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研究

目 录
1 引言1
2 利率变动体系和相关文献综述2
2.1 利率体系描述2
2.2 相关文献综述2
3 利率变动及商业银行经营现状4
3.1 我国利率市场化现状4
3.2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现状4
4 利率风险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关系6
4.1 利率风险6
4.2 利率变动导致利率风险加大6
4.3 利率变动加剧银行非价格竞争7
4.4 利率变动导致贷款违约频繁8
5 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变动的对策建议8
5.1 建立完善的利率风险内控机制8
5.2 建立合理的金融定价机制9
5.3 积极开展金融创新9
5.4 大力发展表外业务 10
结论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13
1 引言
随着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发展,政府(央行)务必依据经济周期的变动来调整相应的货币政策,我国存贷款利率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降低周期中。十几年前,宏观经济由高速投资引发的局部经济过热问题逐波向外层传导,使得整体经济走热,物价从收缩状态走向膨胀,由此导致的加息声音不绝于耳。为了避免经济由部分过热转向全面通胀,央行选择了加息的货币政策配合宏观调控,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央行相继降低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以及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据此,从随后而来的央行降息可以看出一个新的利率下降周期在我国产生。同时,我国金融业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结构,都在不停发展的利率市场化影响下,产生重大变革。利率市场化在推进资本的优化配置的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使金融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构在经营管理上掌握了一定的自主权。但是金融机构的利率风险将会进一步显现,另外目前我国金融机构规避利率风险的工具相对匮乏。所以,我国利率市场化在推动的过程中,利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利率变动体系和相关文献综述
2.1 利率体系描述
在我国,利率体系是由中国人民银行针对利率工具的定义而划分层次的,主要分为:中央银行基准利率、银行间利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以及市场利率。央行基准利率涵盖了诸如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等四种。再贷款利率是指中央银行根据金融机构需要,向其发放再贷款选用的利率;再贴现利率,指金融机构将所持有的已贴现票据向中国人民银行办理再贴现所采用的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指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交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支付的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交存的准备金中高出法定存款准备金水平的部分支付的利率。银行间利率包括全国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和银行间国债市场利率。
2.2 相关文献综述
我国大部分学者在研究利率变动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影响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利率风险、绩效评价、利率市场化和利率变动。
孙旭,陈嘉在《利率市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2010)中根据央行最近一次提高利率这一举动,讨论了利率市场的本质和内涵,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进行了回顾,并分析了利率市场的预期目标,阐述了商业银行经营因利率变动所受到的影响。
石彬在《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现状分析》(2001)中提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暴露程度较高,其中中等规模的商业银行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它的利率风险暴露程度更高。
张国梁在《中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分析与防范》(2008)中提出,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的表内和表外业务产生亏损或利得因为利率变动而产生的风险,是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开始与经济体制转型与金融制度变革,这方面有利于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逐渐过渡,但同时整个社会不同层次的经济主体也因此在不断加大的利率风险当中暴露,如果在制度安排和有良好的经营对策没有做好防范,这将影响到整体经济的运行。
朱霞,刘松林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2010)中提出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深入,我国商业银行所要面临的利率风险逐渐显现。本文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商业银行应该继续加强利率风险识别、利率风险计量和管理。同时还分析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之间的关系,认为它们影响着银行的经营,因此利率风险及信用风险都应该归到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之中,。
易纲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2009)中对改革开放三十年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对双轨制推动改革取得的成就进行了系统的概括。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中央银行不断提高和完善控制的观念和方式,利率已经成为调节经济运行的主要手段。同时对下一阶段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了规划,并在改革推进的条件上进行了有深度的探究。
张蓓佳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及对策》(2009)中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个国家金融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国家经济体制改革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本质问题。利率市场化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的同时还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分析了商业银行有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向利,周芸在《论利率市场化》(2010)中提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向的基本目标是稳步推动利率市场化进行,建立并完善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同时还对目前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欧阳敏,何晓洁在《基于市场化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2006)中认为完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包括通过运用表内、表外和资产证券化手段对利率带来的风险进行控制,此外,商业银行也应增强早期预警机制,提高定价机制,使用更加先进的定价技术,建立高效的协同定价体制,明确金融产品的价格,降低利率风险,以确保商业银行的自身利益。
综上所述,我国大部分学者对利率变动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影响的研究基本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利率变动、利率市场化、利率风险管理和绩效评价。但是总的来说,都只是理论性地提出了建议,并没有进一步地展开,有的提出的应对措施相对片面,不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方案较少,且定性分析的多,定量分析的少,执行起来比较困难。
3 利率变动及商业银行经营现状
3.1 我国利率市场化现状
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是与社会经济关系密切相关的经济变量。1996年,央行放开了同业拆借市场利率,这意味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帷幕已经拉开。利率市场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逐渐放松和取消对利率的直接管制,利率由市场资金供求双方自主确定,以达到资金优化配置的目的。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使得利率的频繁波动对经济主体产生了影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标是形成在社会资金供求关系中,以基准利率为核心,市场利率为主体,既有国家宏观调控功能,又有市场自我调节功能的一种利率管理系统。当前正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重要机遇,在经济转型和金融体系改革加快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利率变动,对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重新认识,使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康的发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99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