清算相关人员的素质 11
总结 14
致 谢 15
参 考 文 献 16
1 引言
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的激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规则必定会使一些企业退出市场。企业破产,便是这些企业退出市场的有效途径[1]。企业破产清算是很多企业终将面临或者正在面临的问题,其会计问题更是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对于破产企业清算个案来说,虽然其成功与否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是其会计问题毫无疑问是个重要的要素。根据目前一些事例我们可以了解到,有些企业利用破产程序来逃避债务,还有一些破产管理人也会利用企业破产程序牟取私利。不过我们可以通过破产过程中披露的会计信息直观的了解到该企业存在的相关会计问题,相关利益人可以通过这些信息了解企业在清算期间的资金运动以及财务状况,进而监督破产企业与破产管理人的行为,减少此类不良事情的发生。因此,研究企业破产过程中披露的会计信息问题对于企业成功进行清算是很有帮助的。
为了使破产企业更好的开展清算工作,保护相关利益人的权益,我们应该从破产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入手,仔细的对其产生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不仅要保证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还要保证它们的披露质量,这样不仅可以为破产清算企业进一步开展清算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也可以对破产清算实践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2 破产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概念
2.1 企业破产的基本概述
2.1.1 企业破产的定义
企业是指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从事生产、贸易、运输等经济活动的独立单位。而企业破产,是指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无力继续经营,由法院宣告停止营业,进行债权债务清理的状态[2]。
2.1.2 企业破产的特征
企业破产代表着破产企业经营的失败,甚至是企业破产重组的失败。
第一,企业破产是一种偿还债务的特殊手段。若债务人资产不足以抵偿债务,没有办法偿还到期的债务,那么按照法定流程,债务人应当把所有资产分配给债权人来结束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债务企业对应的权利、义务也随之消失,剩下未偿还的债务则无需再偿还。
第二,企业破产的前提是资不抵债。每个国家制定的与破产相关的法律都会把资不抵债作为企业破产的法律依据。从实质上来看,破产是由于企业作为债务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对债权人的利益造成了重大的影响或损害,从而使得债权人企业难以维持生存,从而影响到经济的发展。所以要利用企业破产这个特殊程序来减少进一步的损耗,减少由于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而引发的经济运行的障碍。
第三,企业破产必须要经由法院审理后才能作出破产宣告。企业必须要经过国家的法院审理并判决后才能宣告破产,而破产则意味着企业法人地位的丧失。在法院宣告破产之后,债务人需要向债权人分配债务人的全部财产,使债权人平等受偿与其债权性质、数量相应的债务人财产。这样不仅保护了债权人的利益,也保护了债务人的利益[3]。
2.1.3 企业破产的意义
首先,从债权人角度来看,他们可以通过破产的合法程序来减少在非公平的清偿秩序下可能承受的损失。其次,从破产企业的角度来看,破产程序至少能够起到两种作用:第一,淘汰落后企业。第二,给一些企业提供了起死回生的机会。最后,从社会层面上来看,规范破产程序既能维持正常的债务清偿秩序,削减破产事件产生的消极影响,维护社会安定,又能通过这种优胜劣汰的运行机制,实现资源优化组合,推动经济发展。
2.2 破产清算的基本概述
清算是一种法定的程序,它作为企业破产程序中的重要环节,会对破产企业由于偿还债务而产生的相关问题有着直接的影响,也是企业顺利退出市场的重要机制。
2.2.1 破产清算的概念
破产清算是指宣告股份有限公司破产以后,由清算组接管公司,对破产财产进行清算、评估和处理、分配。清算组由人民法院依据有关法律的规定,组织股东、有关机关及有关专业人士组成[4]。
2.2.2 破产清算的程序
破产清算的过程大体上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成立破产清算组。第二步,清算组接管破产公司。第三步,对债务人企业的破产财产进行分配。第四步,清算程序基本结束,注销登记[5]。
2.3 破产清算会计理论体系的特殊性
2.3.1 会计对象的特殊性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讲的会计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可以以货币展现的基金以及资金运动。然而,由于破产企业在清算期间内不能举办新的经营活动,因此其会计对象就是企业货币资金运动的所有过程。
2.3.2 会计目标的特殊性
常规的会计目标是给企业债权人、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发布的会计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基础信息。而破产会计的目标虽然仍旧是对公司外部发送信息,但信息使用者除上述个人或单位外,还包括管理破产事件的法院。从其提供的内容来看,破产清算会计主要是提供破产清算企业财产处理和债务偿还的会计信息。
2.3.3 会计假设的特殊性
因为企业破产后所处的环境出现了变化,所以导致一部分常规的会计假设不再成立。传统的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而清算会计除了仍然符合货币计量假设外,否定了会计分期假设和持续经营假设,并在会计主体假设方面也与传统的财务会计有所不同。
a)会计主体假设。企业在正常经营的情况下,其本身即是会计主体,然而在破产清算过程中,企业被宣告破产之后代表着其法人资格已经不存在,会计主体的地位也不复存在,清算组则代替企业成为新的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假设。企业在破产过程中,已经没有经营业务,所以持续经营假设就不再成立,取代它的就是终止经营假设。在此基础上,破产清算会计采取了一揽子不同于持续经营假设下的计量基础、处理方式和报告形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