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相关性实证分析
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相关性实证分析[20200112193949]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评价指数;企业价值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引言 1
1.2概念综述 2
1.3文献回顾 3
第2章 研究假设 4
2.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4
2.2变量定义与构建模型 4
2.3假设提出 5
第3章 实证分析 7
3.1描述性分析 7
3.2相关性分析 8
3.3回归性分析 11
第4章 结论启示与政策建议 13
4.1结论启示 13
4.2政策建议 13
参考文献 16
第1章 绪论
1.1引言
本世纪初受到世通企业财务欺诈案以及美国安然事件的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完整性以及可执行性受到了严峻挑战。为了重新树立起投资者对美国股市的信心,保持股市的正常运作,美国国会于2002年7月以绝对多数通过了关于会计和企业治理一揽子改革的《萨班斯-奥克斯利企业治理法案》(简称《萨班斯法案》)。此间一系列事件,以及此法案的出台使国家以及企业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2008年6月,我国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此规范自2009年7月起先在上市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此规范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开始对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提起重视,在企业内部控制改革这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甚至被称之为中国版的“萨班斯法案”。基于企业管理者为增强企业绩效,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监督规范变革显得犹为迫切,以及国家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更为严格,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已经是刻不容缓。
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经营某种活动已达到企业价值的提升,研究企业的内部控制显得犹为必要。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会对企业的价值产生影响,如果企业内部控制不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要分精力去管理企业内控,这样有碍于企业发展;而如果企业内部控制有效实施会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在进行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调控时会对企业价值产生促进或者抑制作用,所以研究企业内部控制是否会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不是可有可无的环节。研究过后,再通过研究结论来调整内控,这样可以达到最大化效率促进企业价值提升的目的。为此,本文研究了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对于企业价值的影响。
为了研究企业内控对于企业价值的影响,我们应该要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分为哪些部分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以往学者专家基本采用的是《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这一理论框架,将企业内部控制分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部分,通过对这5个环节的调整,达到调节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
1.2概念综述
1.2.1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最早被提出是在1936年由美国会计协会(AAA)发表的《独立职业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这一公告中。指为了保护企业现金以及其他资产、检查簿记事务的准确性因而在企业内部采取的各式方法和手段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以及从国外到国内的变迁和改进。现在的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可以说成为,企业通过对于企业内部各环节的运作过程进行控制调节,以达到使各部门日常经营正常进行的目的。
1.2.2企业价值的概念
企业价值一直是企业经营的核心,企业价值的提升是企业管理当局者追求的最终目标。
企业价值这个词的含义,从微观经济学角度看,价值即是企业在将来一段时间的现金流的折现后价值。现在的资本预算都采用折现这一概念,所以企业价值可以看作为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即是企业预计的未来自由现金流量按照企业的资本成本率为折现率进行折现的价值。企业的价值多少与企业的政策,战略决策密切相关,企业价值的多少表现了企业资金的多少、可能遇到的风险、应对风险能作出怎样的应对能力以及企业在未来的持续经营能力。
1.2.3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联系
从内部控制的定义看来,内部控制是为了达到企业期末的相关报告的可靠性、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创造价值的效率和效果、 遵循现行的政策法规的目的。其中为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是最为核心最关键的目标,其他三个目标都是为了此目标的实现而提供辅助服务的,企业价值的实现依赖于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所以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与企业经营的目标相同。
内部控制的实施亦是企业为了创造更多企业价值而进行的管理的形式之一,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要求企业对企业中各部门在各环节的经营活动中进行有效控制,防止过程发生错误或者产生非法的业务环节。减少错误环节的产生,或直接或间接促进企业价值提升,这些都体现了企业内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价值的增加。
1.3文献回顾
企业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各种经营以达到企业价值的增加。当把企业价值与内部控制相关联的时候, 就应该探究提升企业价值与有效实施企业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通过增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来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最大化。
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与企业的管理者决策有很大的联系,同时也与企业创造企业价值的一系列活动有关。赵保卿(2005)认为, 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与完善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出企业价值,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构成了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建立与管理的终极目标,而企业价值链应该包含内部控制这一概念。王海林(2006)则认为, 内部控制是价值链企业能够开展全面业务合作, 实现价值链管理目标的保证。他用现代控制理论的思想对企业价值链内部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提出了价值链内部控制和价值链内部控制系统等相关概念, 并利用价值链内部控制的特点构建了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
从更大的范围来看, 企业价值与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战略决策有着很大的联系。查秋生(2009)认为,企业的战略内控体系保障了企业对于通过目标分解、计划拟定、资源分配和战略行动等经营活动与战略的协调一致,通过研究企业战略管理在企业运作中的贯彻过程,揭示了企业从管理者部署战略到企业内部各部门执行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与创造企业价值增值之间的关系。
对于企业内控从大的环境到战略管理等方面的文献均存在,只是从内部控制具体要素,具体活动来分析的文献较为稀少。然而,企业内控的有效实施倚赖于内部控制要素的管理。因此,本文就此进行了研究,探讨内部控制五个要素的综合作用对于促进企业价值提升的影响,本文运用中国上市企业内部控制指数(ICI)进行研究,对企业内控这五个要素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第三方机构迪博企业披露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数排名,选取2009-2011年,这三年,每年内部控制评价指数前100家上市企业企业,再剔除异常企业后进行分析研究。
第2章 研究假设
