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海外并购文化整合风险研究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快速推进,海外并购由于可以通过较低的资本,聚集较大的规模,一度成为热门。近年来,世界经济的疲软,为中国企业营造了较好的“走出去”的机会,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领军者,积极投入到这一热潮中。本文首先向读者展示了近年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海外并购的成就,并以此引出目前海外并购的一个重大问题——文化整合风险。国有企业在之前海外并购的热潮中,就曾因为忽视文化整合风险,无视异国企业合并的多次元的复杂构造,多次造成了并购的失利。其次,本文利用“中海油并购尼克森”,揭示了文化整合的必要,并以此提出建议,国有企业需要通过国内外的媒体机制,将自己美好的一面充分地展示给目标群众,让他们理解到此次并购只是一场正常且公正的商业活动;通过成立文化整合管理团队,对于整个并购有整体上的把握,利用团队来预测并防范未知的风险;通过加强企业文化的梳理,完善企业文化建设,可以让对方产生认同感;通过加强员工跨文化技能的培训,引导员工尊重对方,赢得目标企业的好感。通过并购前对双方企业的观察,从整体上切入,提前制定合适的文化整合方案,为并购后的文化整合指定正确的方向。关键词 国有企业 海外并购 文化整合 风险与防范
目 录
1 引言 1
2 国有企业海外并购 1
2.1 国有制性质对海外并购的影响 1
2.1.1 国有制产生的劣势 2
2.1.2 国有制的优势 2
2.2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 2
2.3 文化整合及其风险 3
2.4 文化整合决定了海外并购的前景 5
3 以中海油并购尼克森公司为例看国有企业的文化整合问题 6
3.1公司简介 6
3.1.1中海油 6
3.1.2尼克森 6
3.2中海油并购尼克森 6
3.3文化差异 7
3.4企业差异 8
3.5文化整合模式选择 9
4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文化整合应对策略 10
4.1利用媒体机制,相互沟通了解 10
4.2成立专门的应对文化整合的团队 11
4.3加强企业文化的梳理,完善企业文化建设 11
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尊重他国文化,加强员工跨文化技能的培训 11
4.5采取合适的文化整合模式 12
4.6合理利用国有企业的优势,扬长避短 12
结 论 13
致 谢 14
参 考 文 献 15
1 引言
海外并购,即并购发出国家的企业以发行债券和以股换股等形式,通过向目标国企业进行投资或收购目标国所在地的子公司的方式,将目标国家企业的全部股份盘购下来,对其企业持有所有权。这种完全的所有权囊括了目标企业的核心技术,国际市场渠道,企业经营经验等一系列对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与国际接轨至关重要的因素。
新中国建国不过百年,改革开放亦只39年,虽然发展迅猛,俨然已成为世界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是这并不可以掩盖中国企业仍未成熟的事实。在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中,中国企业赢来了“世界制造工厂”的美誉,这也恰恰体现出中国企业是缺乏核心技术的。如今,国内实业市场疲软,走出国门,去世界市场中搏一方天地显得更加必要。然而,当走进了世界市场,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之中,中国企业的劣势便体现了出来:
(1)缺乏核心技术力量。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更是知识、创新引导世界的时代,全球企业开始将重心转移到技术创新型产业上,高附值的高新企业成为了投资者的最爱。近几年,制造业疲软,国家大力支持企业发展高新技术型产业,但是由于我国企业自身发展时间较短,核心技术力量的不足大大阻碍了其走向世界。
(2)贸易壁垒。地方保护主义一直是海外并购的重大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对外投资。国有企业更是由于其政府背景,被其他国家忌惮.2001年12月11日加入W TO以后,我国作为世界经济体的重要成员之一,许多行业仍遭到反倾销调查,每年影响了约五百亿美元的对外交易。
通过海外并购的方式,企业可以把对方先进的技术收为己用。例如,IBM 公司的个人电脑业务给IBM带来了灾难,但联想却花费了17. 5 亿美元将其买下,从而收获了I BM个人电脑方面的研发力量和相关专利,进而在中国市场甚至世界市场中立于领先地位;另外,由于各国为了保护自己的市场,往往会限制企业向本国输入产品,却并不限制企业在本国生产产品。联想正是利用此点进而规避了贸易壁垒,进入了国际市场。IBM在个人电脑业务上的所有客户关系、销售渠道也让联想在之后的贸易中深受裨益。
