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效用最大化研究
股利政策是现代公司金融理论三大核心内容之一,是上市公司利润分配的核心内容,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是企业使其财富价值最大化的一个重要行为,同样对于投资者,也是获得投资回报的重要方式。那么,在不同的情况下,什么样的股利政策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即什么样的因素间接影响着公司股利政策的选择,足以使得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发挥出相应的效用。这就是本篇论文所要探究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分成四个主要部分,首先介绍了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背景以及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其次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主要股利政策以及主要股利分配方式,然后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效用决定的影响因素,最终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系列克服影响因素,获得效用最大化的一些建议措施。 HM000115
关键词:股利政策;上市公司;企业价值
股利政策作为现代公司金融理论重要内容,是上市公司利润分配的核心内容,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是企业使其财富价值最大化的一个重要行为,同样对于投资者,也是获得投资回报的重要方式。那么,在不同的情况下,什么样的股利政策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即什么样的因素间接影响着公司股利政策的选择,足以使得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发挥出相应的效用。我国上市公司股票市场较西方市场而言较为混乱,如何克服这些不规范不公平的现象,使得公司股利政策发挥效果最大化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程。
第一章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效用的衡量
1.1上市公司股利政策
1.1.1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分配方式及其特点
在我国最基本的股利分配方式是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然而,虽然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并没有过于强硬的基础,但是在中国特定的市场环境,法律环境等一系列的因素影响下,中国上市公司也创造出了自己特色的股利分配方式,例如转增股本,配股。大多数上市公司采用了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并行兼有的形式。在现实情况下我国上市公司主要存在以下四种股利分配形式:
一. 不分配
上市公司对于股利不进行分配发放,由于我国历史遗留问题,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形成了一些上市公司大股东对公司的控股具有绝对性,该种情况在大的国有上市公司中较为普遍,大股东占据绝大多数股权,采取不分配发放股利的方式进行企业经营活动。为了改善这种现状,2006年5月8日起实施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最近三年以现金或股票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百分之二十。”
二. 派发股利
派发股利是股利分配最基本的方式之一,主要是现和股票股利的派发。其中相较于股票股利而言,现金股利更为常见,上市公司大多派发现金作为股利。派发现金股利只降低公司的留存收益,但对股价总额并不产生影响。派发股票股利,是在原有股东持股基础上,将留存收益派发新股,增加了股东的持股数,但总权益,持有股票的总价不变,相对于公司而言,派发股票股利,公司的总权益并不发生变化,只是增加了股本,减少了企业的留存收益。
三. 转增股本
转增股本与派发股票股利的形式较为相似,转增股本是从公积金中取值转增为股本,公司权益总额不发生变动,只是内部进行了转化,公积金降低,股本增加。期间企业股价会发生下跌,这是因为企业的总股数增加的同时,其股本总额是不发生变化的。
四. 配股
这个主要是指上市公司对于其原股票持有者以低于市场价格的发售新股,低于市价发售新股,同样会出现股票交易价格下调。
1.1.2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主要种类
一. 剩余股利政策
该政策建立在先留后分的基础上,所谓先留后分,即是先满足公司资金需求,即留存收益,如有剩余,则派发股利,反之则不派发股利。
二. 固定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
该政策中,企业股利分配额度固定,至少在企业经营很长一段过程当中保持稳定,直到企业发展资金净利稳步增长到一定程度,并在可预计的未来不会再出现回落时,公司才会相应提高股利分配额度。这是一种分离获利与支付两个环节的股利政策。当企业暂时经营状况不景气时,会形成资金的缺口断链,进一步影响到企业的投资筹资等各方面。例:2007年,在金融危机大环境背景下,大多数的企业上市公司都不适宜采用该股利分配政策,资金的危机导致大多数公司资金链出现断层,如果采用这种固定的股利分配政策无异于加重了企业的负担,更加剧了情况的危机度。
三. 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此政策实施之前,公司会事先确定一个固定的股利分配额占盈余总额的比率,并一直按这个比率进行股利分配。
四. 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此政策下,与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相似,公司会制定一个固定的经常性的股利分配额度,每期公司都按此额度发放股利。当公司经营出现较多盈余时,根据实际情况,会相应发放额外的股利政策。该股利政策下的公司多为盈利状况随着企业周期波动较大的企业,并且经营和利润状况大都不稳定。
