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研究

公司治理是影响财务报告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相关理论方面分析公司治理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并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选择了2013年49家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组,在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中配对样本,作为控制组。用实证方法研究公司治理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非参数检验中,样本组和控制组的董事会特征和管理层特征具有显著差异;在二元回归中,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特征与财务报告质量显著相关。这说明,一定程度上,公司治理能够强化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改善财务报告质量。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公司治理2
1.公司治理的概念2
2.公司治理的因素2
(二)财务报告质量2
1.财务报告质量的概念2
2.财务报告质量的研究范围2
3.财务报告质量的评级标准2
(三)公司治理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 3
1.股权结构3
2.董事会特征3
3.管理层特征3
三、理论研究4
(一)委托代理理论4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4
四、研究设计4
(一)变量设计4
(二)研究假设5
(三)样本和数据来源5
(四)模型设计6
五、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6
(一)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描述性分析6
(二)配对样本的描述性分析和非参数检验6
1.描述性分析6
2.wilcoxon符号秩检验 7
(三) 多元回归分析7
多重共线性检验7
建立二元选择模型7
六、结论与建议8
(一)结论8
(二)建议8
致谢9
参考文献9
公司治理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
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清晰地展示了企业财务和其他重大事项的信息,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以让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基本状况并能对未来发展趋势作出简单预测。因此,对使用者来说,一份财务报告是否具有较高的质量是很重要的。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一直以来都是影响财务报告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将从相关理论出发,说明公司治理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并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把2013年49家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组,配对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49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控制组,从实证角度研究公司治理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并为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提供决策依据,提高财务报告质量。
二、 文献综述
(一)公司治理
1.公司治理的概念
《OECD公司治理原则》指出:公司治理在于保障股东权益,公平对待股东、利益相关者角色定位、信息揭露及透明度以及董事会角色。
李维安[1](2001)认为公司治理指通过一系列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从而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
2.公司治理的因素
广义的公司治理包括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两部分。冯根福(2001)[2]认为外部治理结构是指与内部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的公司外部管理与控制体系,它们提供企业绩效的信息,评价企业行为和企业经营者行为的好坏,并通过自发的优胜劣汰机制激励和约束企业及其经营者。
吴敬琏(1994)[3]认为内部治理是指由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三方面形成管理与控制体系。完善内部公司治理结构的重点在于,要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各自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形成三者之间的制衡关系,最终保证公司制度的有效运行。因此,内部公司治理的因素主要有股东的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和管理层特征。
由于外部治理不能由公司自身的力量所改变,所以,目前关于公司治理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分析其内部治理。本文也着重讨论内部治理各要素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
刘立国等[4](2003)认为股权结构有两层含义:一是股权构成,即各个不同背景的股东集团分别持有多少股份;二是股权集中度,如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等。
公司管理层是公司的执行机构,主要职责是执行董事会的决议和主持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朱丹[6](2014)认为管理层特征主要包括管理层持股比例和管理层薪酬等。
(二)财务报告质量
1.财务报告质量的概念
会计准则中财务报告的定义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张海燕[7](2007)认为财务报告信息内容的质量由相关性与可靠性两个主要质量特征和可比性与清晰性两个次要质量特征组成,财务报告信息表述的质量可以通过审计意见来体现,财务报告的辅助质量要求是成本效益原则、重要性原则。
吕旭[8](2013)认为财务报告质量是指一个企业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在多大程度上真实反映了企业的财务情况,有无隐瞒重大不良事项,报告本身包含的内容是否全面、形式是否合理、披露是否及时等。
2.财务报告质量的研究范围
孙光国等[9](2013)认为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的范围应该是广义的财务报告,它的定义应该采用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规定。即财务报告分为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其中其他财务报告不仅包括财务信息还包括非财务信息。
3.财务报告质量的评价标准
财务报告质量评价标准最早是在1980年5月,出现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10]公布的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中,该公告全面地列示了会计信息为满足用户(投资人、债权人)需要的质量特征的框架。
与FASB用户需求观不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前主席Levitt[11](1998)认为投资者处于信息不对称劣势地位,财务报告必须向投资者提供充分的企业信息,应该以保护投资人的利益为目标, 并提出诚信、透明、公允、可比和充分披露等特征为主要的质量要求。
之后,FASB的用户需求观与SEC的投资者保护观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探讨。
葛家澍等[12](2001)对财务报告质量评估进行探讨,认为财务报告的质量首先取决于财务报表的质量, 同时也决定于表外披露和其他财务报告的质量。至于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主要面向使用者的决策需要还是主要面向保护股东、投资者, 这两者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13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