2 国有企业海外并购
2.1国有制性质对海外并购的影响
2.1.1国有制产生的劣势
中国正日益崛起,现已成为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一方,但与此同时,在文化、价值观等方面与中国存在差异的西方发达国家感到自身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主导权受到威胁,从而对国有企业的海外并购万分抵抗。
G u 和Re ed 曾提出过,海外政府及企业由于中国国有企业往往靠国家委任企业高管,且政府会通过低息贷款、投资审批等方式来方便国有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所以对国有企业并购动机存在怀疑。国有制性质会使得合作伙伴担忧国有企业在未来的管理运营中缺乏市场性动机,以及国企复杂的组织结构、公司治理机制和不透明的组织文化会带来整合困难;东道国政府,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认为国有企业通过政府的低息或无息贷款获取资金,这属于不公平竞争,再加之对于国家经济安全的担忧,其审批机构往往会针对国有企业采取较为严苛的标准,导致审批过程十分困难,甚至是直接将并购活动否定掉。此外,由于西方国家一向将中国妖魔化,认为国有企业并购是为了渗透资本主义国家,是恐怖主义,这会导致被并购企业的管理者和职员甚至消费者,对中国国有企业产生恐惧情绪,对其并购和贸易产生抵制,使并购举步维艰。
2.1.2国有制的优势
世界经济市场疲软,需要中国经济来充当“定海神针”,这是时代赋予中国企业的机遇与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有企业更容易打入海外市场中。对资源的易得性赋予了中国国有企业天然的优势。由于中国政府大力支持国有企业的发展,国有企业已拥有了与国际大型跨国公司一争高下的资本。虽然国有制性质使国有企业相面临着多方的质疑,但国家为其投入的庞大资金,可以让国有企业有能力去研究海外并购。例如,派遣专家对目标企业进行观测,利用媒体渲染自己的优势,完善自身企业来征服对方,聘请优质律师帮助其学习当地的法律和规则等。
2.2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
根据汤森路透( T h o m s o n R e u t e r s)的数据,2016年中国企业跨境并购交易额达2210亿美元,仅2016年前半年就达到了1211亿美元,远远超过了2015年创下的全年对外并购交易额的最高纪录1115亿美元。这与全球并购活动的疲软形成了鲜明对比。由于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欧盟政治动荡等政治上的不安定因素影响,外加世界经济还没有从之前的经济危机中彻底恢复,导致全球经济形势严峻。2 0 1 6年前半年,全球跨境并购总金额仅达到5 8 0 6亿美元,同比下滑约百分之四。汤森路透还称,在之前的海外并购热潮中,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境外企业的最大收购国,占全球海外并购市场份额达到了百分之十七。其中,国有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占据了主导的地位。据统计,2 0 1 6 年1 至3 月,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最大的 1 0笔交易中,国有企业海外并购达到了 7 起。国有企业的海外并购金额在这 10笔交易中更占了 76.2 % 。国家的大力支持,加上世界经济疲软带来的宽松市场都促进这国有企业对外扩张。习近平主席大力支持“走出去”,“一带一路”等向国际市场发展的国家政策,鼓励中国企业真正地与国际接轨。例如,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2 0 1 5年,对2 0 0 8年出台的《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进行了修订发布。首先,新版政策将并购的贷款期限从五年延长至七年;其次,并购贷款占并购交易价款的比例从百分之五十提高了百分之十;最后,相关并购贷款担保的强制性规定则修改成了原则性的规定。国家颁布的优惠政策使并购贷款业务更易达成,这极大地宽松了中国的货币环境。这样,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便可以拥有足够的时间操作资金链,并靠较低的成本来获取充足的资金供给。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89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