1.2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效用
1.2.1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效用的含义
不同股利政策产生的效用不尽相同,那么不同的上市公司在不同的情况下为了达到不同的目标,所采取得股利政策亦不相同,而股利政策的效用就是指上市公司为了使企业达到某种目的,所采取的股利政策,然后达到目标完成的效果。
从具体几个方面来看,上市公司所想达成的目的,也就是效用的几个方面就是:
一.股东财富最大化:各上市公司制定股利政策的主要财务目标就是最大限度的保证股东的财富最大化。
二.保证筹资活动的进行:公司的股利政策行为是企业向投资者及金融市场传达的一个企业发展方向以及形成企业形象的一个重要参考,是吸引投资者投资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
三.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股利政策对于企业良好企业形象的形成具有极大的影响。
1.2.2上市公司各类股利政策的效用
一.剩余股利政策
从另一种层面上来看,剩余股利分配政策,更类似于一种筹资政策。当存在较优秀的投资时机,根据企业的实际资本结构。先从盈余当中留用,然后将盈余资金作为股利予以分配。它的优点在于先考虑留存收益,剩余的盈余用于发放股利,保证了资金的理想结构,取得最低再投资的资金成本。但是,由于公司具体经营情况的限制,它也不利于公司业绩形象的长期保持,同时股利分配额度也会发生波动。
二.固定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
固定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公司形象,稳定的股利额公司股东一种稳健可靠地发展形象,另投资者安心,放心,同时也方便他们安排消费和其他各项支出。有利于向市场传递企业正常发展的信息,稳定股票价格。
三.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这个政策实行下的公司,公司每年股利分配额随着盈余额的波动同向波动,同增同减。保证了股票价格与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同步波动,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但是当企业经营出现波动时,同是会造成股价随之波动,同样也会给企业造成困扰弊端,形成股价不稳定,企业经营形象声誉受损。但从上市公司支付能力的角度看,这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稳定的股利政策。
四.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该政策保障了投资者的一定权益,在吸收了固定股利政策的优点的同时,也在较大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压力,赋予了企业财务管理较大的弹性以及灵活度,保证了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然而与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存在同样的问题,已形成股价不稳定的形势,造成股价的动荡。甚至一些企业在较长时期持续发放额外股利后,可能会被股东误认为是“正常股利”,而一旦取消了这部分额外股利,传递出去的信号可能会使股东认为这是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表现,进而可能会引起公司股价下跌的不良后果。
第二章 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效用的主要因素
2.1法律法规因素
为了保护金融市场的正常运作,维护金融秩序,持股人权益以及股票发行程序的有效性,各国对于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都采取了法律规范,我国的法律法规对公司股利政策的规范主要是包含在《公司法》和《关于规范上市公司若干问题的通知》当中。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 资本保全规定。二.股利分配顺序。三.无力偿付债务的规定。四.契约的约束。
虽然我国法律法规对以上几个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规范和约束,但是我国法律对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规范相较于西方诸国仍较不完善,关于我国法律法规对于股利政策有效性的阻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法律法规对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没有起到一个很好的约束作用,对于一些上市公司上市风险的约束加以很好的规范,使得股民产生了错误的判断,导致有些上市公司做出了一些可能会产生恶性后果的行为。例如前段时间终于得以判决的著名案例“绿大地造假事件”,该公司虚增收入2.96亿元,并顺利通过层层审核登陆资本市场,并最终以16.49元/股的发行价,近30倍的摊薄市盈率发行,共募集了资金3.46亿元。该公司在上市之后,仍继续造假财务内容。证监会三年之后才对其进行调查,冻结了何学葵的相关股份。该不正当的上市行为在三年之后才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可见,虽然我国以一定的法律形式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进行了规范,但是仍存在着不少漏洞与此同时证监会的监管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些大肆的造假瓜分了市场投资者的资金,使得资源配置难以优化,容易造成优质企业融资难,劣质企业却能“圈钱”的尴尬局面,阻碍了正规运作的上市企业股利政策的筹资作用。 查看完整请+Q:351916072获取
