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有事项审计问题研究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企业尤其上市公司的账务处理、报表披露良莠不齐,审计工作不规范,法律法规也不完善,尽管国家近年出台了很多措施进行完善与整治。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转型期。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在这一时期做好审计工作尤其对或有事项的审计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或有事项不仅是企业本身所要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企业相关利益者着重分析与考虑的因素。毋庸置疑,审计工作者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起着“把脉”的作用,而或有事项就是这重要的“脉络”之一。因此,对公司或有事项审计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或有事项从会计和审计这两方面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会计理论与实务中,或有事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然后从审计的角度详细探讨或有事项在审计实务中的问题与原因。最后提出改善或有事项审计的对策。关键词 或有事项审计,针对性程序,审计人员素质 目 录
1 引言 1
2 或有事项审计概述 1
2.1 会计准则相关规定 1
2.2 或有事项审计目标与程序 3
3 我国企业或有事项审计现状 3
4 或有事项审计存在的问题 4
4.1 法律法规不健全 4
4.2 或有事项审计未获得应有的关注 5
4.3未能实施针对性程序 6
4.4 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不高 7
5 或有事项审计问题的应对措施 9
5.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9
5.2 加大对或有事项审计的关注度 9
5.3 实施针对性测试程序 10
5.4 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 10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图1 或有事项分类图 2
表1 近五年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统计表 4
1 引言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同时,我国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加大。在此大的经济环境下,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瓶颈,尤其一些曾被业内人士看好的翘楚企业。上市公司的财务丑闻也屡见不鲜,而或有事项,作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图1 或有事项分类图 2
表1 近五年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统计表 4
1 引言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同时,我国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加大。在此大的经济环境下,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瓶颈,尤其一些曾被业内人士看好的翘楚企业。上市公司的财务丑闻也屡见不鲜,而或有事项,作为一种潜在因素,也常常被一些企业用作调节利润,粉饰财务报表,规避税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融资渠道不断拓宽,财务关系也变得越加复杂化,有关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或有事项是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其进行审计也变得尤为重要。而在审计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因为在对或有事项进行审计时没有加以重视,未能实施有效的针对性程序,导致其审计质量很差,更是增加了审计人员遭受诉讼的可能性。现如今,或有事项越来越多地存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注册会计师对或有事项进行高质量的审计,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获得真实、充分、详细的财务信息,以便更好地进行投资。因此,审计人员在对企业的或有事项进行有效的审计很有必要。
2 或有事项审计概述
2.1 会计准则相关规定
2.1.1 或有事项定义
《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对或有事项所下的定义是,“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常见的或有事项主要包括: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含产品安全保证)、承诺、未决诉讼或仲裁、环境污染整治、重组义务等。
2.1.2 或有事项分类以及披露
或有事项根据导致结果的不同,可以分为或有负债、或有资产和预计负债三种情况(如图1所示),也可以将其分为有利事项和不利事项两种类型,在会计处理时,应采取谨慎性原则进行处理。其中,确认的预计负债会对资产负债表形成影响,而或有资产以及或有负债一般情况下不应确认、计量和披露,因而对或有事项的认定与处理往往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有很大的影响。
图1或有事项分类图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资料整理编制
2.1.3 预计负债的确认、计量与披露
根据会计准则规定,预计负债的确认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其一,该义务必须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其二,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即履行该现时义务时,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可能性超过50%;其三是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或有事项的计量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最佳估计数的确定;二是预期可获得的补偿的处理。首先,最佳估计数确定方法是:预计负债应当按照履行相关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初始计量。所需支出存在一个连续范围,且该范围内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同的,最佳估计数应当按照该范围内的中间值确定。其次,企业清偿预计负债所需支出全部或部分预期由第三方补偿的,补偿金额只有在基本确定能够收到时才能作为资产单独确认。在确定补偿金额时应注意:补偿金额只有在“基本确定”能收到时予以确认,即发生的概率在95%以上时才能做账,才能将补偿金额计入账内。补偿金额应单独确认为资产,即应计入“其他应收款”科目,不能直接冲减“预计负债”,值得注意的是,确认入账的金额不能超过预计负债的金额,否则将使利润出现正数,等于确认了或有资产,这违背了谨慎原则。
2.2 或有事项审计目标与程序
2.2.1 审计目标
或有事项的审计目标主要在于:确定或有事项是否存在和完整;确定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确定或有事项的列报是否恰当。
2.2.2 审计程序
或有事项的审计程序主要有:了解被审计单位与识别或有事项有关的内部控制;审阅截至审计工作完成日止,被审计单位历次董事会纪要和股东大会会议记录,确定是否存在未决诉讼和仲裁、未决索赔、税务纠纷、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财务承诺等方面的记录;向与被审计单位有业务往来的银行函证,或检查被审计单位与银行之间的借款协议和往来函证,以查找有关票据贴现、背书、应收账款抵借、票据背书和担保;检查与税务征管机构之间的往来函件和税收结算报告,以确定是否存在税务争议;向被审计单位的法律顾问和律师进行函证,分析所审计期间发生的法律费用,以确定是否存在未决诉讼、索赔等事项;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获取书面声明,声明其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全部或有事项作了恰当反映。
3 我国企业或有事项审计现状
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对或有事项审计不够重视,审计质量也不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审计结果主观性强以及审计结果评价不公正。审计人员对或有事项审计结果要么表述含糊不清、要么只字不提。其二,审计工作隔离化。或有事项无论从会计角度还是从审计角度,其均是难点。会计事务所应该与同行其他事务所多交流,多沟通。然而,现实中,因为涉及行业保密、行业竞争等因素,各个会计事务所开展的工作都呈现隔离化、分块化、带有地盘化思维。其三,审计工作不细致、不及时。很多会计事务所内部组织机构混乱,审计计划不全面,追查不深入,导致审计工作不细致,审计人员也常常会忽视对或有事项的审计,进而影响审计质量与效率。而且审计人员在获取对或有事项审计证据时,常常不及时发送相关信息,造成目标企业可以利用时间差来与关联方进行协调沟通,进而影响审计质量。例如,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审计情况快报(第十一期)显示,3月14日—3月20日,沪深两市共有20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1年年度报告,其中,沪市主板69家,深市主板50家,中小板53家,创业板30家。从审计报告类型看,194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了标准审计报告,7家上市公司(*ST博信、大成股份、ST天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48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