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前,公司治理系统的不完善,是造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本文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采用2009~2013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检验出公司治理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本文经过检验后发现,公司治理特征中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监事会特征等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显著。本文最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建议和方法。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1
(一)国内外文献综述 1
1.股权结构 2
2.董事会特征 2
3.监事会 2
(二)文献评述 2
三、实证研究 3
(一)研究假设 3
1.股权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 3
2.董事会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 3
3.监事会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 4
(二)研究模型 4
(三)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5
四、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5
(一)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
(二)相关性分析 6
(三)实证检验 7
五、 研究结论 8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质量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因素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会计信息质量不高问题也相对比较严重。目前的许多相关研究也表明: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的因素,例如政府监管不力和不到位的问题;也有内部的因素,例如会计行业、上市公司本身以及审计方面的诸多问题。而造成我国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股权构成不合理、股权集中度高、独立董事不到位、执行董事比例不合理、监事不能发挥作用等各种问题(杜兴强等,2007),因此,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实证分析公司治理的内部特征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分析得出结论,提出一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可能的改进措施。
二、 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大多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公司治理中的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和监事会特征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是研究关注的焦点。
1.股权结构
国外关于股权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起步很早,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对于大股东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作用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Pushner(1995)和LLSV(1998)对于大股东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作用存在不同的看法,一方面,Pushner(1995)认为大股东拥有着较大的权力,有条件形成一个控制机制,并且,大股东有足够大的动力促使他们去监督管理当局,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有利影响。另一方面,大股东在与其他小股东或利益相关者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往往会选择牺牲小股东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为大股东仅仅代表自身的利益。对此LLSV(1998)指出,如果缺乏外部股东或者没有外部控制机制的威胁,控股股东可能会选择牺牲其他股东的利益来追求自身利益,大股东会增加盈余管理行为,降低会计信息质量。基于中国股权结构较为集中的现实,孙永祥等(1999)认为,与股权高度分散或者股权高度集中的结构相比,有一定集中度、有其他大股东、并且有相对大股东存在的股权结构,最有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董事会特征
董事会的独立性,独立董事的持股比例以及董事会的规模都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Beasley(1996)指出,公司独立懂事越多,外部董事的持股比例越大,越不可能发生盈余管理行为;而董事会的规模越大,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越低。Peasnell(1998)和Doyle(2007)也同样发现,独立董事持股比例与会计信息质量呈负相关,独立董事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就越少。董事会规模较小的时候,可以对管理当局发挥监督作用,如果董事会规模太大,不仅会容易被管理当局控制,作为工具来侵犯股东的利益,还会增加很多程序性的损失。国外关于董事会特征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研究,虽然是建立在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制度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善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对我国的情况也同样适用。刘立国等(2003)在研究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关系时发现外部在董事会中比例越低,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越低。
监事会
除了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特征,监事会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我国在监事会对公司治理方面的影响研究还不成熟并且得出的结论互相矛盾,得不到一个一致的成果。李爽、吴溪(2003)认为在我国公司治理中监事会的作用并不明显,不能有效监督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薛祖云、黄彤(2004)以2001、2002年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其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特征变量,得到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监事会的规模和监事的独立性对会计信息质量是有影响的,监事会规模越小,监事独立性越差,会计信息失真可能性越大。
文献评述
目前,国内外的实证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利用逻辑回归来检验公司治理具体方面与会计信息失真之间的因果关系。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如上文所说,有些方面还存在矛盾的说法。例如监事会在监督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上,有学者认为无效,有学者则证明监事会发挥了一定作用。这可能是源于以下三种原因:一是样本的选择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各个指标选取的样本不同,反映出的情况也千差万别。另外,实证研究中模型的选择也非常重要,不一样的模型分析出的结果也很有可能不一致。二是选择的研究对象。公司治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内部各项机制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因素。如果仅仅对单个机制或是公司治理的局部结构进行研究,忽略了多种治理机制之间的联系,也必然会导致研究结果的偏差。上市公司出具的财务报告是向外展示公司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工具,它的真实性往往受到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斗争,财务报告反映的是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各要素之间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想要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必然要从整体上把握公司治理机制的关联。三是会计质量的测量指标。有较多研究为了更大程度的反映会计信息质量,选取了综合指标来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综合指标的弊处是其影响因素受到数据取得的限制,很容易偏向某一方面,而违背了建立指标的初衷。还有就是构建综合指标没有一个权威的标准,不同的构建方法的结论千差万别。