二. 必需要提到的就是我国法律对于资本市场的约束。由于政府和行政机构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干预,市场调节机制行政化的味道太浓。我国对于企业股票市场的过分干预,特别是对于上市公司市场国际化筹资的干预。虽然2011年的新新《公司法》对于对外投资的限制取消了,但国际市场上对于国内上市公司投资的限制仍然存在。我国政府机构管制了证券市场的开放,限制了国内证券市场外国投资资金最高额总额、单个投资者的最高投资额度、外资投资于一只股票的最高额度,限制了外国机构的投资最低限度,加强了对境外投资资本回笼期的限制等等,这些规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筹资效用的发挥。在我国资本一级市场是被行政所垄断的,这些也就间接框定了上市公司所面对的筹资途径以及人群。划定了相关筹资人群,这影响了上市公司融资渠道的开通,间接影响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筹资作用的发挥。
2.2市场因素
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同步建立起的,由于市场的不成熟发展年限较短,证券市场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制约了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效率的有效发挥。目前,其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大方面:
一.市场中企业分红机制规范不完善。我国证券市场不成熟,监管和相应配套政策滞后,按理,投资者持有上市公司股票,成为股东,享受的利益是红利,但由于上市公司不分红或分红很少,以致投资变成了投机,股市已然成了提款机。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派现分红上市公司数 856 1006 1321
派现分红上市公司数占百分比 52% 55% 61%
现金分红总额 34230000000元 38900000000元 50060000000元
平均每股现金分红金额 0.08元 0.09元 0.13元
现金分红总额占当年实现净利润总额比例值 41.69% 35.85% 30.09%
ABSTRACT II
目 录 III
引言 1
第一章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效用的衡量 1
1.1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 1
1.1.1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分配方式及其特点 1
1.1.2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主要种类 2
1.2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效用 2
1.2.1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效用的含义 2
1.2.2 上市公司各类股利政策的效用 3
第二章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效用的主要因素 3
2.1 法律法规因素 3
2.2 市场因素 4
2.3 企业生命周期 5
2.4 企业盈利及现金流量 6
2.5 投资者的需求 6
第三章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效用最大化 7
3.1 完善立法,推进信息监管及资本市场国际化 7
3.2 完善市场分红制度及信息传递机制 7
3.3 优化股权结构,避免大股东独断 7
3.4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采取适度股利政策 8
3.5 提高投资者素质,避免投机心理 8
结束语 9
参考文献 10 查看完整请+Q:351916072获取
关键词:股利政策;上市公司;企业价值
股利政策作为现代公司金融理论重要内容,是上市公司利润分配的核心内容,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是企业使其财富价值最大化的一个重要行为,同样对于投资者,也是获得投资回报的重要方式。那么,在不同的情况下,什么样的股利政策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即什么样的因素间接影响着公司股利政策的选择,足以使得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发挥出相应的效用。我国上市公司股票市场较西方市场而言较为混乱,如何克服这些不规范不公平的现象,使得公司股利政策发挥效果最大化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程。
第一章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效用的衡量
1.1上市公司股利政策
1.1.1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分配方式及其特点
在我国最基本的股利分配方式是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然而,虽然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并没有过于强硬的基础,但是在中国特定的市场环境,法律环境等一系列的因素影响下,中国上市公司也创造出了自己特色的股利分配方式,例如转增股本,配股。大多数上市公司采用了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并行兼有的形式。在现实情况下我国上市公司主要存在以下四种股利分配形式:
一. 不分配
上市公司对于股利不进行分配发放,由于我国历史遗留问题,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形成了一些上市公司大股东对公司的控股具有绝对性,该种情况在大的国有上市公司中较为普遍,大股东占据绝大多数股权,采取不分配发放股利的方式进行企业经营活动。为了改善这种现状,2006年5月8日起实施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最近三年以现金或股票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百分之二十。”
