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20200105133705]
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迅速,一大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民营企业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同时民营企业也为国家提供财税收入,为国家解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可以预见,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会缺少民营企业的身影。但是,民营企业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融资的问题深深地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 本文从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出发,阐述了产生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并且提出解决措施。首先阐述了民营企业的概念和融资的相关理论,然后讲了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研究提出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一些措施。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成因,解决措施
目 录
1 引言1
2 民营企业及融资的概述1
2.1 民营企业的概念1
2.2 融资的概念及渠道2
3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3
3.1 民营企业发展程度与融资结构不匹配3
3.2 民营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筹集资金发展4
3.3 民间资本给民营企业带来融资活力 5
3.4 民营企业极少采用债券融资方式 5
4 产生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6
4.1 内部因素6
4.2 外部因素7
5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案例分析9
5.1 背景资料—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9
5.2 恒大房地产公司融资过程9
5.3 恒大房地产公司融资现状及原因分析10
6 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措施11
6.1 民营企业自身加强管理11
6.2 政府注重发挥职能12
6.3 金融中介机构帮扶民营企业14
结论16
致谢17
参考文献18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氛围中和国家政策支持下,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迅速,规模日益扩大。我国民营企业数量早在2011年就已经超过了1000家,截止目前,民营企业的数量已经占我国企业总数的80%。2014年8月18日,在北京举办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评选活动,第一名由苏宁控股集团以营业收入总额2798.13亿获得,在活动中,我国民营企业表现活跃,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其中共有16家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超1000亿,27家企业营业收入总额在500亿至1000亿之间。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营企业越来越凸显它的重要性,而作为现如今民营企业的瓶颈,解决融资问题势在必行。民营企业如果能够成功融资,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帮助民营企业走出资金短缺的困境,而且民营企业可以利用融资得来的资金扩大规模结构,顺利完成企业的转型与体制创新,同时也有利于民营企业规避因自身基础不牢固且规模小而带来的外部风险[1]。第二,有利于我国信贷担保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在我国民营企业的市场上形成信贷的长效机制,通过银行、证券公司等多方力量,解决更多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第三,民营企业融资有利于树立自身的品牌效应,例如通过发行股票的融资方式,在融资的同时对提升本企业的品牌价值也很有帮助,企业应当抓住时机,拓宽产品销路,提高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当我们看到成绩的时候,不能忽视潜在的问题。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融资问题成为了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能否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成为了民营企业在今后发展过程中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针对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的问题,全面分析,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这些融资问题的措施,以帮助我国民营企业的长足和稳定发展。
2 民营企业及融资的概述
2.1 民营企业的概念
我国学者张惠忠在《民营企业概念辨析》一文中提出了对于民营企业的概念,他指出:第一,民营企业不同于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包括私营企业,其范围远比私营企业更广。第二,民营企业不是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从所有制形式上是国有企业,但从经营方式上又是民营企业,因此民营企业的范围要比非国有企业范围更广。第三,民营企业不包括个体户,个体户不是企业的范畴,它只是我国私营经济的一种形式,所以并不属于民营企业[2]。国内也有众多学者对民营企业的概念进行了研究与阐述。总结来说,民营企业是在中国境内除国有企业 、国有资产 控股企业 和外商投资企业 以外的所有企业,包括个人独资企业 、合伙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2.2 融资的概念及渠道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中有关于融资的定义:“融资 是指为支付超过现金 的购货款而采取的货币交易手段,或为取得资产 而集资所采取的货币手段。”广义的融资是指资金的流动方式,是指持有资金的公司或者个人进行以余补缺的经济行为。狭义的融资概念主要是:单指资金的融入,不涉及资金的流出。具体是指企业采用一定的措施,利用各种资源筹措资金,防止企业因自身资金不足而无法运转的一种经济行为。
融资按照有无中介机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不依靠金融中介机构,由资金短缺的企业或者单位向资金相对富足而且有意向投资的企业或单位进行借贷的一种方式。间接融资是依靠金融中介机构,由金融中介机构牵针引线来促成双方的融资关系,达到解决资金短缺的目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差异就在于:首先,主体不同。直接融资的主体是居民或者个人,间接融资的主体主要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再次,承担的风险不同。直接融资的风险高,而相比较直接融资而言,间接融资的风险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直接融资的渠道还未完善,不是很正规,带来的结果便是融资风险的加大;最后,成本不一样。直接融资所需的费用略高于间接融资所需费用。主要原因是企业采用直接融资方式时,需要红利、股息以及其他费用比较多。
融资还有一种分类按资金来源的差异,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顾名思义就是指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是指企业将自己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内源投资成本低,能抵抗风险[3]。外源融资是指资金来源于企业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包括银行贷款、金融债券、民间资本等。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外源融资越来越体现其重要性,很多企业开始采用外源融资。
融资渠道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这也影响到了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只有多了解各种融资渠道的优缺点,才能找到适合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才能帮助我国民营企业走出融资困境,找到民营企业的“春天”。下表对具体的融资渠道进行对比分析,了解清楚融资渠道的异同为研究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提供了知识储备。
表1 融资渠道对比分析
融资渠道 优点 缺点
银行贷款 1、所花成本较低;2、资金来源稳定,银行实力雄厚,能保障资金充足地供应。 1、要求苛刻,门槛较高,银行对一些风险较大的企业不提供贷款而且限制比较多,程序复杂;2、贷款期限较短,银行为了自己的正常运作,通常对贷款时间有所限制,相比较其他融资渠道而言,时间较短。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23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