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的成本控制体系以制造业为例

目 录
1 引言1
2 核心概念界定1
2.1 供应链界定1
2.2 供应链管理界定2
3 基于供应链的成本控制方法分析2
3.1 基于供应链的成本控制方法2
3.2 成本控制方法的局限性5
4 基于供应链的成本控制体系的构建6
4.1 目标成本法与供应链平衡计分卡结合运用的可行性6
4.2 基于供应链的成本控制体系的构建步骤7
5 目前基于供应链的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2
5.1 基于供应链的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12
5.2 提高成本控制效率的对策13
6 我国电子制造业基于供应链的成本控制案例分析14
6.1 我国电子制造业基于供应链的成本控制发展现状14
6.2 制造业供应链成本控制体系的构建14
结论18
致谢19
参考文献20
1 引言
当今全球一体化不断发展,经济环境日益庞大复杂,这些都给制造业企业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应对市场竞争,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制造业企业不得不控制成本,提高利润,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为了生存与发展,保持其核心竞争力,制造企业不仅要充分利用资源,但也要注意与供应链中的其他企业相协调。制造业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就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制造业形成了以上游为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下游为物流公司、分销商和消费者组成的制造业企业供应链。因此,制造业企业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也就是基于供应链的基础上对成本进行控制。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成本控制是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的必然趋势,将成为中国制造业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新突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本文通过对供应链成本管理中的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法和供应链平衡计分卡进行研究,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对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控制体系进行了构建,使我国制造业企业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有了系统的供应链管理理论的供应,能够保证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业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2 核心概念界定
2.1 供应链界定
王普查(2009)认为,供应链是从供应商生产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生产完成和提供给顾客的全过程服务。王春莲(2010)认为,供应链是围绕中枢企业,控制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以采购原材料为起点,制成中间产品到完成最终产品,最终销售产品到消费者手中的网络布局模式。这个过程的参与者为: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用户。辛冰川(2011)认为,供应链包含产品从原材料到最终送至用户的过程当中与产品活动和改变有关的所有行径,以及相关的信息流、物资和信息都是沿着供应链从上至下的流动。关于供应链,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本人结合各位学者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采购原材料并且将它们生产为中间产品和最终成品,销售产品给顾客的功能网链。同时,供应链也是一个过程,即对整个企业的各项功能进行协调、组织、运转的过程。
供应链的思想体现在要求企业处理好自己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与其他关联企业之间的关系。马丁-克力斯多夫认为,在21世纪,市场竞争将演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个别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不复存在。市场中企业的概念将被一条条供应链取而代之。
2.2 供应链管理界定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了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管理工具,特别是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王普查(2009)认为,供应链管理是指为了达到顾客所需,在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整个过程,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对企业的各项资源进行利用,实现效益最优和价值最大化,探索创建供产销企业和顾客间的协同合作,尽量减少内耗,避免浪费,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吴萌(2009)认为,供应链管理就是以最少的成本使供应链从采购开始最优化,满足顾客需求的过程。赵亚然(2011)认为,供应链管理是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看成一个整体,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本人认为,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管理的新概念,它是对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价值流和业务合作伙伴关系,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整个过程。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是把原来由自己生产的零部件外包给其他更专业的第三方企业来做,利用外部专业的资源,与这些企业同力合作,共同完成产品的生产。
供应链管理由多个方面共同组成,其中包括采购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等。企业通过对这些管理职能的协调运转来实现企业的目标,即降低总成本,减少浪费,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效益,加快企业的反应能力,缩短生命周期,最终提高企业的总体竞争能力。[1]当前情况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就是产品之间的竞争,更直接地说也就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为了能在竞争中不被其他企业所打败,企业必须加强供应链的管理。
3 基于供应链的成本控制方法分析
3.1 基于供应链的成本控制方法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选用合适的成本控制方法是有效进行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而成本控制的效果很大程度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上取决于成本控制方法的选用是否正确得当。在现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为了成本控制能够更加理想的进行,可以运用经济和技术等手段加以推广。所谓的价值链形成的过程,也就是企业运用供应链生产产品这样一种价值增值的过程。同时,制造企业供应链各阶段、各环节的生产运营过程也是成本链形成的过程。因此,制造业企业运用供应链管理控制成本,方法要适当。
3.1.1 目标成本法
上世纪六十年代日本丰田公司开发的目标成本法目前已经在世界上许多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标成本法是在国际市场竞争的外部环境推动下产生的。目标成本就是为了实现预期计划好的利润目标所要达到的成本。目标成本法必须以客户的需求为方向,在市场价格的基础上,规划好控制利润和提高成本的措施,以确保产品的生产能够获得足够的效益。一般情况下,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采用了目标成本的企业,销售价格都是逐渐下降的。因此,如果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设计产品时,要定期采用目标成本的方法,以此来控制成本,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提高企业的效益。目标成本法可以贯穿整个供应链,供应链成员的具体功能,产品的质量和成本,进而以能够接受的销售价格,并获得令人满意的利润。
目标成本法作为一种成本管理体系,主要由相互联系的三大环节组成:首先确定成本并层层分解;然后实施目标成本和监督绩效;最后评价目标成本并实施奖惩措施。目标成本法是一种全员、全面管理的方法,应用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并贯穿于整个供应链,这是目标成本法区别于其它成本管理方法之处。[2]目标成本法要以产品战略和供应链战略为基础,从产品的设计到产品的最终完成等各个环节都要进行成本控制。首先企业需要根据市场调查得到产品价格,然后减掉期望利润以及为继续开发产品所需的科研费用,最后计算出产品在制造、加工和销售等环节所能接受的最大成本,即目标成本。目标成本法的做法是:首先进行市场调查得出最易被市场接受的价格,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要制定出价格,其次是根据企业的中长期计划制定与其利润,最后的目标成本可以用目标价格减去利润,即:目标售价-利润=目标成本。
维度 目标 关键要素 维度成本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09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