二. 派发股利
派发股利是股利分配最基本的方式之一,主要是现和股票股利的派发。其中相较于股票股利而言,现金股利更为常见,上市公司大多派发现金作为股利。派发现金股利只降低公司的留存收益,但对股价总额并不产生影响。派发股票股利,是在原有股东持股基础上,将留存收益派发新股,增加了股东的持股数,但总权益,持有股票的总价不变,相对于公司而言,派发股票股利,公司的总权益并不发生变化,只是增加了股本,减少了企业的留存收益。
三. 转增股本
转增股本与派发股票股利的形式较为相似,转增股本是从公积金中取值转增为股本,公司权益总额不发生变动,只是内部进行了转化,公积金降低,股本增加。期间企业股价会发生下跌,这是因为企业的总股数增加的同时,其股本总额是不发生变化的。
四. 配股
这个主要是指上市公司对于其原股票持有者以低于市场价格的发售新股,低于市价发售新股,同样会出现股票交易价格下调。
1.1.2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主要种类
一. 剩余股利政策
该政策建立在先留后分的基础上,所谓先留后分,即是先满足公司资金需求,即留存收益,如有剩余,则派发股利,反之则不派发股利。
二. 固定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
该政策中,企业股利分配额度固定,至少在企业经营很长一段过程当中保持稳定,直到企业发展资金净利稳步增长到一定程度,并在可预计的未来不会再出现回落时,公司才会相应提高股利分配额度。这是一种分离获利与支付两个环节的股利政策。当企业暂时经营状况不景气时,会形成资金的缺口断链,进一步影响到企业的投资筹资等各方面。例:2007年,在金融危机大环境背景下,大多数的企业上市公司都不适宜采用该股利分配政策,资金的危机导致大多数公司资金链出现断层,如果采用这种固定的股利分配政策无异于加重了企业的负担,更加剧了情况的危机度。
三. 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此政策实施之前,公司会事先确定一个固定的股利分配额占盈余总额的比率,并一直按这个比率进行股利分配。
四. 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此政策下,与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相似,公司会制定一个固定的经常性的股利分配额度,每期公司都按此额度发放股利。当公司经营出现较多盈余时,根据实际情况,会相应发放额外的股利政策。该股利政策下的公司多为盈利状况随着企业周期波动较大的企业,并且经营和利润状况大都不稳定。
1.2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效用
1.2.1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效用的含义
不同股利政策产生的效用不尽相同,那么不同的上市公司在不同的情况下为了达到不同的目标,所采取得股利政策亦不相同,而股利政策的效用就是指上市公司为了使企业达到某种目的,所采取的股利政策,然后达到目标完成的效果。
从具体几个方面来看,上市公司所想达成的目的,也就是效用的几个方面就是:
一.股东财富最大化:各上市公司制定股利政策的主要财务目标就是最大限度的保证股东的财富最大化。
二.保证筹资活动的进行:公司的股利政策行为是企业向投资者及金融市场传达的一个企业发展方向以及形成企业形象的一个重要参考,是吸引投资者投资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
三.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股利政策对于企业良好企业形象的形成具有极大的影响。
1.2.2上市公司各类股利政策的效用
一.剩余股利政策
从另一种层面上来看,剩余股利分配政策,更类似于一种筹资政策。当存在较优秀的投资时机,根据企业的实际资本结构。先从盈余当中留用,然后将盈余资金作为股利予以分配。它的优点在于先考虑留存收益,剩余的盈余用于发放股利,保证了资金的理想结构,取得最低再投资的资金成本。但是,由于公司具体经营情况的限制,它也不利于公司业绩形象的长期保持,同时股利分配额度也会发生波动。
二.固定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
固定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公司形象,稳定的股利额公司股东一种稳健可靠地发展形象,另投资者安心,放心,同时也方便他们安排消费和其他各项支出。有利于向市场传递企业正常发展的信息,稳定股票价格。
三.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这个政策实行下的公司,公司每年股利分配额随着盈余额的波动同向波动,同增同减。保证了股票价格与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同步波动,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但是当企业经营出现波动时,同是会造成股价随之波动,同样也会给企业造成困扰弊端,形成股价不稳定,企业经营形象声誉受损。但从上市公司支付能力的角度看,这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稳定的股利政策。
四.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该政策保障了投资者的一定权益,在吸收了固定股利政策的优点的同时,也在较大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压力,赋予了企业财务管理较大的弹性以及灵活度,保证了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然而与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存在同样的问题,已形成股价不稳定的形势,造成股价的动荡。甚至一些企业在较长时期持续发放额外股利后,可能会被股东误认为是“正常股利”,而一旦取消了这部分额外股利,传递出去的信号可能会使股东认为这是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表现,进而可能会引起公司股价下跌的不良后果。
第二章 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效用的主要因素
2.1法律法规因素
