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稳健性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
摘要:在快速发展的资本市场上,会计对投资者的保护作用正在逐渐增强。研究会计稳健性能够为制定恰当的会计准则以及维护证券市场的交易秩序提供帮助,并有利于监督企业的盈余管理并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商业决策,所以,会计稳健性一直是各个领域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样本选自上海和深圳A股上市公司2012-2014年公开的财务信息,分别探讨会计稳健性和债务融资成本、股权融资成本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在本文中,会计稳健性的度量方法有两种,分别是Basu的盈余/股票回归模型和应计项目模型,经过实证研究并加以分析,本文得到如下两条结论:第一,企业会计稳健性水平与其债务融资成本的大小显著负相关。第二,企业会计稳健性水平与企业股权融资成本的大小亦显著负相关。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一)会计稳健性的定义 2
1.规范研究阶段 2
2.实证研究阶段 2
(二)会计稳健性的计量 2
1. 盈余股价反向回归模型 2
2.应计项目计量法 2
3.净资产计量方法 3
(三)会计稳健性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 3
三、 研究设计 4
(一) 研究假设 4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
(三) 会计稳健性的计量 4
(四) 融资成本的计量 5
1. 债权成本的计量 5
2. 股权融资成本的衡量方法 5
四、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6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6
(二)相关性分析 7
(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7
1.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融资成本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7
2. 会计稳健性与股权融资成本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8
五、研究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致 谢 12
会计稳健性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
引言
二十世纪末,随着公允价值这一概念逐渐被引入企业会计准则,Watts(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993)首先发表言论,认为会计稳健性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学者深入研究的课题(杨华军,2007),他认为,会计稳健性的根源在于对报酬契约和债务契约的需求,这为会计稳健性的实证研究提出了方向。最早提出盈余反向回归模型,后来的众多学者在计量会计稳健性时均采用该模型,对会计稳健性的实证研究也开始上升到一个新层面。本文参考了大量文献,分别对会计稳健性的界定、计量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此作为后文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文献综述
(一)会计稳健性的定义
会计稳健性(conservatism),代表当会计职员面对企业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需要具备的较为谨慎的态度。对会计稳健性的认识随着会计的发展而逐渐深入,笔者将分别阐述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这两个阶段。
1.规范研究阶段
早期的研究者将会计稳健性定义为会计人员对会低估净收益和净资产的会计处理的一种倾向。Bliss(1924)认为,会计稳健性即:“不预期利润,但预期所有损失。”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在其发布的第号公告中提出,投资者、管理者以及会计职员倾向于对净收益和净资产进行低估,而这恰恰体现了会计稳健性。FASB(1980)在其发表的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中提出了其对会计稳健性这一概念的理解,但Givoly&Hayn(2000)却认为FASB并没有就定义中的关键概念进行明确合理的解释。对会计稳健性认识上的不同,或许是因为没能适当区分条件稳健性与非条件稳健性。
2.实证研究阶段
实证研究学者则从自身的研究角度出发,对会计稳健性这一概念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解释。提出,会计稳健性表示会计职员对收益的确认,要比对损失的确认需要更高程度的可证实性。从资产负债表中的体现来看,Felltham(1995),Beaver(2000)认为对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的长期且连续的低估即会计稳健性的体现。与之相对应的,从利润表中的体现来看,Givoly&Hayn(2000)将可以使累计报告盈余达到最小值的表现定义为会计稳健性。Watts(2003)把会计稳健性界定为在确认收益或损失时所需证据的充分性的不同,这种差异会使公司的会计盈余以及净资产在所有财务报告期间均被系统性低估。
(二)会计稳健性的计量
Basu(1997)在20世纪90年代发表了盈余反向回归模型,开辟了会计稳健性计量的新纪元。其后,这一模型被许多学者借鉴,也逐渐出现了许多Basu盈余反向回归模型的改进方法或者新方法。具体如下:
盈余股价反向回归模型
对盈余/报酬进行反向回归,并用股票正或负的收益来替代好消息和坏消息。在高效的资本市场中,上市企业的全部信息都会通过股票价格迅速表现出来。会计稳健性的基本要求是相比于“好消息”,需要在确认“坏消息”时更加及时。所以股票下跌带来的损失和会计盈余间的相关性应该比股票上涨带来的收益更强一些。这一模型被许多研究者选作研究会计稳健性的最佳计量模型。
2.应计项目计量法
Givoly&Hayn(2000)表示,长期连续经营的企业若是没有稳健的会计信息,那么站在长远的视角来看其现金流量与会计盈余应该是一致的,各期的应计项目应该会接近于零。假如企业的会计信息较为稳健,则会使企业盈余对“坏消息”的确认比对“好消息”更为及时。这会使应计项目和企业会计盈余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所以,各期累计应计项目的大小能够用来衡量会计信息的稳健水平。
