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等教育经费监管的路径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2 高等教育经费概述 1
3 高等教育经费监管 2
3.1 事前监督 2
3.1 事中监督 3
3.1 事后监督 3
4 高等教育经费监管现状 3
4.1 经济事项现状 3
4.2 预算现状 3
4.3 内部控制现状 4
5 高等教育经费监管过程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
5.1 高等教育经费监管过程的问题 5
5.2 高等教育经费监管过程的原因分析 6
6 高等教育经费监管的必要性 7
6.1 维护稳定与发展的需要 7
6.2 我国高等教育走出国门、向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8
6.3 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 8
7 高等教育经费监管问题的解决路径 8
7.1 切实落实经济责任制 8
7.2 全面推动内部控制建设 9
7.3 完善经费信息管理制度,建议长效的高校资源信息管理制度 9
7.4 加大高校内部审计力度 9
7.5 培养专业的人才,加强人才建设 9
结 论 11
致 谢 12
参考文献 13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财政性教育资金的支出逐年增加,尤其是在 2012 年 3 月 5 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12 年我国财政性教育资金支出安排占 GDP 比重要达到 4%,达到 21165 亿元,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中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过程中的重要节点。总体规模达到4%,我国教育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经费支出却存在很多问题,给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差距太大,根据《201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我国2012年,广东省公共教育经费支出是1415.52亿元,约占广东省GDP比重2..5%,北京支出611.92亿元,约占GDP比重3.44%,江苏省支出1263.36亿元,占GDP比重2.34%,浙江支出841.38亿元,占GDP比重2.4%,山东支出1311.11亿元,占GDP比重2.6%,可见这些省份虽然支出较多,单占GDP比重都不到4%..西藏支出91.33亿元,占GDP比重13%,新疆支出462.72亿元,约占GDP比重6%。都超过了4%,可见我国的教育经费管理并不合理。
国家财政性教育资金的逐年增加,显示了政府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程
度,但是,怎样能够积极有效地发 挥教育资金的作用,增加对教育资金的必要管理与监督,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1】。
2 高等教育经费概述
教育经费,是指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的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的费用。教育经费包括教育事业费(即各级各类的学校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和教育基本建投资(建筑校舍和购置大型教学设备的费用)等。教育经费是以货币的形式支付的教育费用,是办学必不可少的财力条件。在中国,教育经费主要是指国家用于发展各级教育事业的费用。在教育系统中,高等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分支,所以说,高等教育经费也是教育经费的其中一部分,包括政府的投入、学生所缴纳学费、私人投入、社会捐赠、科研收入等方面[2]。
博世高雅集团董事长兼西南财经大学副教授邱克认为随着中国社会整体受教育水平提高,高等教育从原来的稀缺精英教育变为现在向大众普遍教育趋势发展。教育经费管理的关键应该在于对于经费管理的重视和对于经费监督理念的加强。政府在重视教育,加强财政经费投入的同时,应该促进相关政府部门,学校以及整个社会对于教育经费监管理念的推广与宣传[3]。
通过对高校经费管理的研究之后,同济大学教授王霞发现高校经费管理主要有一下有个问题,第一是,经费使用效率低下,经费使用过多或少,经费使用延迟。第二是,高校容易出现经费风险。第三是,出现管理漏洞,对经费管理不到位。改善这些问题的方法是加强监管,提高效率,合理分配[4]。
3 高等教育经费监管
3.1 事前监管