为了保护金融市场的正常运作,维护金融秩序,持股人权益以及股票发行程序的有效性,各国对于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都采取了法律规范,我国的法律法规对公司股利政策的规范主要是包含在《公司法》和《关于规范上市公司若干问题的通知》当中。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 资本保全规定。二.股利分配顺序。三.无力偿付债务的规定。四.契约的约束。
虽然我国法律法规对以上几个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规范和约束,但是我国法律对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规范相较于西方诸国仍较不完善,关于我国法律法规对于股利政策有效性的阻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法律法规对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没有起到一个很好的约束作用,对于一些上市公司上市风险的约束加以很好的规范,使得股民产生了错误的判断,导致有些上市公司做出了一些可能会产生恶性后果的行为。例如前段时间终于得以判决的著名案例“绿大地造假事件”,该公司虚增收入2.96亿元,并顺利通过层层审核登陆资本市场,并最终以16.49元/股的发行价,近30倍的摊薄市盈率发行,共募集了资金3.46亿元。该公司在上市之后,仍继续造假财务内容。证监会三年之后才对其进行调查,冻结了何学葵的相关股份。该不正当的上市行为在三年之后才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可见,虽然我国以一定的法律形式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进行了规范,但是仍存在着不少漏洞与此同时证监会的监管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些大肆的造假瓜分了市场投资者的资金,使得资源配置难以优化,容易造成优质企业融资难,劣质企业却能“圈钱”的尴尬局面,阻碍了正规运作的上市企业股利政策的筹资作用。 查看完整请+Q:351916072获取
二. 必需要提到的就是我国法律对于资本市场的约束。由于政府和行政机构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干预,市场调节机制行政化的味道太浓。我国对于企业股票市场的过分干预,特别是对于上市公司市场国际化筹资的干预。虽然2011年的新新《公司法》对于对外投资的限制取消了,但国际市场上对于国内上市公司投资的限制仍然存在。我国政府机构管制了证券市场的开放,限制了国内证券市场外国投资资金最高额总额、单个投资者的最高投资额度、外资投资于一只股票的最高额度,限制了外国机构的投资最低限度,加强了对境外投资资本回笼期的限制等等,这些规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筹资效用的发挥。在我国资本一级市场是被行政所垄断的,这些也就间接框定了上市公司所面对的筹资途径以及人群。划定了相关筹资人群,这影响了上市公司融资渠道的开通,间接影响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筹资作用的发挥。
2.2市场因素
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同步建立起的,由于市场的不成熟发展年限较短,证券市场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制约了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效率的有效发挥。目前,其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大方面:
一.市场中企业分红机制规范不完善。我国证券市场不成熟,监管和相应配套政策滞后,按理,投资者持有上市公司股票,成为股东,享受的利益是红利,但由于上市公司不分红或分红很少,以致投资变成了投机,股市已然成了提款机。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派现分红上市公司数 856 1006 1321
派现分红上市公司数占百分比 52% 55% 61%
现金分红总额 34230000000元 38900000000元 50060000000元
平均每股现金分红金额 0.08元 0.09元 0.13元
现金分红总额占当年实现净利润总额比例值 41.69% 35.85% 30.09%
ABSTRACT II
目 录 III
引言 1
第一章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效用的衡量 1
1.1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 1
1.1.1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分配方式及其特点 1
1.1.2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主要种类 2
1.2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效用 2
1.2.1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效用的含义 2
1.2.2 上市公司各类股利政策的效用 3
第二章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效用的主要因素 3
2.1 法律法规因素 3
2.2 市场因素 4
2.3 企业生命周期 5
2.4 企业盈利及现金流量 6
2.5 投资者的需求 6
第三章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效用最大化 7
3.1 完善立法,推进信息监管及资本市场国际化 7
3.2 完善市场分红制度及信息传递机制 7
3.3 优化股权结构,避免大股东独断 7
3.4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采取适度股利政策 8
3.5 提高投资者素质,避免投机心理 8
结束语 9
参考文献 10 查看完整请+Q:351916072获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242.html