3.净资产计量方法
在稳健的会计计量原则下,企业会形成一种偏好,即相比于对收益或资产的确认,会计职员对损失或负债的确认更为及时,并且倾向于高估损失,低估收益,而这种偏好必然会使企业低估其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净资产计量法具体包括两种方法:市值账面价值比率法和估价模型法。在估价模型中,若市值与账面价值的比率大于1,这种情况就被称为“会计稳健性”。市值账面价值比率法应用面较广,且计算简便,被众多学者广泛采用。要是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的比值大于1,那么会计稳健性在该企业中就是存在的,其稳健性水平取决于二者之比的大小(Ahmed&Morton, 2002)。
(三)会计稳健性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
Watts发表综述之后,众多研究学者逐渐开始对会计稳健性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会计稳健性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债务融资成本,二是股权融资成本。
Ahmed&Billings等(2002)认为,假设其他前提不改变,会计稳健性会带来相对更低的债务融资成本,稳健的会计信息能够明显减轻债权人和股东之间的利益矛盾,并且能够使债务融资成本显著降低。Zhang(2004)提出,如果债务人面临危机,会计信息越稳健,借贷双方签订的债务协议就更可能被违约。另外,具有稳健性的债务人贷款时得到的利率会相对较低。Moerman(2005)研究了贷款的买卖差价与信息不对称程度以及财务信息质量高低差异有何关系。他发现,信息越不对称程度与买卖差价正相关。这意味着,稳健高质量的财务信息能够提高交易效率与质量,有效降低债权人的信息检索成本。
国内学者中,钟岳松(2009)认为,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融资成本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会计稳健性程度较高的企业可以得到较低的融资成本。其后,毛新述(2009)对其结论进行了测试,同样发现会计稳健性会大大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陶晓慧,柳建华提出,在国有企业性质的企业中,稳健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其得到较长期的债务融资,然而类似于国有企业性质的上市企业中并没有这种显著的相关关系。王晓慧(2012)提出,以盈余对收益和损失确认时间的不对称性为核心的条件稳健性下,对收益和损失确认时间上的差异会迅速向债权人发出风险信号,对保障投资者的资金安全有很大帮助,并能有效减少投资风险,进而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无条件稳健性即长期持续性低估资产账面价值,与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并无关系,其存在会提高债务融资成本。张雯雯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会计稳健性程度越高,债务和股权融资成本均越低。祁婷(2014)提出,提供稳健会计信息的企业,能够减少投资风险,降低债权人要求获得的投资回报率,进而降低债务融资成本。李琳(2010)也探究了会计盈余的稳健性程度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但是她的结论却与之前学者的研究结果明显不同,她发现,我国会计信息披露较为稳健的上市企业,其债务融资成本并没有减少,两者之间并没有显著关系。张淑英、杨红艳(2014)实证研究了2009—2011年的样本数据,得出会计稳健性对企业债务成本和权益成本均无显著影响的结论。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一)会计稳健性的定义 2
1.规范研究阶段 2
2.实证研究阶段 2
(二)会计稳健性的计量 2
1. 盈余股价反向回归模型 2
2.应计项目计量法 2
3.净资产计量方法 3
(三)会计稳健性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 3
三、 研究设计 4
(一) 研究假设 4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
(三) 会计稳健性的计量 4
(四) 融资成本的计量 5
1. 债权成本的计量 5
2. 股权融资成本的衡量方法 5
四、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6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6
(二)相关性分析 7
(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7
1.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融资成本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7
2. 会计稳健性与股权融资成本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8
五、研究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致 谢 12
会计稳健性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
引言
二十世纪末,随着公允价值这一概念逐渐被引入企业会计准则,Watts(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993)首先发表言论,认为会计稳健性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学者深入研究的课题(杨华军,2007),他认为,会计稳健性的根源在于对报酬契约和债务契约的需求,这为会计稳健性的实证研究提出了方向。最早提出盈余反向回归模型,后来的众多学者在计量会计稳健性时均采用该模型,对会计稳健性的实证研究也开始上升到一个新层面。本文参考了大量文献,分别对会计稳健性的界定、计量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此作为后文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文献综述
(一)会计稳健性的定义
会计稳健性(conservatism),代表当会计职员面对企业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需要具备的较为谨慎的态度。对会计稳健性的认识随着会计的发展而逐渐深入,笔者将分别阐述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这两个阶段。
