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命周期下现金股利分配政策的选择

公司的管理者总是致力于合理有效的现金股利政策的制定,这是因为利润在股利分配和内部留存之间如何选择,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管理者的非常难处理的问题。企业的股利政策选择存在很多依据,可是按照企业的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进行决策,是被事实证明过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本文作者通过对有关文献的研读,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了企业在成长、成熟、衰退不同生命阶段的现金股利政策的选择以及对部分行业之间差异的进行对比,以对企业价值的实现提供导向作用,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生命周期理论与股利分配理论1
(一) 相关生命周期指标与股利政策2
(二)企业行业生命周期与股利政策2
(三)生命周期下的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2
二、 我国上市公司生命周期认证3
(一) 样本数据选择3
(二)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3
三、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选择3
(一) 生命周期下的股利分配政策趋势4
(二)变量的选取与设定4
(三)回归及结果分析4
(四)行业之间的股利分配政策差异实证分析5
1.轻纺业股利支付意愿5
2.生物制药业股利分配意愿5
3.电子科技业和材料业股利分配意愿6
四、 企业生命周期下股利政策选择研究结论6
(一) 研究结论6
(二)政策建议6
(三)研究局限性及研究展望7
致谢8
参考文献9
企业生命周期下现金股利分配政策的选择
引言
引言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自提出以来得到了许多学者的广泛讨论,迄今为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起初,学者们更加关注对企业的生命周期如何进行划分以及研究不同生命周期的公司存在什么样的特性,如企业经营策略的制定、组织结构的特征、领导者的风格等等。但是经过生命周期理论的不断完善,学者们开始尝试着在财务研究的实证分析中运用生命周期理论进行解释。可是相关研究结果却表明,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号模型、追随者效应和股利迎合论都不能很好地解释股利政策的选择问题,而以代理成本为基础的生命周期理论却对这种现象做出了很好的阐述。
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所反映出来的财务指标也有所差异,为此本文选择了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四个行业、55家上市公司2009年至2013年的财务数据,选取相关性较小的财务指标对企业生命周期进行探究,并将不同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进行划分,以识别生命周期与其他财务指标对现金股利分配政策选择的影响为最终目标,然后以行业为切入点,对一些具体的差异进行细分,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用所选择的样本数据进行验证和完善,最终对股利分配的合理政策制定提出差异化结论和建议。
一、生命周期理论与股利分配理论综述
(一)相关生命周期指标与股利政策
李常青,彭锋(2009)通过对股利支付意向、股利支付率的实证检验,对生命周期理论和现金股利相关性进行分性,发现成熟期的股利支付意向显著大于衰退期,但可能由于监管政策的存在使成熟期的股利支付意相较于成长期并未体现出显著增长;与此同时,股利支付率与企业生命周期也存在显著相关;符安平(2011)实证检验了现金股利分配决策的影响因素,发现企业盈利能力强、投资机会少、留存收益占所有者权益比例高的企业更倾向于发放现金股利;柴能勇(2013)发现分配现金股利的倾向度高的公司,往往更多的体现出资产规模越大、盈利能力越高、迈过了成长期、偿债能力强、资产负债率低和营运能力强的要素,而站在现金股利支付率的角度看,投入资本回报率高的主板公司和资产负债率低的创业板公司,股利支付率往往越高;刘圆圆(2012)选取留存收益与所有者权益比(RE/TE)对企业生命周期进行衡量,认为RE/TE比越大,公司分配现金股利的可能性越大;盈利能力强、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支付现金股利的意愿更强烈;对上市公司而言,最大的股东所持股份比例越多,公司往往更可能愿意支付现金股利;郑琛誉(2012)认为剩余股利政策一般适用于公司初创阶段,成熟的、盈利比较好的公司通常采用稳定的股利政策,固定股利加额外股利的政策尤其适合于盈利经常波动的企业。王满, 田旻昊(2014)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财务柔性储备较高的公司更倾向于支付股利,并且,公司的财务柔性边际价值越高越不倾向于支付股利;马晨晨(2013)认为存在盈利水平高、企业规模大的特征的企业支付现金股利的意愿表现地更为强烈;同时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可能会降低发放现金股利的意愿;认为,处于成熟期阶段的企业比处于成长期阶段的企业更倾向于现金股利的发放,但是成熟期企业现金股利的支付倾向与衰退期企业支付倾向之间并未体现出显著的差别
(二)企业行业生命周期与股利政策
王艳茹(2010)得出成长期采用送转方式进行股利支付的公司比例和每股现金股利均值最高;就现金股利支付率来说,成熟期企业最高,其次是成长期;周凤(2013)选取了贵州茅台,张裕A,洋河股份三家百元股上市公司,对其股利分配政策进行研究,得出过高的股价引起较低的股息收益率,提出处于经营的成熟期的企业应当从稳定投资者心理预期的角度考虑,采取固定或持续增长的股利分配政策;丁霞(2011)选择机械设备仪表行业为样本,用股利支付率和股利增长率指标来反映企业的股利分配战略,资产负债率和资产长期负债率作为企业筹资战略的指标,流动投资比率和总资产增长率两个指标来反映企业的投资战略,对衡量企业价值的EVA指标进行回归,认为采取低比率的股利分配战略的成长企业与衰退期企业以及高比率型的股利分配战略的成长期企业拥有较高均值的EVA。
(三)生命周期下的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
徐雪霞,王珍义,郭丹丹(2013)认为成长期的企业,对股权的激励与对盈余管理程度呈现出显著地正相关关系;成熟期的企业,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程度呈现出非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在股权激励方式的决策问题上,应当先辨别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然后再采取差异化的策略;颜爱民,马箭(2013)认为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一股独大”股权模式可以提高决策效率和具有更强的激励作用,从而对企业绩效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对处于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的企业而言,用股权制衡来影响企业绩效并不显著;Mandaci PE,Gumus GK(2010)研究表明进入衰退期的企业,通常会伴随着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僵化,这种灵活度的缺失会使组织活力减弱,以致于减弱相应的动态机制,股权集中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改革压力也可使决策权得以集中,提高决策效率。并且,外部危机将会促进内部各方利益集团的平衡和联合,各股东利益趋向一致,从而使各股东去自发地维护自身的权益,最终大股东利用控制权对企业价值进行攫取的行为就会出现较少(Ali.B,2010);李云鹤,李湛,唐松莲(2011)认为公司过度投资通常会随企业生命周期的进程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动态变化,可是当投资不足时,几乎不存在变化,此外,公司治理机制对公司资本配置效率的治理效果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也会存在显著的差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15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