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交通运输类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特征
我国交通运输类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特征[20191212103312]
摘 要
中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表现出了较强的债券性特征,这与美国公司利用可转债融资表现出期权性特征,重视可转债在降低企业风险方面发挥作用的研究结果不同。因此,本文想分析我国交通运输业发行的可转债是否也是表现出债券性的特征。本文通过研究相关文章得出可转债的融资特征应该和资产规模,资产结构,负债水平,偿债能力,公司成长性等有关。分析得出了我国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体现出来的债权性,说明了其没有运用到可转债核心的性质--期权性,不能充分发挥其既有财务杠杆的作用又能延缓公司股权稀释。最后本文根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可转债债券性期权性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录 III
引 言 1
第1章 可转债融资特性概述 1
1.1 可转债融资定义 1
1.2 可转债融资特点 1
1.2.1 明显的低成本特点 1
1.2.2 融资规模大、操作灵活 2
1.3可转债融资国际发展现状 3
1.3.1可转债公司数量多,规模大,品种多 3
1.3.2可转换债券的融资功能突出 3
1.3.3严格的可转债公司评级及担保 3
1.3.4科学的条款设计 4
第2章 我国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特性及成因 4
2.1我国交通运输类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特性 5
2.2我国交通运输类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特性的成因 6
2.2.1 资产规模 6
2.2.2 资产结构 6
2.2.3 负债水平 6
2.2.4 偿债能力 7
2.2.5 公司成长性 7
第3章 有效利用可转债融资策略 7
3.1加强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的财务内控管理 8
3.2建立可转债的信息披露制度 8
3.3增加可转换债券的发行主体,放开对可转换债券发行的约束 8
3.4建立健全关于可转债方面的规章制度 8
3.5增加和可转换证券这种金融工具相关的投资品种,引入卖空机制,多样化可转换债券市场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创新 9
3.6监管部门的政策激励 9
结束语 9
引 言
可转换公司债券作为一种兼具股性、债性与转换期权的新型融资工具,具有许多普通债权和股权融资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近年来颇受我国上市企业欢迎。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属于强周期行业,其数据更具有代表性。与此同时,国内外对可转债发行的动机也展开了大量研究,但由于我国公司债券受到管制,普通债权融资方式缺位,以及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和股权分置的特征,我国学者根据国外成熟市场的理论假说对可转债发行动机实证检验,在放到具有我国国情的市场中时,都不具有很好的说服力。2007年8月14日我国证监会正式颁布实施《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我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债市场,同时股权分置改革也已基本完成,至此我国上市公司可选择的融资方式已逐渐丰富完善。在此情况下研究企业的融资选择问题,探讨可转债发行动机,对企业如何根据自身情况理性选择融资工具、优化资本结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1章 可转债融资特性概述
1.1 可转债融资定义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性质上是一种公司债券,它赋予持有人在发债后一定时间内,可依据本人自身的自由意志,选择是否依约定的条件将持有的债券转换为发行公司的股票或者另外一家公司股票的权利。因此,相比配股、增发等融资手段,可转债融资具有以下特点。
1.2 可转债融资特点
1.2.1 明显的低成本特点