1.规范研究阶段
早期的研究者将会计稳健性定义为会计人员对会低估净收益和净资产的会计处理的一种倾向。Bliss(1924)认为,会计稳健性即:“不预期利润,但预期所有损失。”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在其发布的第号公告中提出,投资者、管理者以及会计职员倾向于对净收益和净资产进行低估,而这恰恰体现了会计稳健性。FASB(1980)在其发表的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中提出了其对会计稳健性这一概念的理解,但Givoly&Hayn(2000)却认为FASB并没有就定义中的关键概念进行明确合理的解释。对会计稳健性认识上的不同,或许是因为没能适当区分条件稳健性与非条件稳健性。
2.实证研究阶段
实证研究学者则从自身的研究角度出发,对会计稳健性这一概念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解释。提出,会计稳健性表示会计职员对收益的确认,要比对损失的确认需要更高程度的可证实性。从资产负债表中的体现来看,Felltham(1995),Beaver(2000)认为对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的长期且连续的低估即会计稳健性的体现。与之相对应的,从利润表中的体现来看,Givoly&Hayn(2000)将可以使累计报告盈余达到最小值的表现定义为会计稳健性。Watts(2003)把会计稳健性界定为在确认收益或损失时所需证据的充分性的不同,这种差异会使公司的会计盈余以及净资产在所有财务报告期间均被系统性低估。
(二)会计稳健性的计量
Basu(1997)在20世纪90年代发表了盈余反向回归模型,开辟了会计稳健性计量的新纪元。其后,这一模型被许多学者借鉴,也逐渐出现了许多Basu盈余反向回归模型的改进方法或者新方法。具体如下:
盈余股价反向回归模型
对盈余/报酬进行反向回归,并用股票正或负的收益来替代好消息和坏消息。在高效的资本市场中,上市企业的全部信息都会通过股票价格迅速表现出来。会计稳健性的基本要求是相比于“好消息”,需要在确认“坏消息”时更加及时。所以股票下跌带来的损失和会计盈余间的相关性应该比股票上涨带来的收益更强一些。这一模型被许多研究者选作研究会计稳健性的最佳计量模型。
2.应计项目计量法
Givoly&Hayn(2000)表示,长期连续经营的企业若是没有稳健的会计信息,那么站在长远的视角来看其现金流量与会计盈余应该是一致的,各期的应计项目应该会接近于零。假如企业的会计信息较为稳健,则会使企业盈余对“坏消息”的确认比对“好消息”更为及时。这会使应计项目和企业会计盈余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所以,各期累计应计项目的大小能够用来衡量会计信息的稳健水平。
3.净资产计量方法
在稳健的会计计量原则下,企业会形成一种偏好,即相比于对收益或资产的确认,会计职员对损失或负债的确认更为及时,并且倾向于高估损失,低估收益,而这种偏好必然会使企业低估其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净资产计量法具体包括两种方法:市值账面价值比率法和估价模型法。在估价模型中,若市值与账面价值的比率大于1,这种情况就被称为“会计稳健性”。市值账面价值比率法应用面较广,且计算简便,被众多学者广泛采用。要是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的比值大于1,那么会计稳健性在该企业中就是存在的,其稳健性水平取决于二者之比的大小(Ahmed&Morton, 2002)。
(三)会计稳健性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
Watts发表综述之后,众多研究学者逐渐开始对会计稳健性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会计稳健性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债务融资成本,二是股权融资成本。
Ahmed&Billings等(2002)认为,假设其他前提不改变,会计稳健性会带来相对更低的债务融资成本,稳健的会计信息能够明显减轻债权人和股东之间的利益矛盾,并且能够使债务融资成本显著降低。Zhang(2004)提出,如果债务人面临危机,会计信息越稳健,借贷双方签订的债务协议就更可能被违约。另外,具有稳健性的债务人贷款时得到的利率会相对较低。Moerman(2005)研究了贷款的买卖差价与信息不对称程度以及财务信息质量高低差异有何关系。他发现,信息越不对称程度与买卖差价正相关。这意味着,稳健高质量的财务信息能够提高交易效率与质量,有效降低债权人的信息检索成本。
国内学者中,钟岳松(2009)认为,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融资成本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会计稳健性程度较高的企业可以得到较低的融资成本。其后,毛新述(2009)对其结论进行了测试,同样发现会计稳健性会大大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陶晓慧,柳建华提出,在国有企业性质的企业中,稳健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其得到较长期的债务融资,然而类似于国有企业性质的上市企业中并没有这种显著的相关关系。王晓慧(2012)提出,以盈余对收益和损失确认时间的不对称性为核心的条件稳健性下,对收益和损失确认时间上的差异会迅速向债权人发出风险信号,对保障投资者的资金安全有很大帮助,并能有效减少投资风险,进而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无条件稳健性即长期持续性低估资产账面价值,与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并无关系,其存在会提高债务融资成本。张雯雯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会计稳健性程度越高,债务和股权融资成本均越低。祁婷(2014)提出,提供稳健会计信息的企业,能够减少投资风险,降低债权人要求获得的投资回报率,进而降低债务融资成本。李琳(2010)也探究了会计盈余的稳健性程度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但是她的结论却与之前学者的研究结果明显不同,她发现,我国会计信息披露较为稳健的上市企业,其债务融资成本并没有减少,两者之间并没有显著关系。张淑英、杨红艳(2014)实证研究了2009—2011年的样本数据,得出会计稳健性对企业债务成本和权益成本均无显著影响的结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