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制结构的比较研究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大幕的拉开,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动,我国税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不适应的地方,税制结构的再优化显得尤为重要。探索并建立一种能在“新常态”下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并能有效促进税收总量增长和GDP增长的税制结构,我们需要回顾我国税收制度的改革历程,审视过去及当前税制结构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纳国内外税制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稳步推进符合中国特色的税制结构改革。本文以国家政策导向为起点,以我国税制结构改革历史、存在问题、优化理论及优化方案的阐述与分析为研究过程,以探索建立符合当前经济形势的税收制度为目标,开展对我国税制结构的比较研究。关键词: 税制改革;结构优化;税收收入目 录
0 引言 1
1 税制结构概述 2
1.1 税制结构基本概念 2
1.2 税制结构的分类 2
1.2.1 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 2
1.2.2 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 3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3
2.1 国外文献综述 3
2.2 国内文献综述 4
3 影响税制结构的主要因素 6
3.1 经济因素 6
3.2 政治因素 6
3.3 文化因素 7
3.4 征管因素 7
4 我国各时期的税制结构比较 7
4.1 1950年1978年间税制结构改革 7
4.1.1 1953年税制改革 8
4.1.2 1958年税制改革 8
4.1.3 1973年税制改革 9
4.2 1979年1993年间税制结构改革 9
4.2.1 1980年税制改革 10
4.2.2 1983年税制改革 10
4.2.3 1984年税制改革 10
4.3 1994年至今的税制改革 11
4.3.1 1994年税制改革 11
4.3.2 2008年以后税制改革 12
5 我国税制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税制结构优化的设想 13
5.1我国税制结构的现状 13
5.2税制结构优化的设想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2 1983年税制改革 10
4.2.3 1984年税制改革 10
4.3 1994年至今的税制改革 11
4.3.1 1994年税制改革 11
4.3.2 2008年以后税制改革 12
5 我国税制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税制结构优化的设想 13
5.1我国税制结构的现状 13
5.2税制结构优化的设想 14
5.2.1 调整税收结构 14
5.2.2 提升税收征管能力 15
5.2.3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16
结 论 17
致 谢 18
参考文献 19
0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十八大”报告对我国税收制度提出的要求是:我国未来建立的税收制度要有利于结构优化和社会公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指出,税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并辅之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家层面的会议及文件已经凸显税收制度优化的必要性,也为未来税收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纵观国际国内形势,世界各大经济力量在变化,利益格局发生重组。从国际层面来看,税收政策是商品和服务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指挥棒之一,以在过去经济条件下决定实施的税收政策来指引今天更具流动性和风险性的国际贸易显然不合时宜,不利于我国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掌握经济主动权和维护国家主权。从国内层面来看,税收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税收制度在经济活动中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直接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能否充满活力,而是否符合当前经济形势又是税收制度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为此,我们有必要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进行税制结构调整,以国内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在国际竞争中的有力支撑。
论文结构。本文从税制结构的基本理论研究及国家政策导向出发,先对税制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进行界定,接着指出影响税制结构的主要因素,其次对我国各时期的税收制度进行纵向比较与分析,然后分析指出我国税制结构存在的问题,最后,在引入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税制结构优化的方案和设想。
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本文对税制结构和税制结构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研究,指出税制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税我国制结构的主要因素。比较研究方法,本文对建国后至至今各历史时期的税收制度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我国税制改革的特点和趋势,并将我国当前税制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的税制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当前税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试图从宏观角度提出优化我国税制结构的方案并探讨优化路径。实证分析法,本文通过对相关的数据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得出了一些支持理论分析的结论。
1 税制结构概述
1.1 税制结构基本概念
国家税务总局课题组认为,税制结构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税系结构,即各个税系之间的布局;二是税种结构,即税系内各税种之间的组合和搭配;三是税种要素结构,即税种内部税收要素的组合构成[1]。将税收制度结构划分为税系结构、税种结构和税种要素结构这三个层次,不仅有利于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税制结构全面系统地进行研究,同时,也为税收制度结构转型改革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切入点。
1.2 税制结构的分类
虽然从税收实践来看,当今世界上的各个国家的税制结构有很大差别,但从其性质上分析,经济发展水平越相近的国家的税收制度在根本上存在的共性就越多,归纳总结后可以得出世界各国的税制结构主要有两大类别:一是以所得税为主体,另一种则是以流转税为主体。
1.2.1 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
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共同组成了所得税。开征所得税要求这个国家要具备与之相配套的条件,如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国民人均收入水平较高和国家已施行较为先进的税收征管办法等。所以,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通常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所选择。
选择所得税作为主体税种的益处:第一, 通过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可以助力于社会公平这一目标的实现;第二,所得税税率的弹性空间使得它在宏观经济中可以发挥自动稳定的调节功能;第三,所得税收入会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而增长,从而使税收收入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
选择所得税作为主体税种的局限性:第一,由于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关系的存在,所得税在促进社会公平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效率的提高;第二, 由于应纳税所得额的核定具有一定的难度,税收征收管理存在一定困难;第三, 我们的初衷是充分发挥所得税促进公平的作用, 但在征管实践中其复杂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可行性受到制约,难以完全符合我们的愿望。
1.2.2 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