事前监管是在高校经济事项发生前,对其合法、合理、合规性进行监管,是对教育经费监管的基础环节。其实质是在经费尚未使用之前,对经费将要使用的方向、目的等通过既定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事前监管表现在工作中,主要是通过预算编制来实现的。一个高校的预算基本反应本年度该高校的活动范围、方式及内容。在事前监管这一过程中,主要的参与方包括高校以及财政、教育等上级主管部门。每年 7 月左右,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高校各部门将下一年度的基础信息、业务计划和经费预算的建议数及文字说明报财务处。财务处进行汇总后,将学校主管财务的领导审核批准,上报上级部门。之后根据上级下达的预算控制数,财务处对预算进行调整、平衡,形成学校次年财政预算建议案,经主管领导批准,再次上报上级财政、教育部门。根据财政批复预算,结合学校单位经济资源,适当调整、编制学校的综合预算,报校长办公室审查、校党委会批准。根据校党委会批准的综合预算,下达部门经费。至此,便可根据预算进行经费的使用。
3.2 事中监管
事中监管即对正在运行的经济事项、在其尚未结束之前对其进行监管,其重点是对运行过程进行控制。实践中表现在对高等教育经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管。一方面,高校内部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尤其是财务部门必须按照相关规章和程序,严格控制每一笔经费的支出。另一方面,上级部门通过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两种方式,对高校经费的使用进行监督。例如,教育部每年初均发布本年度工作要点,对本年度的教育经费监管工作进行总体部署。每年均下发有关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实施意见,将监管教育系统收费问题作为常态工作。在专项治理方面,教育部每年均选择几个方面进行重点治理。如 2012 年对中央直属高校进行了“小金库”问题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向全社会做了通报。
3.3 事后监管
“事后”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指事情发生之后;二是指事情完成之后。在经济学领域,事后监管是指在经济事项完成之后,对其运行结果经行合理,合法、合规性进行审处。具体到高等教育经费,对其进行事后监管实践中一般表现为决算审计。决算审计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审计,即高校内部的审计处对高校经费运行情况进行决算审计;二是外部审计,一般由上级审计部门实施。内部审计是高校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自我监管的有效手段,高校可以通过内部审计及时发现问题,从而避免经费损失或错误使用。外部审计是上级部门对高校经费进行监管的重要途径,主要包括年度决算审计、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等。教育部门每年均下发本年度的教育审计工作要点,对年度审计工作进行部署安排[5]。
2 徐春.高等教育经费管理研究-基于上海实践,上海,东华大学,2013
3 邱克.基于多元发展趋势的高校经费管理—新建本科院校经费管理探讨,中国高教研究,2007(6): 66-67
1 引言 1
2 高等教育经费概述 1
3 高等教育经费监管 2
3.1 事前监督 2
3.1 事中监督 3
3.1 事后监督 3
4 高等教育经费监管现状 3
4.1 经济事项现状 3
4.2 预算现状 3
4.3 内部控制现状 4
5 高等教育经费监管过程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
5.1 高等教育经费监管过程的问题 5
5.2 高等教育经费监管过程的原因分析 6
6 高等教育经费监管的必要性 7
6.1 维护稳定与发展的需要 7
6.2 我国高等教育走出国门、向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8
6.3 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 8
7 高等教育经费监管问题的解决路径 8
7.1 切实落实经济责任制 8
7.2 全面推动内部控制建设 9
7.3 完善经费信息管理制度,建议长效的高校资源信息管理制度 9
7.4 加大高校内部审计力度 9
7.5 培养专业的人才,加强人才建设 9
结 论 11
致 谢 12
参考文献 13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财政性教育资金的支出逐年增加,尤其是在 2012 年 3 月 5 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12 年我国财政性教育资金支出安排占 GDP 比重要达到 4%,达到 21165 亿元,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中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过程中的重要节点。总体规模达到4%,我国教育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经费支出却存在很多问题,给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差距太大,根据《201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我国2012年,广东省公共教育经费支出是1415.52亿元,约占广东省GDP比重2..5%,北京支出611.92亿元,约占GDP比重3.44%,江苏省支出1263.36亿元,占GDP比重2.34%,浙江支出841.38亿元,占GDP比重2.4%,山东支出1311.11亿元,占GDP比重2.6%,可见这些省份虽然支出较多,单占GDP比重都不到4%..西藏支出91.33亿元,占GDP比重13%,新疆支出462.72亿元,约占GDP比重6%。都超过了4%,可见我国的教育经费管理并不合理。