2.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可以收集到第三方机构评价企业内控水平的前100家企业的数据,通过第三方机构对国内上市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即来源于迪博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系列丛书,选取2009-2011年三年的内控评价前100的企业剔除其中数据异常的企业,剩余288家企业,然后对其进行SPSS分析。由于自变量较少,为此在研究中,增加了其他可能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因素,如企业公开发行股票的日期(即探究企业成立时间与企业价值的联系),企业所属行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企业规模等控制变量。信息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由于样本数量较少,且直接关乎内部控制的因素较少,所以可能影响研究结论的科学性以及准确性。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评价指数;企业价值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引言 1
1.2概念综述 2
1.3文献回顾 3
第2章 研究假设 4
2.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4
2.2变量定义与构建模型 4
2.3假设提出 5
第3章 实证分析 7
3.1描述性分析 7
3.2相关性分析 8
3.3回归性分析 11
第4章 结论启示与政策建议 13
4.1结论启示 13
4.2政策建议 13
参考文献 16
第1章 绪论
1.1引言
本世纪初受到世通企业财务欺诈案以及美国安然事件的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完整性以及可执行性受到了严峻挑战。为了重新树立起投资者对美国股市的信心,保持股市的正常运作,美国国会于2002年7月以绝对多数通过了关于会计和企业治理一揽子改革的《萨班斯-奥克斯利企业治理法案》(简称《萨班斯法案》)。此间一系列事件,以及此法案的出台使国家以及企业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2008年6月,我国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经营某种活动已达到企业价值的提升,研究企业的内部控制显得犹为必要。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会对企业的价值产生影响,如果企业内部控制不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要分精力去管理企业内控,这样有碍于企业发展;而如果企业内部控制有效实施会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在进行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调控时会对企业价值产生促进或者抑制作用,所以研究企业内部控制是否会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不是可有可无的环节。研究过后,再通过研究结论来调整内控,这样可以达到最大化效率促进企业价值提升的目的。为此,本文研究了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对于企业价值的影响。
为了研究企业内控对于企业价值的影响,我们应该要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分为哪些部分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以往学者专家基本采用的是《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这一理论框架,将企业内部控制分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部分,通过对这5个环节的调整,达到调节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
1.2概念综述
1.2.1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最早被提出是在1936年由美国会计协会(AAA)发表的《独立职业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这一公告中。指为了保护企业现金以及其他资产、检查簿记事务的准确性因而在企业内部采取的各式方法和手段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以及从国外到国内的变迁和改进。现在的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可以说成为,企业通过对于企业内部各环节的运作过程进行控制调节,以达到使各部门日常经营正常进行的目的。
1.2.2企业价值的概念
企业价值一直是企业经营的核心,企业价值的提升是企业管理当局者追求的最终目标。
企业价值这个词的含义,从微观经济学角度看,价值即是企业在将来一段时间的现金流的折现后价值。现在的资本预算都采用折现这一概念,所以企业价值可以看作为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即是企业预计的未来自由现金流量按照企业的资本成本率为折现率进行折现的价值。企业的价值多少与企业的政策,战略决策密切相关,企业价值的多少表现了企业资金的多少、可能遇到的风险、应对风险能作出怎样的应对能力以及企业在未来的持续经营能力。
1.2.3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联系
从内部控制的定义看来,内部控制是为了达到企业期末的相关报告的可靠性、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创造价值的效率和效果、 遵循现行的政策法规的目的。其中为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是最为核心最关键的目标,其他三个目标都是为了此目标的实现而提供辅助服务的,企业价值的实现依赖于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所以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与企业经营的目标相同。
内部控制的实施亦是企业为了创造更多企业价值而进行的管理的形式之一,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要求企业对企业中各部门在各环节的经营活动中进行有效控制,防止过程发生错误或者产生非法的业务环节。减少错误环节的产生,或直接或间接促进企业价值提升,这些都体现了企业内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价值的增加。
1.3文献回顾
企业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各种经营以达到企业价值的增加。当把企业价值与内部控制相关联的时候, 就应该探究提升企业价值与有效实施企业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通过增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来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最大化。
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与企业的管理者决策有很大的联系,同时也与企业创造企业价值的一系列活动有关。赵保卿(2005)认为, 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与完善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出企业价值,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构成了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建立与管理的终极目标,而企业价值链应该包含内部控制这一概念。王海林(2006)则认为, 内部控制是价值链企业能够开展全面业务合作, 实现价值链管理目标的保证。他用现代控制理论的思想对企业价值链内部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提出了价值链内部控制和价值链内部控制系统等相关概念, 并利用价值链内部控制的特点构建了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
从更大的范围来看, 企业价值与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战略决策有着很大的联系。查秋生(2009)认为,企业的战略内控体系保障了企业对于通过目标分解、计划拟定、资源分配和战略行动等经营活动与战略的协调一致,通过研究企业战略管理在企业运作中的贯彻过程,揭示了企业从管理者部署战略到企业内部各部门执行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与创造企业价值增值之间的关系。
对于企业内控从大的环境到战略管理等方面的文献均存在,只是从内部控制具体要素,具体活动来分析的文献较为稀少。然而,企业内控的有效实施倚赖于内部控制要素的管理。因此,本文就此进行了研究,探讨内部控制五个要素的综合作用对于促进企业价值提升的影响,本文运用中国上市企业内部控制指数(ICI)进行研究,对企业内控这五个要素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第三方机构迪博企业披露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数排名,选取2009-2011年,这三年,每年内部控制评价指数前100家上市企业企业,再剔除异常企业后进行分析研究。
第2章 研究假设
2.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可以收集到第三方机构评价企业内控水平的前100家企业的数据,通过第三方机构对国内上市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即来源于迪博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系列丛书,选取2009-2011年三年的内控评价前100的企业剔除其中数据异常的企业,剩余288家企业,然后对其进行SPSS分析。由于自变量较少,为此在研究中,增加了其他可能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因素,如企业公开发行股票的日期(即探究企业成立时间与企业价值的联系),企业所属行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企业规模等控制变量。信息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由于样本数量较少,且直接关乎内部控制的因素较少,所以可能影响研究结论的科学性以及准确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