可转债具有很明显的低成本优势,我们对比分析它与增发、配股融资和银行贷款的成本之间的差异。增发和配股均属于股票融资。股票融资的成本是由发行价格、发行费用、每年红利以及红利增长率等因素所决定的,而其主要因素是每年股利以及股利的增长率,这两个因素又是上市公司本身可以控制的。上市公司一般可以通过红利发放这种方式来控制股票融资的实际成本,如果股利的增长比较缓慢,或者股利很少,则融资的成本很小,最小成本一般是发行的费用即融资总额的3.5%左右。银行贷款成本一般都可以作为企业融资成本的参考指标,目前一年期银行贷款利率平均为3.50%,若考虑到手续费用占其融资成本大约是3.60%。如果考虑到利息抵税效应的话,其税后实际成本大约在2.16%左右。所以社会上普遍认为配股和增发的成本是最低的原因就是我国上市公司一般不会分红,其实质反映了上市公司不分红或少分红、对投资者不负责任的一种普遍现象。从证券市场理论和西方成熟证券市场的情况看,出于市场和股东的压力,上市公司保持一定的分红水平是必须的。长期不分配股利或者分配很少的上市公司,将会影响到它的股价和投资价值、市场形象及再融资的能力。只看短期利益,一味地圈钱的上市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益跟不上,甚至还经常经营亏损,最终将会失去再融资的资格。从这方面看,股权融资的成本是很高的,它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可以加速企业走向衰退。中国证监会对此作出了相关规定,银行同期存款利率应该超过可转换债券的年利率,一般在1%一2%之间,平均按1.5%计算.发行可转换债券需要支付承销费等。其中券商承销费在1.5%一3%.平均不超过2.5%,算上其它的中介机构费用等,总体的费用比率约为3.5%,但这对上市公司来说是一次性成本,相对于5年期可转债债券来说,平均每年实际摊销的比率只有融资规模的0.7%左右,因此如果可转换债券不转换为股票,其综合成本约为2.2%,大大低于银行贷款的融资成本。由于债息可在公司所得税前列支,从债息抵税后看,可转换债券的融资成本大约在2%以内,也低于配股或增发的最低融资成本。如果可转换债券全部或者部分转换为股票,其成本则要考虑公司的分红水平等因素,不同的公司,其融资成本也有一定差别,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以上分析表明,银行贷款、配股和增发的成本大大高于可转债的融资成本,这是可转债融资最大的优势之一。
1.2.2 融资规模大、操作灵活
可转债融资与增发、配股相比,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不仅具有低成本优势,其它方面的优势也很明显。首先是融资规模较大。配股和增发的发行价格一般都低于次级市场价格。以公布募集说明书的前3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的平均收盘价格作为基础,可转换债券定价上浮一定的幅度,如果可转换债券被转换成股票。在同样的股本扩张条件下,与增发和配股相比较,可以为发行人筹得更多的资金。其次,可转换债券兼具股票和债券的特性。当股市被人看好时,投资者可将其卖出获取价差或者转成股票,获得由股价上涨所带来的收益,就可能比较低风险地实现较好的投资收益,当股市相对低迷时,投资者可选择享受利息收益,有收回本金的保证和券面利息的收益。所以可转债无论在市场整体形势看好或向坏的环境下都会受到投资者的欢迎就是由这一特点决定的.上市公司通过可转债融资能够顺利地进行。其三,有助于缓解企业盈利压力和降低融资风险以及优化企业的资产结构。许多投资项目往往具有比较长的周期,只有很小甚至没有短期内效益。如果采用增发或配股融资,总股本和净资产即时增加,当即被摊薄了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两项比较关键的指标,很大的业绩压力就会压得公司喘不过气来,然而可转换债券的转股期限一般为1-4年,相比增发和配股而言在操作上更具有技巧性和灵活性,根据投资项目的进展,上市公司可以预先自己调节转股的进度,转股、股权扩张可以随着项目收益的逐渐体现而进行,而避免了公司的股本在短期内遭到急剧扩张和业绩的迅速摊薄。同时,经营管理者会迫于可转换债券的转股和兑付压力而谨慎决策、努力提高经营业绩。此外,可转换债券的发行时间的灵活性比配股和增发强很多.这也是有些上市公司尤其是不久前实施过增发、配股或者上市不久的公司选择可转债的一个重要原因。
1.3可转债融资国际发展现状
从可转债的期权特性出发,一些美国学者研究了可转债在资产替代和风险估计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从资产结构、资产负债率等八个方面设计了16个指标,分析发现美国公司从1963至1984年期间的可转债融资具有如下特征:如果公司R&D占销售的比例较高,更愿意选择可转债融资。在大量使用可转债融资的上市公司当中(可转债占比达到60%以上),其具有的R&D占销售的比例几乎是两倍于其他公司,这是清算成本引发的(低水平的有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此外,有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与可转债呈负相关关系,股价与账面价值的比例与可转债呈正相关关系。同样,有重要的成长机会并会引发财务危机成本的公司就是有高股票市价与账面价值的比例来说明。这些学者指出公司经营现金流的变动与可转债融资正相关。对于长期债务与权益的比重,分析结果表明公司具有高负债率更可能采用可转债融资。最后,通过实证检验证明了可转债的期权特性是美国公司可转债的主要融资特征。现在世界上可转债融资市场比较完善和成熟是美国的可转债融资市场,美国可转债市场有如下特点:
1.3.1可转债公司数量多,规模大,品种多
可转债公司数量比较多,发行规模相对较大,投资品种比其他国家更多。美国可转债市场发展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是全世界最大的可转债市场,现在已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可转换债券一直是上市公司融资的重要途径之一。
1.3.2 可转换债券的融资功能突出
在股市周期性低迷或上市公司因行业、产品等原因而导致效益暂时不佳等特定背景时,美国企业就会利用可转债融资。因为这时股价相对较低,而同时又有未来效益较好的新项目需要融资,此时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而且转股价格高于当时的股价,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未来的收益,而且只要经营成功的话,有关负债可转为权益,这将大大增加公司实力。
1.3.3 严格的可转债公司评级及担保
美国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债券,并通过证券交易场所进行交易的,一般需对可转换债券进行信用及担保评级。美国可转债信用评级是综合考虑发行人经营业绩、赢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信用等情况后对发行人可转债的风险程度进行较为规范、全面、系统的评定结果,极具权威性。另外,美国可转换公司债券被视为无抵押公司债券,不需要附加担保条件。投资风险完全由投资人承担。个别情况存在担保或者有抵押品条件。
1.3.4 科学的条款设计
在美国市场上公募发行可转债相对比较严格,而私募发行,条件就比较宽松。在可转债债权性条款方面:美国发行的可转换债券,往往票面利率很低,甚至是零息票债券;可转换债券期限一般为5到10年。另外,对于可转债转股性债券,条款规定美国市场多在15%-20%之间。当发行人进行送股、转增、配股和增发时,都会按其稀释比例相应调整其转股价格。对于标的股票的现金分红是否调整转股价,美国一般不纳入转股价格调整范围,因而市场转股修正机会很低。
第2章 我国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特性及成因
1991年,琼能源发行可转债债券,这是我国境内最早出现的可转债公司债券。经过20几年的发展,中国的可转债市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20年的时间里,在境内发行可转债的公司共有20多家。2001年《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实施办法》颁布,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热情高涨。2006年《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被废止,但随之出台的《上市公司证券管理办法》中仍对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多加限制,所以直到2009年,我国境内的可转换债券也不超过80支,而且多集中在电力、钢铁等企业信用风险较小(信用评级都在AA级以上),业绩稳定,并且多数有银行或其它相关机构担保的传统行业。而一些急需资金、发展迅速的企业却由于发行条件高、约束条款多的限制不能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进行融资。从2009年起共有新钢转债、博汇转债、中海转债、国电转债、重工转债等多只可转债通过境内股票市场相继发行上市。同时,可转债市场的相关法规也逐步建立。
王冬年等研究可转债融资特性时对比研究了可转债和债务融资,突破国内可转债和权益融资进行比较的研究模式, 为我国可转债融资表现出债券性特征提供了证据支持。实证结果表明, 决定债务融资和可转债融资的关键因素是资产规模, 公司利用可转债融资和债务融资的原因是资金短缺。自由现金流与可转债融资负相关且不显著, 而自由现金流与债务融资负相关但显著。资产负债率也会影响公司利用可转债融资和债务融资,资产负债率与可转债融资负相关且显著,而债务融资与资产负债率负相关但不显著。当可转债融资公司的基本面与债券融资的公司相近,说明公司利用可转债融资更注重可转债的债券特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公司的基本面是可转债的债券特性还是可转债的期权特性是由公司可转债融资特征反映出来。也就是说,如果公司要发挥可转债的债券特性,其融资特征应与债券融资相近。反之,如果公司要发挥可转债的期权特性,其融资特征应与期权融资比较相近。而当可转债融资公司的基本面与期权融资的公司相近时,即表现出风险大、代理问题严重等特征,说明公司利用可转债融资应该注重可转债的期权特性。
