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报表观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问题(附件)【字数:11549】

在所得税会计核算当中应纳税所得额一直是其重点也是难点,应纳税所得额正确核算的前提主要就在于对所得税会计“差异”进行判断。我国在2006年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修改,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引入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一所得税处理方法,并由此引入了暂时性差异,所以我国企业要逐步摒弃采用损益表债务法进行会计核算处理。但是以利润表为基础的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依然是存在的,因此企业要合法合规地处理不同类型的差异,在会计核算中才能合理地应用。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以xx公司两种报表观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为例进行分析,分析xx公司在两种报表观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中所存在的问题,由xx公司的问题映射出我国企业普遍在改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处进行会计处理后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关键词两种报表观;应纳税所得额;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暂时性差异;计算
目 录
0 引言 1
1两种报表观下的所得税问题概述 1
1.1 两种报表观下所得税会计的概念 1
1.2 两种报表观下所得税会计的差异 2
1.2.1 基于资产负债表的差异 2
1.2.2 基于利润表的差异 2
1.2.3 所得税会计差异的区别 2
2 两种报表观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方法及过程 3
2.1 两种报表观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差异类别 3
2.2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处理过程 4
2.3 两种报表观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注意问题 5
2.3.1不征税收入问题 15
2.3.2支付非金融企业贷款利息的扣除问题 15
2.3.3工资附加费的扣除问题 6
2.3.4业务招待费的扣除问题 6
2.3.5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支出问题 6
2.3.6保险费用的支出问题 6
3 两种报表观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案例分析 7
3.1两种报表观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实务分析 7
3.2 正确理解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的所得税会计 9
4两种报表观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存在问题 12
4.1 信息披露要求不明确 12
4.2 财务核算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税务处理难度较高 12
4.3 企业缺乏实施国际通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动力 12
5两种报表观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问题的对策 13
5.1 完善现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模式的政策 13
5.2 改进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的披露方式 13
5.3 增加对资产负债、现金流等指标的关注 13
结 论 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两种报表观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问题
0 引言
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利润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不同的概念。“会计利润是指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通过财务会计的程序确认的、在扣减当期所得税费用之前的收益。确认税前会计利润的目的是尽可能精确地计量企业的经营成果[1]”。确定会计利润主要是为了向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经营成果的财务信息,为他们进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税法的规定确定的企业在一个时期内的计税所得,是企业申报税收机关进行纳税和税收机关核定企业的应纳税额的依据”。应纳税所得额的确认要受到税法的制约,既要满足国家财政收入的需要,也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由于应纳税所得额和会计利润确认的目的不同,它们的差别有时是很大的。企业通过财务核算出来的会计利润,要依据国家税法的规定调整之后,才能把它作为企业申报纳税、政府税收机关核定企业应纳税额的依据,即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1 两种报表观下的所得税问题概述
1.1 两种报表观下所得税会计的概念
损益表债务法定义“收入/费用观”的收益,是产值与投入价值之间的差额,即会计交易的主体损益,当期实现所得款项净额及实际产生的相关费用后实现经营收入。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定义“资产/负债观”的收益。根据FASB财务会计第6号,收入是所有者财富的增加,即会计主体除所有者投入资本、分配利润给所有者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它包括了企业的营业收入和未实现的资产收益。根据损益表债务法可得,收益=收入费用。如果收入增加或费用下降,所得增加,缴纳的所得税增加;如果费用增加或收入减少,所得减少,所得税额可以抵减。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中,收益等于期末的净资产减去期初的净资产,然后减去投资资本。除了投资增加或减少,资本增加或者负债减少,就是净资产增加,所得增加,缴纳的所得税增加;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就是净资产减少,所得减少,所得税额可以抵减。
1.2两种报表观下所得税会计的差异
1.2.1 基于资产负债表的差异
“以资产负债表作为基础的差异,主要是指会计和税法对于资产及负债确认存在的差异,一般叫做暂时性差异[2]”。暂时性差异产生的结果是暂时的,是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或者负债的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的差异,大部分的暂时性差异在未来的会计期间中是可以转回的,因此在未来期间内,暂时性差异会调增或者调减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暂时性差异根据不同的产生原因可以分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当然还有存在的一些特殊的暂时性差异。出现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因为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或者是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出现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因为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或者是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3]。企业会计准则对于特殊的交易、事项,比如因为计入企业亏损或者是税收减免的原因出现的差异,所有者权益变动导致的差异,长期股权的投资导致的暂时性差异等叫做特殊暂时性差异。
1.2.2 基于利润表的差异
“以利润表为基础的差异,即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确认的会计利润和根据税法确认的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它可以分成永久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确认的会计利润与根据税法确认的税后收益存在本质的不同而产生的,这种差异在可预见的将来是永久性的,因此它仅仅是影响当期,对未来会计期间无影响,因此未来期间不能转回。确认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等项目时,由于税法上和会计上确认时间的差异会相应产生时间性差异,它可以在将来的期间内转回,因此它对当期和未来的期间都会产生影响。
1.2.3 所得税会计差异的区别
从整体来看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永久性差异从它的概念来看就完全不同于其他两个差异,因此是最容易区别的。暂时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是在某一个期间产生,在未来的会计期间转回,两种差异本质上是暂时的,由于存在共同点,所以较难区别。两者可以通过以的下几个层面来划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34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