国家财政性教育资金的逐年增加,显示了政府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程
度,但是,怎样能够积极有效地发 挥教育资金的作用,增加对教育资金的必要管理与监督,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1】。
2 高等教育经费概述
教育经费,是指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的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的费用。教育经费包括教育事业费
博世高雅集团董事长兼西南财经大学副教授邱克认为随着中国社会整体受教育水平提高,高等教育从原来的稀缺精英教育变为现在向大众普遍教育趋势发展。教育经费管理的关键应该在于对于经费管理的重视和对于经费监督理念的加强。政府在重视教育,加强财政经费投入的同时,应该促进相关政府部门,学校以及整个社会对于教育经费监管理念的推广与宣传[3]。
通过对高校经费管理的研究之后,同济大学教授王霞发现高校经费管理主要有一下有个问题,第一是,经费使用效率低下,经费使用过多或少,经费使用延迟。第二是,高校容易出现经费风险。第三是,出现管理漏洞,对经费管理不到位。改善这些问题的方法是加强监管,提高效率,合理分配[4]。
3 高等教育经费监管
3.1 事前监管
事前监管是在高校经济事项发生前,对其合法、合理、合规性进行监管,是对教育经费监管的基础环节。其实质是在经费尚未使用之前,对经费将要使用的方向、目的等通过既定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事前监管表现在工作中,主要是通过预算编制来实现的。一个高校的预算基本反应本年度该高校的活动范围、方式及内容。在事前监管这一过程中,主要的参与方包括高校以及财政、教育等上级主管部门。每年 7 月左右,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高校各部门将下一年度的基础信息、业务计划和经费预算的建议数及文字说明报财务处。财务处进行汇总后,将学校主管财务的领导审核批准,上报上级部门。之后根据上级下达的预算控制数,财务处对预算进行调整、平衡,形成学校次年财政预算建议案,经主管领导批准,再次上报上级财政、教育部门。根据财政批复预算,结合学校单位经济资源,适当调整、编制学校的综合预算,报校长办公室审查、校党委会批准。根据校党委会批准的综合预算,下达部门经费。至此,便可根据预算进行经费的使用。
3.2 事中监管
事中监管即对正在运行的经济事项、在其尚未结束之前对其进行监管,其重点是对运行过程进行控制。实践中表现在对高等教育经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管。一方面,高校内部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尤其是财务部门必须按照相关规章和程序,严格控制每一笔经费的支出。另一方面,上级部门通过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两种方式,对高校经费的使用进行监督。例如,教育部每年初均发布本年度工作要点,对本年度的教育经费监管工作进行总体部署。每年均下发有关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实施意见,将监管教育系统收费问题作为常态工作。在专项治理方面,教育部每年均选择几个方面进行重点治理。如 2012 年对中央直属高校进行了“小金库”问题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向全社会做了通报。
3.3 事后监管
“事后”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指事情发生之后;二是指事情完成之后。在经济学领域,事后监管是指在经济事项完成之后,对其运行结果经行合理,合法、合规性进行审处。具体到高等教育经费,对其进行事后监管实践中一般表现为决算审计。决算审计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审计,即高校内部的审计处对高校经费运行情况进行决算审计;二是外部审计,一般由上级审计部门实施。内部审计是高校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自我监管的有效手段,高校可以通过内部审计及时发现问题,从而避免经费损失或错误使用。外部审计是上级部门对高校经费进行监管的重要途径,主要包括年度决算审计、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等。教育部门每年均下发本年度的教育审计工作要点,对年度审计工作进行部署安排[5]。
2 徐春.高等教育经费管理研究-基于上海实践,上海,东华大学,2013
3 邱克.基于多元发展趋势的高校经费管理—新建本科院校经费管理探讨,中国高教研究,2007(6): 66-67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