摘 要
中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表现出了较强的债券性特征,这与美国公司利用可转债融资表现出期权性特征,重视可转债在降低企业风险方面发挥作用的研究结果不同。因此,本文想分析我国交通运输业发行的可转债是否也是表现出债券性的特征。本文通过研究相关文章得出可转债的融资特征应该和资产规模,资产结构,负债水平,偿债能力,公司成长性等有关。分析得出了我国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体现出来的债权性,说明了其没有运用到可转债核心的性质--期权性,不能充分发挥其既有财务杠杆的作用又能延缓公司股权稀释。最后本文根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可转债债券性期权性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录 III
引 言 1
第1章 可转债融资特性概述 1
1.1 可转债融资定义 1
1.2 可转债融资特点 1
1.2.1 明显的低成本特点 1
1.2.2 融资规模大、操作灵活 2
1.3可转债融资国际发展现状 3
1.3.1可转债公司数量多,规模大,品种多 3
1.3.2可转换债券的融资功能突出 3
1.3.3严格的可转债公司评级及担保 3
1.3.4科学的条款设计 4
第2章 我国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特性及成因 4
2.1我国交通运输类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特性 5
2.2我国交通运输类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特性的成因 6
2.2.1 资产规模 6
2.2.2 资产结构 6
2.2.3 负债水平 6
2.2.4 偿债能力 7
2.2.5 公司成长性 7
第3章 有效利用可转债融资策略 7
3.1加强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的财务内控管理 8
3.2建立可转债的信息披露制度 8
3.3增加可转换债券的发行主体,放开对可转换债券发行的约束 8
3.4建立健全关于可转债方面的规章制度 8
3.5增加和可转换证券这种金融工具相关的投资品种,引入卖空机制,多样化可转换债券市场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创新 9
3.6监管部门的政策激励 9
结束语 9
引 言
可转换公司债券作为一种兼具股性、债性与转换期权的新型融资工具,具有许多普通债权和股权融资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近年来颇受我国上市企业欢迎。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属于强周期行业,其数据更具有代表性。与此同时,国内外对可转债发行的动机也展开了大量研究,但由于我国公司债券受到管制,普通债权融资方式缺位,以及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和股权分置的特征,我国学者根据国外成熟市场的理论假说对可转债发行动机实证检验,在放到具有我国国情的市场中时,都不具有很好的说服力。2007年8月14日我国证监会正式颁布实施《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我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债市场,同时股权分置改革也已基本完成,至此我国上市公司可选择的融资方式已逐渐丰富完善。在此情况下研究企业的融资选择问题,探讨可转债发行动机,对企业如何根据自身情况理性选择融资工具、优化资本结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1章 可转债融资特性概述
1.1 可转债融资定义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性质上是一种公司债券,它赋予持有人在发债后一定时间内,可依据本人自身的自由意志,选择是否依约定的条件将持有的债券转换为发行公司的股票或者另外一家公司股票的权利。因此,相比配股、增发等融资手段,可转债融资具有以下特点。
1.2 可转债融资特点
1.2.1 明显的低成本特点