对于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1)充分考虑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和公司治理的特点,选取研究模型;(2)从整体上把握公司治理机制的关联,拓展研究思路。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1
(一)国内外文献综述 1
1.股权结构 2
2.董事会特征 2
3.监事会 2
(二)文献评述 2
三、实证研究 3
(一)研究假设 3
1.股权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 3
2.董事会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 3
3.监事会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 4
(二)研究模型 4
(三)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5
四、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5
(一)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
(二)相关性分析 6
(三)实证检验 7
五、 研究结论 8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质量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因素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会计信息质量不高问题也相对比较严重。目前的许多相关研究也表明: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的因素,例如政府监管不力和不到位的问题;也有内部的因素,例如会计行业、上市公司本身以及审计方面的诸多问题。而造成我国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股权构成不合理、股权集中度高、独立董事不到位、执行董事比例不合理、监事不能发挥作用等各种问题(杜兴强等,2007),因此,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实证分析公司治理的内部特征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分析得出结论,提出一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可能的改进措施。
二、 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大多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公司治理中的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和监事会特征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是研究关注的焦点。
1.股权结构
国外关于股权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起步很早,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对于大股东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作用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Pushner(1995)和LLSV(1998)对于大股东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作用存在不同的看法,一方面,Pushner(1995)认为大股东拥有着较大的权力,有条件形成一个控制机制,并且,大股东有足够大的动力促使他们去监督管理当局,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有利影响。另一方面,大股东在与其他小股东或利益相关者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往往会选择牺牲小股东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为大股东仅仅代表自身的利益。对此LLSV(1998)指出,如果缺乏外部股东或者没有外部控制机制的威胁,控股股东可能会选择牺牲其他股东的利益来追求自身利益,大股东会增加盈余管理行为,降低会计信息质量。基于中国股权结构较为集中的现实,孙永祥等(1999)认为,与股权高度分散或者股权高度集中的结构相比,有一定集中度、有其他大股东、并且有相对大股东存在的股权结构,最有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董事会特征
董事会的独立性,独立董事的持股比例以及董事会的规模都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Beasley(1996)指出,公司独立懂事越多,外部董事的持股比例越大,越不可能发生盈余管理行为;而董事会的规模越大,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越低。Peasnell(1998)和Doyle(2007)也同样发现,独立董事持股比例与会计信息质量呈负相关,独立董事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就越少。董事会规模较小的时候,可以对管理当局发挥监督作用,如果董事会规模太大,不仅会容易被管理当局控制,作为工具来侵犯股东的利益,还会增加很多程序性的损失。国外关于董事会特征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研究,虽然是建立在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制度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善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对我国的情况也同样适用。刘立国等(2003)在研究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关系时发现外部在董事会中比例越低,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越低。
监事会
除了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特征,监事会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我国在监事会对公司治理方面的影响研究还不成熟并且得出的结论互相矛盾,得不到一个一致的成果。李爽、吴溪(2003)认为在我国公司治理中监事会的作用并不明显,不能有效监督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薛祖云、黄彤(2004)以2001、2002年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其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特征变量,得到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监事会的规模和监事的独立性对会计信息质量是有影响的,监事会规模越小,监事独立性越差,会计信息失真可能性越大。
文献评述
目前,国内外的实证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利用逻辑回归来检验公司治理具体方面与会计信息失真之间的因果关系。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如上文所说,有些方面还存在矛盾的说法。例如监事会在监督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上,有学者认为无效,有学者则证明监事会发挥了一定作用。这可能是源于以下三种原因:一是样本的选择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各个指标选取的样本不同,反映出的情况也千差万别。另外,实证研究中模型的选择也非常重要,不一样的模型分析出的结果也很有可能不一致。二是选择的研究对象。公司治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内部各项机制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因素。如果仅仅对单个机制或是公司治理的局部结构进行研究,忽略了多种治理机制之间的联系,也必然会导致研究结果的偏差。上市公司出具的财务报告是向外展示公司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工具,它的真实性往往受到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斗争,财务报告反映的是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各要素之间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想要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必然要从整体上把握公司治理机制的关联。三是会计质量的测量指标。有较多研究为了更大程度的反映会计信息质量,选取了综合指标来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综合指标的弊处是其影响因素受到数据取得的限制,很容易偏向某一方面,而违背了建立指标的初衷。还有就是构建综合指标没有一个权威的标准,不同的构建方法的结论千差万别。
对于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1)充分考虑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和公司治理的特点,选取研究模型;(2)从整体上把握公司治理机制的关联,拓展研究思路。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