流转税是对流通中的商品进行征税,按流转额计价具有计算简单和征收全面的特点,为征收足够的税额也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成本,因而常常为经济发展水平尚未达到一定高度的国家选择作为主体税种。在这种税制结构中,增值税、销售税、货物税、消费税和一般营业税通常是主要的几大税种,这五个税种的收入是国家税收收入主要来源,占税收总额的比重最大,也起着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作用。相比之下,所得税、财产税及其他税种则起着补充作用,能填补流转税的一些漏洞[1]。
选择流转税作为主体税种的益处:第一,商品流通过程较为明显,有利于组织税收收入;第二,流转税隐藏于销售价格之下,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纳
0 引言 1
1 税制结构概述 2
1.1 税制结构基本概念 2
1.2 税制结构的分类 2
1.2.1 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 2
1.2.2 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 3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3
2.1 国外文献综述 3
2.2 国内文献综述 4
3 影响税制结构的主要因素 6
3.1 经济因素 6
3.2 政治因素 6
3.3 文化因素 7
3.4 征管因素 7
4 我国各时期的税制结构比较 7
4.1 1950年1978年间税制结构改革 7
4.1.1 1953年税制改革 8
4.1.2 1958年税制改革 8
4.1.3 1973年税制改革 9
4.2 1979年1993年间税制结构改革 9
4.2.1 1980年税制改革 10
4.2.2 1983年税制改革 10
4.2.3 1984年税制改革 10
4.3 1994年至今的税制改革 11
4.3.1 1994年税制改革 11
4.3.2 2008年以后税制改革 12
5 我国税制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税制结构优化的设想 13
5.1我国税制结构的现状 13
5.2税制结构优化的设想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2 1983年税制改革 10
4.2.3 1984年税制改革 10
4.3 1994年至今的税制改革 11
4.3.1 1994年税制改革 11
4.3.2 2008年以后税制改革 12
5 我国税制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税制结构优化的设想 13
5.1我国税制结构的现状 13
5.2税制结构优化的设想 14
5.2.1 调整税收结构 14
5.2.2 提升税收征管能力 15
5.2.3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16
结 论 17
致 谢 18
参考文献 19
0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十八大”报告对我国税收制度提出的要求是:我国未来建立的税收制度要有利于结构优化和社会公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指出,税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并辅之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家层面的会议及文件已经凸显税收制度优化的必要性,也为未来税收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纵观国际国内形势,世界各大经济力量在变化,利益格局发生重组。从国际层面来看,税收政策是商品和服务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指挥棒之一,以在过去经济条件下决定实施的税收政策来指引今天更具流动性和风险性的国际贸易显然不合时宜,不利于我国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掌握经济主动权和维护国家主权。从国内层面来看,税收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税收制度在经济活动中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直接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能否充满活力,而是否符合当前经济形势又是税收制度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为此,我们有必要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进行税制结构调整,以国内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在国际竞争中的有力支撑。
论文结构。本文从税制结构的基本理论研究及国家政策导向出发,先对税制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进行界定,接着指出影响税制结构的主要因素,其次对我国各时期的税收制度进行纵向比较与分析,然后分析指出我国税制结构存在的问题,最后,在引入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税制结构优化的方案和设想。
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本文对税制结构和税制结构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研究,指出税制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税我国制结构的主要因素。比较研究方法,本文对建国后至至今各历史时期的税收制度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我国税制改革的特点和趋势,并将我国当前税制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的税制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当前税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试图从宏观角度提出优化我国税制结构的方案并探讨优化路径。实证分析法,本文通过对相关的数据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得出了一些支持理论分析的结论。
1 税制结构概述
1.1 税制结构基本概念
国家税务总局课题组认为,税制结构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税系结构,即各个税系之间的布局;二是税种结构,即税系内各税种之间的组合和搭配;三是税种要素结构,即税种内部税收要素的组合构成[1]。将税收制度结构划分为税系结构、税种结构和税种要素结构这三个层次,不仅有利于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税制结构全面系统地进行研究,同时,也为税收制度结构转型改革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切入点。
1.2 税制结构的分类
虽然从税收实践来看,当今世界上的各个国家的税制结构有很大差别,但从其性质上分析,经济发展水平越相近的国家的税收制度在根本上存在的共性就越多,归纳总结后可以得出世界各国的税制结构主要有两大类别:一是以所得税为主体,另一种则是以流转税为主体。
1.2.1 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
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共同组成了所得税。开征所得税要求这个国家要具备与之相配套的条件,如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国民人均收入水平较高和国家已施行较为先进的税收征管办法等。所以,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通常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所选择。
选择所得税作为主体税种的益处:第一, 通过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可以助力于社会公平这一目标的实现;第二,所得税税率的弹性空间使得它在宏观经济中可以发挥自动稳定的调节功能;第三,所得税收入会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而增长,从而使税收收入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
选择所得税作为主体税种的局限性:第一,由于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关系的存在,所得税在促进社会公平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效率的提高;第二, 由于应纳税所得额的核定具有一定的难度,税收征收管理存在一定困难;第三, 我们的初衷是充分发挥所得税促进公平的作用, 但在征管实践中其复杂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可行性受到制约,难以完全符合我们的愿望。
1.2.2 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
流转税是对流通中的商品进行征税,按流转额计价具有计算简单和征收全面的特点,为征收足够的税额也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成本,因而常常为经济发展水平尚未达到一定高度的国家选择作为主体税种。在这种税制结构中,增值税、销售税、货物税、消费税和一般营业税通常是主要的几大税种,这五个税种的收入是国家税收收入主要来源,占税收总额的比重最大,也起着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作用。相比之下,所得税、财产税及其他税种则起着补充作用,能填补流转税的一些漏洞[1]。
选择流转税作为主体税种的益处:第一,商品流通过程较为明显,有利于组织税收收入;第二,流转税隐藏于销售价格之下,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