可转债具有很明显的低成本优势,我们对比分析它与增发、配股融资和银行贷款的成本之间的差异。增发和配股均属于股票融资。股票融资的成本是由发行价格、发行费用、每年红利以及红利增长率等因素所决定的,而其主要因素是每年股利以及股利的增长率,这两个因素又是上市公司本身可以控制的。上市公司一般可以通过红利发放这种方式来控制股票融资的实际成本,如果股利的增长比较缓慢,或者股利很少,则融资的成本很小,最小成本一般是发行的费用即融资总额的3.5%左右。银行贷款成本一般都可以作为企业融资成本的参考指标,目前一年期银行贷款利率平均为3.50%,若考虑到手续费用占其融资成本大约是3.60%。如果考虑到利息抵税效应的话,其税后实际成本大约在2.16%左右。所以社会上普遍认为配股和增发的成本是最低的原因就是我国上市公司一般不会分红,其实质反映了上市公司不分红或少分红、对投资者不负责任的一种普遍现象。从证券市场理论和西方成熟证券市场的情况看,出于市场和股东的压力,上市公司保持一定的分红水平是必须的。长期不分配股利或者分配很少的上市公司,将会影响到它的股价和投资价值、市场形象及再融资的能力。只看短期利益,一味地圈钱的上市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益跟不上,甚至还经常经营亏损,最终将会失去再融资的资格。从这方面看,股权融资的成本是很高的,它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可以加速企业走向衰退。中国证监会对此作出了相关规定,银行同期存款利率应该超过可转换债券的年利率,一般在1%一2%之间,平均按1.5%计算.发行可转换债券需要支付承销费等。其中券商承销费在1.5%一3%.平均不超过2.5%,算上其它的中介机构费用等,总体的费用比率约为3.5%,但这对上市公司来说是一次性成本,相对于5年期可转债债券来说,平均每年实际摊销的比率只有融资规模的0.7%左右,因此如果可转换债券不转换为股票,其综合成本约为2.2%,大大低于银行贷款的融资成本。由于债息可在公司所得税前列支,从债息抵税后看,可转换债券的融资成本大约在2%以内,也低于配股或增发的最低融资成本。如果可转换债券全部或者部分转换为股票,其成本则要考虑公司的分红水平等因素,不同的公司,其融资成本也有一定差别,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以上分析表明,银行贷款、配股和增发的成本大大高于可转债的融资成本,这是可转债融资最大的优势之一。
1.2.2 融资规模大、操作灵活
可转债融资与增发、配股相比,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不仅具有低成本优势,其它方面的优势也很明显。首先是融资规模较大。配股和增发的发行价格一般都低于次级市场价格。以公布募集说明书的前3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的平均收盘价格作为基础,可转换债券定价上浮一定的幅度,如果可转换债券被转换成股票。在同样的股本扩张条件下,与增发和配股相比较,可以为发行人筹得更多的资金。其次,可转换债券兼具股票和债券的特性。当股市被人看好时,投资者可将其卖出获取价差或者转成股票,获得由股价上涨所带来的收益,就可能比较低风险地实现较好的投资收益,当股市相对低迷时,投资者可选择享受利息收益,有收回本金的保证和券面利息的收益。所以可转债无论在市场整体形势看好或向坏的环境下都会受到投资者的欢迎就是由这一特点决定的.上市公司通过可转债融资能够顺利地进行。其三,有助于缓解企业盈利压力和降低融资风险以及优化企业的资产结构。许多投资项目往往具有比较长的周期,只有很小甚至没有短期内效益。如果采用增发或配股融资,总股本和净资产即时增加,当即被摊薄了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两项比较关键的指标,很大的业绩压力就会压得公司喘不过气来,然而可转换债券的转股期限一般为1-4年,相比增发和配股而言在操作上更具有技巧性和灵活性,根据投资项目的进展,上市公司可以预先自己调节转股的进度,转股、股权扩张可以随着项目收益的逐渐体现而进行,而避免了公司的股本在短期内遭到急剧扩张和业绩的迅速摊薄。同时,经营管理者会迫于可转换债券的转股和兑付压力而谨慎决策、努力提高经营业绩。此外,可转换债券的发行时间的灵活性比配股和增发强很多.这也是有些上市公司尤其是不久前实施过增发、配股或者上市不久的公司选择可转债的一个重要原因。
1.3可转债融资国际发展现状
从可转债的期权特性出发,一些美国学者研究了可转债在资产替代和风险估计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从资产结构、资产负债率等八个方面设计了16个指标,分析发现美国公司从1963至1984年期间的可转债融资具有如下特征:如果公司R&D占销售的比例较高,更愿意选择可转债融资。在大量使用可转债融资的上市公司当中(可转债占比达到60%以上),其具有的R&D占销售的比例几乎是两倍于其他公司,这是清算成本引发的(低水平的有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此外,有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与可转债呈负相关关系,股价与账面价值的比例与可转债呈正相关关系。同样,有重要的成长机会并会引发财务危机成本的公司就是有高股票市价与账面价值的比例来说明。这些学者指出公司经营现金流的变动与可转债融资正相关。对于长期债务与权益的比重,分析结果表明公司具有高负债率更可能采用可转债融资。最后,通过实证检验证明了可转债的期权特性是美国公司可转债的主要融资特征。现在世界上可转债融资市场比较完善和成熟是美国的可转债融资市场,美国可转债市场有如下特点:
1.3.1可转债公司数量多,规模大,品种多
可转债公司数量比较多,发行规模相对较大,投资品种比其他国家更多。美国可转债市场发展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是全世界最大的可转债市场,现在已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可转换债券一直是上市公司融资的重要途径之一。
1.3.2 可转换债券的融资功能突出
在股市周期性低迷或上市公司因行业、产品等原因而导致效益暂时不佳等特定背景时,美国企业就会利用可转债融资。因为这时股价相对较低,而同时又有未来效益较好的新项目需要融资,此时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而且转股价格高于当时的股价,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未来的收益,而且只要经营成功的话,有关负债可转为权益,这将大大增加公司实力。
1.3.3 严格的可转债公司评级及担保
美国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债券,并通过证券交易场所进行交易的,一般需对可转换债券进行信用及担保评级。美国可转债信用评级是综合考虑发行人经营业绩、赢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信用等情况后对发行人可转债的风险程度进行较为规范、全面、系统的评定结果,极具权威性。另外,美国可转换公司债券被视为无抵押公司债券,不需要附加担保条件。投资风险完全由投资人承担。个别情况存在担保或者有抵押品条件。
1.3.4 科学的条款设计
在美国市场上公募发行可转债相对比较严格,而私募发行,条件就比较宽松。在可转债债权性条款方面:美国发行的可转换债券,往往票面利率很低,甚至是零息票债券;可转换债券期限一般为5到10年。另外,对于可转债转股性债券,条款规定美国市场多在15%-20%之间。当发行人进行送股、转增、配股和增发时,都会按其稀释比例相应调整其转股价格。对于标的股票的现金分红是否调整转股价,美国一般不纳入转股价格调整范围,因而市场转股修正机会很低。
第2章 我国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特性及成因
1991年,琼能源发行可转债债券,这是我国境内最早出现的可转债公司债券。经过20几年的发展,中国的可转债市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20年的时间里,在境内发行可转债的公司共有20多家。2001年《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实施办法》颁布,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热情高涨。2006年《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被废止,但随之出台的《上市公司证券管理办法》中仍对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多加限制,所以直到2009年,我国境内的可转换债券也不超过80支,而且多集中在电力、钢铁等企业信用风险较小(信用评级都在AA级以上),业绩稳定,并且多数有银行或其它相关机构担保的传统行业。而一些急需资金、发展迅速的企业却由于发行条件高、约束条款多的限制不能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进行融资。从2009年起共有新钢转债、博汇转债、中海转债、国电转债、重工转债等多只可转债通过境内股票市场相继发行上市。同时,可转债市场的相关法规也逐步建立。
王冬年等研究可转债融资特性时对比研究了可转债和债务融资,突破国内可转债和权益融资进行比较的研究模式, 为我国可转债融资表现出债券性特征提供了证据支持。实证结果表明, 决定债务融资和可转债融资的关键因素是资产规模, 公司利用可转债融资和债务融资的原因是资金短缺。自由现金流与可转债融资负相关且不显著, 而自由现金流与债务融资负相关但显著。资产负债率也会影响公司利用可转债融资和债务融资,资产负债率与可转债融资负相关且显著,而债务融资与资产负债率负相关但不显著。当可转债融资公司的基本面与债券融资的公司相近,说明公司利用可转债融资更注重可转债的债券特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公司的基本面是可转债的债券特性还是可转债的期权特性是由公司可转债融资特征反映出来。也就是说,如果公司要发挥可转债的债券特性,其融资特征应与债券融资相近。反之,如果公司要发挥可转债的期权特性,其融资特征应与期权融资比较相近。而当可转债融资公司的基本面与期权融资的公司相近时,即表现出风险大、代理问题严重等特征,说明公司利用可转债融资应该注重可转债的期权特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